序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仰體先聖先賢啟智教化之功,吾人若不能踵武揭新,至少亦應繼承光大,俾免諸般厚生利民之法湮沒不傳。
儘管今世科技昌明,日新月異,人類可以輕易往返月球,各式太空科技甚至遠拂諸星,然而歷數千年來人類為追求生存、探索生命,藉以提升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所面臨的人生問題,本質上迄未改變,且解決各種人生問題的方法亦未隨昌明的科技學術而與之俱進,以致近百年來,在科技主觀立場上被譏笑為「迷信」的風水、占卜、求籤……等前人據以參抉人生取向的方法仍然存在,且仍然扮演著為人決疑以及指引趨避的功能角色,似乎在當今科技境外,它仍有廣袤無涯的空間,因為人生問題的屬性是靈與肉的,就是所謂的精神與物質的,此二者相互彰顯,乃能推演幽顯,生生不息,使生命有形而上的意義同時又具備形而下的豐富,生命透過如此這般的經緯編織與千百錘鍊,才能漸次成長提升,這種生命自然追求成長的「律」,一如花卉植物之不需教導,自然會生長開花,使生命圓滿般的與眾生同在;而幫助眾生發展這種「律」,追求生命意義的作為,即是所謂的「厚生」;同時藉萬事萬物互相效力,使眾生生活知所趨避,透過生活提升生命的各種方法,亦即所謂的「利民」;因此我們可以說,只要是能幫助我們認知生活的目的,進而提升生命意義的各種方法,皆可謂之為「厚生利民」之道。亦可說此「厚生利民之道」就是能銜接我們精神與物質,或形而上與形而下兩方面的雙向橋樑。
偏偏當前科技所能解決的只是生活中、物質上的部份問題,而且許多學說與物品的發明,也有愈用愈見其弊之處,因此雖然實質上有助於部份的厚生利民,然總像一座單向而又不夠寬廣的橋樑,有著無法滿足人們殷切、渴望快速溝通兩地的遺憾,對生活的形下部份猶且不足,遑論對生命的形上部份有所滿足呢?
人生有涯,時間不容我們泥陷不起,亦更不容許我們在時刻必須判斷、必須選擇的人生旅途中,誤入歧途後重新出發,君不見在失敗的人群中,固然多半是自己不夠努力的人,但那些努力而不必然成功,卻因諸般自己和當今科技文明所不能掌控之因素而失敗的人,又何嘗不是非戰之罪,或天不假人而徒呼負負呢?「再回首已百年身」,這時不我予、長恨綿綿的責任誰能代為償付呢?是天、地?是那位學者?還是那一種學說?或是那一種口口聲聲反「迷信」的科技呢?
筆者以為,至少在目前尚未尋得一項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標準答案之前,既有的經驗法則當可供吾人參考對照,啟發吾人在生活中做正確的判斷選擇,減少吾人因乖妄之慾而自誤誤人的情事,如此則實質地幫助人我趨吉避凶,避免浪費生命有限的時光,進而由充實生活、認知生命而使個人、社會靈命和諧更臻新域。
吾國數千年來解決人生疑惑的方法甚多,其中不分貴賤、智愚,最為通俗廣用者莫如「問籤」,此法歷久不衰,甚且愈在科技昌明時代愈為人心決疑;在歷史的洪流中,不知多少事物與道理,倏興倏滅於其中,在天人、體用多角而長期嚴酷的篩檢中,「存在就有價值」,只要是不違反天理、倫常與道德,又能兼顧形上、形下,厚生利民的經驗法則,吾人實無排斥的理由,不是嗎?
本書所解者為武聖關帝君聖籤,全書計一百零一籤,旨在方便讀者藉以決疑。唯吾人應知問籤所得之籤詩非屬通解性質,由於問籤所獲,係至誠所感,當與所問之事旨趣相符方顯決引明確,否則牛頭不對馬嘴式的以一籤而通解萬事,均屬虛妄之用,實不足取,吾人不可不有敬慎之心。古今多傳籤詩奇驗故事,本文節贅不表,願待讀者體驗之;至於籤詩自何而來及其奇驗之原理為何,亦非本書解用之範疇,筆者謹以「千載以降仍有大用」一語勉饗之。
陳亮甫 謹識 民八十七年十二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