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全三冊不分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全三冊不分售)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作者 一行禪師
出版者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翻譯者 何蕙儀
出版日期 齣版日期:2023/11/27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下載連結1
下載連結2
下載連結3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2-24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最不一樣的佛陀故事
開啟你本自具足的佛性

  擅長說故事的一行禪師,取材自二十四部巴利文、梵文以及中文佛典,以詩人的優美筆調,帶領我們穿越時空,迴到二韆五百多年前的印度,尋著佛陀的足跡走過恆河流域,透過《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三部麯,述說佛陀從齣生至涅槃的八十年人生。

  在一行禪師清新的筆調下,佛陀不再是一般人心中高不可攀的聖者,而是與我們一樣有著生老病死的生平,以及人性的一麵。佛陀和弟子在生命中所遭遇的事件,也是我們生活中會遇到的難題,若能在閱讀中,將佛陀的教誨,融入自身的生活經驗,必定能獲得美麗的智慧!

  故事從一個名叫縛悉底的牧童,年少時因緣際會巧遇菩提樹下苦修中的佛陀開始,繼而循序鋪陳齣佛陀一生的重要事蹟與教化。佛陀一生的傳奇,本身就是一部氣勢恢弘的史詩;一行禪師將奧妙的法理,融入佛陀的生平故事之中,以平易近人的手法錶現,讓讀者心中潛藏已久的智慧種子,不知不覺隨之萌芽、開花。

  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I ◇ 縛悉底篇
  「縛悉底篇」描述佛陀從齣生至僧團初步成型的早年事蹟,包括少年太子悉達多的宮中生活,繼而與耶輸陀羅相知相惜、結婚生子,後因尋道決心日益堅決而離傢拜師尋道,最終於菩提樹下獲至證悟。接著在鹿野苑為當初棄他而去的五位比丘初轉法輪,並走訪各地說法,吸引瞭來自各大教團的追隨者達一韆二百五十人,奠定瞭初期僧團的基礎。

  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Ⅱ ◇ 竹林篇
  「竹林篇」主要內容包括佛陀證道後初期的傳法經過與重要事蹟,包括頻婆娑羅王將竹林精捨獻與佛陀、佛陀返鄉與傢人重聚、給孤獨長者以黃金鋪地購得祇園精捨、佛陀打破社會階級首度接納賤民與女性齣傢為僧尼,以及感化殺人魔央掘摩羅的過程。

  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Ⅲ ◇ 獅子吼篇
  「獅子吼篇」涵蓋瞭佛陀傳法後期,直至涅槃後弟子初次結集法教的事蹟,內容包括佛陀為大弟子阿難陀化解摩登伽女之難、解釋當時印度六十二派哲學理論的流弊、詳盡地闡述佛陀最重要的法教──「緣起法」與「自性空」的道理、佛陀及僧團遭提婆達多陷害的始末、感化殺父篡奪王位的阿闍世王,以及佛陀的最後一餐與涅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一行禪師(1926~2022)


  一九二六年齣生於越南,十六歲齣傢,畢生宣揚非暴力的和平理念與平和、正念的生活之道,曾於一九六七年獲馬丁路德.金恩博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禪師曾於西貢創辦「萬行大學」(Van Hanh University)、貝葉La Bối齣版社、以及「青年社會服務學院」(School of Youth for Social Service, SYSS)。因勇敢挺身在美國與歐洲呼籲和平,於一九六六年被越南驅逐齣境,後於二○○五年重返越南。一九八二年在法國西南部創立瞭國際知名的「梅村」禪修中心(Plum Village),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教師、醫護人員、企業人士、傢庭及青年,分享正念的禪修和應用佛學(Applied Buddhism)。一行禪師長年巡迴世界各地演講,是當今最具影響力的佛教導師之一。

  一行禪師身兼作傢、學者與詩人,著作等身,中譯本已有《觀照的奇蹟》、《你可以不生氣》、《生生基督世世佛》等。

譯者簡介

何蕙儀


  香港齣生,倫大倫敦經濟學院學士。旅居英國二十餘年,其間皈依佛教,並參予佛光山美國西來大學及倫敦佛光山的中英文翻譯工作,繼而受邀加入英國佛教教育基金會(Buddhist Education Foundation, UK),與淨因法師閤作編寫英文佛教教科書,以供西方小學和兒童使用。現定居香港。

 
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全三冊不分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I ——縛悉底篇》
中文版序
作者誌
譯者序
1. 為步行而行         
2. 牧牛         
3. 滿滿的姑屍草         
4. 受傷的天鵝         
5. 一碗乳汁         
6. 蒲桃樹下         
7. 白象之獎         
8. 寶石項鍊         
9. 慈悲之路         
10. 未齣生的孩子         
11. 月光下的笛聲         
12. 金蹄         
13. 開始修行         
14. 渡過恆河         
15. 森林苦行者         
16. 耶輸陀羅睡著瞭嗎?          
17. 畢波羅樹葉         
18. 晨星齣來瞭         
19. 對橘子的專注         
20. 一隻鹿         
21. 蓮花池         
22. 轉法輪         
23. 法蜜         
24. 皈依         
25. 音樂的妙境         
26. 水也會上升         
27. 世法燃燒         
28. 棕樹林         
29. 緣起         
中文─巴利文對照錶

《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Ⅱ——竹林篇》
中文版序
作者誌
譯者序
1. 竹林         
2. 我會在春天迴去         
3. 手指非月         
4. 不會褪滅的美         
5. 重聚         
6. 清晨的陽光         
7. 蓮願         
8. 新的信念         
9. 啊,喜樂!         
10. 等待天明         
11. 黃金鋪地         
12. 有誰見過我的母親?         
13. 愛就是瞭解         
14. 每個人的眼淚都是鹹的         
15. 元素會重新組閤         
16. 開啟大門         
17. 一把申恕波樹葉         
18. 依照正法         
19. 以禾蓋土         
20. 大地的教化         
21. 一把麥糠         
22. 慧藏         
23. 功德田         
24. 投入此刻          
25. 住於專念         
26. 晨星齣現         
中文─巴利文對照錶

《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Ⅲ——獅子吼篇》
中文版序
作者誌
譯者序
1. 覺觀呼吸         
2. 木筏非岸         
3. 一把珍貴的泥土         
4. 論說之網         
5. 鹿子母夫人的哀傷         
6. 獅子吼         
7. 捨利弗之吼         
8. 一直到海裡         
9. 生死輪轉          
10. 非滿非空         
11. 四座山         
12. 海洋詩人         
13. 三妙門         
14. 佛陀會到哪裡去?         
15. 鵪鶉與白鷹         
16. 調絃的藝術         
17. 默默的反抗         
18. 隱藏的飯糰         
19. 象後的叫聲         
20. 快樂的熱淚         
21. 修行的果實         
22. 眼裡的星鬥          
23. 二韆僧袍         
24. 檀香樹菇         
25. 你們要精進!         
26. 故道白雲         
中文─巴利文對照錶

圖書序言

中文版序

  很高興拙作被翻譯成中文,這正好讓我有機會迴饋中國歷代的佛教祖師。
 
  我十六歲受戒為沙彌,學習的第一本佛教經典便是用中國古文寫的。學佛的最初十年,我所用的全都是中國古文經典,以及當代大師為參究這些經典而寫的語體文註疏。這之後,我纔接觸到藏文、巴利文及源自西藏的佛典。但我從沒忘懷中國祖師的恩德。自學佛以來,我一直受著此智慧之源的恩澤。現在以中文齣版拙作,就是希望聊錶此感恩之懷。

  自學僧時代,我已堅信人間佛教這個理念,若能與日常生活相結閤,便可以使社會朝著更平等、自由和慈悲的方嚮前進。全賴這個信念,我纔不至於被當時一些佛教的敗壞風氣所影響,而喪失意誌。我告訴自己:你一定要盡力地把佛法與修行適當地運用於現代生活中,要使佛法與現代的科學、民主、人道、環保和社會公平並肩同步。

  早在一九五二年,我已寫瞭一本名為《傢庭日用佛法》(Buddhism Applied in Family Life)的書。幾年後,又寫瞭另一本書,名為《日常生活佛法》(Buddhism Applied in Our Everyday Life)。自此之後,我幫助設立佛教學校、大學、佛教青年社工服務學校和佛教雜誌等,以期使佛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我初期所學所修的佛法,是在某些程度上受藏密影響的襌和淨土。在成長的過程中,身為一個行者,我目睹自己的國傢陷於戰禍、暴力、貧睏和社會的不平之中。我發覺當時所學的襌和淨土法門,都不能直接解決我周圍以及自心之內的痛苦。我深入鑽研佛理,尤其是四聖諦和八正道,以期能找到直接解決當時苦難的答案。後來幸得《安般》、《四念處》和《釋中襌室》等經典的啟示,使我重拾佛陀教化中「現法樂住」的義理,因而使我一直期待著的「人間佛教」,得以復現。沒有親身接觸和透切理解「苦諦」,是很難得見脫離痛苦的「道諦」的。瞭解痛苦之性質後,纔可以用行動和修行來轉化痛苦,使身心康復,這就是「滅諦」。正法的一個特徵,就是需要現身受證。佛陀曾一再強調,正法是在當下一刻生效的。你一開始修行,轉化和康復的過程便立刻開始瞭。

  過去二十年,我主要在北美洲和歐洲的三十多個國傢提供專念襌訓的靜修營。在這段靜修的時間裡,參加者會被指導如何修行,以迴復身心的安詳與平穩,以及如何承認並接納苦痛,然後深入瞭解痛苦的性質,進而轉化它。修習坐襌、行襌、專注呼吸、專注禮拜、全麵鬆馳等,都是為瞭達到以上的目的。經過這些修習之後,很多參加者都能夠消解內心的矛盾和衝突,與傢庭親屬重新溝通。慈心的聆聽與關懷的愛語,都是其中的基本修習。但這些修習的鍛鍊,則必須要靠專念、集中和去深入瞭解的精神所支持,纔可以發揮效用。

  我希望我全部的英文拙作,都能被翻譯成中文版本廣為流通。我也當然會很高興與我的朋友一起多到中國來探訪,保持與中國佛教大德們的對話。佛教隻有在更新中纔能成為一股新動力,以解決現今人們每天在生活上所遇到的睏惑。
 
一行襌師
 
作者誌

  在撰寫這本書時,我幾乎隻從所謂的「小乘」經典中擷取材料,而且刻意引用極少的大乘經典資料,目的是想藉此證明,大乘經典中廣義的佛教教理,全都可以在巴利文的「尼科耶」(Nikayas)以及漢文的《阿含經》中找到。我們在研讀這些經典時,隻要保持著開放的態度,就會看見其實所有的經典都是佛教經典,無論它們是屬於南傳佛教或北傳佛教。

  大乘經典在詮釋佛教的基本教理時,方式是較自由、較有彈性的,如此能避免教理被「具體化」,而在學習及實際修行上變得狹隘或不知變通。大乘經典能幫助我們重新發現「尼科耶」與《阿含經》深奧的一麵,因為它們好比顯微鏡下的一道光,清晰地照射在一個因為以人為方式保存下來,而遭到扭麯的物體上。「尼科耶」與《阿含經》理當更貼近佛陀教化的原始形式,但在法教的流傳過程中,不免會受到傳承中特定的修行與詮釋方式所影響,而遭到更改與修飾。現代的學者與修行者,應該要能從現存的南傳、北傳佛教的經典中,恢復佛教的本來麵貌,而且也應該要熟悉這兩種傳承。

  佛經中經常齣現神通事蹟,為佛陀的一生增添瞭豐富的色彩,但我在書中盡量避免提到這些事蹟,因為佛陀本人曾告誡弟子,勿將時間與精力浪費在追求神通能力上。然而,我提到瞭佛陀生平,在社會上或與弟子之間所遭遇到的難題,如果佛陀在這本書中有什麼和我們一般人很接近的地方,部分原因是因為他所遭遇的這些難題吧!

一行襌師

 

圖書試讀

1、為步行而行

翠竹影下,年輕的比丘縛悉底跏趺而坐,全神專注在呼吸上,不知不覺,一個多小時過去瞭。其他四百多位習禪者和縛悉底一樣,在偉大的師父喬達摩的指導下,在竹林中或茅蓬裡各自習禪,人人都親切地呼喚他們的師父為「佛陀」。

這片竹林,方圓四十畝。七年前,波斯匿王將它贈送給佛陀和他的僧團,從此被稱為「竹林精捨」。從王捨城嚮北行,隻需三十分鐘便可到達這裡。寺院周圍,種滿瞭摩揭陀國各種品種的翠竹,環境十分清靜幽雅。

揉揉眼睛,縛悉底展顏微笑,他慢慢地放開腿來,雙腳仍是酸麻麻的。今年二十一歲的他,剛在三天前受瞭比丘戒。戒儀是由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捨利弗主持的,在受戒的儀式中,縛悉底一頭咖啡色的頭髮全被剃掉。縛悉底十分慶幸自己可以成為佛陀僧團的一份子。很多比丘都是來自貴族階層,就像佛陀的弟弟難陀尊者、提婆達多、阿那律和阿難陀等,毋須別人正式介紹,縛悉底從遠處就已經可以辨認齣他們來,雖然他們的衲衣破舊褪色,但他們的氣質仍是十分高雅。

「大概還要過一段日子,我纔可以和這些貴族背景的比丘們結交吧。」縛悉底想。

奇怪的是,雖然佛陀也是王者之子,縛悉底卻一點也不覺得與他有隔閡。縛悉底是屬於所謂的「賤民」(意思是「不可接觸者」),因他齣生自最低層、最貧賤的階級。這是當時印度階級體製所造成的歧視。十年以來,他都是以牧水牛維生的,但這兩星期,他就可以和其他來自不同背景的齣傢人一起修行。每個人都對他很好,給他和靄的笑容和深深的鞠躬,可是他仍覺得很不自在,他相信大概要幾年時間,纔能全麵適應並感到舒泰。

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全三冊不分售)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全三冊不分售)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全三冊不分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全三冊不分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