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落木蕭蕭下:唐詩鑑賞辭典【第二卷】

無邊落木蕭蕭下:唐詩鑑賞辭典【第二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程千帆等
图书标签:
  • 唐诗
  • 诗歌
  • 文学
  • 鉴赏
  • 词典
  • 古典诗词
  • 文化
  • 艺术
  • 唐代诗歌
  • 无边落木萧萧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唐詩最佳入門,三十餘年經典,
名家導讀,傾囊相授,
最全面、最專業的詩詞素養,
每日十分鐘讀首唐詩,輕鬆掌握全唐詩精華。

  第二卷《無邊落木蕭蕭下》,收錄盛唐至中唐詩人
  包括:杜甫、岑參、韓愈、劉禹錫、白居易、孟郊、柳宗元、元稹、韋應物等57位詩人、近四百首詩。

  國家不幸詩家幸,百花齊放的盛唐晚期到中唐──
  一場安史之亂,使唐朝繁華落盡,也摧殘了艱難苦恨繁霜鬢的詩聖杜甫,
  雖則時代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但杜甫「富貴於我如浮雲」「自笑狂夫老更狂」,
  大量揭露社會的不公不義,「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其後的韓愈、柳宗元、孟郊等人,繼承杜甫在語言文字上的大膽創新精神,
  白居易、元稹、張籍等人,則發揚了杜甫對社會現實的關注。

  有別於第一卷《雲想衣裳花想容》孟浩然、王維、李白等盛唐詩人的高不可及,
  此時的唐朝「驚破霓裳羽衣曲」,詩人已「飛入尋常百姓家」,於是我們讀到了──
  杜甫「入門聞號咷,幼子餓已卒」「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的悲辛,
  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的沉痛,劉禹錫「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振奮,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元稹「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閒人不夢君」與白居易的悽苦知交……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提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李白回答:「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杜甫則說:「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萬里悲秋,百年多病,都因為有情,才有了這一時期的詩。

  第一卷《雲想衣裳花想容》,初唐至盛唐詩人
  包括──
  李白、陳子昂、王維、賀知章、孟浩然、王昌齡、高適、張九齡等50位詩人。

  第二卷《無邊落木蕭蕭下》,盛唐至中唐詩人
  包括──
  杜甫、岑參、韓愈、劉禹錫、白居易、孟郊、柳宗元、元稹、韋應物等57位詩人。

  第三卷《此情可待成追憶》,中唐至晚唐詩人
  包括──
  李商隱、杜牧、賈島、李賀、溫庭筠、韋莊、羅隱、韓偓、陸龜蒙等82位詩人。

  【這套書最適合這樣的你──】
  ★文學愛好者:我們終究要讀唐詩的,只要這套就夠了。
  ★創作者及行銷文案:體會唐詩用字遣詞之精闢,欣賞篇章布局之巧妙。
  ★大學生及高中生:快速掌握每首詩的重點及典故,寫出精確的評論。

  ※本書為改版書,原書名:《【每日讀詩詞】唐詩鑑賞辭典(第二卷):無邊落木蕭蕭下》

本書特色

  ★最全面的唐詩選集。讀唐詩,這一套就夠了。全套三卷共收錄一百八十九位詩人、約一千一百首詩作。
  ★俞平伯、程千帆、蕭滌非等一百三十三位學者專家共襄盛舉。
  ★每首詩皆有詳盡的鑑賞解析文章,並廣採歷代詩評家的精闢見解。
  ★全新校訂增修。唐代詩人最愛引用的各種典故,皆列出詳細出處。
  ★全套書依詩人年代編排。每位詩人附有小傳,下列一首至百餘首的詩。不僅方便讀者檢索,也讓讀者更能掌握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不同時期的風格。
  ★第三卷的超強附錄,包含唐代詩人與史事的對照年表、唐詩名句索引、參考書目。

詩心推薦

  32位臺灣作家 X 高中老師 X 大學教授

  張曼娟(教授/作家)
  陳安儀(閱讀寫作老師/親職教育作家)
  敏鎬(敏鎬的黑特事務所、《人生自古誰不廢》作者)
  曹淑娟(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謝佩芬(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徐國能(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潘麗珠(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李嘉瑜(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
  張韶祁(世新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蘇怡如(世新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連文萍(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
  馬銘浩(淡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王力堅(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許銘全(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彭雅玲(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教授)
  陳茂仁(嘉義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主任)
  蔡振念(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鍾志偉(中山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陳宏銘(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副教授)
  鄭婷尹(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副教授)
  吳儀鳳(東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吳玉如(北一女中國文科教師)
  區桂芝(北一女中國文科教師)
  鄭元傑(北一女中國文科教師)
  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陳幼君(蘭陽女中國文科教師)
  陳曜裕(蘭陽女中國文科教師)
  張馨云(臺南女中國文科教師)
  王依文(高雄女中國文科教師)
  陳秋燕(高雄女中國文科教師)
  陳雋弘(高雄女中國文科教師)
  楊子霈(高雄女中國文教師/作家)

  (以上推薦者按學校及姓氏筆畫排列)
江南煙雨憶舊遊:宋詞品讀與時代風華 書籍簡介 一、 緣起:風雅入宋,詞體興盛的時代背景 本書旨在深入探討宋代文學的瑰寶——宋詞。宋朝,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極為特殊的地位。如果說唐詩是盛世氣象的磅礴迴響,那麼宋詞便是士人心靈深處的細膩抒發與時代變遷的婉約側寫。從北宋初年的平淡沖和,到中晚期豪放派與婉約派的激烈交鋒,宋詞的發展脈絡清晰地勾勒出一個文人階層心態轉折的歷史圖景。 本書擺脫傳統詞選本僅著重於詞作的羅列與簡單賞析,而是將每一首選入的詞作置於其特定的歷史、文化與社會情境之中進行考量。我們試圖還原北宋士大夫面對國是時的憂患情懷,以及南渡之後,知識分子在偏安一隅背景下,那種更趨內斂、更重個人情感的抒發。 二、 結構與選篇:從奠基到巔峰的詞史巡禮 全書依據時代發展與風格流變,劃分為五個核心部分: 第一部:初宋的萌芽與奠基——由晚唐五代的餘韻到柳永的突破 本部分著重探討晚唐「花間派」的餘緒如何被宋初的文人吸收與轉化。重點關注以潘閬、晏殊、歐陽修為代表的第一代大家。晏殊的詞風典雅醇厚,體現了北宋初年宮廷生活的雍容氣度;而歐陽修則在繼承中力求創新,為後世的「江西詩派」在詞學上的繼承埋下伏筆。 尤其重要的是對柳永的專題分析。柳永以「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的巨大社會影響力,徹底改變了詞的題材與流傳方式。我們細緻剖析其對「慢詞」的拓展、對市井生活的描摹,以及他對民間女性情感的關注,展現了詞從「艷科」向「正體」過渡的關鍵一步。 第二部:豪放的崛起——蘇軾的拓界與精神追求 蘇軾,是中國文學史上難以繞過的高峰。本書將蘇軾視為「以詩為詞」的集大成者。我們探討他如何打破了傳統詞體在音律、體裁上的諸多束縛,將哲理思考、政治抱負與人生感悟融入詞中,使詞的表現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重點分析《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壯闊意境,以及《定風波》中那種「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這是宋代文人面對挫折時的精神典範。 第三部:婉約的極致——周邦彥的格律規範與詞的精雕細琢 與蘇軾的豪放相對,周邦彥代表了格律的巔峰。他被譽為「詞中之聖」。本書深入分析周邦彥如何精煉音律、錘鍊用典,使詞的結構達到渾然一體、無可挑剔的境界。我們將他與晚唐的溫庭筠進行對比,指出周邦彥的精緻在於其理性的音樂美學建構,而非僅僅是感官的堆砌。 第四部:南渡與悲涼——高宗朝前後的沉鬱風格 靖康之變是宋詞的轉折點。國破家亡的背景使得詞作的情感基調陡然轉為深沉與悲愴。李清照的後期作品成為這一階段的標誌。我們不再僅將李清照視為「婉約派」的代表,而是深入探討她在亡國之痛下,詞風如何從早期的閨閣之情轉向對國是家亡的沉痛哀悼,其語言的錘鍊達到了「語盡而意不盡」的境界。 第五部:時代的迴響——辛棄疾與詞的最後的輝煌 辛棄疾,本書給予極高的評價,他不僅是豪放詞的繼承者,更是將愛國情懷、政治理想與詞體結合得最為徹底的詞人。本書詳細梳理辛棄疾複雜的政治生涯與其詞作的互相映證。我們分析他如何運用典故、化用前人詩句,在看似灑脫不羈的表象下,隱藏著無處排解的憤慨與忠君愛國的熱忱。透過辛棄疾,我們看到宋代文人精神的最後一次強烈爆發。 三、 鑑賞方法:跨學科的視角 本書在鑑賞上採取多維度視角: 1. 音律與節奏分析: 結合宋代燕樂的基礎知識,探討詞牌格律對詞意表達的制約與輔助作用,避免將詞作孤立地視為文字詩。 2. 詞牌的「潛意識」: 探討特定詞牌(如《水調歌頭》《蝶戀花》)在宋代文人心目中固有的情感傾向,分析詞人如何順應或顛覆這種傳統認知。 3. 書畫印章的參照: 借鑒同期書法、繪畫(如米芾、李公麟)的風格特點,輔助理解詞作中「意境」的構成要素。 四、 結語:宋詞與後世文學的聯繫 宋詞的成熟標誌著中國古典文學從「重氣象」向「重情韻」的轉變。它為後來的戲曲、小說在人物情感描寫上提供了豐富的範本。通過對這數百年詞史的梳理,讀者可以清晰地認識到,宋詞不僅是詩歌的一種變體,更是承載了一個文人階層從鼎盛走向衰落,在堅守與妥協中不斷尋找精神寄託的時代縮影。 本書適合對中國古典文學有一定基礎,渴望深入理解宋代文人精神世界與詞體美學的愛好者、研究者及高等院校師生閱讀。它不提供浮光掠影的介紹,而是引領讀者走入宋詞深邃、細膩且充滿時代張力的藝術殿堂。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本套書由一百三十三位專家學者合著,茲介紹數位如下:

俞平伯(1900~1990)

  於北京大學就學時投入新文化運動,並與同學傅斯年、羅家倫等人成立新潮社,後任教於清華大學及北京大學。與胡適同為新紅學專家。

施蟄存(1905~2003)

  曾任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新感覺派」的重要作家。

蕭滌非(1906~1991)

  曾任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專長中國文學史、杜詩。

錢仲聯(1908~2003)

  蘇州大學終身教授,中國首批博士生導師。著有《人境廬詩草箋注》《韓昌黎詩系年集釋》等,主編《清詩紀事》。

周振甫(1911~2000)

  學者、資深編審。隨學者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學習。曾校注、全譯《文心雕龍》並編審《管錐編》《李太白全集》《樂府詩集》等重要作品。

程千帆(1913~2000)

  曾任武漢大學中文系、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及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

馬茂元(1918~1989)

  曾任上海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教授,中國唐代文學學會顧問。

周汝昌(1918~2012)

  曾任教於四川大學外文系,後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古典文學編輯,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作《紅樓夢新證》為胡適之後最重要的紅學研究。

霍松林(1921~2017)

  學者、詩人及書法家。曾任陝西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及中國杜甫研究會會長。

图书目录

◎杜甫/飲中八仙歌/春日憶李白/麗人行/貧交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春望/贈衛八處士/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佳人/夢李白二首/蜀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黃四娘家花滿蹊)/戲為六絕句/絕句四首(其三.兩箇黃鸝鳴翠柳)/旅夜書懷/八陣圖/白帝/秋興八首/詠懷古跡五首(其二.搖落深知宋玉悲)/詠懷古跡五首(其三.群山萬壑赴荊門)/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江南逢李龜年……
◎李華/春行即興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劉方平/採蓮曲/月夜/春怨
◎民謠/神雞童謠
◎裴迪/輞川集:華子崗
◎元結/舂陵行并序/賊退示官吏并序/欸乃曲五首(其二.湘江二月春水平)
◎孟雲卿/寒食
◎張繼/楓橋夜泊
◎錢起/省試湘靈鼓瑟/贈闕下裴舍人/暮春歸故山草堂/歸雁
◎賈至/春思二首(其一.草色青青柳色黃)/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楓岸紛紛落葉多……
◎郎士元/柏林寺南望/聽鄰家吹笙
◎韓翃/寒食/宿石邑山中
◎司空曙/雲陽館與韓紳宿別/金陵懷古/江村即事/喜外弟盧綸見宿
◎皎然/尋陸鴻漸不遇
◎李端/胡騰兒/拜新月/鳴箏/閨情
◎胡令能/詠繡障/小兒垂釣
◎嚴維/丹陽送韋參軍
◎顧況/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囝/公子行/過山農家
◎宣宗宮人/題紅葉
◎竇叔向/夏夜宿表兄話舊
◎嚴武/軍城早秋
◎張潮/江南行
◎于良史/春山夜月
◎柳中庸/聽箏/征人怨
◎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三閭廟
◎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州故人/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
◎盧綸/逢病軍人/塞下曲六首(其二.林暗草驚風)/塞下曲六首(其三.月黑雁飛高)◎李益/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喜見外弟又言別/過五原胡兒飲馬泉……
◎于鵠/江南曲/巴女謠
◎孟郊/遊子吟/怨詩/巫山曲/古別離/古怨別/登科後……
◎李約/觀祈雨
◎陳羽/從軍行
◎楊巨源/和練秀才楊柳/城東早春
◎武元衡/春興/贈道者
◎竇牟/奉誠園聞笛
◎無名氏/囉嗊曲六首(其一.不喜秦淮水、其三.莫作商人婦、其四.那年離別日)
◎劉商/畫石
◎崔護/題都城南莊
◎權德輿/嶺上逢久別者又別/玉臺體十二首(其十一.昨夜裙帶解)
◎張籍/野老歌/猛虎行/牧童詞/節婦吟/湘江曲/成都曲……
◎王建/江館/望夫石/水夫謠/羽林行/新嫁娘詞三首(其三.三日入廚下)……
◎薛濤/牡丹/送友人/籌邊樓
◎韓愈/山石/雉帶箭/八月十五日夜贈張功曹/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
◎張仲素/春閨思/秋夜曲/秋閨思二首/燕子樓
◎王涯/秋思贈遠二首
◎呂溫/劉郎浦口號
◎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楊柳青青江水平)/堤上行三首(其一.酒旗相望大堤頭、其二.江南江北望煙波)/金陵五題:烏衣巷/和樂天〈春詞〉……
◎白居易/新樂府:上陽白髮人/新樂府:杜陵叟/長恨歌/琵琶行/花非花/賦得古原草送別/藍橋驛見元九詩/舟中讀元九詩/……
◎李紳/憫農二首
◎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重別夢得/江雪/漁翁……
◎李涉/潤州聽暮角/再宿武關/井欄砂宿遇夜客
◎施肩吾/幼女詞/望夫詞
◎崔郊/贈婢
◎無名氏/裴給事宅白牡丹
◎元稹/遣悲懷三首/六年春遣懷八首(其五.伴客銷愁長日飲)/菊花/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得樂天書/酬樂天頻夢微之/連昌宮詞/離思五首(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
◎楊敬之/贈項斯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931514
  • 叢書系列:On Basic
  • 規格:平裝 / 1024頁 / 17 x 23 x 4.7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诗词意境有着执着追求的爱好者,这本书在解读意象和情感烘托方面做得极其到位。它不像有些鉴赏词典那样,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上,而是深入挖掘了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时代背景。比如,对于某一首描绘秋景的篇章,作者能够将萧瑟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寂感丝丝缕缕地联系起来,让读者在阅读时,不仅“看”到了落木,更“听”到了那份萧萧的悲凉。这种层层递进的解读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诗歌的理解层次。它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视角,让我能从地理、历史、哲学等多个角度去审视同一首作品,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读罢一篇,总有一种豁然开朗,醍醐灌顶之感,感觉自己的审美情趣都被潜移默化地提升了。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透着雅致的气息,让人在拿起它的那一刻,就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络。纸张的质感也极佳,触感细腻,油墨散发着一种淡淡的书卷香,让人忍不住想沉浸其中。封面上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突出了主题,又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尤其是字体选择,那种古朴又不失现代感的宋体,让阅读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个人非常看重一本书的实体呈现,因为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艺术品。能够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这种对书籍本身的尊重,无疑是吸引我持续翻阅的动力之一。每一次将它从书架上取下,都能感受到一种仪式感,仿佛在进行一场与古人的精神对话。这种对物理形态的极致追求,在如今这个数字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

本书的选篇角度非常独到,它似乎避开了那些被过度解读、人尽皆知的“爆款”诗篇,转而挖掘了一些被历史尘埃略微掩盖的珍品。这对于我这种已经涉猎过不少基础诗集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每一次翻开新的篇章,都像是进行了一次小小的“考古”冒险,总能发现一些前所未闻、却又惊艳四座的佳作。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评价中对诗歌技巧的分析,摒弃了晦涩的学术术语,而是用非常生动、贴近生活的语言进行阐释,使得那些复杂的格律和修辞手法变得清晰易懂。这种“大家写给大众看”的匠心,非常适合那些想深入学习,但又害怕陷入学术泥潭的普通读者。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通往古典文学殿堂的,平易近人的桥梁。

评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检索系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我尤其欣赏它在跨章节关联方面的细致考量。当你研究某位诗人的特定创作时期时,书中会适时地给出相关联的其他诗人的对应作品作为参照,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而不是孤立地展示单篇作品。这对于进行专题研究,或者想要对比不同流派风格的读者来说,效率简直是几何级的提升。我曾尝试用它来追踪某一特定主题(比如“送别”主题)在不同朝代间的演变脉络,发现其索引和注释体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说,它不仅仅是一本供人赏析的词典,更像是一个结构精良、索引完善的微型诗歌数据库,体现了编纂者深厚的系统规划能力。

评分

阅读体验的流畅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叙事节奏感。这本书的行文风格保持了一种令人愉悦的松弛感,没有咄咄逼人的说教意味。作者在铺陈背景信息时,总是娓娓道来,如同老友在茶馆里分享趣闻轶事,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大量知识。尤其是在评价后记或引言部分,那种对文学的深沉热爱与谦逊态度,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它让我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部工具书的编纂,更是一场作者对中国古典美学的个人致敬之旅。读完后,我不仅积累了诗词知识,更重要的是,心灵仿佛被那份古典的韵味涤荡了一番,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也变得更加敏感和珍惜。这是一本能让人“慢下来”,用心去体味文字力量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