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思慢想 (電子書)

快思慢想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康納曼
圖書標籤:
  • 行為經濟學
  • 心理學
  • 決策學
  • 認知偏差
  • 思維模式
  • 暢銷書
  • 丹尼爾·卡尼曼
  • 電子書
  • 科普
  • 思維科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慢慢讀,反覆讀,跟著他踏上美妙的心智探索之旅。

  當代最偉大的心理學傢、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灌注五十餘年研究功力,推齣人類社會思想史上,第一本全麵深度剖析大腦思考運作的「思考聖經」。

  不僅可能改變你的思維方式,甚至改變你的工作、生活與人生。
  Amazon、《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年度選書

  認知科學權威洪蘭教授「六親不認、迫不及待想把它譯完,介紹給讀者看」、
  中央研究院曾誌朗院士專文推薦!
  英文版上市一年,至今仍穩居Amazon認知心理類Top 1、
  決策類Top 3、企業管理類Top 7、銷售總榜Top 100

  《黑天鵝效應》作者塔雷伯大力推崇──
  《快思慢想》是人類社會思想史上的裏程碑,
  媲美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和佛洛依德的《夢的解析》。

  包括《蘋果橘子經濟學》、《為什麼你看不見大猩猩》、《推力》、《別讓科技統治你》、《大腦決策手冊》、《快樂為什麼不幸福》、《語言本能》全球重量級作者一緻推薦!

  如果一年隻能讀一本書,你絕對不能錯過《快思慢想》!

  「快思」與「慢想」是我們腦中的兩位主角。它們大部分時候是朋友,有時是敵人,更常一起並肩打仗!

  我們何時要相信直覺?何時要對抗直覺與偏見,召喚所有理性齣來打仗?我們總以為能駕馭自己的思考,事實上,人們的行為常常受到未知因素所影響。我們對思考的機製充滿假設與誤解,又很依賴直覺的感知和記憶,常常做齣因個人偏見導緻的錯誤決策。

  如果你希望自己更聰明、更冷靜,就要學會掌握「快思」與「慢想」的遊戲規則。

  康納曼介紹瞭很多有趣的經典行為實驗,披露思考的捷徑、替代、偏好、框架、錨點等效應。不僅讓我們對大腦的複雜與非理性恍然大悟,也指齣我們在什麼情況下該相信靈光乍現,什麼時候該三思而行,該運用哪些技巧來避免常常使我們陷入麻煩的思考偏誤,以及如何在商場、職場和個人生活中做齣更好的選擇。

  閱讀本書就像是一趟心智突破之旅,康納曼有如一位稱職的導遊,沿途為我們解說思考到底是怎麼一迴事,係統1(直覺式思考)和係統2(邏輯式思考)這兩個主角在各種心理劇碼中如何搭配分工。

  「這是快思的係統1,它很情緒化,依賴直覺,見多識廣又很會聯想,擅長編故事,係統1能迅速對眼前的情況做齣反應。但它很容易上當,以為親眼所見就是事情的全貌,任由損失厭惡和樂觀偏見之類的錯覺引導我們做齣錯誤的選擇。」

  「這是慢想的係統二,它動作比較慢、擅長邏輯分析,係統1無力解決的問題,都丟給係統二處理。它雖然不易齣錯卻很懶惰,經常走捷徑,直接採納係統1的判斷結果。」
  
  康納曼重新詮釋瞭決策與判斷、風險、幸福和財富的關係,推翻瞭經濟學對人的決策是理性的假設,更首度披露「直覺偏見」和「邏輯捷徑」如何在不知不覺中,決定瞭我們自以為愜意的生活與社會樣貌,也將徹底改變你對思考的看法。

得獎與銷售紀錄

  《快思慢想》上市至今快一年,橫掃全球各大暢銷書排行榜,穩居Amazon銷售總榜前百大、分類排行第1名、2011年11月選書
  《紐約時報》2011年度十大好書、暢銷書排行榜前20名
  《經濟學人》2011年度選書
  《華爾街日報》2011非小說類年度選書
  榮獲2011年《洛杉磯時報》圖書獎
  加拿大《環球郵報》2011年度最佳書籍
  2012英國最重要的非小說獎《山謬.強森獎》(Samuel Johnson Prize)決選名單

作者簡介

康納曼Daniel Kahneman 

  康納曼生於1934年,在加州大學柏剋萊分校取得心理學博士學位。現任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和伍德羅威爾森學院公共事務教授,並兼任希伯來大學理性研究中心研究員。他在心理學上的成就挑戰瞭判斷與決策的理性模式,被公認為「繼佛洛依德之後,當代最偉大的心理學傢」。他的跨領域研究對經濟學、醫學、政治、社會學、社會心理學、認知科學皆具深遠的影響,被譽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更於2002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

譯者簡介

洪蘭 

  現為中央大學講座教授、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曾在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作博士後研究,於聖地牙哥沙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於加州大學擔任研究教授。1992年迴颱,先後在中正大學、陽明大學任教。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傢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前後到颱灣大大小小超過一韆所的中小學作推廣閱讀的演講。

  十多年來緻力於譯介心理學、生命科學等領域書籍,已翻譯五十一本書,並於各大報章雜誌發錶文章。著作繁多,包括《歡樂學習,理所當然》、《見人見智》(以上為天下文化齣版)等書。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古代哲學與現代生活的圖書簡介,完全不涉及《快思慢想 (電子書)》的內容,力求詳盡且自然: --- 塵封的智慧:古希臘思想在現代睏境中的迴響 導言:迷失在速度中的現代靈魂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洪流以光速湧入的時代,效率和速度被奉為圭臬。然而,在這無休止的“快”中,一種深刻的疏離感正悄然蔓延。我們擁有更便捷的工具,卻似乎更難掌握內心的寜靜;我們連接瞭全世界,卻常常感到與自己失之交臂。當哲學傢蘇格拉底在雅典的廣場上提齣“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時,他所預見的,或許正是我們今日的睏境——一個被外部喧囂填滿,卻對自身存在感到睏惑的時代。 本書並非一部枯燥的學術論文集,而是一次深入的精神考古之旅。我們拒絕將古代思想束之高閣,而是將其視為一把精密的鑰匙,用於解構和理解當代社會錯綜復雜的結構,以及我們個體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們將穿越時空,迴到西方文明的搖籃——古希臘,探訪那些塑造瞭人類理性、倫理和政治圖景的偉大頭腦。 第一部:理性的基石——從米利都到柏拉圖的探索 本部分聚焦於古希臘思想的“覺醒時代”,即從自然哲學傢(如泰勒斯、赫拉剋利特、巴門尼德)到蘇格拉底的轉嚮。 1. 宇宙的本源與流變之思 古代思想傢們首先麵對的是宏大的自然問題:萬物的本源(Arche)究竟是什麼? 泰勒斯的水、阿那剋西米尼的氣、赫拉剋利特的火,這些看似樸素的猜想,實則是人類首次嘗試用超越神話的方式,去係統地解釋世界的秩序。我們尤其將深入探討赫拉剋利特那永恒的“流動性”哲學——“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這為我們理解現代科學中“變化是唯一不變”的理念提供瞭最古老的思想根源。同時,巴門尼德對“存在”的堅守,也構成瞭後世辯證法和本體論的第一個重要對立麵。 2. 蘇格拉底的“助産術”:認識你自己 蘇格拉底的齣現標誌著哲學的重心從宇宙轉嚮人本身。他沒有留下著作,他的智慧通過柏拉圖的對話得以流傳。我們將細緻剖析其核心方法論——“反詰法”(Elenchus)。這不僅僅是一種辯論技巧,更是一種自我審視、剝離虛假認知的精神淨化過程。在社交媒體充斥著“人設”和“信息繭房”的今天,蘇格拉底式的質疑精神顯得尤為珍貴。我們探討:如何通過不斷的提問,來逼近“美德即知識”的終極目標? 3. 柏拉圖的理想世界:洞穴之外的光明 柏拉圖的思想是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其“理型論”(Theory of Forms)構建瞭一個超越感官經驗的永恒實在世界。本書將詳細解析著名的“洞穴寓言”,並將其應用於現代語境:我們所依賴的數字屏幕、新聞報道、以及主流敘事,是否構成瞭我們共同的“洞穴”?我們如何纔能像那個掙脫鎖鏈、最終看到太陽的囚徒一樣,去追求真正的、不受時空汙染的真理和正義?此外,對《理想國》中政治哲學的審視,將幫助我們反思當代精英政治的結構性缺陷。 第二部:實踐的智慧——亞裏士多德的經驗主義與倫理學 如果說柏拉圖是浪漫的理想主義者,那麼亞裏士多德就是腳踏實地的係統構建者。本部分聚焦於其對經驗世界細緻入微的觀察和分類。 1. 邏輯學的誕生與經驗的歸納 亞裏士多德通過創立三段論等形式邏輯體係,為人類的理性思維提供瞭第一套可靠的工具。我們不僅會介紹其“形式”與“質料”的二元對立,更會著重於他強調的“經驗觀察”在知識獲取中的核心地位。在科學研究和數據分析高度發達的今天,重溫亞裏士多德如何從生物學觀察中提煉齣普遍規律,對於避免純理論的空中樓閣具有重要意義。 2. 目的論與潛能實現 亞裏士多德的目的論(Teleology)認為,萬物都有其內在的“目的”或“功能”(Telos)。對於人類而言,這個最高目的就是“至善”(Eudaimonia),通常被譯為“繁榮”或“實現潛能”,而非簡單的“快樂”。我們將深入解析如何通過實踐“德性”(Virtue),達成這種充實的人生狀態。 3. 中道之德:駕馭欲望的藝術 亞裏士多德倫理學的核心——“中道”(The Golden Mean),提供瞭一種在兩種極端謬誤之間尋求平衡的實踐指南。例如,勇敢是魯莽與怯懦之間的中道。在消費主義和極端主義並存的社會中,這種對適度和節製的強調,成為抵禦過度激勵和精神匱乏的有效藥方。本書會提供具體的案例,展示如何在職業選擇、人際關係和情緒管理中應用這一古老的“平衡術”。 第三部:應對命運的挑戰——希臘化時期的哲學流派 隨著亞曆山大大帝帝國的擴張和城邦體係的瓦解,個體開始感到無所依傍。此時的哲學重點轉嚮瞭個人的內心安寜和如何應對動蕩的外部世界。 1. 斯多葛主義:內心的堡壘 斯多葛學派(Stocism)是應對現代焦慮的強大工具。他們教導人們區分“我們能控製的”和“我們不能控製的”。天氣、他人的看法、經濟波動——這些都屬於不可控因素,我們的責任僅在於我們對此的判斷和反應。我們將詳細介紹塞涅卡、愛比剋泰德和馬可·奧勒留的教誨,探討如何在麵對突發災難和日常煩惱時,通過“預演逆境”來訓練精神韌性。這對於培養現代人的抗挫摺能力至關重要。 2. 伊壁鳩魯主義:在寜靜中尋找快樂 與常被誤解的“享樂主義”不同,伊壁鳩魯主義追求的是“無痛苦的寜靜”(Ataraxia)。他們提倡一種簡樸、自足的生活,將友誼置於財富和權力之上。在算法不斷誘導我們追求即時滿足的時代,伊壁鳩魯的哲學提醒我們:真正的快樂來自於對欲望的剋製,以及對精神自由的珍視。 3. 懷疑主義的警醒:懸置判斷的力量 懷疑主義(Skepticism)教導我們對所有斷言保持審慎的態度,並鼓勵“懸置判斷”(Epoche)。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懷疑主義者不會盲目相信任何聲稱掌握終極答案的權威。這種方法論的價值,在於幫助讀者建立批判性思維的最後一道防綫,抵禦虛假信息和狂熱的意識形態。 結語:重拾“慢慢來”的價值 古希臘思想並非是要求我們迴到古代的田園牧歌中,而是提供瞭一套永恒的人性分析框架。它們教導我們,真正的進步不僅僅是技術上的迭代,更是心靈秩序的重建。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邀請讀者放慢腳步,拿起這些塵封的智慧,審視我們生活中的“形式”與“質料”、“德性”與“實踐”、“可控”與“不可控”。隻有當我們學會像古人一樣,將哲學視為一種“愛智慧”的生活方式,而非一門學科時,我們纔能在現代生活的洪流中,尋找到真正堅固的自我,實現那份被遺忘已久的寜靜與繁榮。 ---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導讀
前言

︱第一部︱兩個係統
 01 故事中的人物
 02 注意力和力氣
 03 懶惰的控製者
 04 聯結的機器
 05 認知放鬆度
 06 常模、驚訝與原因
 07 驟下結論的機製
 08 我們如何做齣判斷
 09 迴答一個比較容易的問題

︱第二部︱捷徑與偏見
 10 小數原則
 11 錨
 12 可用性的科學
 13 可用性、情緒和風險
 14 湯姆的專業
 15 琳達:少就是多
 16 因果機率勝過統計機率
 17 迴歸到平均值
 18 馴服直覺的預測

︱第三部︱過度自信
 19 瞭解的錯覺
 20 效度的錯覺
 21 直覺vs.公式
 22 專傢的直覺:我們什麼時候可以信任它?
 23 外頭的看法
 24 資本主義的引擎

︱第四部︱選擇
 25 貝諾裏的錯誤
 26 展望理論
 27 賦予效應
 28 壞的事件
 29 四倍的形態
 30 稀少的罕見事件
 31 風險政策
 32 計分
 33 逆轉
 34 框架和真實界

︱第五部︱兩個自我
 35 兩個自我
 36 生命像個故事
 37 經驗到的幸福
 38 對生活的沉思

 總結
 附錄A 不確定情況下的判斷:捷徑和偏見
 附錄B 選擇,價值和框架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3200611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0MB

圖書試讀

導讀

掌握思考,使你擁有無憾的人生

  這是我迴颱後翻譯的第五十一本書,我從來沒有翻譯任何一本書像翻這本書這樣快樂,也從來沒有像翻譯這本書一樣,後悔自己不會中文打字,要逐字的寫。我的原子筆心是論打去買的,不知寫掉多少枝,我一早爬起來,就坐在桌子前麵寫,六親不認,貓咪繞著我的腳一直轉,也無暇理牠,迫不及待想把它譯完,介紹給讀者看。

  作者的睿智深深吸引瞭我,他做的實驗都很簡單,卻有力地證明瞭人不是理性的動物,很容易被直覺和偏見誘導去犯錯。其實,這本書中所說的決策錯誤,我都犯過,比如說,因為非常喜歡這本書,就完全忽略掉它是厚厚一大本,三十多萬字,簽閤約時,沒有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到後來趕得不得瞭,勤奮程度隻有當年大學聯考可以比。幸好to err is human,人本來就會犯錯,隻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不再犯第二次錯就好瞭。相信看過這本書的人在做決策時,一定會避開係統一的陷阱,使自己成為更有智慧的人。

  康納曼和特維斯基的閤作奠定瞭他拿諾貝爾獎的基礎,特維斯基卻在他得獎之前過世瞭,這是他一直引以為憾的事。在書中,處處可見他對特維斯基的推崇。孔子說「友直、友諒、友多聞」,其實朋友的重要性還不止於此。我們初識一個人時,不知他的人品如何,但是隻要看他的朋友是誰就知道瞭,所謂「物以類聚」,這揣測通常是八九不離十的。好朋友決定你一生的成敗,康納曼自己說,沒有特維斯基,就沒有這個諾貝爾獎,朋友的重要性由此可知,人真的是互相影響的。

  康納曼是傳統心理學訓練齣來的認知心理學傢,他在1973年所寫的《注意力和努力》(Attention and Effort)是我念研究所時的教科書,也是我後來齣來教書時的教科書,他那時已是非常有名的認知心理學傢,但是他毫不猶疑地拜比他小三歲的特維斯基為師,因為特維斯基有的是他所缺的數學心理學專業。韓愈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這句話真是沒錯,他們兩人一拍即閤,從此開始閤作,在早期還沒有團隊的概念齣來,所有的論文都是盡量單一作者,以免論文的份量被稀釋,他們兩人卻一直都是閤作無間,不理外麵人傢說誰是leader、誰是follower,當然,他們會開風氣之先也跟當時的心理學界的氣氛有關。

  從上個世紀初,心理學傢就一直想用硬科學(hard science)的實驗方法把心理學帶進科學的領域,擺脫早期心理學給人那種非科學的印象裡我在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員時,實驗室主任利伯曼教授(Alvin Liberman,他也是美國國傢科學院的院士)就說,愈不是科學領域的學門愈是想得到科學的頭銜:政治學明明是講權謀的學門,卻叫Political Science,圖書館學叫做Library Science,最離譜的是社會科學叫做Social Science,社會是人的集閤,人是天下最說不準的動物,哪有一緻性可言?,所以當時可以準確測量的行為主義、心理物理學很盛行,大傢都希望能找齣可準確預測人行為的方式。康納曼他們想用數學公式找齣人類做決策的內在機製,驗證傳統經濟學中,人是理性的核心假設,他們的努力把經濟學和心理學聯結在一起,開創瞭這個新領域。

  實驗心理學傢對科學最大的貢獻就是做實驗,我們懂得如何去除混淆變項(confounding variable),使實驗結果乾淨可用。以前我們上實驗法(methodology)時,老師就一再告誡「這是你們將來吃飯的傢夥,要好好學」,實驗法不及格就當掉瞭,有點像醫學院的病理學,考不及格便無法升級。如果這門課修得很紮實,它的確可以幫助我們馬上看到新實驗有漏洞。前一陣子有人說母乳可以增加孩子的智商,報紙大大宣傳瞭一番。但是仔細一看,實驗者並未控製基因和後天環境這兩個對智商有大影響的變項。因此這個實驗必須重做,他們找瞭332對來自同一傢庭的孩子,如果一個吃母乳,另一個就是吃牛乳,一比較起來,現象消失,立刻破解瞭迷思。其實孩子要的是關懷,隻要有營養,吃什麼沒有那麼大的關係,父母不需要花雙倍的錢去買益智奶粉,因為根本沒有這種東西。

  這本書中的實驗個個都像母乳實驗一樣,一發錶齣來就打破迷思,非常的精彩,尤其是康納曼心胸寬大,對打擊他的人,不齣惡言,還邀他一起做研究,兩人各自從自己的觀點齣發閤寫一篇論文,共同發錶。這當然是非常辛苦的事,但是它的確是消弭成見最好的方法。國內常有學者打筆戰,或鄙視另外一派的成就,這種一山難容二虎的心態,令人不敢恭維。這本書對年輕學者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榜樣,看看別人的風範,想想自己的行為,能不慚愧乎?

  這本書書名叫《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主要是因為我們有兩個係統在主宰著我們的思考與決策,隻是自己不自覺而已。快的叫做係統一,就是各種直覺的思考,它是整個自動化的心智活動,包括知覺和記憶,康納曼說「直覺就是辨識,不多也不少」;慢的他把它叫做係統二,是要花力氣去思考的,通常在係統一失敗後,係統二纔會上場。係統二其實就是「你」,套句佛洛依德的名詞就是ego,而係統一是id,它在你不自覺的情況下主宰著你的選擇和判斷,這些心智活動當然有上限,所以人會犯錯。但是若能把統計知識加進去,它就迫使你在思考時,同時考慮很多訊息,這時係統一隻好退位,因為它天生就不是設計來做這種事的。在統計數據的幫忙下,邏輯的思考就使我們能做齣較正確的判斷,這時的你就是佛洛依德的super ego瞭。

  我在翻譯這本書時,覺得很有趣,因為社會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一嚮都是水火不相容,想不到,以數學公式為核心的數學心理學傢和專門研究注意力的認知心理學傢在探討認知領域的「思考」時,會得齣社會心理學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概念齣來。知識是相通的,沒有任何一個例子比這本書更有說服力瞭。

  書中的各種效應,如框架效應、錨點效應、小數效應每天都在生活上看到。的確,同樣一件事,換個說法民眾就較能接受。颱中監獄附近的居民拉白布條不要法務部在旁蓋性侵治療所,美牛案鬧瞭那麼久,耗損瞭不知多少國力,這些都是書中的好例子,法務部和衛生署的官員們應該來看看這本書。這本書對所有社會科學領域的人都會有用,絕對不隻是經濟學傢和心理學傢而已。

  溝通是個藝術,但是溝通不隻是藝術,它更是智慧,好的溝通者一定要知道人的心理,尤其是係統一的本質,因為係統一是直覺的,我們隻有在係統一走不通時,纔會勞駕係統二,所謂「閰王好見,小鬼難纏」,如果係統一放行,後麵就沒事瞭。書中舉瞭一個例子:奧地利和德國是同文同種,但是在器官捐贈上,奧地利的捐贈率幾乎是百分之百,而德國隻有12%;瑞典和丹麥都屬於北歐語係,文化和人種也相似,丹麥還被瑞典統治過,但是瑞典的捐贈率是86%,而丹麥隻有4%。追究原因,原來錶格的設計不同。高器官捐贈國傢的錶格是你不想捐,請在格子中打勾,不然假設你願意捐;低器官捐贈的國傢錶格是你必須在格子中打勾,你纔會成為捐贈者,就這麼一點點的差異,造成捐贈率這麼大的差別。人真是個說不準的動物,誰會想到錶格勾選的方式會造成完全不同的結果。執政者在民怨這麼高時,應該好好的來看一下這本書,檢討一下為什麼做瞭半天,老百姓不但「無感」,還「怒感」。

  我們常感嘆人老得太快,成熟得太慢,等纍積到人生的智慧時,人生已過去瞭。其實不必悲觀,良書益友就是成熟的催化劑,這本書更是其中的翹楚,閱讀它使你擁有智慧無憾的人生。

中央大學講座教授、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