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填詞:你的第一堂中文古典美學課 (電子書)

寫詩填詞:你的第一堂中文古典美學課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書良
图书标签:
  • 古典诗词
  • 填词
  • 中文美学
  • 诗歌创作
  • 文学
  • 文化
  • 古典文学
  • 写作技巧
  • 电子书
  • 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學平仄、合押韻,
在講究詩詞格律與詞牌的限制中創造無限之美,
從鑑賞到創作,格律入手,抒情上手

  ★師承「一代詞宗」夏承燾,打造品味詩詞基本功
  ★先讀詩、後學詞,一本搞懂詩詞的格律與規定
  ★介紹「學詞入門第一書」中最常用的五十個詞牌,學會最全面的鑑賞!

  詩詞不只是存在於紙張上的文字藝術,透過平仄對仗,更躍然紙上。其中蘊含的意喻和情懷,既隱晦朦朧又深刻動聽。懂得詩詞格律的入門技法,不僅能掌握寫作訣竅、創作文字藝術之美,還能鑑賞古詩詞,真正學會詩詞的形式美與意境之美。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這兩首詩句,一首對仗與平仄整齊相對,一首踩了平仄的違規線,兩句詩的節奏感也因此大不相同!你覺得哪首詩,讀起來比較活潑有變化?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雪深山塢,煙冷江皋,人生未易相逢。一笑燈前,釵行兩兩春容。」
  出自同個詞牌〈聲聲慢〉的這兩首詞,為什麼前者李清照所作的句子成為絕世傳唱,後者吳文英的詞作卻較少被人提及?

  詩讀起來鏗鏘有致,因為它講究聲律與格律:
  ─平仄:以聲音的抑揚頓挫,讓文字產生音樂般的節奏美。
  ─押韻:透過聲音的迴環讓文字擁有和諧音感。
  ─對仗:詞性兩兩相對、形式工整,打造文字的結構美。
  ─格律:五言與七言的律詩、絕句及詞牌,在限定中創造意蘊無限之美。

  詞讀起來綿長溫潤,因為它受到的規範不像詩那麼嚴格:
  ─詞牌:詞的格式名稱,每個詞牌都有一個詞譜。
  ─詞譜:詞的格式要求,規定著文句、字數與平仄。
  ─單調、雙調:單調的詞只有一段,往往是一首小令;雙調的詞分兩段,是詞中最常見的形式。
  ─詞韻:用韻較詩為寬,押韻的位置也多種多樣。

  作者陳書良師承「一代詞宗」夏承燾,從講解格律入手,透過58首唐宋詩詞深入淺出,技法與鑑賞並重,分析與教學兼備,將千年前文字美學經典轉化為易懂易學的內容,寓欣賞於講解格律,讓千年後的我們也能窺其堂奧輕鬆上手。

  本書簡單扼要敘述詩詞格律的基礎原則,讓寫詩填詞學習得法,學會詩詞創作基本功,抒發心境或怡然自得,暢言唱想、同好切磋。不止能讓人文字更細緻、更有味,鑑賞詩詞也更內行、更有品味。

 
古典之美,穿越時空的邀約 《漢唐風華:詩詞歌賦的詠歎與傳承》 導言:尋覓失落的聲音 在當代喧囂的洪流中,我們似乎與過往的聲音漸行漸遠。那些曾經激盪人心的詩句,那些寄託了無數情感的詞牌,彷彿蒙上了一層難以觸及的塵埃。然而,古典文學的魅力從未消逝,它如同深埋地下的寶藏,只需輕輕拂拭,便能重現其璀璨光芒。 《漢唐風華:詩詞歌賦的詠歎與傳承》旨在為今日讀者開啟一扇通往中國古典文學黃金時代的門扉。本書並非單純的文學史梳理,而是一次深刻的情感體驗與文化溯源之旅。我們將聚焦於漢、魏、晉、唐、宋等關鍵歷史時期,精選出最具代表性、最能體現時代精神的作品,帶領讀者親身感受古人如何以筆墨記錄山河變遷、書寫個人悲歡。 這是一部關於「如何聆聽」古典文本的指南,而非「如何分析」冷硬術語的教科書。我們相信,真正的理解始於共鳴,而共鳴源於對時代背景的體察和對文字情感的細膩捕捉。 第一部:漢賦的雄渾與邊塞的蒼涼(漢代與樂府) 漢代,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宏大敘事的時代。從西漢的賦,到東漢樂府民歌的質樸,我們看見了帝國初建時的勃勃生機與對疆域的渴望。 一、 大賦的氣魄:司馬相如的錦繡山河 本書將深入探討漢賦的結構與美學。我們不會止步於表面辭藻的華麗,而是去解構《子虛賦》、《上林賦》中蘊含的政治意圖與宇宙觀。漢賦追求的「鋪陳排比」與「窮盡物象」,實質上是對大一統國家版圖與文化自信的文學投射。讀者將會體會到,漢賦的磅礴,是將宮殿、山川、珍奇異獸盡數納入筆下的宏大野心。 二、 民聲的迴響:樂府的真實脈動 與宮廷的雕琢相對,樂府詩歌展現了漢代社會的另一面——底層人民的疾苦與對生命本能的謳歌。《孔雀東南飛》的淒美與《陌上桑》的活潑,是研究當時社會風俗、婚姻制度的珍貴文本。本書將引導讀者關注樂府詩中獨特的敘事口吻和口語化的表達,理解何為「詩言志」在民間的真實體現。 第二部:魏晉風骨與山水田園的覺醒(建安文學與玄言詩) 漢末的戰亂與隨後的玄學興起,催生了中國文學史上一次深刻的「精神轉向」。知識分子開始從關注國家興亡轉向關注個體生命與精神的自由。 一、 建安風骨:曹氏父子的悲憤與自省 曹操、曹植的詩歌,以其慷慨悲涼的基調,被譽為「建安風骨」。我們將細緻品讀他們在亂世中對生命無常的慨歎,以及對建功立業的渴望與幻滅。重點分析「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這類詩句中,如何將個人生命融於時代悲劇的寫法,體現出士人深沉的憂患意識。 二、 玄言與田園:從思辨到回歸自然 隨著玄學的盛行,詩歌開始探討「有」與「無」、「名」與「實」的哲學命題。然而,更具持久生命力的是田園詩派的萌芽。陶淵明的出現是文學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本書將深入探討陶淵明如何通過對農耕生活的描寫,構建出一個獨立於政治紛擾的精神家園。品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讀者將領略到一種超越世俗的寧靜之美。 第三部:盛唐氣象與萬千境界的交融(唐詩的巔峰) 唐詩,是中國古典文學無法繞過的高峰。本書將結構性地梳理唐詩的發展脈絡,從初唐的奠基到盛唐的極盛,再到中晚唐的轉向。 一、 初唐的規範與邊塞的拓荒 初唐詩歌在格律上走向成熟,王績、沈佺期等人為後來的格律詩奠定了基礎。隨後,以王昌齡、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派,以其雄奇的意象和粗獷的筆觸,拓寬了詩歌的疆域。我們將分析邊塞詩中「以大景寫小情」的技巧,理解邊疆景象如何烘托詩人的孤寂與豪邁。 二、 盛唐的雙峰:李白與杜甫的宇宙觀 李白與杜甫,如同日月般照耀著唐詩的天空。 李白: 我們將專注於他浪漫主義精神的源頭——道家思想與遊俠精神的結合。解析其詩歌中「飛流直下三千尺」那種超越物理限制的想像力,探討其「謫仙」形象背後,是對個體自由的極致追求。 杜甫: 杜甫是集大成者,他的詩歌是時代的縮影。《三吏》、《三別》體現了極高的社會關懷。本書將著重分析杜甫如何將宏大的家國憂患,細膩地融入到個人對親人、對友人情感的描寫之中,創造出「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三、 中晚唐的轉折:從宏大敘事到內心探索 安史之亂後,唐詩進入了更為精緻、更趨內省的階段。白居易提倡的「新樂府運動」,將詩歌重新帶回關注民生疾苦的現實主義道路。而李商隱、杜牧的詩歌,則以其典雅的意象、曖昧的情思和對歷史的深沉反思,為唐詩畫上了精緻而略帶憂傷的句號。 第四部:宋詞的婉約與豪放的轉向(詞的興起與發展) 詞,作為一種更具音樂性的文學體裁,在宋代成為主流。它不再滿足於五言或七言的固定格局,而是以長短句的形式,更貼合複雜微妙的情感表達。 一、 詞的起源與初期的格律探索 本書將追溯詞的起源於燕樂,分析早期詞人如柳永如何將市井生活與男女情愛融入詞中,擴大了詞的題材範圍,並確立了詞的「婉約」基調。 二、 豪放詞派的勃發:蘇軾的曠達與格局 蘇軾的出現,徹底改變了詞的地位。他以詩的筆法入詞,打破了傳統上對「詞為豔科」的刻板印象。我們將解析蘇軾如何將哲理思辨、政治抱負融入詞中,創造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境界,使詞的品格得以與詩並駕齊驅。 三、 南宋的集大成與時代心聲 南宋時期,詞壇進入百花齊放階段。辛棄疾繼承了蘇軾的豪放之風,但其詞中融入了更多的恢復故國的遺憾與壯志難酬的悲憤。而李清照,則以其獨特的女性視角,將婉約詞推向了藝術的巔峰。她的前期清新明快,後期則充滿國破家亡後的淒涼與深沉。本書將細膩分析李清照如何以極為精準的語言,捕捉女性微妙的心理變化。 結語:古典文學的當代意義 《漢唐風華:詩詞歌賦的詠歎與傳承》最終希望讀者明白,古典文學並非陳舊的古董,而是我們文化基因中最活躍的部分。理解漢賦的氣魄,能讓我們在面對宏大敘事時,保有審視的清醒;體味魏晉的風骨,能使我們在迷惘時,找到堅守內心的力量;領悟唐詩的境界,能拓寬我們對世界與自我的認知;品讀宋詞的婉轉,則能讓我們學會更細膩地感受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本書提供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跨越時空與古人對話的能力。當你再次吟誦那些千古名句時,你將聽見的,是屬於你自己的,那份穿越時空的共鳴。這是一場關於中國古典美學精神的深度朝聖之旅,等待每一位心懷熱忱的讀者啟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書良


  湖南長沙人,1947年生於湖湘書香世家,自幼秉承先學詩後學詞的傳統,在外祖父劉永湘指導下學習寫詩,並和一代詞宗夏承燾先生學習填詞。詩詞功夫與學識既扎實又深厚,原任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文學所所長、研究員,現為省文史館館員;擅長詩詞之外,也醉心六朝文化,人稱「六朝人物」,特立獨行,著作甚豐:《鄭板橋畫傳:三百年前舊板橋》、《楹聯之美》、《唐伯虎畫傳:他在繁華中獨自前行》、《姜白石詞箋注》、《六朝人物》等。

图书目录

壹 聲律:漢字的旋律與節奏
平仄
押韻
對仗

貳 格律:限定中的無限之美
五言律詩
七言律詩
五言絕句
七言絕句
歌行

參 避忌:戴著鐐銬跳舞
失黏與失對
孤平
「句末三連平」以及「句末三連仄」

肆 填詞:淒婉動聽的文字藝術
詞律的概念
詞譜與填詞
憶江南╱搗練子╱憶王孫╱調笑令╱調嘯詞╱轉應曲╱如夢令╱長相思╱相見歡╱生查子╱點絳唇╱菩薩蠻╱卜算子╱減字木蘭花╱憶秦娥╱更漏子╱清平樂╱阮郎歸╱攤破浣溪沙╱西江月╱南歌子╱醉花陰╱浪淘沙╱鷓鴣天╱虞美人╱南鄉子╱鵲橋仙╱踏莎行╱臨江仙╱偶題╱已涼╱蝶戀花╱一剪梅╱漁家傲╱青玉案╱風入松╱祝英台近╱洞仙歌╱滿江紅╱水調歌頭╱滿庭芳╱鳳凰台上憶吹簫╱暗香╱聲聲慢╱念奴嬌╱桂枝香╱水龍吟╱齊天樂╱雨霖鈴╱永遇樂╱疏影╱沁園春╱摸魚兒╱賀新郎

附錄
平水韻
詞林正韻
笠翁對韻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9727846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0MB

图书试读

自序

  這一本小書的撰作目的,就是試圖簡單扼要地敘述詩詞格律,結合筆者自己的學習、創作經驗,讓有意於此的讀者能較快地運用這些傳統形式來言志抒情。

  筆者幼年時即在外祖父劉永湘先生指導下學習寫詩,長成後又向癯禪夏承燾先生學習填詞。他們都認為,傳統詩詞的學習、寫作應該是先學詩後學詞。我的學習、創作經歷也是先詩後詞。我們知道在文學史上,詞是在格律詩的基礎上產生的,所以詞又別名「詩餘」。詞中的律句特別多,詞韻也比詩韻寬,因此,學習上先詩後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本書所謂的格律詩詞,在詩這一類,包括古體詩(古風)和近體詩兩個部分。

  所謂古風也有兩類,一類是唐代以前的自由體或半自由體,還沒有形成格律,對此本書不擬贅述。一類是唐以後的古體,雖標榜不受拘限,實際還是有很多講究,尤其是歌行體,所以本書將會專章論及。

  近體詩醞釀於齊梁,定型於唐代,唐代稱為今體詩,宋代以後稱為近體詩。自此,中國詩才有了嚴密的格律,而且歷宋元明清一直到現代,詩的格律還是沒有變。所以於詩我們著重談近體詩。

  至於詞律,昔人強調「倚聲填詞」,筆者的創作也是從對譜填詞開始。因此本書從歷來所推重的「學詞入門第一書」─清舒夢蘭撰《白香詞譜》中著重介紹了五十個常用詞牌,每個詞牌又介紹了常用的一體,結合例詞,講述了如何按譜填詞及詞韻的一般規律。根據學者的統計,一般歷史上的著名詞人個人創作也不過用三四十個左右的詞牌而已。本書所列詞譜,應可滿足初學者創作之需。

  詩詞格律都是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對於欣賞古代詩詞來說,如果能夠知道關於詩詞格律的一些基本知識,那就更能欣賞其中的寫作技巧、藝術的美。對於創作格律詩詞來說,如果能夠在知道這些基本知識的同時,多讀多寫,那就反過來更能熟悉、運用詩詞格律。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學詩學詞,多讀多寫是一個絕不可少的、既是初學必須,又要終生保持的功課。正由於此,我們對書中的例詩、例詞都作了簡注和鑑賞性的分析,寓欣賞於講解格律之中,以俾讀者學習時不至於因閲讀困難而「卡住」;並且希望讀者能舉一反三,對自己正在學習的詩詞體裁漸進地掌握其寫作要領。

  本書所講的詩詞格律,是老生常談,亦即大部分是前人所言。由於這是一部基礎知識的書,所以書中所論概不標明出處,這也是《文心雕龍》所提倡的「同乎所同」。然書末參考文獻將一一標列前修鴻著,敬意永駐。

  為方便讀者平時創作或車旅吟詠,本書附錄了《平水韻》、《詞林正韻》和《笠翁對韻》。希冀讀者手此一編,於用韻造語有所依傍,熟練運用,靈活掌握,以俾實用。若能如此,則筆者的編撰目的也就達到了。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感覺像是為我這種「半調子」文青量身打造的入門磚。我以前總覺得古典詩詞離我很遙遠,那些字句太過晦澀,光是「平仄格律」這幾個字就讓我頭皮發麻。可是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巧妙,它不是直接丟一堆艱澀的理論,而是用一種非常生活化、貼近現代人理解的方式來解釋那些看似高深的意境和技巧。舉例來說,它怎麼解釋「意境」?它可能會用一個現代人都能體會的場景去比喻,讓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具象化。這種「翻譯」的能力,是這本書最厲害的地方,它拉低了古典文學的門檻,卻沒有犧牲掉它應有的深度,讓人讀來毫無壓力,學得又紮實。

评分

我必須說,作者的選材眼光非常獨到,挑的這些範例詩詞都不是那種老掉牙、人盡皆知的「超級名篇」,而是藏在角落裡、卻極具代表性或意境的佳作。這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了「尋寶」的驚喜感。每一次讀到新的例子,都像是在認識一位尚未被大眾過度解讀的隱士。而且,作者對於詞句的解析並非單向的灌輸,而是常常拋出問題引導讀者思考:「你覺得這裡的『月』,是哪一種月?」這種互動式的引導,讓讀者從被動接收者,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者,大大提升了學習的內化程度,讀完後自己也能嘗試分析其他作品。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實在太有古韻了,那種淡雅的水墨風格,配上蒼勁有力的書法字體,讓人一看就心生敬意。我一拿到手,就忍不住想趕快翻開,感受一下那份跨越時空的文化底蘊。裡面的排版也是講究得很,字距行距拿捏得宜,讀起來非常舒服,完全沒有那種硬邦邦的學術書的感覺,反而像是在跟一位老學究在茶館裡閒話家常,娓娓道來。光是閱讀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它讓你沉浸在那個詩詞歌賦的美好年代。我特別喜歡那種裝幀的用心,每一個細節都透露出對中華文化的珍視,這點對於想從零開始接觸古典美學的入門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印象,能讓人更有動力深入探索。

评分

說真的,台灣市場上關於古典文學的書籍不少,但很多都偏學術化或過於文藝腔,讓一般讀者望之卻步。這本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成功地找到了那條黃金分割線:既有學術的嚴謹基礎,又保持了親民的溝通語氣。它沒有故作高深,而是以一種「帶你入門、讓你愛上」的真誠態度來對待讀者。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待生活中的風景都不同了,路邊的一棵樹、一場突如其來的雨,都會下意識地去聯想古典意象。這本書不只是一本工具書,它更像是一把鑰匙,開啟了對周遭世界更細膩、更詩意的感知能力,非常值得推薦給所有想提升生活品味的朋友。

评分

書裡對詞牌和曲調的介紹,簡直是撥開雲霧見青天!以前看詞,頂多知道作者和題目,對於「什麼是慢詞、什麼是小令」完全一頭霧水。這本書厲害在於,它不只是告訴你這些名詞是什麼,而是透過音樂性的角度去闡述,讓你理解為什麼同樣是表達哀愁,用「蝶戀花」和用「沁園春」會有完全不同的情感強度和節奏感。這種結合音樂美學的講解方式,讓我開始對古典文學產生了立體的感知,不再只是死記硬背文字。我甚至會試著去哼唱那些詞牌的結構,感受那份韻律流動的美,這對於純文字的閱讀體驗來說,是極大的加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