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包括:電時代的呼喚、郵船上的奇遇、畫室裡的攀登、關鍵性的突破、成功前的磨難、穿越海底的電纜等。
本書內容包括:電時代的呼喚、郵船上的奇遇、畫室裡的攀登、關鍵性的突破、成功前的磨難、穿越海底的電纜等。
這本書的光碟封面設計得很有意思,那種老舊的印刷感,讓我想起小時候在柑仔店翻書的感覺,特別有親切感。雖然我還沒時間仔細啃完,但光是看到那個年代的電報和電話的插圖,就讓人忍不住好奇,那個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代,人們是怎麼透過這些冰冷的機器傳遞情感和訊息的。書名「天涯海角一點通」,聽起來就充滿了浪漫的想像,彷彿每一個訊號的嘀嗒聲,都承載著遠方親人的思念。我個人對於科技發展史一直很有興趣,尤其是那些改變了人類社會基礎的發明,像是電報和電話,它們不僅是工具,更像是一種魔術,把廣闊的地理距離瞬間拉近。從印刷的紙張上,我預期能看到那些早期發明家的奮鬥歷程,他們面對的技術難題、社會的質疑,以及最終成功時的喜悅。這種結合了歷史與技術的故事,對於我們這些習慣了即時通訊的現代人來說,絕對是一種很好的時代對比,能讓我們更珍惜現在的便利,同時也對那些開拓者致敬。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看起來很用心,很有質感,擺在書架上絕對是個亮點。
评分我對早期通訊的「倫理」和「隱私」議題特別好奇。電報和電話一出現,是不是也伴隨著人們對信息安全和被監聽的擔憂?這本書會不會觸及到早期電報員對傳輸內容的保密義務,或者政府如何利用這些新工具進行情報收集?在那個還沒有嚴格隱私法規的年代,資訊的傳遞方式的革命,必然會帶來社會規範上的巨大震盪。對於我來說,了解技術如何被社會接受和規範的過程,比單純了解技術本身更具價值。畢竟,所有的偉大發明都不是在真空中誕生的,它們的影響力總是會滲透到法律、道德和人際關係的層面。如果這本書能從社會學或人類學的角度,去剖析電報和電話如何「重塑」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模式,那它就遠遠超越了一本單純的科技史讀物,而是一部有趣的社會變遷史了。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天涯海角一點通」,讓我聯想到台灣早期的基礎建設歷史。想像一下,在還沒有公路、鐵路能通達偏遠山區時,一條電報線路的架設,對於山裡的原住民部落或偏遠鄉鎮意味著什麼?那種與外界聯繫的渴望,一定是極度強烈的。我希望作者能將視角擴展到全球或至少是亞太地區,看看這些通訊技術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傳播與應用差異。例如,在亞洲國家,電報的導入是否面臨了文字系統(如漢字)的特殊挑戰?這與西方使用字母文字的情況有何不同?如果能將這些跨文化對比納入敘述,那這本書的格局就會被大大提升。單純講述歐美發明家的故事固然重要,但若能加入不同地域的在地實踐與挑戰,才能更全面地體現通訊革命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讓我更期待能看到那些「非主流」的發展脈絡。
评分說實話,我對於電子書這種形式有點又愛又恨。愛的是方便攜帶,走到哪都能看,不用擔心弄髒紙張或佔空間;恨的是,總覺得少了點「儀式感」。不過,既然是關於電報電話的歷史,或許電子書的無形傳輸特性反而與主題相呼應?但願這電子書的排版和圖文轉換能做得好,畢竟這種講述發明史的書,圖片的清晰度非常重要,那些早期的設備照片、線路圖,如果模糊不清,那閱讀體驗就大打折扣了。我個人是那種喜歡在書頁上畫重點、寫註解的讀者,電子書在這方面總讓我有點彆扭。儘管如此,我對這本書的主題還是很感興趣,特別是關於電話發明初期,那些專利權的爭奪和技術路線的選擇,那種商業上的爾虞我詐和科學上的靈光乍現交織在一起的故事,往往比純技術敘述來得精彩。希望作者能把這些「人」的故事講得引人入勝,而不是枯燥的技術說明書。
评分最近真的很少看到這麼有厚度的科普歷史書了,現在的書大多輕薄短小,強調快速閱讀,但這本《天涯海角一點通》光是拿在手上,就感覺到它沉甸甸的知識量。我特別關注那些關於早期電報編碼的章節,想像著那些操作員面對著一堆莫爾斯密碼,迅速而準確地將訊息轉譯出來的場景,那種專業技能在當時絕對是頂尖的。而且,電報的出現,對新聞業和金融市場的影響肯定非常深遠,這本書有沒有深入探討這些社會層面的變革呢?我希望它不只是講技術原理,更能描繪出當時人們的生活是如何被這些新發明顛覆和重塑的。畢竟,通訊技術的突破,往往也是社會結構變遷的催化劑。從書名來看,它似乎想強調一種「跨越空間的連結」,我很期待看到作者如何細膩地描繪這種連結是如何從無到有建立起來的,那種從「慢」到「快」的轉變,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絕對是石破天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