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文物拍賣大典 (電子書) (電子書)

2020文物拍賣大典 (電子書)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拍賣大典編輯部
图书标签:
  • 文物
  • 拍卖
  • 艺术品
  • 收藏
  • 中国文物
  • 电子书
  • 2020
  • 文化
  • 历史
  • 拍卖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版本最優、詢問度最高!
透析華人藝術市場大數據,文物拍賣年鑑第一品牌!

  回顧2019年中國藝術文物拍賣,最熱最夯拍品是哪些?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收藏的「清乾隆料胎黃地畫琺瑯鳳舞牡丹包袱瓶」以2.07億港元(約合新台幣8.13億元)成交,榮登該年度文物拍賣冠軍寶座。至於眾所矚目的瓷器,則由保利廈門拍出的「清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葉鏤空纏枝花卉紋內青花六方套瓶」以人民幣1億4,950萬元摘下年度瓷器最高價NO.1。此外,今年的億元精品數量是否突破往年?值得投資的文物精品又是哪個類項?《2020文物拍賣大典》一舉囊括年度高價精品,幫助藏家輕鬆掌握下一波趨勢脈絡。

  《2020文物拍賣大典》收錄2019年全球華人藝術文物市場精品成交紀錄,依明清瓷器、高古陶、銅器、佛像雕塑、玉器、鼻煙壺、文房雜項…等共8大類排行榜與市場分析專文,理性分析全年度藝術市場亮點及未來趨勢,無論視為市場新鮮人的入門指南,或是資深藏家、學者、藝術投資業者及愛好者的輔佐圖鑑,均是絕無僅有、精采絕倫的拍賣市場寶典。

七大特色

  1.收錄全球80餘家拍賣公司精品逾5,200件,數量最豐,取樣最廣

  《2020文物拍賣大典》是當今拍賣市場上,資料最豐富的工具書,收錄港台、大陸、歐美各大拍賣公司年度春秋季的拍賣精品,佐以圖表分析,完整呈現8大類逾5,200筆拍品精美圖文紀錄。
  同時收錄該年度「藝術文物市場解析」專文,由全球經濟動向切入,深入分析市場現象;以及年度〈中國瓷器十大賞析〉、〈中國工藝品十大賞析〉,詳盡介紹前十大頂級拍品;還有「歷年中國文物前十大排行榜」及該年度「中國文物分類排行榜」,為讀者提供多面向的參考資料,堪稱愛好收藏文物或有志於藝術投資者,涉足拍賣市場的必備指南。

  2.拍品資訊中英對照

  3.附加各類排行榜佐以圖表與專文解析

  4.全彩精編展露文物質感經典之美

  5.字級放大,閱讀更省力

  《拍賣大典》自2019年起,將內文字體略為放大,令讀者查閱更省力!

  6.EP同步,鑑藏研究都適宜
  《拍賣大典》實體書及電子書先後上市,書體書厚重經典置於書房最為文雅大器,電子書安置網路雲端方便隨身查閱,紙電雙版本一次收藏,資訊一手掌握!

  7.同場加映書畫十大排行
  書畫愛好者有福了!《2020文物拍賣大典》的前文解析當中也提供了古書畫、近現代書畫的十大排行榜;更在拍品的「雜項」單元特別收錄了古籍善本的高價拍品,跨域查閱,更具鑑藏價值。
 
2020年全球考古新发现与历史叙事重构:兼论新兴市场文物保护的挑战与机遇 图书简介 本书汇集了2020年度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文物保护前沿技术应用以及历史学界对既有叙事框架的深刻反思与重构。在这一特殊年份,尽管全球活动受到疫情的深刻影响,但考古学界并未停下探索未知的脚步,反而催生了更多远程协作与非接触式调查的新模式。本书旨在为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艺术史乃至文化遗产管理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参考视角。 第一部分:跨越大陆的考古前沿:2020年度重大遗址报告 本部分聚焦于2020年全球范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点考古项目。 一、古人类学的新里程碑:早期现代人的迁徙与基因图谱修正 2020年,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多项发掘工作,特别是对更新世晚期遗址的碳十四测年与古DNA提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关于现代智人走出非洲后扩散路径的全新证据。书中详细分析了云南某洞穴遗址中发现的疑似早期人类工具组合的精细分析,并将其与非洲和中东同期的技术进行对比,探讨了技术传播的复杂性。同时,对西伯利亚冻土层中保存完好的古生物遗骸所进行的基因测序,进一步完善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模型,对当前主流的人类迁徙时间轴提出了修正性的建议。这部分内容不仅关注骨骼和工具本身,更侧重于如何利用最尖端的生物分子技术来“阅读”历史的“活化石”。 二、古典文明的再发现:地中海与近东的城市考古 在地中海区域,2020年的研究热点集中于罗马帝国晚期及拜占庭时期的社会结构转型。例如,在土耳其西部海岸发现的一处晚期罗马别墅群,其精美的马赛克壁画揭示了地方精英阶层在帝国权力结构衰落时期的文化适应策略。本书详细描绘了该别墅的建筑布局、装饰主题及其与君士坦丁堡艺术风格的关联。 在近东地区,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伊拉克南部一处苏美尔时期的神庙遗址,在季节性水位下降时暴露出一系列铭刻有罕见行政记录的泥板。这些泥板的释读工作,特别是对早期税收和土地分配体系的描述,为我们理解城市国家的治理模式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挑战了此前基于神庙神谕文本所建立的统治权力叙事。 三、美洲的深层历史:前哥伦布时期复杂社会的证据 2020年,亚马逊雨林上空利用激光雷达(LiDAR)技术的大规模测绘,彻底颠覆了对该地区早期人类居住密度的认知。书中收录了巴西和玻利维亚边境地区新发现的大型环形聚落遗址群的初步报告。这些前哥伦布时期的复杂土木工程结构,证明了在欧洲人到来之前,亚马逊盆地并非“原始的荒野”,而是拥有高度组织化、人口稠密且环境适应力极强的农业文明。本书特别分析了这些聚落如何管理湿地农业和水资源,以及其社会结构对当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启示。 第二部分:文物保护与科技赋能:从修复到虚拟重建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2020年文物保护领域的技术革新及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一、无损检测与材料科学的融合 针对珍贵有机文物(如纺织品、纸质文献)的保护,书中详细介绍了高光谱成像技术(HSI)和拉曼光谱分析在鉴定颜料成分和纤维退化程度上的突破。以一幅中世纪手抄本的修复案例为例,分析了如何利用光谱数据指导溶剂的选择,以最小化对原始材料的损害。同时,对石质文物的保护,重点讨论了新型纳米钙材料在抑制盐分结晶方面的应用效果评估。 二、数字化考古与三维模型的伦理边界 本书花费大量篇幅讨论了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和摄影测量技术在考古现场的普及化。然而,重点并非技术本身,而是由此引发的伦理讨论:当一个遗址被完全数字化建模后,实体遗址的保护优先级是否会降低?书中探讨了如何平衡数字化档案的完整性与实体遗址的真实性展示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模拟环境侵蚀对文物影响方面的潜力。 第三部分:新兴市场与文化遗产管理的新挑战 进入第三部分,我们将视角转向全球范围内文化遗产管理体系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在经济转型和地缘政治变化背景下。 一、走私、回流与国际合作的新困境 2020年全球疫情限制了国际执法合作,但也暴露了文物走私链条在“静默期”的运作模式变化。书中分析了通过加密货币和暗网进行的文化资产交易的兴起。同时,对近年来几个主要国家(如中东和东南亚)在追索流失文物方面的法律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在国际公约框架下,如何利用国内立法来加速文物“回家”的进程。 二、本地社区参与与文化资产的赋权 本书批判性地审视了自上而下的文物保护模式。在非洲和南亚的多个案例中,研究人员尝试建立以当地社区为核心的管理机制。例如,某个偏远地区的古代石刻遗址,其保护工作的成败不再仅仅依赖于政府拨款,而是取决于当地部族是否将这些遗产视为其身份认同的有机组成部分。书中提供了关于如何设计有效的文化经济激励措施,使保护工作能够自我造血的实证分析。 三、文化景观的再定义:农业遗产与工业遗址的纳入 传统上,文物保护侧重于“纪念性建筑”和“考古遗址”。然而,2020年的研究趋势强调“文化景观”的整体性保护。本书纳入了对早期工业革命时期工厂遗址、古老的灌溉系统以及传统农耕梯田的研究。这些“非传统”遗址,承载着重要的技术史和社会变迁信息,如何将其纳入国家级或世界遗产名录,并平衡其工业遗存的风险与经济再利用的可能性,是本书探讨的重点。例如,分析了欧洲某个废弃矿井转型为地质博物馆的可行性报告,强调了在保护其原始结构的同时,如何融入现代安全与游客体验的标准。 结语 2020年是全球历史叙事和保护实践发生深刻转折的一年。本书通过对前沿考古发现的梳理和对保护科技的深入剖析,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视角,引导读者超越单一的地域或时间限制,理解人类文明遗产的复杂性、脆弱性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持续价值与挑战。它不仅仅是对过去一年的记录,更是对未来十年文化遗产研究方向的战略性预判。

著者信息

編者簡介

典藏藝術 拍賣大典編輯部


  典藏藝術「拍賣大典」計有《文物拍賣大典》、《書畫拍賣大典》、《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拍賣大典》三冊,精選兩岸三地、東南亞、歐美主要拍賣公司的成交精品。三書依據拍品屬性的不同,以作者、材質、年代來分類,再搭配簡易的檢索方式,使讀者能夠輕易上手、查詢。

  大典自2002年出刊至今,十多年來累積的穩定品質和編輯信譽,已成為目前兩岸三地藝術市場上最完善、最具權威性的拍賣工具書,堪稱華人藝術拍賣年鑑的第一指標,更是值得珍藏的藝術圖錄。
 

图书目录

2019年中國藝術文物拍賣成交概況解析/魏麗萍
〈回顧2019,展望2020—中國藝術文物拍賣市場年度掃描〉/藍玉琦
〈雍乾御器領銜,十面靈璧山居珍藏霸氣攻占—2019瓷器,高端重器主戰場轉移〉/顧明熙
〈乾隆御製包袱瓶奪冠,宮廷製器霸半榜—2019工藝品,品項多元多熟貨〉/王怡文
 
歷年中國文物前十大排行榜 TOP10 ART AUCTIONS OVER THE YEARS
瓷器前十大
工藝品前十大

2019年中國文物分類排行榜 2019 TOP CHINESE ART AUCTIONS
不分類前廿大
瓷器廿大
高古陶瓷十大
銅器十大
雕塑十大
家具十大
玉器十大
鼻煙壺十大
雜項十大
 
編輯說明 USAGE GUIDE
中國歷代年表 LIST OF CHINESE DYNASTIES
 
瓷器 CERAMICS
高古陶瓷 ANCIENT POTTERY & CERAMICS
銅器 BRONZE
雕塑 SCULPTURE
家具 FURNITURE
玉器 JADE
鼻煙壺 SNUFF BOTTLE
雜項 WORKS OF ART
拍賣公司資料匯編 INFORMATION OF AUCTION COMPANIES
拍賣場次索引 AUCTION INDEX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9057592
  • EISBN:978957905767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21.1MB

图书试读



回顧2019,展望2020—中國藝術文物拍賣市場年度掃描


  2019年的中國藝術文物市場,在全球經濟成長動能減緩、中美貿易戰持續衝突反覆、香港反送中社會運動震盪等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中度過。這是政經景況不平靜的一年,「捂緊錢袋子,撥好鐵算盤」,乍暖還寒時,花兒綻放遲,高價精品非凡堅挺、生貨持續獲得青睞、精品估價調整下修,面臨挑戰也藏有機遇,此際最難將息。

  ◎億元拍品較去年減少,各板塊最高價皆有調整:

  中國書畫文物(不列入西畫)部分,2019年億元拍品共有10件,古代書畫2件、近現代書畫5件、瓷器2件、工藝品1件。2018年則有16件億元拍品,其中古代書畫3件、近現代書畫4件、瓷器5件、工藝品1件、古籍善本3件。2019年與先前年度相比,億元拍品數量減少,各板塊桂冠最高價有著不同程度的調整,(古代書畫2018年最高價為4億6,360萬港元、2019年為人民幣2億6,737萬5,000元;近現代書畫2018年最高價為人民幣2億8,750萬元、2019年為人民幣2億700萬元;瓷器2018年最高價為2億3,880萬7,500港元、2019年為人民幣1億4,950萬元;工藝品2018年最高價為人民幣1億1,097萬5,000元、2019年為2億708萬6,000港元),古籍善本此回則無一席競得億元俱樂部。高價億元拍品本就稀缺珍貴,古籍善本因缺乏此類巨星級拍品而無億元佳績,但先前佳績,的確吸引更多人關注,今年成交率明顯提升。

  ◎成交率提升,顯現市場信心,秋拍比春拍更好:

  2019年春拍有4件億元拍品,秋拍有6件億元拍品,其中3件拍品突破2億元大關,由古代書畫趙孟頫〈致郭右之二帖卷〉以人民幣2億6,737萬5,000元領銜。整體基調上,春拍顯得冷淡,秋拍有所反彈。精品與普品再次拉開距離,頂尖品受整體經濟影響波及小,普品行貨則難吸引買家眼光。據中國拍賣行業協辦藝委會發布〈2019年春拍全國10家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評述〉,2019年春拍期間,10家公司共舉辦177個專場拍賣,上拍28,350件(套),成交21,610件(套),成交額人民幣74.72億元。比2018年春拍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下降11.95%、20.10%;較2018年秋拍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下降9.5%、9.76%。整體規模收縮,唯本季度拍賣成交率達76.23%,比市場規模最高峰的2011年還多了5個百分點,可見群眾對市場仍保有信心。

  2019年秋拍賣業績好過2019年春拍和2018年秋拍。據季濤〈2019年秋拍北京8家拍賣行成交額對比表〉,2019年秋拍總成交額為人民幣87.10億元,比2019年春拍67.70億元成交額增加了19.4億元,增加率達28.66%;同比2018年秋拍76.96億元增加10.14億元,增加率為13.18%。香港成長最多的,中國嘉德(香港),秋拍總成交額6.17億港元,比春拍增長66%,成績驚人。蘇富比、佳士得二大國際拍賣公司,春秋拍總成交額各為37.8億港元、33.5億港元;25.5億港元、26.3億港元,冷暖不同,然基本盤持平。香港在反送中運動影響下,電話委託、網路競標、書面委託都明顯增加,且出價金額皆較以往高,高價品所受波及較想像中來得小。

  ◎瓷雜工藝縮量提質,高端瓷器市場轉移北京,宮廷御製、十面靈璧、雲中居,展現品牌力量:

  據雅昌藝術網統計12家指標拍賣公司的成交數據,2019年秋拍瓷雜板塊上拍6,592件,成交4,421件,成交率為67%,總成交額人民幣35.57億元,比2018年秋拍下降5.4%。抽取香港佳士得、香港蘇富比、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四家主要指標拍賣行數據,瓷雜板塊2016年春至2019年秋的總成交額在人民幣20至26億元之間波動。2019年秋拍四家上拍總量為2,636件,成交額為人民幣23.44億元,同比2018年秋拍,上拍總量縮水近8.2%,成交額卻增長7.18%。縮量提質是為整體戰略,頂級傳奇藏家的品牌力成為高價推手。瓷器關鍵字為「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工藝品keyword為「宮廷御製」;高古玉器的發燒熱搜為「雲中居」。

  瓷器高價榜由保利集團獨領風騷,十大中囊括七席,包辦前三,締造新紀錄。第一為保利(廈門)以清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葉鏤空纏枝花卉紋內青花六方套瓶〉成交價人民幣1億4,950萬元,成為「中國首件破億瓷器」;北京保利以清雍正〈御製青花釉裡紅雲海騰龍大天球瓶〉成交價人民幣1億4,720萬元,躋身「全球最貴天球瓶」;北京保利以清乾隆〈御製洋彩加金鏤雕團螭紋開光內繪「時時報喜」雙龍耳轉心瓶〉成交價人民幣9,200萬元,拿下秋拍瓷器最高價。保利集團翻轉多年來由香港蘇富比、香港佳士得占七到八席的局面,或說明了高端瓷器市場漸由香港轉移至北京。

  此中,「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受到熱烈追捧,二件破億瓷器即出自此,十大高價中占有六位。十面靈璧山居是極為重要的私人收藏,藏家自1990年代起專攻東方藝術,醉心收藏中國御窯瓷器、古代書畫和古典家具,其收藏主要由英國Eskenazi、Marcus Flacks、美國J. J. Lally等世界頂級古董商購入。高價榜也折射出另一面向:第四高價清康熙約六十一年〈御製胭脂紅地琺瑯彩千葉蓮紋碗〉於2013年春拍以7,404萬港元成交,彼時刷新康熙瓷器的拍賣紀錄;2019年秋拍以8,720萬港元成交,價位數字上雖有漲幅,但實是不賺不虧,表現不如人意,與行業內估計可望至少破一億,上看二億的門檻,更是差距遙遠,與全球經濟下行關係密切。

  工藝品部分,皇帝寶璽是為常客、明清家具備受關注,十大有七件為宮廷御製,四席為明清家具。清乾隆〈料胎黃地畫琺瑯鳳舞牡丹包袱瓶〉,2000年以2,400萬港元成交,19年後成交價2億708萬6,000港元,成功衝破拍前市場預估之二億元大關,為年度最高價。此外,清乾隆五十一年〈御製白玉交龍鈕信天主人寶璽〉2010年成交價1億2,100萬港元,2019年成交價人民幣9,430萬元,睽違九年,身價回落。再細究,明〈黃花梨螭龍紋大方台〉於2015年以人民幣2,587萬5,000元成交,2019年成交價為人民幣3,105萬元。清乾隆〈御製紫檀雕獸面龍紋條桌成對〉於2013年以3,795萬港元成交,2019年成交價人民幣3,220萬元。參看先前所提之清康熙約六十一年〈御製胭脂紅地琺瑯彩千葉蓮紋碗〉,即便是精品,然而若於十年內釋出,漲幅空間往往有限,藏家賺到的不是金錢,是一段與珍寶相伴的時間,「欣於所遇,暫得於己」。

  高古玉器沉寂多年,近年來受到關注,在今秋香港佳士得更進一步爆發,背後的推手就是台灣雲中居主人張偉華。2016年,他與邦瀚斯合作挑選古玉精品而成的「溫玉物華——思源堂藏中國玉器」,成為近年來古玉熱潮之端;2017年策劃的香港佳士得「養德堂珍藏中國古玉器」,亦獲得百分百成交率。2019年秋「雲中玉筵─重要亞洲私人古玉珍藏:新石器時代篇」共推出其58件私人珍藏拍品,基於對藏家品味的信賴,超過30多件拍品有書面委託,現場、電話和網路競價者更是積極,最終件數成交率達近95%,總成交金額6,575萬2,500港元,領銜精品良渚文化〈三層人神獸面紋玉琮〉成交價3,132萬5,000港元,榮登古玉高價榜首。香港蘇富比東周〈黃玉瑞獸玉珮飾〉2,657萬5,000港元、中國嘉德(香港)西漢〈白玉朱雀形燈〉成交價1,970萬港元,分居高古玉器年度二、三高價。新石器時代專拍後,每年將依序推出「夏商周」、「春秋戰國」、「秦代兩漢」專拍,勢必繼續為高古玉器延燒熱潮。
 
文∣藍玉琦(《典藏古美術》總編輯)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在的,身為一個對台灣在地文化有著深厚情感的讀者,我對這本《2020文物拍賣大典》的「跨國視角」感到十分好奇。拍賣會,說穿了就是一場國際資本與文化資產的角力場。我好奇的是,在這本收錄了全球重要拍賣訊息的彙編中,有沒有特別著墨於「台灣收藏家」的動向?是他們選擇將珍藏轉手,釋放到國際市場,還是藉由這次機會,大手筆地將國外遺失的珍品迎回寶島?這些細微的文化遷徙,往往是觀察一個地區文化自信心和財力變化的最佳窗口。再者,2020年的大環境,對於東方藝術品的接受度有沒有產生什麼實質性的變化?難道那些傳統的山水畫、瓷器,在當年的競價中,其國際定價的基準線發生了移動嗎?我總覺得,這些拍賣大典,不僅僅是價格的羅列,它其實濃縮了國際社會對「東方美學」的集體判斷。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足夠的背景註解,說明那些高價拍品的歷史脈絡和其在國際藏家圈中的「話語權」,那對我來說,其價值將遠超過單純的圖錄範疇,它變成了一種觀察全球文化權力轉移的微觀模型。

评分

這本《2020文物拍賣大典》電子書,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每一頁,但光是從書名和它散發出來的那種「時代見證者」的氣場,就讓人忍不住想動筆寫點什麼。你知道嗎,這種大典類的書籍,特別是涉及到古董、藝術品這種充滿歷史重量和金錢流動的領域,它呈現的往往不只是物品的價值,更是那個當下社會的經濟脈絡和審美品味。想像一下,2020年,那是一個多麼特殊的一年,全球經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藝術品市場的波動肯定比往常更加戲劇化。我猜想,這本書裡收錄的拍賣紀錄,一定能反映出疫情前後,藏家們的「避險」標的轉向,以及哪些類別的文物,在不確定的時代裡反而逆勢上揚,成為市場上的硬通貨。或許,它會揭示一些過去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比如某件重量級拍品的流標或天價成交背後,買家們的心理博弈。對於研究當代藝術金融或文物市場趨勢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份珍貴的田野調查資料庫。我特別期待看到,那些過去被視為「冷門」的領域,是否因為某些偶然因素,在當年的拍賣會上異軍突起,讓人跌破眼鏡。總之,這本書散發出的,是一種跨越時間的「財富密碼」的誘惑感,讓人對裡面的數據和圖錄充滿了探索的慾望。

评分

我必須承認,對於「大典」二字,我總會抱持著一種近乎嚴苛的標準,尤其是在涉及歷史數據的彙編上。這套《2020文物拍賣大典》如果只是簡單地把各大拍賣行的目錄搬過來重新編排,那它的價值就非常有限了。我真正期盼的,是它能在那些看似冰冷的數字背後,加入深度的分析與註釋。例如,對於那些流拍的珍品,書中是否有嘗試去探討背後的原因?是估價過高,還是因為來源證明(Provenance)出現了瑕疵?又或者,是市場風向突然轉變,買家們集體對該類藏品失去了興趣?這類「負面數據」的分析,往往比天價成交的紀錄更能體現市場的真實面貌。而且,如果能加入不同拍賣行對於同一件文物的估價邏輯對比,那就更棒了。比如,一家注重歷史學術背景的拍賣行和一家更偏重投資回報的拍賣行,在定價策略上的分野,其實反映了藝術品市場中「學術派」與「資本派」的微妙張力。如果這本書能把這些隱藏在拍賣背後的「潛規則」挖掘出來,那麼它就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而是一本關於「文化經濟學」的深度報告了。

评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本大典的出版時間點——2020年——賦予了它一種獨特的歷史錨點。我想,這本書收錄的拍賣案例,將會成為未來藝術史研究者用來「校準」文物市場的基準線。特別是那些那些在疫情爆發前夕還在預熱,但在實際開拍時才真正體現出市場「恐慌性拋售」或「避險性囤積」的標的。我猜測,某些傳統的、被認為穩健的資產類別,如古典大師畫作,可能在當年受到了冷落,因為買家們更傾向於尋求流動性更強、或者更容易線上交易的當代藝術品。反之,一些小型、高流動性的精品,或許因為更容易在線上專場中完成交易,反而表現出色。這本書,就像是一個時間囊,捕捉了全球財富在極端環境下如何重新配置的瞬間。對我來說,光是翻閱那些成交價,就能感受到一股強烈的時代脈動,它告訴我們,在那個特定的歷史節點上,人們用手中的金錢,投下了對未來文化價值走向的「信任票」。這份信任票的投向,比單純的價格數字,更能揭示當代社會的深層焦慮與期盼。

评分

這電子書的形式,讓我這個習慣了翻閱實體書的讀者,產生了一種既期待又有點抗拒的複雜情感。期待的是,電子檔案的檢索功能簡直是救星!面對可能收錄了數千筆拍賣紀錄的「大典」,如果沒有強大的關鍵字搜尋,光用眼睛去找某件特定的玉器或者某個朝代的官窯器皿,簡直是大海撈針。我希望它的介面設計能夠友善一點,最好能讓我直接篩選出「清中期官窯」、「明代文獻」或者「印象派畫作」等類別,並且能快速對比不同拍賣行(像是佳士得、蘇富比,或是本土的小型專場)在同一標的上的價格差異。然而,抗拒的部分在於,文物拍賣的魅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那種實體書頁的觸感、紙張隨著時間產生的微黃邊緣,以及圖錄印刷的油墨質感,那是對「真跡」的一種物理上的親近感。電子書雖然方便,卻少了那種「捧著歷史」的儀式感。如果這本書的圖檔解析度不夠高,無法清晰展現器物表面的包漿、釉面的細微開片,那麼對於真正講究細節的專業人士來說,它的實用性就會大打折扣。畢竟,在文物買賣的世界裡,肉眼可見的「瑕疵」或「完美」,就是價格的關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