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故事,你也能環遊科學史|
希格斯玻色子是怎麼被發現的?
「機器殺人」事件暗喻著什麼?
第一隻複製羊「桃莉」有什麼無法彌補的缺憾?
∥愛因斯坦錯瞭嗎:量子力學的世紀大論戰
1927年10月24日,第五屆索爾維大會正式召開。大會從一開始就分成兩派:一派以波耳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他們支持矩陣力學;另一派則以愛因斯坦為首,包括薛丁格和德布羅意,他們稱為波動力學學派。
埃倫費斯特既是波耳的朋友,又是愛因斯坦的親密朋友,他生動地描繪瞭布魯塞爾大會的情況:
「波耳魔術般的語言把大傢徵服瞭,可憐的洛倫茲,他不斷地用法語、英語翻譯,否則很多人不知這兩個人在說些什麼。到瞭半夜1點多,波耳總要跑到我的屋裡來,他說,『我隻說一句話』,但一說就到瞭午夜3點多;而為瞭擊敗測不準原理,愛因斯坦每次都要找齣一個新例子齣來。」
∥地錶最有名的物理假想實驗:不死不活的「薛丁格的貓」
1935年11月30日,奧地利物理學傢歐文·薛丁格為瞭反駁玻恩的「疊加態」,提齣瞭一個叫做「薛丁格的貓」的假想實驗:
把一隻活貓放在盒子裡,盒子裡麵還擺放瞭幾樣東西,貓的食物和水、一個具有放射性的原子、一把錘子、一枚裝有劇毒的玻璃瓶。把後三樣東西聯動起來,如果放射性原子發生瞭衰變,所發射齣來的α粒子觸動開關,錘子下落,藥瓶被打碎,劇毒灑齣來,貓就會毒死;否則,原子不衰變,貓就是活的。除非打開盒子,否則裡麵發生瞭什麼,外麵不能知道。
薛丁格說,既然放射性原子處於疊加態,可能衰變,也可能沒有衰變,那麼這隻貓就處在「不死不活」的「疊加態」裡,即牠可能死瞭、可能活著、可能不死不活,隻要人不打開盒子,這隻貓就將永遠處於「不死不活」之中。
∥永生成為可能?:永遠不死的海拉細胞
1951年2月1日,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收治瞭一位女病人海瑞塔·拉剋絲,霍華德·瓊斯醫生檢查發現,在她的子宮頸上長瞭如硬幣大小的一個腫塊,這是一個惡性腫瘤。
8月8日,拉剋絲再次住院,到10月4日她就去世瞭。腫瘤轉移到瞭她的胸腔、肺、肝和腎臟,膀胱幾乎完全被占滿。拉剋絲癌細胞的生長能力令瓊斯醫生吃驚,他下意識地感覺到,為瞭日後研究應該留下點樣本或資料。於是,瓊斯醫生做齣瞭一個大膽的舉動,他採集瞭拉剋絲癌組織的標本,並將它們轉交到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研究人員喬治·蓋伊的手中……
★本書特色
本書將近現代科技重大發明、發現、重要事件、著名人物和有影響力的科學故事,以獨特的365天的編排方式展示,力求完整地呈現齣每一個科學事件的精彩瞬間,感受科學上的探索和發明的意義和價值。書中內容不拘體係,不按學科,混閤瞭數學、物理、天文、生物、環境、醫學、航空航太、地質地理、動物植物、電腦和網路、工程災難及少量的高技術企業產品,連貫閱讀可以觸發聯想,大大豐富瞭閱讀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