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經濟帶,歐亞融合與俄羅斯復興 (電子書)

絲綢之路經濟帶,歐亞融合與俄羅斯復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家豪
图书标签:
  • 絲綢之路
  • 一帶一路
  • 歐亞融合
  • 俄羅斯
  • 經濟發展
  • 地緣政治
  • 國際關係
  • 中國
  • 電子書
  • 區域合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國vs.俄羅斯
一帶一路vs.大歐亞夥伴關係
 
全球治理模式的重整
亞太領導地位的競逐
 
  ●俄羅斯的復興,對中國的發展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否利多於弊?
 
  ●「大歐亞夥伴關係」以俄羅斯和中國為核心,兩國在軍事和經濟領域上的分工產生協同效應,對中國推廣「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否有莫大裨益?
 
  ●俄羅斯的全球博弈策略,旨在改變西方主導的自由主義秩序,是否為中國進軍國際打開缺口?
 
  ●俄羅斯提倡的全球治理模式,為西方價值找尋替代品,是否正好與「中國模式」百花齊放?
 
  ●抑或,「大歐亞」戰略是對「一帶一路」的軟制衡,隱含了普丁對中國崛起的顧忌?
 
  本書主要分為五個部分,將視野逐步拉寬:第一章導論;第二章討論歐亞國家如何回應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第三章剖析俄羅斯在開展「歐亞融合」大計時跟白羅斯、烏克蘭、喬治亞、哈薩克和波羅的海三國的雙邊關係,從而推論「絲綢之路經濟帶」將面對的機遇與考驗;第四章探討普丁時代重亞輕歐的「大歐亞想像」地緣戰略,以及它以中國為重心的亞太政策將使俄中交往產生何種變化;第五章關於「大國博弈」,考察俄羅斯在重大國際議題的角色和表現,如何影響中國在全球權力平衡的處境;第六章對莫斯科和北京的「非西方」全球治理理念與作為進行互相參照,探索俄羅斯模式和中國模式求同存異的空間。
 
本書特色
 
  ★在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的背景之下,探討普丁時代俄羅斯重亞輕歐的「大歐亞想像」地緣戰略,剖析中、俄的競合關係!
 
  ★深究當前中國與俄羅斯競逐亞太領導地位時戰略上面臨的先天結構性矛盾,以及可預期的未來衝突!
 
專序推薦
 
  南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張裕亮 
《全球化浪潮下的新丝路:欧亚大陆的战略重塑与挑战》 一、本书聚焦:解构后冷战时代的欧亚大陆地缘经济与政治图景 本书深入剖析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欧亚大陆所经历的深刻地缘经济结构性转变,特别关注“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宏大倡议如何在重塑区域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能源安全格局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不再局限于对单一国家战略的叙述,而是力求构建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分析框架,用以理解亚欧大陆腹地从边缘化走向全球核心的复杂动力。 核心议题在于,在全球化速度放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的背景下,以交通走廊、能源管道和数字网络为载体的“硬联通”与“软联通”,如何驱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同时催生出新的权力竞争点。书中详尽考察了中亚、东欧、乃至南亚次大陆在这一转型中的战略地位演变。 二、核心章节洞察:基础设施、能源、金融与安全维度 第一部分:互联互通的物理基础与经济效能评估 本部分着重于“硬联通”的实践层面。我们不仅罗列了中欧班列、新港口建设等项目,更重要的是,对这些基础设施的经济可行性、运营效率以及对沿线国家GDP的边际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 铁路运输的突破与瓶颈: 对比海运与铁路运输的成本效益模型,评估跨欧亚铁路网络在应对全球供应链风险时的弹性。深入分析了不同轨距标准、过境税费体系、以及通关便利化程度对实际运输时效的影响。 能源基础设施的战略意义: 探讨天然气管道和电力传输网络如何重塑区域能源市场结构。分析这些管道和电网在保障供应安全的同时,如何在政治博弈中被用作地缘经济影响力投射的工具。书中包含对中亚油气资源出口多元化路径的详细案例研究。 数字丝绸之路的潜力与风险: 考察光纤网络、5G技术部署在提升区域贸易效率和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警示了数据主权、网络安全和技术标准竞争带来的潜在地缘政治张力。 第二部分:区域金融合作与贸易规则的重塑 本书认为,没有金融机制的支撑,实体互联互通的潜力将大打折扣。本部分侧重于探讨区域内货币互换、多边开发银行(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作用及其对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的区域试验场: 分析在欧亚贸易结算中,使用非美元货币进行计价和结算的实践案例和遇到的阻力。重点研究了中亚国家在货币稳定和外汇管制政策上的权衡。 贸易便利化与标准协同: 考察区域内各国在海关程序、检验检疫标准、技术法规等方面的协调努力。这些“软联通”措施是衡量区域一体化深度的关键指标。 第三部分:地缘政治互动与大国关系的新态势 欧亚大陆的融合并非坦途,它嵌入在复杂的大国互动网络之中。本部分是全书的战略核心,着重于分析各主要行为体对区域整合的不同诉求、竞争与合作的边界。 区域秩序的多元化尝试: 深入分析了欧亚经济联盟(EAEU)、上海合作组织(SCO)等区域治理机制的功能定位、内部张力及其在构建区域安全与经济规范中的努力。 外部势力的再介入: 考察了欧盟的“互联互通战略”、美国对区域影响力的平衡举措,以及其他新兴区域力量(如土耳其、印度)在这一“棋盘”上的战略布局。书中不回避地探讨了不同战略蓝图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安全议题的非传统化: 探讨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水资源短缺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如何成为促进或阻碍区域经济合作的变量,以及各国在共同安全框架下的协作困境。 三、研究方法与理论贡献 本书综合运用了历史制度主义、新经济地理学以及现实主义地缘政治理论,旨在超越单纯的描述性研究。我们采用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定量经济模型模拟和深度访谈资料(非直接引用,而是作为背景分析支撑),力求提供具有解释力的分析。 理论上,本书试图修正单一中心论的视角,提出“多极互嵌式区域主义”的概念,用以描述当代欧亚大陆不同区域合作组织在目标、成员和驱动力上相互渗透、并行发展的复杂现实。 四、本书的价值所在 对于政策制定者、国际关系学者、区域经济规划师以及关注全球贸易和地缘政治走向的读者而言,本书提供了一个全面、批判性且高度细致入微的分析框架。它超越了对宏伟叙事的简单赞颂或驳斥,而是深入挖掘了欧亚大陆经济融合背后的现实逻辑、结构性挑战,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力动态变化。它回答了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一个由物理和数字网络重新连接起来的欧亚大陆,其未来的经济活力与安全平衡将如何被重新定义? 本书旨在为理解21世纪初全球经济重心向东转移的历史进程,提供坚实的学术基础和前沿的战略洞察。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家豪
 
  國際關係學者,專研俄中關係和俄羅斯亞太政策。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碩士,主修歐亞政治及經濟。曾於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和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出任實習研究員,亦曾赴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進行學術訪問。
 
羅金義
 
  香港教育大學大中華研究中心聯席總監、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總編輯。近年有關亞洲研究的編著包括《老撾的地緣政治學:扈從還是避險?》、《盛世邊緣:東亞少數者的政治社會學》、《放寬一帶一路的視界:困難與考驗》、Nations, National Narratives and Communities in the Asia-Pacific等等。

图书目录

推薦序/張裕亮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俄羅斯及前蘇聯國家

一、俄羅斯態度多變的背後
二、「一帶一盟」:務實還是務虛?
三、中亞五國之旅:坦途還是荊途?
四、烏克蘭與白羅斯:東歐中轉站可靠嗎?
五、南高加索可以各取所需嗎?
六、小結

第三章 歐亞融合
一、歐亞經濟聯盟:豐碑還是夕陽?
二、 拖延「俄白聯盟」:中國牌奏效嗎?
三、烏克蘭素人總統:「親歐不反俄」?
四、頓巴斯戰爭綁死烏克蘭
五、刻赤海峽衝突
六、喬治亞國會衝擊:親俄與反俄的拔河
七、哈薩克:中資的「光明之路」?
八、波羅的海小國的禦俄之術
九、小結

第四章 「大歐亞想像」軟制衡「一帶一路」
一、俄中戰略夥伴關係:同床異夢
二、俄中關係官熱民冷
三、俄中在中亞較勁:從上海合作組織說起
四、印度:俄中之間的搖擺國
五、四島爭議緩和:日本忌憚中俄聯手
六、朝鮮藉俄制中的盤算
七、東協:讓俄國將「海上絲綢之路」多極化
八、小結

第五章 美、俄、中大國博弈
一、美國「聯俄抗中」:睿見還是迷思?
二、核軍備競賽對中國的挑戰
三、北極爭雄:「新冷戰」前哨還是多邊合作?
四、俄羅斯將是中東新任調停人?
五、俄國能突破美中在非洲的強勢嗎?
六、國際資訊戰:中國應仿效俄式策略嗎?
七、小結

第六章 「非西方」全球治理
一、普丁的現實主義世界觀
二、俄版「後西方」世界秩序
三、「大國」外交獨立性:從莫斯科看北京
四、「網路主權」爭議:中俄互相學習?
五、「非西方民主」的考驗
六、「天下制裁」:俄羅斯大國夢難圓?
七、小結

第七章 結論

後記
參考文獻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540296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5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2013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哈薩克,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倡議提出後,在國際學術論壇間引發高度重視,香江長期以來處於中西文化交流匯合場域,也是當前中美爭霸前沿陣地,學術界對此倡議關注自然不落人後。由香港教育大學羅金義教授及王家豪先生合撰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歐亞融合與俄羅斯復興》,就基於上述的背景,從國際政治學的視野,試圖論述中國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俄羅斯之間的博弈關係。
 
  「絲綢之路經濟帶」簡稱「一帶」,是從中國大陸出發,沿著路上絲綢之路以歐洲為終點:一是經中亞、俄羅斯到達歐洲;二是新疆經巴基斯坦到印度洋、中亞與西亞到達波斯灣和地中海沿岸各國。「一帶」作為中國通往歐洲的中繼站,連接亞太地區與歐洲,中間經過的15個中亞地區國家,俱為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即使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仍視其為傳統的勢力範圍。
 
  明顯地,中國試圖透過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發展新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加強沿路的基礎建設,消化中國過剩的產能與勞動力、保障中國的能源與糧食供給,並帶動大西部地區的開發。中國也清楚「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仍與俄羅斯有著千絲萬縷的政經文化關係,再加上這些地區局勢動盪多變,要有效加強彼此合作夥伴關係,往往必須藉由「分而治之」策略,為個別雙邊談判創造有利條件。至於從俄羅斯立場觀之,由於「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地區恰恰是俄羅斯為重拾昔日榮光,戮力重塑「歐亞」融合的場域,自然對於中國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背後隱藏對中亞國家的政治經濟滲透,有所忌憚不願樂見其成,因此對於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往往口惠而實不至,諸多合作項目完工似乎遙遙無期。同時,俄羅斯也鼓動中亞五國的「恐中症」、東歐國家的能源資源、南高加索三國的「凍結衝突」,都對中國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帶來諸多挑戰。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歐亞融合與俄羅斯復興》一書中,二位作者羅金義教授及王家豪先生就清楚洞見了,當前中國與俄羅斯之間,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推動過程中,面臨的先天結構性矛盾,以及可預期的未來衝突。該書指出,基於當前有關「絲綢之路經濟帶」、俄羅斯和歐亞融合的學術文獻不少,例如俄羅斯遠東研究所曾對「絲綢之路經濟帶」進行利弊分析,解釋何為「一帶一路」及其對俄羅斯利益的影響(Petrovsky et al., 2016)。中國學者亦撰書討論「一帶一路」與歐亞盟的實際銜接過程(李興,2018)。為此,羅金義教授及王家豪先生則在書中另闢蹊徑,試圖將「絲綢之路經濟帶」、俄羅斯和歐亞融合三者的關係結合分析,以事態探討的進路(Issue inquiry approach)入手,梳理俄羅斯的外交政策,再引伸它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深廣影響。
 
  金義教授早年供職香港城市大學時,某次在金門大學學術研討會與我初識,一見如故相談甚歡,之後時相過從以文論交,幾次謬承盛情邀稿,拙作得以刊載於香港學術專書。期間,金義教授轉任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並身兼大中華研究中心聯席總監,立足香江關懷寰宇,近年來更主編《東亞焦點叢書》等多本專書,對區域國際政治經濟文化著力極深,收穫豐碩。
 
  邇來香江風波不斷,社會民心動盪不安,然金義教授潛隱校園,自律嚴謹筆耕不輟。近日聽聞金義教授述及《絲綢之路經濟帶,歐亞融合與俄羅斯復興》一書即將在臺付梓,相信對臺灣讀者是一大佳音。金義教授並囑余作序,謬承邀約盍興乎至,乃援筆略述如上。是為序。
 
張裕亮(南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