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研究室:100個傳單、海報精選範例詳解 (電子書)

平面設計研究室:100個傳單、海報精選範例詳解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美娟
图书标签:
  • 平面设计
  • 传单设计
  • 海报设计
  • 设计案例
  • 设计参考
  • 设计灵感
  • 视觉传达
  • 设计教程
  • 电子书
  • 设计素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現在是個最能體現「傳單(flyer)」意義的時代。
  把宣傳單放置或張貼在各個地方,
  資訊就會「飛也似的」立刻透過網站或社群媒體「傳」出去。
  只要短短一瞬間的工夫,我們便能經由某人的分享得知活動資訊。
  在拿到實體的宣傳單之前,會先看到宣傳品的圖片。
  現在就是這樣的時代。

  宣傳單的地位非常有意思,
  不僅具備「通知」大眾的宣傳作用,也可以當作一種「表現」。
  尤其在網路肩負起大部分的「傳播」任務後,
  有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嘗試兼顧「通知」與「表現」,
  不讓宣傳單只作為「傳播」用途。
  本書收錄了100個可窺見這種可能性、充滿魅力的宣傳單實例。

  在介紹各個實例時,皆會簡單說明宣傳活動的概要,
  並根據設計師回覆的問卷內容來解說設計意圖。
  另外,關於字體與排版等構成表現的元素,也會挑重點進行說明。
  各位讀者應該能從這些實例深刻感受到,設計師對於活動有什麼樣的理解,
  以及在「宣傳」與「表現」之間上演的拉鋸戰。

  除此之外,也從本書提及的設計師當中選出4組進行專訪,
  與他們從宣傳單的製作談到設計師的態度。
  期盼本書能為現代宣傳單設計提供一些建議與指引。

  一起來製作「即使看過網路消息、即使活動結束後,還是好想收藏」的傳單、海報吧!

本書特色

  ◎在數位訊息搶灘的時代下,宣傳單有著什麼樣的作用與表現呢?本書精選100個打動人心、精彩出眾的宣傳單實例,詳盡介紹設計概念並解說設計重點。

  ◎案例囊括展覽會、舞台表演、電影、各式活動等廣泛領域,供平面設計者、行銷人員、發想創意者或企業領導者從中找尋靈感。
 
视觉叙事的力量:探索平面设计中的创意与实践 本书旨在为广大设计爱好者、专业设计师以及对视觉传达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深入探索平面设计核心概念与实践的平台。我们聚焦于如何通过精妙的视觉语言,有效地传达信息、激发情感并构建引人入胜的品牌形象。 第一部分:设计思维的基石 设计并非仅仅是美学的堆砌,它是一种结构化的思考过程。本部分将引导读者建立坚实的设计思维框架。 1.1 洞察用户与目标:设计的前提 成功的平面设计始于对“为何设计”和“为谁设计”的深刻理解。我们将探讨用户画像(Persona)的构建,以及如何通过市场调研和目标受众分析,确定设计的核心沟通目标。设计不是为了取悦设计师自己,而是为了解决委托方的传播难题。我们会分析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精准捕捉并满足目标群体的需求与期待。 1.2 视觉元素的原理解析 我们将系统地拆解平面设计中的基础构成要素:点、线、面。 点(Dot): 如何利用点的疏密、大小和排列,暗示密度、节奏或视觉焦点。 线(Line): 探索直线、曲线、虚线在引导视线、划分空间和表达情感(如稳定、动感、柔和)方面的多重作用。 面(Shape/Form): 分析几何形状与有机形状的心理学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形状的负空间(Negative Space)创造意想不到的视觉层次。 1.3 构图的艺术:空间与平衡的哲学 构图是组织视觉元素的方式。本书将深入剖析几种经典且实用的构图法则,并探讨如何在现代设计中灵活变通: 三分法与黄金分割: 如何利用这些数学比例来创造视觉上的和谐与张力。 视觉重心与焦点引导: 探讨如何通过大小对比、色彩饱和度差异和元素密度,自然地将观众的目光导向最重要的信息点。 对称与非对称平衡: 比较两种平衡方式带来的不同感受——对称的庄重与非对称的活力。 第二部分:色彩与字体的心理学应用 色彩和字体是平面设计中最具情感冲击力的工具。本部分将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解析它们的潜在含义。 2.1 色彩理论的深度挖掘 色彩不仅仅是装饰,它是无声的语言。我们将超越基础色轮,探讨: 色彩心理学: 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特定色彩的普遍认知(如红色代表的警告或热情,蓝色代表的专业或冷静)。 色彩搭配策略: 互补色、邻近色、三原色等搭配方案的应用场景,以及如何利用色调(Hue)、明度(Value)和饱和度(Saturation)来调节整体氛围。 品牌色谱的建立: 如何为品牌选择一套独特且具有辨识度的色彩系统,并确保在不同媒介上的色彩一致性。 2.2 字体选择与排版的精确性 字体是设计的“声音”。选择错误的字体,如同用错误的语气说话。 字体家族的分类与特性: 衬线体、无衬线体、手写体、装饰体的历史渊源及其最适合的传播情境。 可读性与易读性(Legibility vs. Readability): 区分这两个关键概念,并学习如何优化字距(Kerning)、行距(Leading)和字偶距(Tracking),以提升阅读体验。 字体层级(Typographic Hierarchy): 通过字体的粗细、大小和颜色差异,构建清晰的信息层级结构,确保读者首先获取到最重要的内容。 第三部分:跨媒介设计的策略与实现 平面设计早已超越纸张的范畴,进入了数字化的广阔天地。本部分侧重于不同载体下的设计转化与优化。 3.1 印刷设计的技术要求 虽然是数字时代,但高质量的印刷品仍然是品牌形象的重要体现。我们将详细解析印刷前的关键技术环节: 色彩模式的转换: 从RGB到CMYK的准确转换,理解油墨与光的本质区别。 分辨率与出血设置: 确保图形在放大或裁切后依然清晰锐利。 特殊印刷工艺的运用: 探讨烫金、UV、模切等工艺如何为设计作品增添质感和价值感。 3.2 数字界面中的视觉优化 在网页、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中,设计需要适应动态和响应式的环境。 响应式布局的思考: 如何设计能在不同屏幕尺寸上保持结构完整性和视觉吸引力的布局。 Web安全色与透明度处理: 确保数字内容在各类显示设备上的视觉准确性。 动效思维的引入: 即使是静态平面设计,也需要预设一种“动势”,预示信息流动的方向。 第四部分:设计案例的解构与再创造 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部分将通过对优秀设计作品的“逆向工程”分析,提炼出可复制的经验。 4.1 案例解构方法论 我们将选取不同行业(如文化艺术、商业营销、公共服务)的经典设计作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剖析: 创意概念的来源: 原始的灵感如何被提炼成一个核心视觉符号。 信息架构的效率: 哪些信息被优先展示,哪些被巧妙地隐藏或暗示。 设计语言的统一性: 探讨作品中色彩、字体、图像风格如何协同工作,以达到一致的品牌调性。 4.2 风格的模仿与超越 通过模仿经典风格(如包豪斯极简主义、瑞士风格的网格系统、复古的装饰艺术等),读者可以快速掌握某种设计语汇。然而,最终目标是学会如何打破既定规则,在理解了所有“应该”做什么之后,才能更有意识地决定“可以不”做什么,从而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具有时代意义的视觉作品。 本书旨在培养读者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设计不再是盲目的模仿,而是有目的、有策略的视觉沟通行为。通过对这些基础和高级技巧的掌握,读者将能够自信地将想法转化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平面作品。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展覽會的宣傳單

Rafaël Rozendaal:GENEROSITY 寬容的美學
天文學與印刷 尋求新的世界圖像
巴西原住民的木椅 野生動物與想像力
ALLNIGHT HAPS 2018 前期「傳呼,交換」
助理展2018 武藏野美術大學助理研究發表
移動之港I 「豐富的障礙」
對馬藝術幻想曲2018
版畫的景色 現代版畫中心的軌跡
蜻蜓老師來啦!全員集合
林芙美子 去他的貧窮――獻給你的人生處方箋――
山形藝術界隈展
戈登.馬塔-克拉克展
小瀨村真美:幻畫~像(Image)的表皮
Site & Art 01 今村遼佑「白雪堆積,或是消融」
田村友一郎「叫聲/Hell Scream」
齋藤純彥 「Reason」攝影展
相片的曖昧不明
川谷光平「Mizaj ~within you without you~」
「Tips」展
新.今日的作家展2018 不固定的觀點

INTERVIEW 1 川村格夫

妙廚老爹展 旅行。飲食。料理。
RECOLLECTION 36° × 139° 壽樂莊 一天的誕生
海濱.眼瞼.窗簾 chelfitsch的〈影像戲劇〉
沉默與想像 竹內萬里子
Building Romance――編織現代譚
im / pulse:跳動的影像
芳年――生於動盪時代的鬼才浮世繪師
江戶的遊戲繪展
IAMAS ARTIST FILE#06「Look at, Look into, Look back」桑久保亮太/會田大也
SAVIGNAC 施加於巴黎的海報魔法
「New Mutation――變.進.深化」展
水墨畫藝術家大集合 以水墨演奏 以水墨點綴
21世紀的美術 田口美術收藏展
收藏作品展 MOMAT Collection
「測量」世田谷計畫2017–2018 吉川美鈴+川上恭輔
以茶壺泡茶 宜興.常滑.香味甘美
不一致的設計展/a diversity of design
東北藝術工科大學 2018年度畢業/修畢研究.製作展
Azamino Contemporary vol.9 「現在仍在搖晃」
HELLO WORLD 邁向後人類時代
「Composition――物品具備的規則――」展
EXCHANGED FORMS:交換新加坡與京都文化印象的設計
Mark Teh+YCAM共同企劃展 會呼吸的地圖
Ordinary Children of the 20th Century
「Going Away Closer――日本&古巴現代美術展」歸國展
Graphics Interchange vol.01 關西→東北
鈴木啓太的線
谷本真理個展 「cue & clue」
未完成的庭園,充斥著律動
「孔洞回饋循環」 繪與美與畫與術 第九屆修畢展
「繪畫與, 」
為再見撒上鹽與胡椒
無意義……就像這樣的東西
關野吉晴WANDER SPACE
山Foods × nicolas 「時光之雨」
CREATION Project 2018 創作者與福島窯匠製作的「大堀相馬燒167款小豆皿」
Bruno Munari 永保童心

INTERVIEW 2 STUDIO PT.(中西要介&中澤耕平)

舞臺表演&電影的宣傳單


Festival / Tokyo 18「MI(X)G」
#被禁止的的遊戲
舞臺公演「幻祭前夜2018~改編自摩訶婆羅多」 全國巡演
電影「莫亞娜:南海的歡喜」
平原戲劇祭2018 「咆哮山莊 地角響起的聲音」
網球場的短劇「飄浮牛」
網球場的短劇「巴黎駕訓班」
多摩帕德嫩×子供鉅人劇團「仲夏夜之夢」
電影「冰淇淋和雨聲」
電影「心愛的艾琳」
電影「玉子梨與尖牙的去向」
Festival / Tokyo 18 「NASSIM」
熵的樂園 犬島公演
遠坂百合子 × Akaru製作 音樂劇「深海的華爾滋」
子供鉅人劇團 正式公演New Count vol.8「Hum~~~~~ming」
電影 寧那.華納.法斯賓德的「一年十三個月亮」/「第三代」
虛構劇團 第13次公演「漫步另一個地球的方式」
壞戲劇 vol.20「Last Night And First Morning」
鋼琴與故事 「美國狂想曲」「喬治」
青年座劇團 第234次公演「殘火」
地點「遺忘的日本人」 山口公演

INTERVIEW 3 石塚俊

其他活動的宣傳單


Maker Faire Tokyo 2018
言志的學校
時間喚醒的建築
Creative Island――創意城市的本質為何?
Festival / Tokyo 18 城市表演系列
足利與藝術的相交
奈良市藝術計畫「古都祝奈良2017-2018」
Busstrio 「Open Grind House」
Point Hope
Korogaru Park Commons
八戶橫丁月 愛護醉鬼2018
在茶室享受落語「茶會」!
天皇的身體與皇位繼承――從歷史角度探究――
超越生命之物 人工智慧.基因編輯的衝擊
漢斯-約格.烏達「靈藥、魔法、奇蹟、精靈、護符――歐洲的醫療與口傳文學―」
東京都歷史文化基金會合作夥伴
東京戲劇道場
Promenade Concert No.376
李瀧訪日公演in仙台 Talk & Live「逃避死亡的方法」
蓮沼執太Full Philharmonic Orchestra「夏季活報」
UMEJAM2

INTERVIEW 4 鈴木哲生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114855
  • EISBN:978986511711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82.5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實說,現在設計圈的新血太多了,很多剛畢業的小朋友,拿到案子就像拿到一張白紙,不知道從何下手,尤其碰到需要快速產出、但預算又沒那麼高的活動宣傳品,例如地方社區的公告海報或是小型講座傳單,設計師常常陷入「設計感」與「辨識度」的拉扯中。我特別關注這種「精選範例詳解」類型的書籍,重點不在於展示多少張圖,而在於「詳解」這兩個字。如果它能針對每一張範例,清楚標示出設計師在處理資訊層級(Hierarchy)時所下的功夫,那就太棒了。例如,主標題的字級選用背後是不是考量到人們掃視海報的平均時間?活動細節的留白是否足夠讓眼睛休息,不會一團亂麻?如果書中能像教科書一樣,將設計元素拆解成視覺權重、對比度、動線規劃等幾個面向來分析,那對我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只是一本參考集,而是一套可供教學或自學的紮實訓練教材。光是看看那些「成功案例」是如何用最基礎的工具,解決最實際的溝通問題,就已經值回票價了。

评分

身為一個接案經驗較豐富的人,我對市面上那些充斥著大量歐美頂尖設計公司的作品集感到有點距離感。那些設計固然令人驚艷,但往往需要特定的印刷材質、高成本的製作方式,或是針對特定文化語境才能完全發揮效果。因此,我更期待看到的是貼近台灣在地市場的設計脈絡。例如,如何處理台灣常見的「滿版資訊」需求?或是當設計物必須同時應對戶外強光照射與室內燈光不足兩種環境時,色彩飽和度和對比度應該如何調整?如果這本書能收錄一些針對台灣在地活動(像是廟會宣傳、傳統節日活動,或者本土企業的促銷傳單)的案例,並分析其如何平衡傳統視覺元素與現代設計語彙,那就真的能幫到忙了。期待它能提供的不僅是「如何設計」,更是「在台灣這個環境下,如何設計得讓人有感、且能有效觸及目標群眾」的實務智慧。

评分

最近在思考如何提升設計稿的「說服力」,特別是在提案給不懂設計的客戶時,比起口頭解釋,視覺化的證據更有力量。一本好的範例詳解,應該是設計師手上的「武器」。我希望這本書在解構範例時,不只是說明設計師做了什麼,更要指出「如果沒這麼做,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例如,在一個傳單設計中,如果把聯絡資訊的字體選得太細,在影印店輸出時可能就會糊掉,影響最終效果。或者,如果重要聲明區塊的對比度不夠,消費者可能會直接忽略掉。這種帶有「風險提示」的詳解,對我這種需要對最終成果負責的人來說,是極其寶貴的經驗傳承。這種由失敗的潛在結果反推設計決策的過程,才是真正能幫助設計師建立「設計直覺」的關鍵所在。

评分

總覺得現在很多設計書籍都只停留在「結果展示」,讀完後合上書,好像腦袋裡的東西並沒有實質增加多少,隔天一樣面對白板發呆。我對「100個精選範例詳解」的「詳解」抱持著高度期待,因為這代表它可能包含了從草圖到定稿的思維轉化過程。我希望能看到更細膩的「工作流程拆解」,例如,設計師最初收到的簡報內容是什麼?他們是怎麼在一堆雜亂的資料中,快速找出核心訊息的?接著是如何利用版面規劃,建立出清晰的閱讀路徑,引導讀者從 A 點看到 B 點,最終達成購買或參與的目的。這種像偵探辦案一樣,層層剝繭的分析方式,比單純展示成品更有學習價值。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有效與客戶溝通設計理念」的範例分析,那對提升個人專業度也會有極大幫助。

评分

這本設計工具書光是封面就給人一種非常紮實、務實的感覺,沒有過多花俏的設計,直白地告訴你它能提供什麼。身為一個在業界摸滾打爬幾年的設計師,我常常覺得網路上那些「設計靈感」的文章,很多時候都只是圖表或風格的堆疊,對於「為什麼要這樣設計」的底層邏輯,往往輕描淡寫。我期待這本書能深入探討的是,在有限的資訊量和強制性的版面限制下,設計師是如何在視覺衝擊力與資訊傳達效率之間找到平衡點的。尤其對於傳單和海報這兩種最常見、但也最容易流於俗套的視覺輸出,我非常想知道它會如何拆解那些被稱作「經典」的案例,從色彩心理學、字體排印的細微調整,到版面網格的運用,究竟有沒有一套可以被模仿、套用的SOP。畢竟,很多時候案主給的時間很趕,臨時要生出有質感的東西,光靠靈感是不夠的,需要的是穩固的「技術支持」。希望這本書能提供的不只是「看起來很美」的範例,而是「這樣做有效益」的實戰心法,讓我在面對那些老派客戶時,也能端出既符合他們期待,又保有現代設計美學的作品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