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讀三國演義 (電子書)

巧讀三國演義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羅貫中
图书标签:
  • 三國演義
  • 歷史小說
  • 古典文學
  • 電子書
  • 中國文學
  • 說話書
  • 故事
  • 戰爭
  • 權謀
  • 英雄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經典著作優秀改寫,全白話無障礙讀本,內含精美手繪插圖,人物、典故、成語、知識點隨文注釋,是一版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國學入門書。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它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大致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近五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等人物形象膾炙人口,不以敵我敘述方式對待各方的歷史描述,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烟雨江南忆旧游》的图书简介,内容不包含您提到的《巧讀三國演義 (電子書)》: 《烟雨江南忆旧游》 作者: 凌暮寒 图书类型: 文学 / 散文集 / 地方风情志 字数: 约 15 万字 装帧: 典藏精装 / 电子版同步发行 内容简介: 《烟雨江南忆旧游》并非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叙事,亦非喧嚣浮华的都市速写,它是一卷用光阴的笔触精心描摹的江南水乡风物志,一坛浸润着岁月沉香的旧日情怀。作者凌暮寒,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带领读者缓缓步入那片常年笼罩着湿润雾气的土地——江南。 本书集结了作者数十年来穿行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点滴记录与深沉感悟。它深入挖掘了那些隐匿于青石板路深处、隐藏在斑驳黛瓦之间、流淌在潺潺小溪之中的人文气息与自然韵律。全书结构松散却意蕴丰厚,分为“水乡的呼吸”、“街巷的低语”、“舌尖上的乡愁”、“节令的更迭”和“旧事如烟”五辑,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成章,共同织就了一幅立体的、有温度的江南画卷。 第一辑:水乡的呼吸 本辑聚焦于江南最富盛名的水系与气候特征。作者笔下的水乡,不是旅游宣传册上光鲜亮丽的样板,而是真实、质朴、带着泥土芬芳的存在。他详细描摹了清晨乌篷船划破薄雾的声响,船桨入水时水草被惊扰的微小涟漪;记录了梅雨季节那连绵不绝的雨丝如何为古镇披上一层青苔的绿意,以及雨后空气中弥漫的,泥土、苔藓与新茶混合的独特气息。 凌暮寒尤其擅长捕捉光影的变化。他笔下的阳光穿透高大驳岸的缝隙洒在河面,形成破碎的金鳞;月光下的石拱桥,倒影在水中,仿佛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在《荷风拂过白墙》一文中,他细致描述了夏日午后,一池碧荷如何通过叶片的起伏,将外界的风声转化为一种富有韵律的低语,那是水乡独有的呼吸声。 第二辑:街巷的低语 江南的魅力,很大程度上蕴藏于其错综复杂的街巷肌理之中。本辑是对那些或宽阔或狭窄,却无一例外铺着青石板的巷弄的探访。作者拒绝宏大叙事,而是将镜头对准了街角处晾晒的衣物、雕花木窗上凝固的岁月痕迹、以及老人们在弄堂口摇着蒲扇聊天的场景。 《砖缝中的生命力》一章,记录了作者对古建筑细节的迷恋。他不仅描述了马头墙的线条美学,更着眼于砖缝中顽强生长的苔藓、从裂纹中探出头来的野草。这些微小的生命,构成了街巷深沉的“低语”,诉说着时间的不可逆转与生命的坚韧。在《老裁缝的尺子》中,他通过一个老手艺人的日常,勾勒出邻里之间那种不言自明、彼此信赖的旧日情怀。 第三辑:舌尖上的乡愁 对于江南而言,食物是记忆最强烈的载体。本辑是作者对江南传统饮食文化的深情回望。他所写的不是复杂的宫廷菜或精细的宴席,而是最能代表寻常人家的“家常味”。从春日里清淡的腌笃鲜,到夏夜里一碗冰镇的桂花糖藕;从秋季的蟹粉面,到冬日里热腾腾的酒酿圆子。 作者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官体验。读者仿佛能闻到油锅里煸炒的葱姜的香气,尝到小笼包皮薄馅大的鲜美汁水。更重要的是,他将每一种食物与特定的场景、特定的人联系起来:《外婆灶台上的烟火》一文,描绘了灶火的温度如何驱散冬夜的寒冷,以及那些食物背后蕴含的,被时光温柔覆盖的亲情。 第四辑:节令的更迭 江南文化对四季流转有着近乎虔诚的尊重。本辑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详述了江南地区独特的节庆习俗与物候变化。 春天,是踏青寻访桃源的冲动与海棠花开的短暂绚烂;夏天,是栀子花开的浓烈与端午时节的龙舟竞渡;秋天,是桂花铺满街道的甜香与中秋的团圆意象;而冬天,则是雪后初霁的寂静,以及炉火旁围坐的温暖。凌暮寒尤其擅长捕捉过渡期的微妙变化,例如,春末夏初,空气中湿气加重前,最后一次干燥的微风拂过脸颊的触感,这种对“时令”的把握,体现了作者与土地的深度联结。 第五辑:旧事如烟 这是全书中最具内省色彩的部分。作者在漫游中,时常会遇到一些物件或场景,引发对逝去时光和人事变迁的沉思。本辑收录了作者对几段人生际遇的追忆,以及对那些已经消失的店铺、手艺人和生活方式的悼念。 他讲述了在某个偏僻的戏台下,无意中听到一出被遗忘的昆曲片段的震撼;记录了在一家即将拆迁的老茶馆里,与最后一位说书人的对话。这些“旧事”并非哀叹,而是一种平静的接受——接受所有的美好终将逝去,但其留下的痕迹,如同河床上的鹅卵石,依然清晰可辨。 结语: 《烟雨江南忆旧游》是一本需要慢读的书。它不追求速度,只在于品味。阅读它,就像在细雨中撑着油纸伞,漫步于一条没有尽头的长廊。读者得到的,不仅是对一个地域风物的了解,更是一种被抽离日常喧嚣的安宁,以及对生活本真之美的重新发现。它让人们明白,真正的“诗意栖居”,或许就藏在那些最寻常的烟火气和水汽之中。本书适合所有热爱散文、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地方风物有浓厚兴趣的读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羅貫中(約一三三○~約一四○○)


  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山西人。主要作品有小說《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其中《三國演義》為其代表作,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

 

图书目录

第一回 桃園三結義/011
第二回 孟德獻刀/018
第三回 三英戰呂布/024
第四回 美人計/032
第五回 挾天子以令諸侯/039
第六回 孫策佔江東/047
第七回 轅門射戟/054
第八回 呂布殞命/060
第九回 煮酒論英雄/069
第十回 關羽降曹/078
第十一回 身在曹營心在漢/085
第十二回 千里走單騎/091
第十三回 官渡之戰/099
第十四回 躍馬過檀溪/107
第十五回 三顧茅廬/114
第十六回 敗走漢津口/124
第十七回 舌戰群儒/133
第十八回 草船借箭/142
第十九回 周瑜打黃蓋151
第二十回 火燒赤壁/159
第二十一回 劉備佔荊州/168
第二十二回 賠了夫人又折兵/176
第二十三回 氣死周瑜/184
第二十四回 馬超討賊/193
第二十五回 截江奪阿斗/202
第二十六回 劉備取西川/210
第二十七回 單刀赴會/218
第二十八回 定軍山之戰/227
第二十九回 智取漢中/235
第三十回 水淹七軍/243
第三十一回 大意失荊州/252
第三十二回 曹操之死/260
第三十三回 彝陵之戰/269
第三十四回 白帝城託孤/278
第三十五回 諸葛亮南征/287
第三十六回 平定南蠻/295
第三十七回 諸葛亮北伐/304
第三十八回 空城計/312
第三十九回 再次北伐/320
第四十回 司馬鬥諸葛/328
第四十一回 星落五丈原/337
第四十二回 司馬懿奪權/346
第四十三回 姜維北伐/356
第四十四回 司馬昭滅蜀/366
第四十五回 三分歸一統/375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02302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8.9MB

图书试读



經典 梅子涵


  成年人文化多,知道得多,上下五千年,心裡著急,恨不得把一切有價值的書都搬來給小小的孩子看。

  成年人關懷多,責任多,總想著未來幾千年的事,恨不得小小的孩子們都能閱讀著幾千年的經典,讓未來因為他們的經典記憶風平浪靜、盛世不斷,給人類一個經久的大指望。

  我們要說,這簡直是一個經典的好心腸、好意願,唯有稱頌。

  可是一部《資治通鑑》,如何能讓青少年閱讀?即使是《紅樓夢》,那裡面也是有多少敘述和細節,是不能讓孩子有興致的,孩子總是孩子,他們不能深,只能淺,恰是他們的可愛;他們不能沉湎厚度,而只可薄薄地一口氣讀完,也恰是他們蹦蹦跳跳的生命的優點,絕不是缺點!

  這樣,那好心腸、好意願便又生出了好靈感、好方式,把很長的故事變短,很繁複的敘述變簡單,很滔滔的教誨變乾脆,很不明白的哲學變明白,於是一本很厚很重的書就變薄變輕了。是的,它們已經不是原來的那一本那一部,不是原來的偉岸和高大,但是它們讓孩子們靠近了,捧得起來了,沒讀幾句已經願意讀完了。於是,一種原本是成年後正襟危坐讀的書,還在小時候沒有學會把玩耍的手洗得乾乾淨淨的時候,已經讀將起來,知道了大概,知道了有這樣的經典和高山,留在他們的記憶裡當個「存目」,等他們長大了以後再去正襟危坐地讀,探到深度,走到高度,弄出一個變本加厲的新亮度來,當成教授和專家。而如果,長大了,實在忙得不可開交,養家糊口,建設世界,沒有機會和情境再閱讀,那麼那小時候的閱讀和記憶也已經為他的生命塗過了顏色,再簡單的經典味道總還是經典的味道,你說,一個人在童年時讀過經典改寫本,還會是一種羞恥嗎?還會沒有經典的痕跡留給了一生嗎?

  所以經典縮寫本改寫本的誕生,的確也是一個經典。

  它也許不是在中國發明,但是中國人也想到這樣做,是對一種經典做法的經典繼承。經典著作的優秀改寫,在世界文化先進、關懷兒童閱讀的國家,是一個不停止的現代做法,是一個很成熟的出版方式,今天的世界說起這件事,已經絕不只是舉英國蘭姆姐弟的莎士比亞戲劇的例子了,而是非常多,極為豐盛。

  所以,我們也可以很信任地讓我們的孩子們來欣賞中國的這一套「新經典」,給他們一個簡易走近經典的機會;而出版者,也不要一勞永逸,可以邊出版邊修訂,等到第五版第十版時簡直沒有缺點,於是這個品種和你的出版,也成長得沒有缺點。那時,這一切也就真的經典了。連同我在前面寫下的這些叫做「序言」的文字。

  為孩子做事,為人生做事,是應該經典的。

導讀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從它開始,歷史小說正式登上文壇,並成為一大文學潮流,經久不衰。不僅如此,《三國演義》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優秀的歷史小說,流傳最廣,影響最深,以至於普通民眾將小說中的世界當作真實的歷史,而真實的歷史則被忽略。作為一部小說,《三國演義》能樹立如此威信,在文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作者羅貫中(約一三三○--一四四○),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山西人。少年時,他隨父親在蘇杭一帶經商,開始接觸民間文學和戲劇。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滿懷政治抱負的羅貫中投靠起義軍張士誠門下,負責出謀劃策,與包括朱元璋在內的其他勢力抗衡。這期間,羅貫中與同為幕僚的施耐庵(《水滸傳》作者)過從甚密,二人以師徒相稱。張士誠剛愎自用,不納忠言,逐漸走向衰落。羅貫中心灰意冷,便離開張士誠,閒居蘇杭一帶,專心從事文學創作。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作為昔日仇敵的羅貫中,放棄了入仕為官的打算,更加專注於文學創作。七十歲那年,羅貫中死於江西吉安。

  羅貫中一生著作頗豐,留下多部劇本和小說,大都取材於歷史。《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它以陳壽所著《三國志》中記載的三國時期的史實為依據,結合民間話本和傳說,生動地講述了三國時期複雜的政治軍事鬥爭。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展現了一幕幕波瀾壯闊的畫面,描繪了上千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關羽、張飛、周瑜等形象,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典型。

  《三國演義》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囊括了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外交、兵法、權謀、道德觀念、哲學思想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書中四十多次戰爭的描寫,不僅場面雄偉壯闊,引人入勝,而且為後人提供了各種軍事知識和戰爭經驗。據說,《三國演義》成書以後,很快就被農民起義軍的將領們視為軍事教科書。

  《三國演義》現存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年間刊刻的,俗稱「嘉靖本」。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對舊版本進行辨析和增刪、評點,修改成如今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本書就是以通行本為基礎編寫的。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巧讀三國演義》在文化意涵的挖掘上,展現了一種非常新潮的解讀角度,它顯然不是那種只會重複《三國演義》文本情節的老套路。我發現它似乎融入了大量的現代管理學、乃至於一些心理學的視角來剖析人物的決策機制。例如,它在分析孫權如何平衡江東士族勢力時,會引入權力制衡的現代概念,而不是單純歸因於「天賦的政治手腕」。這種跨學科的引用,讓原本看似沉悶的政治鬥爭變得非常鮮活和具有現實指導意義。我記得有一次在讀到劉備集團如何從不斷的潰敗中重建士氣時,書中提到了「韌性組織」的概念,這讓我突然意識到,原來兩千年前的組織行為學雛形就已經在那裡上演了。對於喜歡在歷史中尋找人生哲理和實用智慧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它讓我覺得,讀三國不只是在懷舊,更是在為我們當下的生活和工作尋找靈感。

评分

我得說,這本電子書的選角和敘事視角處理得非常獨到,完全跳脫了傳統三國故事那種高大全的英雄描繪。它比較像是從一個比較貼近常人、甚至帶點「人間煙火氣」的角度去切入這些波瀾壯闊的事件。我特別留意到作者在描述一些關鍵戰役,比如赤壁之戰的時候,它並沒有花太多篇幅去渲染那種「以少勝多」的戲劇張力,反而著墨於當時小兵的心境、後勤補給的困難,甚至是那些幕僚在決策背後的焦慮與掙扎。這種寫法讓我覺得,那些歷史人物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有血有肉、會犯錯也會猶豫的凡人。舉個例子,它對曹操的描寫,少了傳統的「奸雄」標籤,更多的是一種為了統一而不得不採取的現實主義手段,讓人讀完後會忍不住思考:如果是我在那個位置,我會怎麼做?這種引人深入思考的寫法,讓整個閱讀過程變成了一種辯證的過程,而不是單向的接收資訊,這對我這種對歷史細節比較敏感的讀者來說,實在是太過癮了。

评分

坦白說,現在市面上講三國的書太多了,大多都是在強調「忠義」或者「智謀」,但這本電子書在對話和場景重現的細膩度上,真的是讓我驚艷。作者似乎花了很多時間去考證當時的語氣和習慣用語,雖然是白話文,但讀起來有種古樸典雅的韻味,絕非敷衍了事。我特別喜歡它對一些著名對話的「重構」,它保留了原著的精神,但用更貼近現代人理解的方式進行了潤飾,讓那些經典的交鋒,比如諸葛亮與周瑜的針鋒相對,讀起來少了生硬的古文腔,多了幾分火花四射的張力。而且,作者在描述環境氣氛時,那種筆觸非常具畫面感,彷彿我真的身處於建鄴的園林或者許昌的校場。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我彷彿重新經歷了一遍那個群雄逐鹿的時代,而不是在看一本冰冷的歷史敘述。這對於我們這些追求閱讀享受的讀者來說,是極大的加分項,真的讓人一頁接一頁停不下來。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排版設計真的是沒話說,簡直是為現代讀者量身打造的嘛!你知道嗎,我平常看紙本書習慣了,電子書的字體縮放、夜間模式這些功能,一開始還擔心會不習慣,但《巧讀三國演義》的介面設計得非常直覺,切換起來超級流暢,完全沒有卡頓感。尤其那個目錄結構,做得太聰明瞭,它不是那種死板的章節羅列,而是用了非常生活化的分類方式,讓我想跳到哪段歷史情節都能秒速抵達。你看,有些電子書的跨頁設計會讓圖片或表格跑掉,這本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字體和圖文的編排都保持得非常精緻,閱讀起來完全沒有視覺上的干擾。我特別喜歡它在重要人物出現時,會自動彈出一個小小的背景介紹框,像個貼心的導覽員,一下子就把那個時代的氛圍拉回來了,對於像我這種偶爾會忘記誰是誰的「健忘型」三國迷來說,簡直是救星。而且電子書的便攜性太強了,我通勤的時候,手機拿出來就能進入那個亂世英雄的時代,不用背著厚重的一本書,這對忙碌的上班族來說,簡直是神助攻!整體來說,光是這個使用者體驗的層面,我就覺得這本電子書的製作者真的下足了心思,值得給個大大的讚。

评分

這本電子書最讓我讚賞的一點,是它在資訊密度與閱讀流暢性之間找到了絕佳的平衡點。一般來說,如果一本書想涵蓋的歷史細節夠多,文字很容易變得冗長和學術化,變成那種「非專業人士看了會睡著」的類型。但《巧讀三國演義》顯然避開了這個陷阱。它在提供足夠的歷史細節來支撐論點的同時,還能巧妙地運用註釋和延伸閱讀的超連結(這大概是電子書的優勢吧),讓對某個典故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進去深入研究,而那些不想深究的讀者則可以輕鬆跳過,保持閱讀的順暢感。換句話說,它成功地服務了兩類讀者:一種是想快速掌握故事脈絡的大眾讀者,另一種是想挖掘史料細節的進階愛好者。這種「分層次」的內容呈現方式,展現了編輯團隊極高的專業素養和對讀者需求的精準把握,讓我感覺這不只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互動式的三國知識平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