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資安五四三!:從生活周遭看風險與資訊安全(iT邦幫忙鐵人賽系列書) (電子書)

生活資安五四三!:從生活周遭看風險與資訊安全(iT邦幫忙鐵人賽系列書)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羅正漢
图书标签:
  • 資訊安全
  • 網路安全
  • 生活安全
  • 風險管理
  • 資安意識
  • 電子書
  • iT邦幫忙
  • 鐵人賽
  • 安全習慣
  • 防詐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學校沒教過的資安課?]
 
  這個時代大家都在談行車用路安全、公共衛生安全、食品安全,那麼資訊安全呢?
  ●風險觀念人人都有,認識資安風險讓你生活少掉許多麻煩
  ●這是一本大多數人都可閱讀的資安書籍
  ●資安沒你想像中的難懂
 
  本書內容改編自第11屆iT邦幫忙鐵人賽,Security組優選系列文章──《生活資安五四三!從生活周遭看風險與資訊安全》──是第一本從生活面向來談資安的書籍,目的就是希望讓一般人都能了解資安的那些事。
 
  可別以為資安是資訊人員才需要懂,認識資安,就跟認識行車用路安全一樣,人人都有去瞭解的必要,而現實生活與虛擬網路世界的背後,都有基本的資安觀念需要認識。面對資安,雖然每個人的程度、經驗與理解不同,但大家要知道的是「所有事都有風險,程度大小而已」,認識資安帶來的風險與背後的關鍵,是現代人需具備的必要本領。
 
  ■降低「門檻」:為何一般人容易對資安感到熟悉又陌生?那是因為普遍資安書籍都是給專業從業人員閱讀,但資安其實跟大家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關,大家也都常在新聞報導看到這些資訊。
 
  ■角度「多元」:從現實生活場景的ATM操作、實體店家信用卡支付,到手機、電腦使用與上網,以及新聞事件,從多個角度讓大家認識到各方面的資安與風險,同時還從電影、影集、小說、網紅與Podcast等途徑切入,讓大家都可以藉由自己熟悉的興趣或管道來接觸資安。
  
  ■「一次」掌握:資安領域面向相當廣,但這些給一般人的資安資訊往往散在各處,本書從多個面向與角度切入,讓你一次就能得到不同收穫。
 
  ■對資安風險先要有「認識」:去ATM領錢,知道要保護提款卡與密碼,你就已經有資安意識,那麼你知道什麼是弱密碼嗎?為何不要在多個雲端帳戶使用相同的帳密?你真的有妥善的備份觀念嗎?手機的安全更新也有年限你知道嗎?
 
  ■認識資安風險目的是為了「自保」:當企業也都在扭轉資安思維,並且開始重視資安,但你要知道,整個環境並不會一下就改變,因此資安就成為現代個人必須掌握的技能。
科技浪潮下的智慧生活:掌握數位時代的隱形技能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的生活早已與科技緊密交織。從清晨被智慧型手機鬧鐘喚醒,到通勤時透過網路獲取最新資訊,再到工作時仰賴雲端服務處理數據,數位工具極大地提升了效率與便利性。然而,伴隨而來的是一連串隱而不現的挑戰,它們無孔不入地滲透到我們日常的每一個環節,考驗著我們識別風險、保護自身權益的能力。 本書聚焦於一個至關重要的主題:如何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建立起一套堅實的數位防護網。 我們將不再討論那些深奧難懂的程式碼或複雜的網路協定,而是深入探討那些與你我息息相關、發生在日常生活周遭的資安事件與潛在威脅。這是一本實用、接地氣的指南,旨在幫助每一位現代公民,無論您的職業背景如何,都能夠從容地面對數位世界的風險。 第一部:數位環境的全面掃描——你看不見的陷阱 現代人的生活場域,早已從單純的物理空間擴展到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我們每天接觸的資訊流、使用的設備,乃至於人際互動的方式,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了解這些轉變的本質,是建立防禦意識的第一步。 1. 身份的數位化與脆弱性: 你的數位身份,不再只是一個帳號密碼,而是你的社群媒體足跡、線上購物紀錄、健康數據,甚至是你的生物特徵資訊。我們將剖析「數位足跡」是如何被累積、分析,以及這些資訊一旦外洩或被濫用可能帶來的連鎖效應。探討各種「身份盜用」的常見手法,例如釣魚郵件如何模擬你信任的機構,或是社交工程如何利用人性的弱點,一步步引導你交出敏感資料。 2. 智慧裝置的普及與潛在的監控死角: 從智慧音箱、穿戴裝置到智慧家電,萬物互聯(IoT)正在重塑家庭與辦公環境。這些便利的裝置,同時也成為了潛在的「竊聽者」與「觀察者」。本書將詳細分析這些裝置在預設設定下的安全漏洞,並提供具體步驟教導讀者如何檢查和加固這些看似無害的設備,避免家中或辦公室成為一個充滿漏洞的監控點。我們將深入探討藍牙、Wi-Fi 連線背後隱藏的數據傳輸風險。 3. 雲端服務:便利與信賴的兩難: 絕大多數人已經將照片、文件、備份資料託付給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雲端提供了無與倫比的存取彈性,但也意味著將資料的控制權部分交給第三方。我們將檢視不同類型的雲端服務(SaaS, PaaS, IaaS)在資安責任劃分上的差異,並強調「零信任」原則在個人資料管理中的應用。如何設定強大的多重驗證機制(MFA),以及理解資料加密在雲端環境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金融與商業活動的數位保險箱 金錢與商業交易是網路攻擊者最主要的目標之一。從網路銀行到行動支付,每一次的點擊都可能涉及真實的財產轉移。 1. 網路交易安全的黃金法則: 本章節著重於如何區分合法與非法的金融網站。詳細解析瀏覽器網址列中的安全鎖標誌(HTTPS)的意義,以及常見的「網址仿冒」技巧。我們將提供一套實用的「交易安全清單」,確保你在進行轉帳、網購或投資操作時,始終處於受保護的狀態。 2. 支付工具的風險管理: 現今支付方式多元化,從信用卡、電子錢包到行動支付 App,每種工具都有其獨特的風險面。探討如何安全地綁定支付資訊,以及在公共場所使用行動支付時應注意的事項。我們將討論支付卡盜刷的常見路徑,以及發生問題時的緊急應對程序。 3. 商業電子郵件詐騙(BEC)的進化: 針對職場人士,BEC 仍然是破壞力極強的攻擊手段。本書將分析最新的 BEC 案例,這些詐騙不再只是模仿 CEO 的語氣,而是能精準利用內部溝通的細節。學習如何建立有效的內部審核機制,以及識別那些看似來自同事、實則充滿惡意的請求。 第三部:資訊的隱私權與個資保護實務 資訊安全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法律與倫理問題。了解你的權利,才能更好地捍衛自己的隱私。 1. 隱私設定的藝術: 掌握主流社群平台、搜尋引擎和App的隱私設定,是一門必要的數位素養。我們將提供分階段的隱私強化指南,指導讀者如何精準控制誰可以看到你的動態、你的位置資訊被如何使用。重點將放在「預設不分享」的思維模式。 2. 惡意軟體與勒索軟體的生存戰: 惡意軟體的形式不斷翻新,從間諜軟體到極具破壞力的勒索軟體。我們將不著重於反病毒軟體的品牌比較,而是著重於預防:如何透過安全的下載習慣、定期的系統更新,以及建立「離線備份」來有效抵禦勒索攻擊。解析當遭遇勒索訊息時,是否應該支付贖金的倫理與實用考量。 3. 數位遺產與資料的生命週期管理: 當我們離開數位世界後,我們的帳號和資料該如何處理?本書探討數位遺產的規劃問題,包括如何安全地撤銷或轉移重要帳戶的存取權限,確保個人資料不會在我們離世後成為潛在的資安隱患或家庭糾紛的來源。 第四部:建立你的個人安全儀式 資安不是一次性的設定,而是一種持續性的習慣。本書的最後一部分,旨在將複雜的安全概念轉化為簡單易行的日常儀式。 1. 密碼學的日常應用: 拋棄弱密碼的迷思,深入探討密碼管理工具的選擇與使用方法。介紹如何建構「無法猜測,但容易記憶」的複雜密碼結構,並強調「一組一用」的原則。多因素認證(MFA)的種類解析,從簡訊驗證到硬體金鑰的優劣分析。 2. 安全的社群行為準則: 網路霸凌、假新聞、網路評論的攻擊性,都考驗著我們的社交情商。探討在網路上保持禮貌、核實資訊來源的重要性。學習如何設定合理的界限,保護自己免於網路騷擾與情感操控。 3. 危機應變:當風險來臨時的冷靜法則: 無論防禦多麼嚴密,意外仍可能發生。我們將提供一套標準化的應急響應流程:從資料外洩通知、帳戶凍結,到報警求助的步驟。強調在恐慌狀態下,保持條理清晰的紀錄和及時通報的重要性。 總結來說,本書是一本指導讀者如何成為「數位公民」的實用手冊。它不提供快速致富的秘訣,也不討論駭客工具的細節,而是專注於賦予你辨識風險、做出明智決策的能力,讓你能在快速變化的數位生活中,安心、自信地前行。 掌握這些技能,你才能真正成為科技的主人,而非被動的數據提供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羅正漢
 
  現於iThome電腦報週刊擔任資安主編,曾擔任技術編輯,負責iThome週刊、專刊與資安年鑑的內容,持續報導商用軟硬體、雲端服務、資訊安全等類型的企業IT解決,同時兼負近年Cyber IQ資安測驗企畫等相關工作,並在2020臺灣資安大會擔任防疫與防駭座談會講者及與談人。工作之餘,參與iT邦幫忙鐵人賽以《生活資安五四三!從生活周遭看風險與資訊安全》作為網路文章系列獲得Security組優選。

图书目录

Chapter 01 第一篇輕鬆點,從電影看資安、個資外洩事件與隱私
1-1 從劍橋分析到完美陌生人
1-2 網路攻擊與資安議題已經常常出現在動作大片劇情之中
1-3 還有諸多電影橋段,其實點出生活上常見的資訊安全的議題

Chapter 02 自己平時是否注意過在 ATM 提款,以及在實體店使用信用卡的方式?
2-1 認識雙因素驗證
2-2 注意提款卡密碼保護
2-3 注意 ATM 相關的詐騙
2-4 去餐廳消費時,大家有想過會被 4K 攝影機拍到信用卡卡號嗎?
2-5 關於卡片感應,市面上也出現 RFID 保護套
2-6 關於信用卡卡號的雲端存放及行動支付與代碼化技術
2-7 用行動支付感應或掃碼也要注意
2-8 小結

Chapter 03 從警察破案新聞,看用戶對使用 Gmail 安全的疏忽
3-1 認識資料外洩現況
3-2 又是輕忽密碼設定的問題
3-3 資料外洩當心身分冒用風險
3-4 許多大型雲端服務的應用,已成民眾不可輕忽的重要資產

Chapter 04 認識弱密碼,不只123456、1234qwer!
4-1 除了不要設定弱密碼,也要當心不要在多個雲端帳戶使用相同的帳密
4-2 預設密碼的問題也該要有認知
4-3 該如何設定比較安全的密碼?
4-4 瀏覽器與網站服務也有強化密碼安全措施
4-5 請啟用雙因素驗證

Chapter 05 記得檢查自己的手機作業系統安全更新!
5-1 重視系統安全更新
5-2 注意手機提供的安全更新年限
5-3 電腦太久沒開機,也要小心都沒安全更新的風險
5-4 注意丟棄回收可能引發的資料外洩問題
5-5 用智慧型手機追蹤你的另一半!?

Chapter 06 從AI 人臉濫用,看 Zao、Face App 的隱私問題與 App 安全
6-1 相信很多人下載 App,根本沒看清楚說明就繼續使用了
6-2 人臉辨識與隱私問題值得深思
6-3 你下載的手機APP 是否都安全?

Chapter 07 AI 人臉濫用(二),隱私問題之外,更要關注的是「有影片將不再有真相」
7-1 隨著 AI 造假影片技術成熟,未來要小心造假影片帶來的社會亂象
7-2 面對 Deepfake 問題,全球也在設法找出辨別假造影片的技術

Chapter 08 檔案被駭客加密!最最基本的觀念「備份」,一式三份應該都知道吧
8-1 認識最基礎的備份觀念
8-2 更多你可以多想想的備份風險
8-3 不慎遭遇勒索軟體?可以試試從 No More Ransom 找到機會解密

Chapter 09 認識物聯網安全,從生活中的監控攝影機被偷窺看起
9-1 使用各式聯網裝置你可曾想過也要注意安全
9-2 認識 DDoS 攻擊,並注意不要讓你的設備成為攻擊別人的幫兇

Chapter 10 從電視劇看國內一銀 ATM 自動吐鈔案
10-1 從電視劇「你那邊怎樣•我這邊OK」看國內資安事件
10-2 認識 Hackdoor 密室逃脫與HITCON

Chapter 11 短網址提供了方便性,但也有不易識別真實連結的風險
11-1 有想過短網址會讓你連至哪個網站嗎?
11-2 釣魚詐騙網址問題更讓人擔心,基本該有的網域識別能力

Chapter 12 認識免費的線上檔案、網址惡意檢查服務介紹
12-1 VirusTotal 可掃描已知威脅,幫助檢查可疑網址與可疑檔案
12-2 另一國內服務 Virus Check 也可用於掃描可疑檔案
12-3 LINE 即時通訊也有機器人查證可利用

Chapter 13 近期收到很多詐騙電子郵件,標題竟是公布用戶可能曾經用過的密碼
13-1 又是密碼外洩引起的問題
13-2 寄件者電子郵件竟可被變造!
13-3 郵件安全議題廣,社交工程手法該有所認知
13-4 在工作上也有臨時要求變更匯款帳號的商業電郵詐騙要注意

Chapter 14 使用電腦,大家會用便利貼貼住筆電上的攝影鏡頭嗎?
14-1 臉書創辦人被發現將筆電攝影鏡頭遮住
14-2 現在電腦也開始為攝影鏡頭設計實體開關
14-3 變造聲音偽冒可能是更難因應的難題

Chapter 15 AI 語音加持下的電話詐騙!未來需要更加注意
15-1 假造語音的詐騙手法
15-2 冒用身分的詐騙,時常出現在我們生活周遭

Chapter 16 在外面使用電腦,不怕被身旁的人看到螢幕內容?
16-1 不只防窺片,筆電也能用軟體實作防窺技術
16-2 手機畫面是否更容易被身旁的人窺視?

Chapter 17 從資安概念股認識資訊安全
17-1 認識 TPM 加密安全晶片
17-2 想想財經新聞的資安概念股定義?
17-3 從臺灣資安館來認識本土資安業者
17-4 從那斯達克 ISE 與資安市場地圖瞭解概況
17-5 或許你可以也瞭解專業資安技能

Chapter 18 從假冒電商來電詐騙事件多想想相關風險
18-1 多注意警方公布高風險網路賣場名單
18-2 認識解除分期付款詐騙手法流程
18-3 要知道來電顯示號碼有被竄改可能性

Chapter 19 從出門在外認識公共 Wi-Fi 的風險
19-1 從綿羊牆來瞭解資訊安全
19-2 多認識其他 Wi-Fi 安全問題
19-3 從認識 Wi-Fi 安全到使用 VPN 安全

Chapter 20 年紀與職位,聊聊學習能力慢的長輩資安學
20-1 大家都教過父母使用手機吧!?
20-2 現在的環境就是新舊資安觀念並存,因此大家更該注意新的資訊

Chapter 21 淺談加密、加密、加密
21-1 不同加密對象的加密
21-2 認識加密隨身碟的差異

Chapter 22 從網路小說、自傳看駭客故事

Chapter 23 從生活中的 Youtuber 網紅來認識資安事件與風險


A 後記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347445
  • EISBN:978986434810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65.9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身為一個偶爾需要在家處理公事的人,工作與生活的界線越來越模糊,這也帶來了新的資安困擾。比如,用個人電腦處理公司機密文件時,我必須確保我的瀏覽紀錄、下載檔案不會被惡意程式盯上,因為一旦洩露,後果不堪設想,可能不只是我個人賠償的問題。這本書如果能針對「遠端工作者」或「在家辦公」的情境,提供一些專屬的防護建議,那就太對我的胃口了。我尤其想知道,VPN(虛擬私人網路)到底該怎麼選用?在公共場合連線免費Wi-Fi時,有哪些潛在的「中間人攻擊」陷阱?這些都是工作中實實在在會遇到的問題,如果能得到專業的指導,對提升工作效率和保障資料安全,絕對是事半功倍。

评分

坦白說,現在的資安新聞常常充斥著各種專業術語,什麼APT攻擊、零日漏洞,聽起來都像是電影情節,讓一般人聽了就自動關機,覺得事不關己。我希望能從這本書裡,找到那種「化繁為簡」的解釋方式。就像作者是面對一個完全不懂電腦的長輩,把他最關心的生活風險講清楚。例如,為什麼要定期更新作業系統?那背後到底修補了什麼樣的「破洞」?或者,面對釣魚郵件時,除了看寄件人信箱之外,還要留意哪些「魔鬼細節」?如果能用生活化的比喻,把這些抽象的資安概念圖像化,我就能更容易地記住,並且真正內化成日常的防禦習慣,而不是曇花一現的恐慌。

评分

說真的,現在的網路世界太複雜了,各種App、網站都需要你同意一堆隱私條款,偏偏那些條款我都是直接按「同意」了事,根本沒時間逐條看完,每次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法律文字就頭痛。我一直很好奇,我們到底讓渡了多少個人資料出去?那些科技巨頭手上掌握了我們多少生活細節?這讓我開始有點焦慮感。我期待這本書能用更白話、更生活化的例子,把這些「看不見的風險」攤開來給我們看。像是App的權限設定,到底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根本在偷看我們的資料?或者像社群媒體上分享的旅遊打卡,會不會反而讓宵小知道我們家沒人,成了竊賊的目標?如果能讓我更清楚了解這些「授權」背後的代價,或許我以後在點擊按鈕時會更謹慎一些,而不是一味追求便利性。

评分

我記得有一次,我家的網路好像被什麼東西入侵了,家裡的智慧家電全部失靈,連遙控器都打不開,那時候真的是手足無措,感覺好像全世界都變成外星人了。那種科技失控的恐懼感,其實比單純的資料外洩還要來得具體。所以我非常想知道,如何從家庭網路層面開始把關。路由器(Router)的設定、Wi-Fi密碼的強度,這些看似基礎的東西,卻常常被我們忽略。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套從入門到進階的家庭網路安全健檢清單,那就太棒了。我希望它能教我怎麼檢查家裡的設備有沒有被植入木馬,以及面對突發的網路異常狀況時,我該怎麼快速應對,而不是像上次一樣,只能無助地打電話給網路業者求救,最後還得花一筆不小的費用來處理。

评分

這本關於資安的書光看書名就知道,內容肯定跟我們日常生活中息息相關,畢竟現在誰不是手機、電腦不離身,一不小心就被騙、被駭客盯上,那種感覺真的很糟。我最近就遇到一個朋友,他就是太相信那些網路上的廣告連結,結果信用卡資料就被盜刷了好幾筆,嚇得趕緊去銀行停卡,光是處理後續的事情就花了好幾天的心力。所以說,這種生活化的資安知識,真的不是只對工程師有用,對我們一般使用者來說,簡直是必備的生存指南。尤其現在詐騙手法越來越高明,各種假冒親友、銀行客服的訊息防不勝防,光靠直覺已經很難判斷真假了,我希望能從書裡學到一些更實用、更具體的辨識技巧,而不是每次都得等到出事了才後悔莫及。畢竟,科技進步的同時,潛在的風險也跟著水漲船高,學會保護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