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機械力學[歷年試題+模擬考][升科大四技] (電子書)

111年機械力學[歷年試題+模擬考][升科大四技]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湯齊
圖書標籤:
  • 機械力學
  • 歷年試題
  • 模擬考
  • 升科大
  • 四技
  • 工程數學
  • 物理
  • 考試
  • 用書
  •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韆華數位文化齣版
書號:4G171111

◎主題式題庫.課綱重點無所遺漏!
◎搶先練習模擬試題.搭配圖解好吸收!
◎收錄歷屆試題.完全命中考試趨勢!

根據108課綱(教育部107年4月16日發布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以及技專校院招生策略委員會107年12月公告的「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命題範圍調整論述說明」,本書改版調整,以期學生們能「結閤探究思考、實務操作及運用」,培養核心能力。 本書內容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針對各主題內容編撰題庫,讓同學加強演練,本題庫主要以接近統測的難度,將試題加以統整,除加強同學的信心外,亦增加演練各式主題的熟悉度。 第二部分為模擬試題,仿實際考試模式編成全範圍的綜閤試題,打破章節,統整練習,加強橫嚮試題的聯繫,增加同學的廣度。 第三部分是收集近年的歷屆試題,並加以解析,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本書內容雖經多次校正,然疏漏和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望諸位先進及同學們不吝指正,並謝謝讀者們的愛護與鼓勵。最後也希望陪著同學們順利考上理想的一流學府。

機械力學準備方法
機械力學可以說是一門應用的學問,非以背誦為主的科目。而數學基礎的計算能力為其根本。注重公式的瞭解與應用,而其它為數學的計算能力與技巧。
有關機械力學的準備方嚮在於各章觀念的瞭解,若能理解公式的來由與物理意義,所須背誦的公式並不多。其中最主要在於學習者對於力學觀念的融會與貫通,並且將觀念運用於各種題型的解析,最後若可增加試題的運算量,便能增加同學們的速度與準確性。
本書將機械力學分成四大部分,以下將分別解析之:
(一) 靜力學(主題1至主題4)
靜力學主要偏重在力平衡與力矩的題型。基本觀念的原理原則較為簡單,但是題目的變化度相對比較大。在搭配重心與摩擦的主題,設計而成的題目,一般同學較為恐懼。此部分學習者應將觀念徹底釐清,再以不同題型反覆練習,將可收得較佳的效果。 (二) 運動學(主題5及主題6)
運動學算是同學較為熟悉的章節,因為從國中到高一的基礎物理都會提到。因此對同學相對而言較不陌生。隻要勤練題目,應不成問題。
(三) 動力學(主題7及主題8)
動力學主要在於當力不平衡時的解析,簡而言之就是牛頓三大運動定律的運用。本主題應用於生活周遭的實例較為廣泛,其中以ΣF=ma為核心,以其來計算剛體所受外力與加速度,並進而計算物體圓周運動時的嚮心力與離心力。再搭配功能互換原理,瞭解力學能的計算,如彈性位能、動能及重力位能的應用等。 (四) 材料力學(主題9至主題13)
材料力學基本理論偏難,對於初學者有一定的難度,因討論較細微的現象,對同學而言,較無感覺。本主題則偏重於「張力與壓力」和剪力,而「樑之應力」和「軸的強度與應力」的範圍,難度更難,但亦必定是未來考試的重點之一。
好的,以下是一份不包含《111年機械力學[歷年試題+模擬考][升科大四技] (電子書)》內容的圖書簡介,聚焦於其他相關的機械力學學習資源和方法論,力求詳實且自然。 --- 精進機械力學:構建堅實的工程基礎與高效的應試策略 麵嚮對象: 準備進入科技大學、技術學院深造,或對基礎工程力學有係統性學習需求的職校生、技專院校學生,以及希望夯實理論基礎的在職工程師。 核心理念: 機械力學是所有機械工程學科的基石。理解靜力學、動力學、材料力學中的基本原理,並能熟練應用於實際問題求解,是成為閤格工程師的先決條件。本套資源旨在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極具實戰性的學習路徑,彌補傳統教材的抽象性,並提供高效的應試準備框架。 第一部分:理論深度解析與概念重構(超越應試的理解) 本部分內容專注於對機械力學核心概念進行徹底的梳理與重建,確保學習者不僅“知道”公式,更能“理解”公式背後的物理意義和適用條件。 1. 靜力學:平衡的藝術與結構分析的起點 靜力學是力學的基礎,其核心在於理解物體在受力下的平衡狀態。本篇章將涵蓋: 力的錶述與閤成: 從嚮量代數齣發,深入解析力的分解、閤力與力矩的計算。特彆強調三維空間下的力係平衡。 約束與反力: 詳盡分析各類支座(如鉸鏈、滑動、固定)對結構的約束作用,教授如何正確繪製自由體圖(Free Body Diagram, FBD),這是力學解題的“靈魂步驟”。 平麵與空間桁架分析: 深入講解節點法(Method of Joints)和截麵法(Method of Sections)的精髓與適用性差異。對於復雜桁架,引入更高級的平衡方程應用技巧。 重心與慣性力矩: 探討不規則圖形的求積方法(如使用微積分和復閤圖形法),並結閤傅裏葉定理,推導齣轉動慣量的平行軸定理和轉軸定理的物理推導過程,為後續的動力學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2. 動力學:運動的規律與時變係統的分析 動力學是研究物體運動與作用力之間關係的學科。本部分強調從“靜態”到“動態”思維的轉換。 質點運動學: 詳述直綫運動、平麵麯綫運動(包括自然坐標係和法嚮-切嚮坐標係)的描述。重點剖析角速度與角加速度的概念,並提供大量拋體運動、相對運動的實例解析。 質點動力學(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 深入解析牛頓第二定律在直角坐標係、極坐標係中的應用。強調“力、質量、加速度”三者之間的內在聯係,並通過摩擦力、離心力、科裏奧利力的引入,處理復雜的非慣性係問題。 功與能原理: 闡述保守力場、非保守力(如摩擦力)下的係統能量守恒定律。詳細講解動能、勢能(包括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計算,並指導如何利用“功-能關係”簡化那些難以直接應用F=ma的復雜瞬時問題。 衝量與動量原理: 針對衝擊、碰撞等短時間大力的作用過程,介紹綫性動量定理和角動量定理。特彆關注非彈性碰撞中的能量損失分析。 第二部分:材料力學精要與工程應用(從應力到變形的橋梁) 材料力學是連接理論力學與實際工程設計的分水嶺。本章節側重於應力、應變、材料性質的量化分析。 應力與應變分析: 區彆正應力、剪應力、平均應力和真實應力。係統學習鬍剋定律及其廣義形式,掌握由溫度變化或約束導緻的內力分析。 軸嚮拉伸與壓縮: 重點解析應力-應變麯綫,確定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和彈性模量。學習如何處理靜定與靜不定梁的軸嚮變形計算。 扭轉與彎麯: 這是機械設計中的關鍵環節。詳細解析圓軸和非圓軸的扭轉應力分布,以及梁的橫截麵上的彎麯正應力與剪應力公式的推導與應用。 組閤變形與失效準則: 學習如何利用Mohr圓(摩爾圓)進行二維應力狀態的轉換,理解主應力(Principal Stresses)的意義。介紹基於最大剪應力理論(Tresca)和最大畸變能理論(Von Mises)的材料失效判斷方法,為結構安全評估提供依據。 第三部分:高效學習法與解題思維訓練(應試突破的關鍵) 機械力學考試的難度往往在於時間限製和概念的交叉應用。本部分提供一套結構化的學習和應試策略。 1. 題型分類與解題流程標準化 我們將考試中常見的題型進行係統分類,並為每類題型製定標準化的解題“檢查清單”: 平衡類問題: 檢查步驟:1. 識彆係統邊界;2. 繪製FBD(確保所有外部作用力,包括約束反力,都已標齣);3. 確認所需平衡方程數量(確定是否為靜定結構);4. 方程求解與單位檢查。 運動分析類問題: 檢查步驟:1. 確定參考係(慣性係或非慣性係);2. 選擇閤適的運動學描述方法(直角坐標、極坐標或自然坐標係);3. 確定初始條件;4. 運用微分方程或能量法求解。 變形與應力分析: 檢查步驟:1. 確定截麵性質(慣性矩I、麵積A);2. 應用正確的本構關係(鬍剋定律);3. 區分內力(N, V, M, T)的分布規律;4. 結閤Mohr圓分析關鍵點。 2. 常見陷阱與易錯點解析 本節將匯集曆年來考生最常失分的地方,進行針對性講解: 單位混淆與換算: 國際單位製(SI)與英製單位(如kip, psi, lbf·ft)的係統性轉換錯誤。 慣性力的誤用: 在非慣性係中忘記引入科裏奧利力或離心力,或在動量定理中錯誤地將衝量與動量混為一談。 靜不定結構的解法遺漏: 在材料力學中,隻應用平衡方程而忽略變形相容性方程,導緻無法求得多餘約束力。 矢量方嚮的忽視: 在計算閤力和閤力矩時,未能正確處理方嚮和符號,尤其是在三維空間問題中。 3. 知識網絡化與記憶輔助 我們不提倡死記硬背公式,而是提供工具幫助知識的係統化: 公式溯源圖: 將核心公式(如$F=ma$,$M=int r imes dF$)放置在知識樹的頂端,展示其如何通過微積分和特定條件(如恒力、恒加速度)推導齣所有分支公式。 對比記憶錶: 製作關鍵概念對比錶,例如“質點動力學”與“剛體動力學”的區彆;“靜力平衡”與“動力平衡”的差異;以及不同材料失效準則的適用範圍。 通過對以上三大模塊的係統學習和反復訓練,學習者將能自信地麵對各類機械力學考試,並為後續更深入的機械設計、結構分析、製造工藝等課程打下堅不可摧的理論基礎。這份詳盡的資源不僅是應試指南,更是工程師職業生涯中隨時可查閱的專業參考手冊。

著者信息

全國爭相一緻推薦韆華名師──湯齊、杜主、李國豪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205096
  • EISBN:9789865205393
  • 規格:普通級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7.2MB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