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潮水連海平:別選唐詩三百首(賞析版) (電子書)

春江潮水連海平:別選唐詩三百首(賞析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羅宗濤
图书标签:
  • 唐诗
  • 三百首
  • 赏析
  • 古典诗词
  • 中国文学
  • 电子书
  • 诗歌
  • 文化
  • 唐代诗歌
  • 春江潮水连海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文學大家羅宗濤教授生前選注三百首唐詩,輯錄109位詩人、311首詩作,由政大中文系教授陳逢源接續完成大意與簡析
  ★與現有《唐詩三百首》完全不重複,選出符合現代人的品味與觀念的好詩
  ★25開本賞析版新增白話翻譯跟簡析,帶領讀者更深入浩瀚詩海

  王維〈鳥鳴澗〉、李白〈獨坐敬亭山〉、李紳〈憫農〉這些家喻戶曉名詩都不在《唐詩三百首》?!「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將功成萬骨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包含這些名句的詩全貌是什麼?在任何詞語都可以用谷歌順手查得的今天,這個選本不僅補足《唐詩三百首》的遺珠之憾,現有兩個版本可供選讀──文庫本方便攜帶,可隨手翻閱讀誦;此本則增添大意與簡析,簡述成詩的背景、詩作的秀異之處或選錄的理由,呈現詩人與社會的變遷,讓讀者能更深刻感受詩的意境。

  《春江潮水連海平──別選唐詩三百首》由已故政治大學教授、玄奘大學講座教授羅宗濤教授選注,並由政大中文系教授陳逢源接續完成大意與簡析。羅教授熟讀全唐詩,於大家耳熟能詳的《唐詩三百首》之外,精心別選三百首具有代表性的唐詩。這些詩或有琅琅上口的佳句、或是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況、又或者能讓讀者更加理解詩人的時代、才情與遭遇。

  全書輯錄一○九位詩人、三一一首詩作,每首詩均有大意與簡析,除了詩的文意,也勾描出詩作的背景與精采處,讀得到家喻戶曉的詩句的全貌,也能掌握時代的脈絡與風格。

系列特色

  《人人讀經典》系列,閱讀輕享受

  輕,好攜帶 使用進口日本文庫專用紙。讓經典變輕薄,減輕閱讀壓力。
  新,好閱讀 因應時代變化,新選新編,涵養讀者品味,為古典文學續命。

熱情推薦

  逢甲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 李時銘
  張曼娟小學堂創辦人 張曼娟
  (按姓氏筆畫排序)
  《唐詩三百首》之後,終於有第二本適合所有讀者的唐詩入門。──《大人的詩塾》作者 趙啟麟

中學國文教師群 聯合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序)
  本書涵括耳熟能詳的大家名作,以及饒富趣味的小品,展現選錄的洞見。  ──臺北復興高中國文老師 何儒育

  全書間雜著情味盎然的佳句補遺、詩話索隱,與《唐詩三百首》對讀,頗有意趣。 ──臺北景美女中國文老師  李佩蓉

  不僅展現編者對於唐代文化精神與詩歌藝術的整體造詣,同時更能符應現代讀者的時代品味與審美傾向。──建國中學 國文老師 吳昌政

  羅宗濤教授帶領我們更窺其中少人尋幽的靜僻之美。──桃園慈文國中退休國文老師 吳韻宇

  從大處放眼,亦能從小處著筆,整個唐詩風華再一次收覽眼底。──北一女中退休國文老師 陳美桂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诗歌选本的简介,与您提到的《春江潮水連海平:別選唐詩三百首(賞析版)》无关: --- 《漢魏六朝詩歌鑑賞與流變》 ——一部勾勒中國古典詩歌黃金時代前奏的深度考察 書籍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了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極為關鍵卻常被低估的時期——漢代、魏晉及六朝時期(約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6世紀)的詩歌發展軌跡與藝術成就。這是一個詩歌從宮廷樂府和民間歌謠的雛形中脫胎換骨,逐漸確立獨立美學價值與文人主體性的轉型時代。全書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細膩的文本解讀,勾勒出從《詩經》《楚辭》的輝煌餘韻,經由建安風骨的蒼涼悲壯,到永明體、宮體詩的聲律演化,最終為唐詩的全面興盛奠定堅實基礎的壯闊圖景。 第一部:漢風餘韻與樂府的新生 本書首先回溯漢代詩歌的源頭。漢代詩歌以其恢弘的氣象和鮮明的時代印記,展現了「風」的延續與「賦」的壯大。我們將重點剖析漢樂府民歌的震撼力,這些作品直面社會現實,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疾苦的同情與對不公的憤慨,展現出質樸而強悍的生命力。 隨後,深入探討漢末文人的「建安風骨」。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及其周圍的文學群體,在東漢衰亡的歷史背景下,開創了一種以慷慨悲涼、憂國傷時為基調的詩歌風格。他們的詩歌擺脫了漢賦的浮華,轉向更為真摯、更具個體情感的抒發,為後世詩人樹立了崇高的典範。特別是對曹植《贈白馬王彪》等名篇的解析,著重探討其如何巧妙地將個人哀愁與時代際遇融為一體。 第二部:兩晉的轉向與文人精神的確立 進入魏晉,政治的動盪與玄學的興起,深刻影響了詩歌的內容與風格。此階段,詩歌的主題逐漸從家國敘事轉向個體生命體驗的內省。本書詳述了「竹林七賢」及其代表人物嵇康、阮籍的詩歌創作。他們的詩歌中充滿了對自由的嚮往、對世俗的疏離以及對生命短暫的哲學思考,體現了文人在亂世中尋求精神避難所的掙扎。 更具里程碑意義的是陶淵明的出現。陶淵明被譽為田園詩派的鼻祖,其詩歌語言平淡自然,意境深遠,展現了一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超脫境界。我們將通過細讀《飲酒》諸篇,探討陶淵明如何將儒家的入世情懷與道家的隱逸思想完美結合,創造出中國詩歌史上獨樹一幟的審美範式。 第三部:六朝的雕琢與聲律的成熟 南北朝時期,是詩歌藝術技巧極致發展的階段。本書詳細梳理了「永明體」的出現,標誌著詩歌在聲律格律上的自覺追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對詩歌本質的論述,為後來的詩學提供了理論基礎。 在南朝,宮體詩的盛行雖然一度導致內容空泛,但其對形式美的極致追求,卻在無意中推動了近體詩的成熟。特別是注重音韻諧和、詞藻華美的風格,為初唐詩人學習格律提供了豐富的技法儲備。 同時,本書亦不忽視北方邊塞詩歌的勃發。謝靈運開創山水詩的傳統,將自然景觀的描摹提升到哲學體悟的高度,其對山川的精細描摹和對筆墨的講究,直接影響了盛唐的山水田園詩派。 第四部:流變與銜接——為唐詩奠基 全書的結論部分,聚焦於漢魏六朝詩歌如何成為唐詩的沃土。建安文學的慷慨激昂奠定了唐詩的氣魄;陶淵明的田園風格提供了詩歌的「歸隱」路徑;而六朝對聲律和形式的精研,則直接促成了近體詩(格律詩)的規範化。本書旨在證明,沒有漢魏六朝對個人主體性、生命哲思以及形式美學的探索與積澱,盛唐詩歌的輝煌將是無源之水。 本書特色 1. 宏觀視野與微觀分析結合: 既把握了詩歌在歷史長河中的整體流變,也對具體作品進行了深入細緻的逐句賞析。 2. 理論深度: 系統梳理了劉勰、鍾嶸等人的詩學主張,將文本置於其時代的文學理論背景下考察。 3. 跨越體裁: 不僅關注五言、七言詩的發展,也兼顧了辭賦在這一時期的轉化與影響。 4. 學術性與可讀性並重: 語言精煉,論證嚴密,適合文學專業研究者,亦適合對中國古典文學有濃厚興趣的廣大讀者。 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能夠全面、立體地理解中國詩歌史上這段至關重要的孕育期,領略其深沉的時代精神與精妙的藝術技巧,從而更深刻地鑑賞後世唐詩的成熟與巔峰。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體例說明 002
前言 思翁無歲年,此意在人間 陳逢源 007
序 指南山下月明時 李時銘 016
序 風流儒雅憶吾師 周元白 019
序 詩情畫意長相思 陳靜雅 025

虞世南 蟬  040
王績 野望 042
寒山 詩第五十一首 044
詩第一九九首045
上官儀 入朝洛堤步月 047
駱賓王 詠鵝 048
於易水送人 049
王勃 詠風051
別薛華052
滕王閣054
郭震 古劍篇056
宋之問 渡漢江059
賀知章 詠柳060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062
蘇頲 汾上驚秋066
七歲女子 送兄068
張旭 山行留客070
張九齡 秋夕望月071
賦得自君之出矣072
王之渙 送別074
孟浩然 送朱大入秦075
送杜十四之江南077
渡浙江問舟中人078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079
王昌齡 從軍行【三首】081
送魏二084
採蓮曲086
開元宮人 袍中詩087
王維 欒家瀨089
鳥鳴澗090
萍池092
辛夷塢093
木蘭柴094
書事096
息夫人097
使至塞上099
少年行【二首】100
送沈子歸江東102
崔興宗寫真詠104
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擬在凝碧池上作音樂供奉人等舉聲一時淚下私成口號誦示裴迪105
李白 古風第九107
古風第十五109
古風第三十八111
採蓮曲112
塞下曲114
結襪子116
宮中行樂詞117
勞勞亭歌119
秋浦歌【二首】120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123
把酒問月124
望天門山127
送陸判官琵琶峽128
山中問答130
獨坐敬亭山 131
自遣132
從軍行134
春夜洛城聞笛135
宣城見杜鵑花136
陌上贈美人138
高適 塞上139
薊門行141
營州歌143
入昌松東界山行144
除夜作146
人日寄杜二拾遺147
崔顥 長干曲150
儲光羲 喫茗粥作151
田家雜興153
江南曲155
關山月156
常建 三日尋李九莊158
劉長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60
餘干旅舍161
平蕃曲163
尋張逸人山居164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166
晚春歸山居題窗前竹167
錢起 省試湘靈鼓瑟169
江行無題171
故王維右丞堂前芍藥花開悽然感懷173
歸雁174
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176
飲中八仙歌181
羌村183
新安吏185
新婚別189
前出塞192
後出塞193
贈李白195
曲江196
春夜喜雨198
江亭200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202
贈花卿 204
絕句205
秋興206
孤雁208
江漢210
李華春行寄興212
岑參 先主武侯廟214
司馬相如琴臺215
胡笳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216
宿關西客舍寄東山嚴許二山人時天寶初七月初三日在內學見有高道舉徵219
送人赴安西221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222
日沒賀延磧作224
磧中作225
輪臺即事226
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228
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時封公兼鴻臚卿229
元載 別妻王韞秀231
王韞秀 同夫遊秦233
柳渾 牡丹235
皇甫冉 山館236
同李三月夜作237
劉方平 京兆眉239
賈至 春思241
皎然 戲呈吳馮242
答李季蘭243
秦系 山中贈諸暨丹丘明府245
盧綸 贈別司空曙247
司空曙 江村即事248
靈一 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249
包佶 再過金陵251
郭良 早行253
顧況 葉上題詩從宮中流出255
李冶 相思怨257
戴叔倫 塞上曲258
過三閭廟260
嚴韞 武軍城早秋261
陳羽 送靈一上人263
從軍行265
韋應物 送王校書266
答李澣268
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269
話舊271
登樓272
觀田家273
詠玉275
對萱草277
聞雁278
李益 塞下曲【四首】280
從軍北征283
寫情285
張繼 山家286
靈澈 東林寺酬韋丹刺史288
郎士元 柏林寺南望290
韓翃 寄柳氏292
李端 拜新月294
閨情295
孟郊 遊子297
邀花伴298
再下第299
登科後301
裴度 太原題廳壁303
溪居304
劉商 怨婦306
權德輿 雜言和常州李員外副使春日戲題308
相思樹309
王播 題木蘭院【二首】311
元涯 塞上曲【二首】313
王建 看棋315
宮詞316
張籍 惜花318
與賈島閒遊319
秋思【二首】320
劉叉 偶書322
姚秀才愛予小劍因贈323
韓愈 青青水中蒲【三首】325
湘中327
左遷至藍關示姪孫湘328
張仲素 春閨思330
秋夜曲332
秋思【二首】333
劉禹錫 秋風引335
浪淘沙336
竹枝詞338
楊柳枝詞339
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341
再遊玄都觀342
與歌者米嘉榮344
石頭城345
臺城347
贈李司空妓348
白居易 村居苦寒350
早秋獨夜352
夜雨353
花非花355
浦中夜泊356
南浦別358
紫薇花359
夜箏360
採蓮曲362
宿滎陽364
宴散366
李紳 憫農【二首】368
柳宗元 夏晝偶作370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371
別舍弟宗一372
重別夢得374
元稹 見樂天詩376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377
夢昔時379
離思380
夢上天382
賈島 劍客385
題李凝幽居387
寄遠389
憶江上吳處士390
長孫佐輔 尋山家392
劉皂 旅次朔方393
楊敬之 贈項斯394
崔郊 贈去婢396
李德裕 長安秋夜398
朱慶餘 登玄都閣400
李賀 夢天402
金銅仙人辭漢歌並序404
馬詩406
昌谷讀書示巴童408
難忘曲409
韓琮 暮春滻水送別411
宣宗宮人 題紅葉413
魏扶 貢院題414
許渾 咸陽城東樓416
鶴林寺中秋夜玩月418
塞下420
謝亭送別421
途經秦始皇墓423
杜牧 登樂遊原424
長安秋望426
江南春絕句427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429
雨431
贈漁父432
山行433
雍陶 題情盡橋435
喜夢歸436
宿嘉陵驛438
送春439
李涉 井欄砂宿遇夜客440
陳陶 水調詞442
趙嘏 寒塘444
江樓舊感446
李群玉 放魚447
火爐前坐448
溫庭筠 李羽處士故里450
蔡中郎墳452
過分水嶺 454
碧澗驛曉思455
商山早行457
李商隱 悼傷後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459
北齊【二首】461
憶梅463
月465
日射466
七夕468
離亭賦得折揚柳469
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余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 471
夕陽樓473
天涯474
憶住一師476
寫意477
花下醉480
春日寄懷481
高駢 山亭夏日484
朱絳 春女怨485
貫休 招友人宿487
獻錢尚父489
羅隱 西施491
柳492
雪494
蜂496
皮日休 汴河懷古497
陸龜蒙 懷宛陵舊遊500
韋莊 延興門外作502
送日本國僧敬龍歸504
古別離506
長年507
司空圖 河湟有感510
胡曾 長城512
唐彥謙 小院514
章碣 焚書坑516
韓偓 家書後批二十八字518
深院520
效崔國輔體【二首】521
魚玄機 江行524
陸希聲 梅花塢526
曹松 己亥歲528
鄭谷 淮上與友人別530
王駕 雨晴532
翁承贊 書齋漫興534
薛媛 寫真寄夫535
齊己 撲滿子537
早梅539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612581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0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說真的,現在的電子書市場,充斥著各種標榜「精選」的文學作品,但真正能讓我願意花時間細細品味的並不多。這本《春江潮水連海平》的魅力,就在於它的「非典型性」。它跳出了那些耳熟能詳的「黃金詩篇」,轉而深入挖掘那些可能在教科書裡只佔有一席之地,甚至完全未被收錄的瑰寶。這種編排方式,對於像我這樣已經對「三百首」瞭如指掌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每一次翻開新的章節,都像是在進行一場小型的考古挖掘,總能驚喜地發現一塊未曾見過的玉石。作者在註釋和賞析上的筆法,尤其值得稱讚。他們並沒有用過於學術化、讓人望之卻步的語言來包裹詩作,而是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卻又不失深度的筆觸,帶領我們解構詩句背後的意象流轉。讀來毫無壓力,卻能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對唐詩的廣度與深度有了更全面的認知。這已經超越了一本「選集」的範疇,更像是一本精緻的唐代文化地圖,引領讀者在詩意的經緯線中遨遊。

评分

這電子書的排版和電子化處理,也讓我感到驚喜。雖然我個人偏愛實體書的觸感,但這本電子書在閱讀流暢度上做得非常到位。尤其是在賞析與原文的切換上,幾乎沒有任何延遲感,這對於需要頻繁比對原文與解析的讀者來說,是極大的便利。我特別喜歡它在某些意象濃厚的詩作後,所附帶的意境聯想部分。那種描述手法,很像是在描繪一幅水墨畫,用極簡的文字勾勒出最核心的意境,讓讀者在文字的間隙中,自行填補色彩與情感。這部分顯然是編輯團隊與作者多次討論的成果,他們深知「留白」在東方美學中的重要性。它沒有把所有東西都解釋得太滿,而是給予讀者足夠的思考空間,讓讀者能夠將自己的生命經驗投射其中,完成一次獨一無二的個人閱讀。這種「共同創作」的體驗,在許多制式化的選集中是難以尋覓的。

评分

最讓我感到滿足的,是這本書在對待詩歌「翻譯」和「詮釋」上的嚴謹度。在賞析現代漢語讀者的賞讀習慣時,作者非常克制地使用現代語言去「翻譯」古語,他們更傾向於在不破壞原詩氛圍的前提下,用精準的詞彙去引導我們理解。很多時候,一首詩的魅力就在於其語焉不詳的留白,若過度解說,反而會扼殺了詩歌本身的生命力。這本書的賞析,就像一位高明的嚮導,只在你即將迷失方向時,輕輕地指引一下正確的路徑,然後便退到一旁,讓你獨自享受風景。整本書的閱讀下來,我感受到的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敬意,以及一種將古典美學在當代重新煥發生機的誠懇努力。對於想要擺脫制式化唐詩教育,尋求更深層次、更富個性的閱讀體驗的台灣讀者來說,這絕對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作品。

评分

相較於市面上動輒數十種標榜「通俗易懂」的唐詩賞析,這本的學術底蘊與庶民親近性取得了非常巧妙的平衡。我發現,許多被選入的詩篇,雖然在藝術成就上足以與李白杜甫的經典並駕齊驅,但由於其題材或風格較為冷門,常常被忽略。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像一個默默耕耘的學者,將這些被時間塵封的珍珠重新擦拭乾淨,呈現在我們眼前。讀完一組詩作,我常常會忍不住去搜尋一下該詩人或該時代的更多資料,因為書中提供的背景資料實在太引人入勝了。它成功地激發了讀者深挖下去的慾望,而不是讀完就束之高閣。這種啟發性,才是真正優秀的文學導讀書籍該具備的特質。它不只是解答了「這句詩是什麼意思」,更觸發了「為什麼古人會這樣想」的哲學叩問。

评分

這本厚實的電子書,光是看到「別選唐詩三百首」這個副標題,就讓人眼睛一亮,心頭一熱。身為一個在台灣長大、對古典文學有著一份特殊情懷的讀者,從小到大,課本裡、坊間的選本,總有那麼幾首是翻來覆去地背誦,但難免有種「大家都選這些,還有別的可能嗎?」的疑惑。這本書的企圖心,絕不只是再印一次常見的選目,而是像個行家帶著你鑽進詩的幽微小徑,去探尋那些可能被主流「三百首」遺珠的滄桑與靈氣。我特別欣賞作者在選詩上的那種「擇善固執」,他們顯然不是隨便湊數,而是經過了細膩的斟酌,挑出了既有藝術價值,又能反映出唐代社會風貌的佳作。讀這些詩,彷彿能聞到長安城的喧囂,感受到邊塞的風沙,那種身歷其境的感受,是單純背誦格律難以給予的厚度。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在「賞析」上的處理,看得出來是下了苦功的,它不只是文句的解釋,更深入挖掘了詩人創作時的時代背景與個人心境,讓原本或許有點遙遠的古人,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彷彿就坐在對面的茶桌上,與你共飲一杯陳年的老茶。這份用心,讓整本書的閱讀體驗,從知識的汲取,昇華成了心靈的對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