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與服飾設計手冊 (電子書)

服裝與服飾設計手冊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芳
图书标签:
  • 服装设计
  • 服饰设计
  • 服装史
  • 时尚设计
  • 服装制作
  • 设计手册
  • 电子书
  • 服装搭配
  • 流行趋势
  • 服装工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初學者與服裝設計師都適合
豐富案例+模組分析,基礎概念到進階祕笈
【一本全面介紹服裝與服飾設計的手冊!】

◎服飾核心——面料
  服裝的面料是整體服裝設計的基礎,可以分為主要面料和輔助面料。面料的手感、可塑性、舒適性、功能性等,會影響整件服裝的特質、品質與價值。
  ‧柔順光滑、高貴典雅——絲綢
  ‧輕薄通透、優雅性感——蕾絲
  ‧平滑有光澤、強勢硬朗——皮革
  ‧可塑性強,多樣元素混搭——牛仔

◎服裝性格展現——風格
  服裝風格是指不同服裝和服飾在形式及內容方面所體現出來的內在品位和藝術美感,也傳達出設計師的創作特點與對美的認知。
  ‧文藝風:具有自然清新、樸素簡約等特點,設計隨意而富有趣味性。
  ‧哥德風:具有誇張突出的視覺效果,設計多為暗色系,採縱向造型和褶皺。
  ‧龐克風:具有狂野之風格,設計多採用皮革,並佩戴金屬、鉚釘等飾品。
  ‧前衛風:具有新奇多變的特色,且設計打破常規,以「否定」為基本特徵。

◎配色祕笈大公開
  ‧節日、聚會的配色技巧
  ‧巧用撞色,吸引眾人目光
  ‧整體服飾搭配建議少於三種
  ‧讓鮮豔的顏色主宰冬季高級感
  ‧降低色彩飽和度,讓氣質煥然一新

本書特色:
  本書共分為7章,內容介紹全面,如:服裝設計的概念、服裝與服飾的面料、風格、配色設計等祕笈。
  除了基礎與進階知識,還安排大量範例,並輔以設計理念、色彩評論、設計技巧、配色方案、佳作賞析等經典模組做分析,在豐富本書內容的同時,也增強了實用性。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服装与服饰设计手册》(电子书)的图书简介,聚焦于不包含该书内容的、相关领域的其他深度内容,力求详尽和专业。 --- 《高级成衣结构与工艺精研:面料性能、立体剪裁及数字化原型构建》(电子书) 图书核心定位: 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设计元素罗列”或“风格趋势汇编”,而是深入服装工程学、材料科学与高级定制技术的跨学科专业指南。它着眼于将二维图纸转化为具有完美结构和功能性的三维服装,强调结构稳定性、穿着舒适度以及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本书是面向资深服装工程师、高级版师、致力于技术创新的设计师以及服装工程专业研究生的高阶参考资料。 --- 第一部分:前沿面料的性能分析与应用优化 本部分摒弃对基础面料(如纯棉、麻)的常规描述,转而聚焦于高性能、智能型和可持续性面料在复杂服装结构中的表现。 1.1 智能材料的反应机制与服装集成 相变材料(PCM)的导热特性研究: 详细分析不同聚合物基PCM在温度梯度下的热能储存与释放曲线。探讨如何通过精确计算服装的覆盖面积、缝位布局,以及与人体热区的对应关系,实现精确的体温调节。案例分析:冬季高性能户外夹克中PCM衬里的结构嵌入技术。 电子纺织品与柔性电路的无缝集成: 探讨导电纤维的电阻稳定性、抗拉伸形变能力,以及如何设计兼容这些电子元件的内部骨架结构,以应对反复洗涤和高强度活动。重点讨论了传感器(如生物反馈单元)与服装表皮的应力分散设计。 自修复与自清洁聚合物的结构兼容性: 分析这些微胶囊或纳米涂层在不同织物密度和后整理工艺下的附着力与释放效率,以及它们对服装版型稳定性的潜在影响。 1.2 高级功能性织物的张力分析与裁剪优化 四向弹性面料(4-Way Stretch)的应力分布模拟: 深入研究氨纶含量对织物在不同拉伸方向上的应力-应变曲线影响。通过有限元分析(FEA)模拟人体运动时,高弹性面料在关节部位的局部应力集中点,并给出对应的版型修正参数(如:后浪差的动态调整)。 防水透气薄膜(ePTFE, PU膜)的层间粘合技术: 重点剖析不同热熔胶在不同基材上的界面粘合强度。探讨超声波焊接与高频压合技术在保持薄膜透气性完整性方面的优劣及工艺控制要点。 天然纤维的改性与增强: 针对高支数丝绸、美利奴羊毛等天然高端面料,探讨其在极端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以及如何通过纤维素纳米晶体(CNC)或生物工程技术进行微观结构增强,以提升抗皱性与耐磨性,同时保持其原有的触感。 --- 第二部分:立体剪裁的数学模型与人体工程学驱动 本部分彻底脱离二维平面的展开想象,专注于基于人体扫描数据和结构力学的三维立体塑形。 2.1 人体形态参数化建模与版型生成 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在服装曲面拟合中的应用: 介绍如何利用三维人体扫描数据,建立高精度的皮肤表面模型。阐述如何将复杂的肩胛骨、胸廓起伏转化为数学可解的曲面方程,并用NURBS曲线精确定义省道、分割线与省尖位置。 动态合体度(Fit Evaluation)的量化指标: 定义并量化“紧度”、“松量”与“活动裕度”的差异。引入“形变率”(Deformation Ratio)指标,用于评估特定动作下,服装内部压力分布的均匀性。 立体剪裁中“零误差”省道创建的几何学原理: 详细推导和展示如何通过“褶皱分析”的数学方法,在不依赖人手经验的情况下,确定最佳省道位置、长度与角度,以实现对人体曲面的完美贴合,尤其是在复杂结构(如胸部深V或收腰)的处理上。 2.2 高难度结构件的支撑与稳定技术 现代西装的“无衬里”内构技术(Deconstructed Tailoring): 深入研究胸衬、垫肩、底衬在不使用传统粘合衬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独特的“马尾结构”(Tailor's Basting)和面料自身的张力来塑造肩部线条与门襟的挺括度。重点分析羊毛帆布(Wigan/Felt)的纤维排列与密度对最终形态的决定性作用。 廓形雕塑的内部支撑骨架设计: 以巴洛克时期服饰或现代高级定制礼服为例,分析鱼骨(Boned Corset)结构对躯干的应力分散。介绍使用轻质碳纤维或高强度树脂作为内部支撑材料的结构加固方法,以及如何将其隐藏于面料之下而不影响表观的柔软度。 袖山与肩部的立体平衡: 结合“立领理论”和“圆柱体展开法”,阐述如何计算袖窿与袖山之间的精确高度差(Ease),以消除袖子在手臂自然下垂时的“虎口”或“褶皱”,实现完美的肩臂连接。 --- 第三部分:数字化原型构建与工业级精度控制 本部分关注如何利用先进的CAD/CAM技术,将设计概念转化为可快速、高精度复制的生产文件。 3.1 数字化版型修正与多尺寸系列开发 参数化版型库的建立与维护: 不仅是存储版型,而是建立基于人体尺寸数据库(如ASTM F1336)的参数化逻辑。讲解如何设置公式驱动的尺寸链(Grading Rule),实现从基码到全尺寸系列的自动、无缝推移,并预警可能出现的结构缺陷(如口袋位置偏移)。 3D打样与物理反馈循环的验证: 介绍如何将CAD/CAM生成的数字样衣(如利用Clo3D或Optitex的高级模块)导入到运动捕捉系统或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进行虚拟测试。重点在于如何校准虚拟布料的“物理参数”(如弯曲刚度、剪切模量)以精确匹配真实面料,减少物理样衣的制作次数。 数字化排料的复杂结构优化: 针对复杂印花或条纹面料,讲解如何利用软件算法自动识别图案基准点,优化排料路径,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图案错位导致的废料产生,并确保关键部件(如门襟、领口)的图案对齐精度达到工业标准。 3.2 高精度缝制工艺的控制参数 锁式线迹的张力与线材的匹配: 深入探讨不同线材(涤纶、尼龙、芳纶)的断裂强度、弹性模量与锁式线迹(如301、504)的密度、针距之间的关系。提供在不同面料厚度和张力下的最优缝制参数表。 自动化缝纫机的路径编程与误差补偿: 介绍复杂缝纫任务(如自动锁眼、贴袋)的CNC路径规划。重点分析伺服电机控制下的缝纫速度对线迹质量的瞬时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传感器反馈实现实时张力自动调节,确保在高速生产下的缝边一致性。 可持续性后整理的结构影响评估: 分析环保型染色、预缩水、臭氧处理等后整理工艺对服装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例如,蒸汽预缩水对羊毛面料中纬向张力的释放程度,如何影响成品服装的尺寸保持性。 --- 总结: 本书致力于超越设计美学层面,深入服装工程的“硬科学”核心。它要求读者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材料学知识以及对制造工艺的深刻理解。阅读本书,旨在将设计思维从“我想要什么”提升到“我如何通过工程学手段实现我想要的”这一高阶维度,是实现技术驱动型创新的必备工具书。

著者信息

李芳,有多年藝術設計教學經驗,因教學方法獨特、講解細緻而得到廣大學生的認同。參與多個設計項目的策劃及製作,曾服務過多家公司。

图书目录

前言FOREWORD

第1章 服裝設計的概念
 1.1 服裝設計的前提條件
 1.2 認識服裝
 1.3 服裝中的形式美法則
 1.4 服裝的組成結構與專業術語

第2章 服裝與服飾色彩設計的基礎知識
 2.1 服裝與服飾中的色彩
 2.2 色彩對比
 2.3 色彩與面積
 2.4 服裝色彩與體型
 2.5 服裝色彩與膚色
 2.6 服裝色彩搭配的忌諱

第3章 服裝與服飾設計的基礎色
 3.1 紅
 3.2 橙色
 3.3 黃
 3.4 綠
 3.5 青
 3.6 藍
 3.7 紫
 3.8 黑、白、灰

第4章 服裝與服飾的面料材質
 4.1 雪紡面料
 4.2 絲綢面料
 4.3 蕾絲面料
 4.4 呢絨面料
 4.5 薄紗面料
 4.6 皮革面料
 4.7 麻織面料
 4.8 牛仔面料
 4.9 針織面料

第5章 服裝與服飾的風格
 5.1 文藝風
 5.2 哥德風
 5.3 中性風
 5.4 田園風
 5.5 龐克風
 5.6 民族風
 5.7 運動風
 5.8 前衛風
 5.9 經典風
 5.10 淑女風
 5.11 學院風
 5.12 街頭風

第6章 服裝與服飾類型
 6.1 服裝類型
 6.2 服飾類型

第7章 服裝與服飾的配色設計祕笈
 7.1 配色,從選定主色調開始
 7.2 整體服飾搭配建議少於三種
 7.3 緊追流行色,做時尚明星
 7.4 巧用撞色,吸引眾人目光
 7.5 降低色彩飽和度,讓氣質煥然一新
 7.6 讓鮮豔的顏色主宰冬季高級感
 7.7 顯白,這幾種顏色讓你白成一道光
 7.8 節日、聚會的配色技巧
 7.9 夏季,穿對衣服讓你清涼一夏
 7.10 同色系服飾搭配,塑造好衣品
 7.11 簡約黑白色,美出新高度

图书序言

  • EISBN:9789578606913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5.6MB

图书试读

前言FOREWORD

  本書是筆者對多年從事服裝與服飾設計工作的總結,以讓讀者少走彎路尋找設計捷徑為目的。書中包含了服裝與服飾設計的基礎知識及經典技巧。身處設計行業,你一定要知道,光說不練假把式,本書不僅有理論、精彩案例賞析,還有大量的模組啟發你的大腦,提高你的設計能力。希望讀者看完本書後,不只會說「我看完了,挺好的,作品好看,分析也挺好的」,這不是筆者編寫本書的目的。希望讀者會說「本書給我更多的是思路的啟發,讓我的思維更開闊,學會了舉一反三,知識透過吸收消化變成了自己的」,這才是筆者編寫本書的初衷。

  本書共分7章,具體編排如下。

  第1章 服裝設計的概念,介紹服裝設計的前提條件、認識服裝、服裝中的形式美法則、服裝的組成結構與專業術語。

  第2章 服裝與服飾色彩設計的基礎知識,介紹色彩、色彩對比、色彩與面積、服裝色彩與體型、服裝色彩與膚色、服裝色彩搭配的忌諱。

  第3章 服裝與服飾設計的基礎色,從紅、橙、黃、綠、青、藍、紫、黑、白、灰10種顏色,逐一分析講解每種色彩在服裝與服飾設計中的應用規律。

  第4章 服裝與服飾的面料材質,主要介紹9種不同的面料應用。

  第5章 服裝與服飾的風格,主要介紹12種不同的服裝與服飾風格。

  第6章 服裝與服飾類型,主要介紹服裝服飾類型,共12種。

  第7章 服裝與服飾的配色設計祕笈,精選11個設計祕笈,讓讀者輕鬆愉快地學習完最後的部分。本章也是對前面章節知識點的鞏固和理解,需要讀者動腦思考。

  本書特色如下:

  ◎ 輕鑒賞,重實踐。鑒賞類書籍只能看,看完自己還是設計不好,本書則不同,增加了多個色彩評論、配色方案模組,讓讀者邊看、邊學、邊思考。

  ◎ 章節合理,易吸收。第1~3章主要講解服裝與服飾設計的基礎知識,第4~6章介紹服裝與服飾的面料材質、風格、類型等,第7章則以輕鬆的方式介紹11個設計祕笈。

  ◎ 設計師編寫,寫給設計師看。針對性強,而且知道讀者的需求。

  ◎ 模組超豐富。設計理念、色彩評論、設計技巧、配色方案、佳作賞析在本書都能找到,一次滿足讀者的求知慾。

  ◎ 本書是系列圖書中的一本。在本系列圖書中讀者不僅能系統地學習服裝與服飾設計,而且還有更多的設計專業供讀者選擇。



用户评价

评分

說真的,我一開始對這種「手冊」類型的書籍抱持著懷疑的態度,總覺得設計最終還是要靠靈感和直覺,這些冰冷的規格能有多大幫助?但用了幾個月下來,我發現它更像是一個強大的「資料庫與檢核表」。每次當我有新的設計方向,或者需要快速確認某個領口結構在不同風格服飾上的標準數據時,我都會立刻翻閱它。它裡面收錄的各種圖表和參數,簡直是把服裝設計的「標準作業流程(SOP)」給數位化了。特別是對我這種需要同時處理多個專案的設計師來說,它極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我不用再在無數的舊檔案中翻找那些細微的領尖長度或腰線高度的標準了。更棒的是,它在探討材質與色彩的搭配邏輯時,不是單純羅列色彩學理論,而是結合了當前市場上主流的視覺趨勢進行分析,這種前瞻性讓我能確保我的設計在美感上緊跟潮流,同時在結構上又穩紮穩打,不會因為追求新穎而犧牲了實穿性。

评分

這本工具書簡直是設計路上的一盞明燈,特別是對於我這種剛從設計學校畢業、還在摸索業界實務的新鮮人來說,它的實用性無可取代。書裡對於各種服裝結構的拆解,那種細膩到連車縫線的走向都講得一清二楚的程度,讓我在面對複雜的立體剪裁時,不再像以前一樣只能靠猜測或不斷失敗的試做。舉例來說,書中關於西裝版型的講解,不只是給了一個圖紙,更是深入剖析了人體工學在不同動作下布料的張力和鬆弛感應該如何拿捏,這絕對不是隨便一本設計概論可以比擬的。我記得有一次在處理一件訂製禮服的後背線條時,卡住了好幾天,後來翻到書裡提到關於「隱藏式省道調整法」的章節,茅塞頓開!那個細節的處理方式,讓原本僵硬的線條瞬間變得柔和且貼合身形。而且它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從基礎的材料學特性,到進階的打版技巧,再到後期的製作工藝,一脈相承,讓人可以很有系統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而不是零散地學習片段的知識。這種全面性,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過它的定價,根本就是一個小型的工作坊濃縮精華。

评分

我必須說,從一個資深業者的角度來看,這本工具書展現的深度和廣度,已經超越了許多昂貴的國際設計師年鑑。它不僅僅停留在「如何做」的層面,更探討了「為什麼要這樣做」的原理。書中對於歷史上經典服裝結構的演變脈絡也有所著墨,雖然這不是它主要的教學內容,但這些背景知識能幫助我們理解為何當前的設計標準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從而避免盲目地套用規則。我個人對它在服裝修復和古著維護相關章節的著墨感到驚喜,這是一個許多現代設計書籍會忽略的領域,但對於培養設計師的物件尊重度和工藝傳承意識非常重要。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像是一本不斷在自我更新和完善的「設計聖經」,它不僅教會你如何縫製一件衣服,更是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你作為一個服裝創作者的專業素養和對工藝的敬畏之心,是每一個真正想在這個行業深耕的人書架上不可或缺的一本參考書。

评分

身為一個在成衣界摸爬滾打了十幾年的資深版師,老實說,市面上很多標榜「專業」的設計手冊,讀起來往往是空話連篇,感覺作者只是把教科書上的理論換了個說法再包裝一下。然而,這本我手邊的這本工具書,展現出來的是一種更貼近「戰場實務」的深度。它沒有過度美化設計流程,反而非常坦誠地揭示了許多業界的「潛規則」和「眉角」。像是不同國家地區對於尺寸標準的微小差異,或者在與生產工廠溝通時,哪些術語是絕對不能誤用的,這些細節的描述,對於想要將設計稿真正落地生產的人來說,簡直是救命的錦囊。我特別欣賞它在處理特殊面料應用上的章節,例如真絲的懸垂性控制、或是科技機能布料的熱封邊技術,書中提供的解決方案都不是學院派的理想狀態,而是考慮到量產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的實際操作建議。這讓我省下了不少來回試樣的時間和金錢。總體來說,它給予的不是「怎麼設計」,而是「怎麼成功地製作出來並銷售出去」,這種實戰經驗的傳遞,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评分

這本書的編排美學和資訊的密度是令人驚豔的。我個人是個視覺導向的人,對排版和圖文配置的要求很高,很多技術手冊的圖片都模糊不清或者圖文不符,看得人很火大。但這本很不一樣,它的版面設計非常乾淨俐落,重點資訊一目瞭然,那種專業的製圖風格,即使是不懂設計的人也能感受到它背後的嚴謹態度。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特殊衣型結構時,所採用的那種「分層式」的圖解說明,就像是把衣服切開來看內部組織一樣透明。這對於理解複雜的層次結構非常有幫助,例如無襯裡夾克的內裡處理,或者帶有結構性內襯的洋裝,光靠文字描述很難理解,但透過它精準的繪圖,瞬間就能抓住重點。對於我們這些常常需要跨部門溝通的設計師來說,這本工具書提供了一套清晰、專業的視覺語言,讓我們能更有效地與打版師、採購甚至行銷團隊溝通設計意圖,大大減少了因為理解偏差而造成的溝通成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