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AT 天主教社會訓導 (電子書)

DOCAT 天主教社會訓導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DOCAT工作小組
图书标签:
  • 天主教
  • 社会训导
  • DOCAT
  • 电子书
  • 信仰
  • 伦理
  • 社会正义
  • 教会
  • 教义
  • 当代问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教會社會訓導大約出現在十九世紀。當時,因著工業化現象,興起了冷酷的資本主義。它是一種摧毀人類的經濟模式。缺少道德感的工業資本家,使貧窮的農村人口大大減少。農民為了賺取微薄的工資,在礦坑或生鏽的廠房裡勞苦工作。兒童,則如同奴隸一樣,被送往地下礦坑,推拉煤炭車,從此不見天日。基督徒盡力幫助窮人,然而他們意識到,這樣做還不夠。於是,發展出一套價值觀,抗衡社會和政治的不公義。
 
  由於時代的需要,教會社會訓導的內容在這些年來變得更加豐富,也更加精細。許多人對「團體」、「正義」、「和平」及「公益」等議題進行辯論。他們建立了「人性尊嚴」、「團結互助」和「上下輔助」的原則。在本書中也解釋這些原則基礎。但事實上,這些原則並非來自任何教宗或學者,而是來自福音的核心價值,來自耶穌自己。耶穌就是天主的社會訓導。
 
  沒有什麼可以改變世界,除了跟隨耶穌的人自我奉獻,和耶穌一起走向社會邊緣,進入塵世之中。
 
  英文動詞「to do」(去做)是書名的一部分。《DOCAT:天主教社會訓導》一書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應該做什麼?」它像一本使用者手冊,幫助我們,藉著福音,先改變自己,進而擴及周圍,最後是整個世界。
 
  我們就是教會。請讓教會被轉變,成為生活的教會:願意開放心胸,接受挑戰,聆聽窮人的哭喊,以及受人冷落者的哀求。
  藉著福音的力量,我們一起讓世界更美好。

 
《圣经导读:从创世纪到启示录》 本书聚焦于引导读者深入理解《圣经》的整体架构、核心主题及其在基督教信仰中的基石地位。 导言:理解圣经的地图与指南针 《圣经》,这部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文本之一,不仅仅是一部宗教典籍,更是一部记载了神圣启示、人类历史、道德律法与救赎计划的宏伟叙事。许多初次接触《圣经》的读者往往感到不知所措,面对琳琅满目的书卷、跨越千年的历史背景,以及复杂的神学概念,缺乏一个清晰的入口。 本书《圣经导读:从创世纪到启示录》正是为这样的读者设计的一份详尽的地图与指南针。我们不侧重于某一部特定经文的精微考证,而是致力于提供一个宏观的、连贯的框架,使读者能够把握旧约与新约之间的内在张力与和谐统一,理解贯穿始终的救赎主线。 第一部分:旧约——盟约的根基与预言的回响(创世记至玛拉基书) 旧约,占据了《圣经》近四分之三的内容,是理解整个救赎历史的起点。它记录了上帝与人类(特别是以色列民族)所立的一系列圣约,并预示着那位将要来临的弥赛亚。 1. 创世、堕落与洪水(创世纪 1-11 章): 本部分深入解析了“太初有道”的恢弘开端。我们将探讨创造的秩序性与美善(“甚好”),人类被赋予的尊贵地位——按上帝的形象被造,以及随之而来的“原初的罪”如何引入了世界的苦难与分离。亚伯拉罕的呼召被视为上帝将救赎计划聚焦于一个特定家族的起点,这一“选民”的观念,为后续的历史铺设了舞台。 2. 族长的时代与律法的颁布(出埃及记至申命记): 从埃及的奴役中被奇迹般地拯救出来,是以色列民族身份认同的核心事件。我们详细审视了逾越节的象征意义,以及上帝在西奈山颁布的十诫。这不仅仅是道德准则,更是上帝治理其子民的契约条款。律法的功能在于显明人的罪性,并指向更高层次的公义——即指向未来的完美实现。 3. 征服、士师与君王的兴衰(约书亚记至撒母耳记、列王纪): 以色列从流浪走向定居,经历了从松散的“士师时代”到渴望一位君王的转变。大卫王的崛起与所罗门的荣耀,构成了以色列的黄金时代,但他们的失败也预示了人类君王的局限性。王国的分裂(北国以色列与南国犹大)标志着背约的后果,为先知们发声提供了历史背景。 4. 先知的呼声与被掳的经验(先知书): 先知们是上帝的“扩音器”,他们不断提醒百姓回归盟约的中心。本书将区分“大先知”(如以赛亚、耶利米)和“小先知”,着重分析他们对社会不公的谴责、对偶像崇拜的斥责,以及最为关键的——对“末后的日子”的盼望性预言。特别是以赛亚书中的“受苦的仆人”的形象,如何清晰地预表了新约中的基督。 5. 智慧文学与诗意的沉思(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 这部分内容提供了信仰生活中的人性维度。我们探讨了在苦难面前人对公义的追问(约伯记);诗篇如何成为基督徒祷告的语言库,涵盖了从极度赞美到绝望哀叹的全部人类情感;而箴言则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智慧的实用指导。传道书则对“日光之下”一切努力的虚空进行了深刻的哲学反思。 第二部分:新约——应许的实现与普世的使命(马太福音至启示录) 新约的核心在于“应验”,旧约所有的预言、律法与历史,都在耶稣基督的生、死、复活中达到了高峰与终结。 1. 四福音书:道成肉身与国度的降临(马太、马可、路加、约翰福音): 本书对比了四福音书记载的侧重点。马太侧重于基督作为应许的弥赛亚君王;马可强调基督的行动与仆人身份;路加则将救赎的视野扩大到外邦人,强调基督对所有被压迫者的关怀;约翰福音则深入探讨了耶稣的神性,即“太初有道”的永恒真理。重点分析了登山宝训(马太福音第五至七章)如何将旧约律法的精神提升到新的高度,强调内在的动机与爱。 2. 耶稣的生平、受难与复活:救赎工作的核心: 这是全书的焦点。我们详细阐述了基督的受难与死亡如何满足了旧约中关于赎罪祭的全部要求,以及复活如何确立了祂战胜罪与死亡的权柄,并为信徒开启了永生的盼望。 3. 使徒行传:教会的诞生与福音的拓展: 圣灵降临标志着教会时代的开启。本书梳理了从耶路撒冷到地中海世界的福音传播路线图,见证了保罗等使徒如何克服犹太教与希腊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使福音能够跨越民族界限。 4. 保罗的书信:信德、恩典与生命(罗马书至歌罗西书): 保罗的书信是新约神学最集中的表达。我们重点剖析了《罗马书》中关于“因信称义”的教义,即人如何藉由对基督的信心,而非遵行律法,得以与上帝和好。书信也指导了早期教会如何处理实际的伦理问题,如论及圣灵的果子、身体的比喻(教会论)以及在末世的盼望中如何生活。 5. 地方教会的治理与末世的异象(提摩太书信、彼得书信、约翰启示录): 最后一部分聚焦于信徒社群的内在组织(教会的牧养与治理)以及对未来终极盼望的描绘。彼得和雅各的书信强调了“信心必须有行为的印证”。《启示录》则以其强烈的象征语言,描绘了宇宙善恶势力之间的终极冲突,并以基督的再临和新天新地的建立作为历史的完美终结。本书将引导读者理解《启示录》的文学形式,避免将其简单地视为末日时间表,而应将其视为对受苦教会的坚固与对上帝最终胜利的宣告。 结语:活出盟约的生命 《圣经导读》旨在将读者从零散的经文阅读状态,提升到对上帝宏大救赎历史的整体把握。通过理解上帝在历史中如何逐步启示祂自己,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信仰的连贯性,并被激励活出与这份神圣盟约相称的生活。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導言:教宗方濟各給青年們的信  10

1.天主的偉大計畫:愛
問答 1-21
合作者:Peter Schallenberg, Marco Bonacker 和 Nils Baer
如果我們不知道天主是愛,又怎能了解天主?我們為什麼需要「愛的文明」?如何能以愛改變世界? 14
教會重要文件 28

2. 團結合作,就有力量:教會的社會使命
問答 22-46
合作者:Thomas Berenz 和 Christian Stoll
若不參與社會,為什麼無法成為一位真正的基督徒?教會為什麼不獨善其身,而要為全人類的正義而奮鬥? 32
題外話 新媒體 46
教會重要文件 54

3. 獨一無二、價值無限:人
問答 47-83
合作者:Walter Schweidler, Anton Losinger 和 Marco Bonacker
人的價值為什麼不能以金錢衡量,而是有其與生俱來的尊嚴?人權為什麼是以信仰和理性為基礎?
為什麼只有天主才能夠保護人,不致落入互相折磨? 58
題外話  生命倫理議題中的人  74
教會重要文件84

4. 公益、人性尊嚴、團結互助、上下輔助: 教會社會訓導的原則
問答 84-111
合作者:Christoph Krauss 和 Joachim Hüpkes  
為什麼要提出社會訓導的四大原則?這些原則為何具有倫理正當性並能實踐?
這些原則為什麼特別適用於分析和改善社會狀況? 90
教會重要文件 110

5. 社會的基礎:家庭
問答 112-133
合作者:Ursula Nothelle-Wildfeuer 和 Elisabeth Zschiedrich
家庭為什麼是社會的基礎?家庭能為社會成就什麼?以家庭為基礎的生活型態為什麼特別脆弱(且不限於這個時代)?為什麼必須特別保護家庭制度? 114
 教會重要文件 132

6. 職業和聖召:人的工作
問答 134-157
合作者:Arnd Küppers
工作為什麼不是一種懲罰,而是人自我實現的表達?工作為什麼能使我們與天主合作?
為什麼工作是為了人,而不是人為了工作? 134
教會重要文件 152

7. 為眾人的福祉和正義:經濟生活
問答 158-194
合作者:Hermann von Laer 和 Martin Schlag
為什麼經濟生活自有其規則?為什麼只有當參與者均有所得,經濟活動才是符合人性的?市場為什麼有其限制,我們如何回應全球化? 156
教會重要文件 180

8. 權力和倫理道德:政治共同體
問答 195-228
合作者:Markus Krienke 和 Christoph Böhr  
為什麼政治需要有根本的、合法的及符合倫理道德的架構,才是人性化的、能有效運作的?
基督徒為什麼不能遠離政治?
為什麼基督徒要為眾人的自由與正義挺身而出?
為什麼成為好公民對基督徒最有益? 184
教會重要文件 206

9. 人類大家庭的合一:國際社會
問答 229-255
合作者:Gerhard Kruip, Julia Horstmann 和 Luisa Fischer
基督徒為什麼要以新方法回應這快速變化的世界?教會為什麼特別選擇優先關懷窮人?
教會如何達成全球性的團結合作? 208
題外話  什麼是貧窮?  217
題外話  全球共同財產  221
教會重要文件  234

10. 維護天主的創造:環境
問答 256-269
合作者:Markus Vogt
基督徒為什麼與自然和環境有一份特別的關係?為什麼我們必須現在就開始採取保護環境的行動,並以永續的方式善用資源? 236
教會重要文件 248

11. 擺脫暴力,活出自由:和平
問答 270-304
合作者:Stefan Ahrens, Nils Baer and Cornelius Sturm
我們為什麼需要依靠天主,才能達成一個持久且根本的和平?
教會為什麼必須是和平的締造者?對於降低衝突,教會能有什麼貢獻?激進的反戰論為什麼不能解決衝突?
什麼情況下,才能把發動戰爭當作最後的手段? 250
題外話  研究的自由與其可能的誤用  270
教會重要文件  272

12. 個人和社會承擔:愛的行動
問答 305-328
合作者:Elmar Nass, Bertram Meier 和 Anno Zilkens
基督徒為什麼要參與團體?哪裡需要他們參與?
如:教會、社會、回應社會的各種需要和衝突、政黨和各類協會。為什麼基督徒對其時代所付出的,是無可替代的? 274
教會重要文件  298
人名索引 304
聖經索引 307
主題索引 308
照片提供 319
 
引用教會文件、致謝 320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5468866
  • EISBN:9789575468866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9.0MB

图书试读

導讀

  1.天主創造世界和我們人類,是依據某個計畫嗎?


  是的。天主按照祂的想法和計畫創造了整個世界。正如人類若設計一套例如跳棋或象棋的遊戲,必定會設計遊戲規則和完整的邏輯,天主也是這樣創造了世界和人類。貫穿天主創造的主軸就是愛。所以,天主的計畫是:人類應該愛,並回應天主的愛。換句話說,人應該在愛內思考、說話和行動(參閱弗三 9)。
 
  2. 首先,天主是誰?

  我們可以說:天主是一切存在的源頭,即萬有最後的原因和終極的理由,並維持萬有的存在。參照當代科學的說法,我們可以說:天主於「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祂是一切自然律的源頭。沒有天主,存在的一切都會崩解。存在的一切也都以祂為目的。
 
  6. 如果天主以愛創造世界,為什麼世上充滿了不義、壓迫和痛苦呢?

  天主創造了世界,世界本身是美善的,而人卻遠離天主,選擇違背天主的愛,把邪惡帶入世界。聖經以故事的形式告訴我們這一點,即人類的第一樁罪行以及亞當和厄娃的墮落;而巴貝耳塔的故事解釋人類妄想等同於天主的野心。自此之後,世界就如同一匹有了破洞的織錦,具有破壞力,天主原初計畫的美好不再。我們當下的決定也可能造成世界的不義、壓迫和痛苦。有時候許多錯誤的決定堆累起來,造就了罪惡的結構,因而個人必須生活在這樣一個邪惡與不義的系統裡,難以逃離,例如:士兵必須參與不義之戰。

  7. 為什麼天主一開始就給了人類犯錯的自由?

  天主創造人是為了愛,但沒有人可以被強迫去愛,因為愛從來都是出於自願的。要讓一個人能真正去愛,他必須是自由的。然而,假如人有真正的自由,那麼必存在著完全選擇錯誤的可能性,甚至可能會摧毀了自由。

  16. 愛他人是可以練習和學習的嗎?

  是的。這一點非常重要。愛不僅是一種情感,也是一種→美德,一種力量,比可以訓練的力量更有力。對每一位基督徒來說,變得更加勇敢、無畏、公義和仁慈是真正的挑戰。我們必須學習用他人的觀點看世界。當我們以真摯的善意對待他人時,他們就會感到受重視,並能自由地表達自己。如果我們在容易去愛的時候練習去愛,那麼藉著天主的助佑,我們會變得愈來愈有愛的能力。這樣一來,在不容易去愛的情況下,或是愛得不到回應的時候,我們也能繼續去愛。這就是照顧窮人中最窮之人的實例,尤其是當我們必須以新方式面對敵人,就是放棄復仇、報復及暴力,這愛更加真實。
 
  18. 如何改變社會呢?

  聖經的好消息,也就是天主的自我啟示,在各方面改變我們。我們獲得一種看待世界和社會的新方式。所有的改變開始於人心:首先,人必須改變內心,按照天主的誡命思考和生活,然後外在行動也才會有所改變。內心的悔改是邁向更美好世界的開始,而我們必須常常努力更新。只有透過自己的悔改,才能明白組織和結構要如何改善和進步。

  19. 為什麼自私是罪的核心?
 
  當人以自我為中心時,便喪亡了。我們受造不僅是為了自己,這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群體並以獲得自由為目的,向存在的意義和根源開放,最終回歸天主。我們必須走出自我,因為我們受造是為了愛。藉著愛,我們超越自我,走向他人,最終走向天主。以自我為中心等同於犯罪。 那不願意(或沒有能力)愛的人,是生活在自我孤立中。這個道理對整個社會而言也是一樣的。以生產、消費和延長壽命為重之處,也會缺乏團結互助和真正的人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电子书的封面设计走的是一种比较简约的路线,标题和作者信息排版得很清楚,但整体色调偏向沉稳的深色系,对于想快速获取最新、最热议议题的读者来说,可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力上稍微弱了一点。我个人认为,如果能在视觉上多增加一些能让人联想到“社会”、“行动”或“历史脉络”的图腾或元素,或许能更好地传递出天主教社会训导(DOCAT)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毕竟,社会训导不只是理论堆砌,它更关乎基督徒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实践信仰,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案例和当代议题的剖析,如果封面能更生动地暗示这些面向,可能会吸引到更广泛的关注群体,特别是那些对社会正义议题有高度热情的年轻一代。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内敛的设计也符合某些严肃学术或信仰出版物的基调,给人的感觉是内容扎实,值得深入阅读,而非昙花一现的热门话题书。对于习惯了实体书翻阅手感的读者而言,电子书的排版清晰度是首要考量,希望内文的字型选择和行距都能兼顾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毕竟社会训导的内容往往需要细细品味,不能太仓促。

评分

从内容定位的角度来看,天主教社会训导(Social Doctrine)的主题范围极其广泛,它涵盖了人类尊严、共同福祉、辅助性原则、团结互助等核心价值,并延伸到经济、政治、环境、和平等各个层面。一本介绍性的读物,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平衡介绍这些宏大主题的“源流”与“当今挑战”的“应用”,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我希望这本书在介绍早期理论时,不会过于侧重于历史的复述,而是能清晰地勾勒出这些原则如何一步步演化,并与当代社会思潮进行对话。例如,在谈到“劳动尊严”时,是仅仅引用教宗的训导,还是会结合台湾或亚洲地区当前的劳资关系、零工经济等具体案例进行剖析?对于台湾的读者来说,如何将普世性的社会训导原则,巧妙地内化并应用到我们本地的族群议题、经济分配不均或世代正义的讨论中去,才是我们最关心的“实操性”。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本土化的反思框架或提问引导,而不是仅仅作为知识的传递者,那么它的价值将远远超越一般教科书的范畴。

评分

阅读体验上,电子书格式的适配性是一个关键。我注意到市面上许多宗教或哲学类的电子书在不同设备上(手机、平板、电脑)排版会出现错位或图片加载缓慢的问题,这对于需要对照图表或引用经文的章节来说非常致命。DOCAT作为一份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其内容的结构性非常强,分章节、分原则的阐述逻辑严密。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的电子版能提供强大的搜索功能,最好是能直接索引到特定的教宗通谕或教会文件段落,这样在做研究或进行小组学习时会方便许多。此外,如果能加入笔记和高亮标记的功能,并且这些标记可以同步到云端,那就更完美了。毕竟,教会训导是需要反复回顾和沉思的,好的电子工具能极大地增强学习的效率。老实说,如果这本书的内容本身非常出色,但电子阅读体验不佳,很多读者可能会因为切换到纸质版而放弃电子书的选择,这对于推广DOCAT的普及来说是个不小的损失。希望制作者在这方面下了足够的功夫,让阅读过程本身也成为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而非受限于技术的障碍。

评分

这本书的潜在读者群体相当多元,包括资深的教会工作者、神学生、天主教信仰的新朋友,甚至是对社会伦理学感兴趣的非信徒。因此,文字的“亲和力”和“专业度”需要找到一个精妙的平衡点。如果行文过于学术化,可能会疏远那些刚开始接触社教的朋友;但如果为了追求普及而牺牲了术语的精确性,又可能让资深读者觉得内容流于表面。我比较好奇的是,这本书是如何处理那些带有强烈时代背景的早期训导文本的解释。例如,早期通谕中对“阶级斗争”的论述,在今天这个强调“共融”而非“对立”的语境下,应该如何进行合乎时代精神的解读,才能既尊重历史原意,又不至于在价值观上与现代人产生隔阂?一个好的导读本,应该像一位优秀的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能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我期待看到它如何巧妙地穿梭于历史的严谨与当代的敏感性之间,提供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的解读视角,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持续的启发,而非知识的灌输。

评分

从推广的角度来看,电子书的“可分享性”和“互动性”是现代阅读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版权保护很重要,但我希望这本书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能有一些方便的机制,让读者可以将精彩的段落或核心的论点方便地导出或分享到社群媒体上,进行讨论和传播。天主教社会训导的核心精神是“走向世界”,如果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能鼓励读者跳出个人阅读的圈子,将教导的内容带入家庭、职场和公共领域,那才是最好的。例如,如果设计中包含一些“行动导引小贴士”或“每周反思问题”,并鼓励读者在线上社区进行交流,那就太棒了。毕竟,DOCAT不是放在书架上积灰的理论,它是行动的蓝图。如果电子书的架构设计能内嵌这种“行动导向”的思维,帮助读者将沉思转化为具体的社会参与,那么这本书的社会影响力将大大提升,真正成为推动社会革新的工具,而不是一本仅供教会内部研究的参考资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