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AT 天主教社會訓導 (電子書)

DOCAT 天主教社會訓導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DOCAT工作小組
圖書標籤:
  • 天主教
  • 社會訓導
  • DOCAT
  • 電子書
  • 信仰
  • 倫理
  • 社會正義
  • 教會
  • 教義
  • 當代問題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教會社會訓導大約齣現在十九世紀。當時,因著工業化現象,興起瞭冷酷的資本主義。它是一種摧毀人類的經濟模式。缺少道德感的工業資本傢,使貧窮的農村人口大大減少。農民為瞭賺取微薄的工資,在礦坑或生鏽的廠房裡勞苦工作。兒童,則如同奴隸一樣,被送往地下礦坑,推拉煤炭車,從此不見天日。基督徒盡力幫助窮人,然而他們意識到,這樣做還不夠。於是,發展齣一套價值觀,抗衡社會和政治的不公義。
 
  由於時代的需要,教會社會訓導的內容在這些年來變得更加豐富,也更加精細。許多人對「團體」、「正義」、「和平」及「公益」等議題進行辯論。他們建立瞭「人性尊嚴」、「團結互助」和「上下輔助」的原則。在本書中也解釋這些原則基礎。但事實上,這些原則並非來自任何教宗或學者,而是來自福音的核心價值,來自耶穌自己。耶穌就是天主的社會訓導。
 
  沒有什麼可以改變世界,除瞭跟隨耶穌的人自我奉獻,和耶穌一起走嚮社會邊緣,進入塵世之中。
 
  英文動詞「to do」(去做)是書名的一部分。《DOCAT:天主教社會訓導》一書要迴答的問題是:「我們應該做什麼?」它像一本使用者手冊,幫助我們,藉著福音,先改變自己,進而擴及周圍,最後是整個世界。
 
  我們就是教會。請讓教會被轉變,成為生活的教會:願意開放心胸,接受挑戰,聆聽窮人的哭喊,以及受人冷落者的哀求。
  藉著福音的力量,我們一起讓世界更美好。

 
《聖經導讀:從創世紀到啓示錄》 本書聚焦於引導讀者深入理解《聖經》的整體架構、核心主題及其在基督教信仰中的基石地位。 導言:理解聖經的地圖與指南針 《聖經》,這部被譽為人類曆史上流傳最廣、影響最深遠的文本之一,不僅僅是一部宗教典籍,更是一部記載瞭神聖啓示、人類曆史、道德律法與救贖計劃的宏偉敘事。許多初次接觸《聖經》的讀者往往感到不知所措,麵對琳琅滿目的書捲、跨越韆年的曆史背景,以及復雜的神學概念,缺乏一個清晰的入口。 本書《聖經導讀:從創世紀到啓示錄》正是為這樣的讀者設計的一份詳盡的地圖與指南針。我們不側重於某一部特定經文的精微考證,而是緻力於提供一個宏觀的、連貫的框架,使讀者能夠把握舊約與新約之間的內在張力與和諧統一,理解貫穿始終的救贖主綫。 第一部分:舊約——盟約的根基與預言的迴響(創世記至瑪拉基書) 舊約,占據瞭《聖經》近四分之三的內容,是理解整個救贖曆史的起點。它記錄瞭上帝與人類(特彆是以色列民族)所立的一係列聖約,並預示著那位將要來臨的彌賽亞。 1. 創世、墮落與洪水(創世紀 1-11 章): 本部分深入解析瞭“太初有道”的恢弘開端。我們將探討創造的秩序性與美善(“甚好”),人類被賦予的尊貴地位——按上帝的形象被造,以及隨之而來的“原初的罪”如何引入瞭世界的苦難與分離。亞伯拉罕的呼召被視為上帝將救贖計劃聚焦於一個特定傢族的起點,這一“選民”的觀念,為後續的曆史鋪設瞭舞颱。 2. 族長的時代與律法的頒布(齣埃及記至申命記): 從埃及的奴役中被奇跡般地拯救齣來,是以色列民族身份認同的核心事件。我們詳細審視瞭逾越節的象徵意義,以及上帝在西奈山頒布的十誡。這不僅僅是道德準則,更是上帝治理其子民的契約條款。律法的功能在於顯明人的罪性,並指嚮更高層次的公義——即指嚮未來的完美實現。 3. 徵服、士師與君王的興衰(約書亞記至撒母耳記、列王紀): 以色列從流浪走嚮定居,經曆瞭從鬆散的“士師時代”到渴望一位君王的轉變。大衛王的崛起與所羅門的榮耀,構成瞭以色列的黃金時代,但他們的失敗也預示瞭人類君王的局限性。王國的分裂(北國以色列與南國猶大)標誌著背約的後果,為先知們發聲提供瞭曆史背景。 4. 先知的呼聲與被擄的經驗(先知書): 先知們是上帝的“擴音器”,他們不斷提醒百姓迴歸盟約的中心。本書將區分“大先知”(如以賽亞、耶利米)和“小先知”,著重分析他們對社會不公的譴責、對偶像崇拜的斥責,以及最為關鍵的——對“末後的日子”的盼望性預言。特彆是以賽亞書中的“受苦的僕人”的形象,如何清晰地預錶瞭新約中的基督。 5. 智慧文學與詩意的沉思(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 這部分內容提供瞭信仰生活中的人性維度。我們探討瞭在苦難麵前人對公義的追問(約伯記);詩篇如何成為基督徒禱告的語言庫,涵蓋瞭從極度贊美到絕望哀嘆的全部人類情感;而箴言則提供瞭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智慧的實用指導。傳道書則對“日光之下”一切努力的虛空進行瞭深刻的哲學反思。 第二部分:新約——應許的實現與普世的使命(馬太福音至啓示錄) 新約的核心在於“應驗”,舊約所有的預言、律法與曆史,都在耶穌基督的生、死、復活中達到瞭高峰與終結。 1. 四福音書:道成肉身與國度的降臨(馬太、馬可、路加、約翰福音): 本書對比瞭四福音書記載的側重點。馬太側重於基督作為應許的彌賽亞君王;馬可強調基督的行動與僕人身份;路加則將救贖的視野擴大到外邦人,強調基督對所有被壓迫者的關懷;約翰福音則深入探討瞭耶穌的神性,即“太初有道”的永恒真理。重點分析瞭登山寶訓(馬太福音第五至七章)如何將舊約律法的精神提升到新的高度,強調內在的動機與愛。 2. 耶穌的生平、受難與復活:救贖工作的核心: 這是全書的焦點。我們詳細闡述瞭基督的受難與死亡如何滿足瞭舊約中關於贖罪祭的全部要求,以及復活如何確立瞭祂戰勝罪與死亡的權柄,並為信徒開啓瞭永生的盼望。 3. 使徒行傳:教會的誕生與福音的拓展: 聖靈降臨標誌著教會時代的開啓。本書梳理瞭從耶路撒冷到地中海世界的福音傳播路綫圖,見證瞭保羅等使徒如何剋服猶太教與希臘文化背景的巨大差異,使福音能夠跨越民族界限。 4. 保羅的書信:信德、恩典與生命(羅馬書至歌羅西書): 保羅的書信是新約神學最集中的錶達。我們重點剖析瞭《羅馬書》中關於“因信稱義”的教義,即人如何藉由對基督的信心,而非遵行律法,得以與上帝和好。書信也指導瞭早期教會如何處理實際的倫理問題,如論及聖靈的果子、身體的比喻(教會論)以及在末世的盼望中如何生活。 5. 地方教會的治理與末世的異象(提摩太書信、彼得書信、約翰啓示錄): 最後一部分聚焦於信徒社群的內在組織(教會的牧養與治理)以及對未來終極盼望的描繪。彼得和雅各的書信強調瞭“信心必須有行為的印證”。《啓示錄》則以其強烈的象徵語言,描繪瞭宇宙善惡勢力之間的終極衝突,並以基督的再臨和新天新地的建立作為曆史的完美終結。本書將引導讀者理解《啓示錄》的文學形式,避免將其簡單地視為末日時間錶,而應將其視為對受苦教會的堅固與對上帝最終勝利的宣告。 結語:活齣盟約的生命 《聖經導讀》旨在將讀者從零散的經文閱讀狀態,提升到對上帝宏大救贖曆史的整體把握。通過理解上帝在曆史中如何逐步啓示祂自己,讀者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信仰的連貫性,並被激勵活齣與這份神聖盟約相稱的生活。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導言:教宗方濟各給青年們的信  10

1.天主的偉大計畫:愛
問答 1-21
閤作者:Peter Schallenberg, Marco Bonacker 和 Nils Baer
如果我們不知道天主是愛,又怎能瞭解天主?我們為什麼需要「愛的文明」?如何能以愛改變世界? 14
教會重要文件 28

2. 團結閤作,就有力量:教會的社會使命
問答 22-46
閤作者:Thomas Berenz 和 Christian Stoll
若不參與社會,為什麼無法成為一位真正的基督徒?教會為什麼不獨善其身,而要為全人類的正義而奮鬥? 32
題外話 新媒體 46
教會重要文件 54

3. 獨一無二、價值無限:人
問答 47-83
閤作者:Walter Schweidler, Anton Losinger 和 Marco Bonacker
人的價值為什麼不能以金錢衡量,而是有其與生俱來的尊嚴?人權為什麼是以信仰和理性為基礎?
為什麼隻有天主纔能夠保護人,不緻落入互相摺磨? 58
題外話  生命倫理議題中的人  74
教會重要文件84

4. 公益、人性尊嚴、團結互助、上下輔助: 教會社會訓導的原則
問答 84-111
閤作者:Christoph Krauss 和 Joachim Hüpkes  
為什麼要提齣社會訓導的四大原則?這些原則為何具有倫理正當性並能實踐?
這些原則為什麼特別適用於分析和改善社會狀況? 90
教會重要文件 110

5. 社會的基礎:傢庭
問答 112-133
閤作者:Ursula Nothelle-Wildfeuer 和 Elisabeth Zschiedrich
傢庭為什麼是社會的基礎?傢庭能為社會成就什麼?以傢庭為基礎的生活型態為什麼特別脆弱(且不限於這個時代)?為什麼必須特別保護傢庭製度? 114
 教會重要文件 132

6. 職業和聖召:人的工作
問答 134-157
閤作者:Arnd Küppers
工作為什麼不是一種懲罰,而是人自我實現的錶達?工作為什麼能使我們與天主閤作?
為什麼工作是為瞭人,而不是人為瞭工作? 134
教會重要文件 152

7. 為眾人的福祉和正義:經濟生活
問答 158-194
閤作者:Hermann von Laer 和 Martin Schlag
為什麼經濟生活自有其規則?為什麼隻有當參與者均有所得,經濟活動纔是符閤人性的?市場為什麼有其限製,我們如何迴應全球化? 156
教會重要文件 180

8. 權力和倫理道德:政治共同體
問答 195-228
閤作者:Markus Krienke 和 Christoph Böhr  
為什麼政治需要有根本的、閤法的及符閤倫理道德的架構,纔是人性化的、能有效運作的?
基督徒為什麼不能遠離政治?
為什麼基督徒要為眾人的自由與正義挺身而齣?
為什麼成為好公民對基督徒最有益? 184
教會重要文件 206

9. 人類大傢庭的閤一:國際社會
問答 229-255
閤作者:Gerhard Kruip, Julia Horstmann 和 Luisa Fischer
基督徒為什麼要以新方法迴應這快速變化的世界?教會為什麼特別選擇優先關懷窮人?
教會如何達成全球性的團結閤作? 208
題外話  什麼是貧窮?  217
題外話  全球共同財產  221
教會重要文件  234

10. 維護天主的創造:環境
問答 256-269
閤作者:Markus Vogt
基督徒為什麼與自然和環境有一份特別的關係?為什麼我們必須現在就開始採取保護環境的行動,並以永續的方式善用資源? 236
教會重要文件 248

11. 擺脫暴力,活齣自由:和平
問答 270-304
閤作者:Stefan Ahrens, Nils Baer and Cornelius Sturm
我們為什麼需要依靠天主,纔能達成一個持久且根本的和平?
教會為什麼必須是和平的締造者?對於降低衝突,教會能有什麼貢獻?激進的反戰論為什麼不能解決衝突?
什麼情況下,纔能把發動戰爭當作最後的手段? 250
題外話  研究的自由與其可能的誤用  270
教會重要文件  272

12. 個人和社會承擔:愛的行動
問答 305-328
閤作者:Elmar Nass, Bertram Meier 和 Anno Zilkens
基督徒為什麼要參與團體?哪裡需要他們參與?
如:教會、社會、迴應社會的各種需要和衝突、政黨和各類協會。為什麼基督徒對其時代所付齣的,是無可替代的? 274
教會重要文件  298
人名索引 304
聖經索引 307
主題索引 308
照片提供 319
 
引用教會文件、緻謝 320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5468866
  • EISBN:9789575468866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9.0MB

圖書試讀

導讀

  1.天主創造世界和我們人類,是依據某個計畫嗎?


  是的。天主按照祂的想法和計畫創造瞭整個世界。正如人類若設計一套例如跳棋或象棋的遊戲,必定會設計遊戲規則和完整的邏輯,天主也是這樣創造瞭世界和人類。貫穿天主創造的主軸就是愛。所以,天主的計畫是:人類應該愛,並迴應天主的愛。換句話說,人應該在愛內思考、說話和行動(參閱弗三 9)。
 
  2. 首先,天主是誰?

  我們可以說:天主是一切存在的源頭,即萬有最後的原因和終極的理由,並維持萬有的存在。參照當代科學的說法,我們可以說:天主於「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祂是一切自然律的源頭。沒有天主,存在的一切都會崩解。存在的一切也都以祂為目的。
 
  6. 如果天主以愛創造世界,為什麼世上充滿瞭不義、壓迫和痛苦呢?

  天主創造瞭世界,世界本身是美善的,而人卻遠離天主,選擇違背天主的愛,把邪惡帶入世界。聖經以故事的形式告訴我們這一點,即人類的第一樁罪行以及亞當和厄娃的墮落;而巴貝耳塔的故事解釋人類妄想等同於天主的野心。自此之後,世界就如同一匹有瞭破洞的織錦,具有破壞力,天主原初計畫的美好不再。我們當下的決定也可能造成世界的不義、壓迫和痛苦。有時候許多錯誤的決定堆纍起來,造就瞭罪惡的結構,因而個人必須生活在這樣一個邪惡與不義的係統裡,難以逃離,例如:士兵必須參與不義之戰。

  7. 為什麼天主一開始就給瞭人類犯錯的自由?

  天主創造人是為瞭愛,但沒有人可以被強迫去愛,因為愛從來都是齣於自願的。要讓一個人能真正去愛,他必須是自由的。然而,假如人有真正的自由,那麼必存在著完全選擇錯誤的可能性,甚至可能會摧毀瞭自由。

  16. 愛他人是可以練習和學習的嗎?

  是的。這一點非常重要。愛不僅是一種情感,也是一種→美德,一種力量,比可以訓練的力量更有力。對每一位基督徒來說,變得更加勇敢、無畏、公義和仁慈是真正的挑戰。我們必須學習用他人的觀點看世界。當我們以真摯的善意對待他人時,他們就會感到受重視,並能自由地錶達自己。如果我們在容易去愛的時候練習去愛,那麼藉著天主的助佑,我們會變得愈來愈有愛的能力。這樣一來,在不容易去愛的情況下,或是愛得不到迴應的時候,我們也能繼續去愛。這就是照顧窮人中最窮之人的實例,尤其是當我們必須以新方式麵對敵人,就是放棄復仇、報復及暴力,這愛更加真實。
 
  18. 如何改變社會呢?

  聖經的好消息,也就是天主的自我啟示,在各方麵改變我們。我們獲得一種看待世界和社會的新方式。所有的改變開始於人心:首先,人必須改變內心,按照天主的誡命思考和生活,然後外在行動也纔會有所改變。內心的悔改是邁嚮更美好世界的開始,而我們必須常常努力更新。隻有透過自己的悔改,纔能明白組織和結構要如何改善和進步。

  19. 為什麼自私是罪的核心?
 
  當人以自我為中心時,便喪亡瞭。我們受造不僅是為瞭自己,這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群體並以獲得自由為目的,嚮存在的意義和根源開放,最終迴歸天主。我們必須走齣自我,因為我們受造是為瞭愛。藉著愛,我們超越自我,走嚮他人,最終走嚮天主。以自我為中心等同於犯罪。 那不願意(或沒有能力)愛的人,是生活在自我孤立中。這個道理對整個社會而言也是一樣的。以生產、消費和延長壽命為重之處,也會缺乏團結互助和真正的人性。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