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子明紅麴健康研究室:科學實證用紅麴逆轉12大慢性病 (電子書)

潘子明紅麴健康研究室:科學實證用紅麴逆轉12大慢性病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潘子明
圖書標籤:
  • 紅麴
  • 健康
  • 慢性病
  • 營養
  • 保健
  • 飲食
  • 科學
  • 研究
  • 電子書
  • 潘子明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自古以來,紅麴具備藥用與食用雙重功能,被譽為發酵食品界的紅寶石,
潘子明教授與其研究團隊傾注20餘年,
日以繼夜產齣瞭138 篇研究論文刊登於全球知名的SCI期刊,
證實紅麴的發酵產品monascin與 ankaflavin
具有調節血糖、血壓與血脂、改善肥胖、脂肪肝、
運動疲勞,以及改善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癥學習記憶能力、
帕金森氏癥癥狀等功效,具抗氧化功能,也對肺癌與口腔癌有預防效果,
更排除瞭monacolin K成分可能造成的副作用。

本書分享作者畢生投入研發又經技轉後轉譯為生技產品的歷程,
將研究紅麴的成果整理成科普書籍,
讓國人對紅麴有多一層認識,進而運用它促進自身及傢人健康。
好的,以下是一份詳細的圖書簡介,內容不涉及您提到的《潘子明紅麴健康研究室:科學實證用紅麴逆轉12大慢性病 (電子書)》的具體內容,字數約1500字。 --- 《古方新繹:傳統智慧與現代醫學的交會點》 探尋失落的健康藍圖:從內而外的生命活化 在這個節奏日益加快的時代,我們與自然的連結似乎漸行漸遠,隨之而來的是慢性疾病的陰影籠罩著現代社會。人們渴望找迴昔日那種由內而外散發的生命力,那種不需依賴過度化學乾預,而是透過身體自身的調節機製來實現健康的狀態。本書《古方新繹:傳統智慧與現代醫學的交會點》正是為瞭解決這一迫切需求而誕生的。它並非簡單地復刻過時的療法,而是深入挖掘瞭那些經歷瞭數韆年時間考驗的傳統醫學理念,並將之與最前沿的現代科學研究進行嚴謹的對照與融閤。 這本書的誕生,源於作者多年來在東西方醫學體係間穿梭的田野調查與臨床觀察。作者敏銳地意識到,儘管現代醫學在急癥處理和精準診斷方麵取得瞭無可匹敵的成就,但在預防醫學和慢病管理上,我們似乎遺失瞭某種宏觀的、整體性的視角。傳統智慧往往強調「治未病」與「人體自癒力」,這恰恰是當前醫療體係中相對薄弱的環節。 全書結構精妙,分為五大部分,層層遞進,引領讀者建立起一個全新的健康認知框架。 第一部:失落的整體觀——迴歸人與自然的和諧 本部分著重於重建讀者對健康的理解。它探討瞭為何在生活方式高度「文明化」的今天,疾病反而成為常態。作者從哲學層麵闡述瞭中醫「天人閤一」的理念,並對比瞭西方醫學側重於「分解與修復」的局限性。這裡,我們將深入剖析「氣」、「精」、「神」在維持生命動態平衡中的作用,這些看似虛無縹緲的術語,在本書中將被賦予基於現代生物化學和神經科學的實證性解釋。例如,探討壓力荷爾濛(皮質醇)如何乾擾人體精微的能量代謝,以及保持情緒穩定如何直接影響腸道菌群的健康,進而影響免疫係統的效率。 第二部:食療的科學化解構——從餐桌到細胞層麵的轉化 飲食從來都不是單純的能量攝入,而是訊息傳遞。本書拒絕極端的飲食教條,而是提倡一種「個性化、節律化」的進食哲學。我們將嚴謹地剖析數種古老的食療食材,如特定發酵物、古老穀物和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它們是如何通過調控細胞訊號通路來發揮作用的。 例如,針對當代最常見的胰島素阻抗問題,本書會詳細介紹某些傳統食物成分(如特定的多酚類和膳食纖維)如何影響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和受體的敏感性。這部分內容不僅提供瞭食譜,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讀者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吃」的科學邏輯,使飲食調整不再是盲目跟風,而是基於個人生理狀態的主動選擇。 第三部:運動的質與量——激活內在的修復工廠 運動是生命力的體現,但「過度訓練」與「久坐不動」同樣是現代人的兩極。本書探討瞭不同類型的身體活動對人體生理參數的影響,重點關注的是如何通過恰當的運動來刺激細胞自噬(Autophagy)——身體的自然「清潔工」。 我們將詳細對比傳統武術中的樁功、調息法與現代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在促進粒線體功能、改善心血管彈性方麵的異同。核心觀點在於:運動的目的不應僅僅是消耗熱量或增加肌肉體積,而應是優化細胞的能量轉換效率和環境清理能力,從根本上提升身體對外界壓力的適應能力。 第四部:睡眠與修復的邊界——重塑晝夜節律的黃金法則 睡眠常被視為被動的休息,但現代研究已證實,這是大腦和身體進行「夜間維護」最關鍵的時段。本書深入探討瞭褪黑激素、生長激素等關鍵荷爾濛在睡眠週期中的精確調控機製。 作者引入瞭「光照管理」的概念,解釋瞭藍光如何從根本上乾擾人體內在的生物鐘。與傳統注重「臥安」不同,本書提供瞭一套基於科學證據的「睡眠衛生學」,包括如何優化臥室的聲學和熱力學環境,以及如何利用特定時段的活動來「預設」身體進入深度修復狀態。 第五部:壓力、情緒與心靈的煉金術 慢性壓力被譽為是現代疾病的沉默推手。本書的結尾部分,將傳統冥想、呼吸練習與現代心理神經免疫學(PNI)結閤起來。我們探討瞭迷走神經(Vagus Nerve)在調節心率變異性(HRV)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何通過有意識的呼吸來「重置」交感神經係統的過度活躍。 這裡的重點不是探討如何完全消除壓力,而是學習如何與壓力共處,將其轉化為成長的動力。通過具體的練習和案例分析,讀者將學會識別自己獨特的「壓力指紋」,並掌握一套個人化的心靈調適工具箱,從而穩固地建立起抵禦長期疾病風險的心理防線。 --- 總而言之,《古方新繹:傳統智慧與現代醫學的交會點》是一部為深度思考者準備的健康指南。它要求讀者放下既有的標籤和偏見,以開放的心態,去理解人類健康這門古老而又持續演進的學科。這本書提供的不是速效藥方,而是一套可以讓生命重新煥發生機、邁嚮長久穩健的智慧鑰匙。它邀請每一位讀者,成為自己健康旅程中,最科學、也最富智慧的掌舵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潘子明
一路從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化學係學士,唸到碩士、博士,畢業後任教於文化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長達15年, 1993 年轉任行政院衛生署預防醫學研究所(衛生福利部疾病管製署前身)擔任細菌組組長 5 年,之後再度迴到臺灣大學農業化學係及生化科技學係教書及做研究,直到 2016 年退休。

一生投入科學研究,研究專長包括:生物技術、微生物學、發酵化學、保健食品、食品化學等,尤其在紅麴及益生菌領域成就斐然,並緻力於將研究成果產品化,以造福大眾,被譽於「紅麴教父」、「臺大益生菌之父」。

自1977年開始獲獎無數,近兩年的獎項為2020 年獲頒國傢新創獎續獎、2020 年獲頒亞洲生技大會生物產業潛力標竿獎、2021 年再度獲頒國傢新創獎續獎。

圖書目錄

專文推薦1  紅麴的科學化  民眾的福音 ■ 賴明詔
專文推薦2 見證研究團隊為保健食品努力之成果 ■ 張金堅
專文推薦3 紅麴產品是您健康路上的好朋友 ■ 洪泰雄
專文推薦4 用安全、有效且天然的營養品 維護健康 ■ 榖月涵

作  者  序 緻力研究紅麴新價值 讓人人健康受用
          

PART1  讀者最關心的紅麴健康大小事Q&A
       ──專傢破解迷思 提供正確解答

Q1  紅麴是什麼?紅麴有哪些功效或好處?
Q2  紅麴既然好處多多,那麼吃紅麴醃肉製品,例如紅糟肉、紅糟排骨或香腸也算是健康的食物嗎?
Q3  把紅麴製作成餅乾或米糕或麵食、麵包,還是有健康功效嗎?不然為什麼
    要提煉製成膠囊?
Q4  為什麼這幾年紅麴保健食品會如此快速成長?
Q5  保健食品會不會都是有疾病癥狀的中老年人吃居多?那紅麴保健食品都是
     哪些人在吃?
Q6  紅麴保健食品應該要怎麼吃纔能達到最佳成效?
Q7  購買紅麴等保健食品的標示要注意哪些重點?
Q8  紅麴保健食品的有效成分是用何種單位錶示?濃度和毫剋劑量有何意義?
Q9  Monacolin K是什麼?為何有些廣告一直強調不含Monacolin K?
Q10 同樣是紅麴健康食品,為什麼許可字號有兩套:衛部健食字第 A123456 號與衛部健規字第 123456 號?
Q11  如何選購紅麴保健食品纔較安心?
Q12  既然紅麴保健食品這麼好,那麼選購高劑量或多吃幾顆對身體比較好嗎?
Q13  紅麴保健食品哪裡買較安心?
Q14  紅麴保健食品該如何保存較好?

PART2  紅麴科學研究室
       ──認識紅麴及其培養技術大解密

第一章  紅麴是何方神聖?
第一節 紅麴的歷史
(一)中國韆年古書和藥典均有紅麴的記載
(二)颱灣紅麴係於鄭成功時代製酒匠人渡海引進
第二節 紅麴在傳統食品上的應用
(一)菌體外水解酵素
(二)一級代謝產物(醇、酸及酯化閤物)
(三)二級代謝產物
(四)紅麴機能性食品之開發
第三節 紅麴菌的身分證屬於真菌界
(一) 紅麴菌屬由法國學者於1884年發現的兩種真菌所建立
(二) 從紅麴菌的特徵作為種名命名的依據
第四節 孕育培養的紅麴菌株真麵貌
(一) Monascus purpureus NTU 568, 568為實驗室中之編號
(二) 紅麴菌可藉由分生孢子行無性生殖或產生子囊果行有性生殖
第五節 紅麴菌基因體研究近況與展望
(一)隨著基因體定序與分析技術的進步快速萌發
(二)以基因體為基礎,並以特定純物質為生產改進目標
(三) NTU 568 N已無法生閤成monacolin K,無健康疑慮
(四) FDA認可黃色素 MS 與AK 紅麴萃取物指標功效成分
(五)紅麴菌基因體研究的未來挑戰

第二章 紅麴是如何培養齣來的?
第一節 紅麴的古代製法
    古法製作流程參考
第二節 紅麴DIY自製法
      (一)接種紅麴菌前的準備工作
       (二)接種後的10天是關鍵期
第三節 紅麴的現代製法
       固態發酵與液態發酵
第四節 紅麴的實驗室固態發酵法
       (一)古法的縮小版
       (二)液態培養的可行性
第五節 發酵製程中的重要命脈—微生物菌株
       (一)微生物的命名與來源
       (二)微生物的菌種改良方法

第三章 破解紅麴製品的安全疑慮
第一節 紅麴產品之安全疑慮一:橘黴素
      (一)可抑製食品腐敗菌,但也可能危及肝腎
      (二)對肝腎具有毒性,但鮮少因紅麴含橘黴素而引起毒性
第二節 選擇閤法的紅麴產品減低橘黴素濃度
      (一)菌屬不同,培養製程中皆可能影響橘黴素含量
       (二)仍應盡量避免紅麴產品中橘黴素存在緻變異性
第三節 改良紅麴菌株,降低或不生成橘黴素菌株
      (一)利用物理誘變法篩選優質的菌種進行發酵
      (二)利用發酵條件來抑製色素及橘黴素生成量
         BOX微生物誘變試驗檢測原理
         BOX橘黴素的理化性質
         (三)去除橘黴素的幾個研究方法
第四節、紅麴產品之安全疑慮二:莫那可林K
       (一)與降膽固醇藥他汀結構相同,可能引發健康風險
        (二)歐盟將對紅麴米中莫那可林K立法規範,並提齣警告
第五節 選擇通過安全審查的紅麴黃色素 Ankascin 568-R
    (一) Ankascin 568-R通過衛福部安全性、功效性與安定性審查
    (二) Ankascin 568-R唯一可以膳食補充劑在美國販售之紅麴産品


PART3  紅麴健康研究室
       ──科學實證用紅麴逆轉12大慢性病

第一章  探討紅麴對於12大慢性病的功效評估方法
第一節  認識「細胞試驗」
第二節  認識「動物試驗」
第三節  認識「人體臨床試驗」

第二章 紅麴與血脂的調節
第一節 高齡社會與代謝癥候群及失智癥
第二節 紅麴米調節血脂動物試驗 
第三節 Ankascin 568-R調節血脂之人體臨床試驗

第三章 紅麴與血糖的調節
第一節 糖尿病概說
第二節 紅麴調節血糖之細胞試驗 
第三節 紅麴調節血糖之動物試驗 
第四節 紅麴調節血糖之人體臨床試驗 

第四章 紅麴與血壓的調節
第一節 高血壓概說
第二節 紅麴菌發酵產物之降血壓試驗研究
第三節 Ankascin 568-R 調節血壓人體臨床試驗

第五章 紅麴與肥胖的改善
第一節 肥胖已成為全球嚴重疾病
第二節 紅麴菌發酵產物之減肥試驗研究
第三節 體外細胞試驗
第四節 體內動物試驗    

第六章  紅麴與運動疲勞的改善
第一節 抗疲勞概說
第二節 以遊泳試驗測試紅麴之抗疲勞效果

第七章 紅麴與阿茲海默癥學習記憶能力的改善 
第一節 樂齡社會與失智癥
第二節 代謝癥候群與失智癥
第三節 類澱粉樣蛋白輸注誘導阿茲海默模式鼠
第四節 Ankascin 568-R 改善阿茲海默癥學習記憶能力之動物評估試驗
第五節 Ankascin 568-R 改善阿茲海默癥學習記憶能力之人體臨床試驗

第八章 紅麴與帕金森氏癥癥狀的改善
第一節 帕金森氏癥概說
第二節 帕金森氏癥之治療
第三節 以細胞試驗驗證帕金森氏癥之改善效果
第四節 帕金森氏癥模式鼠之誘導
第五節 紅麴對帕金森氏癥模式鼠改善效果之評估方法
第六節 紅麴對帕金森氏癥模式鼠改善效果之評估方法

第九章  紅麴與脂肪肝的改善
第一節 脂肪肝概述
第二節 MS 與 AK 對非酒精性脂肪肝之細胞試驗結果
第三節 MS 與 AK 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之動物試驗結果
第四節 高脂飲食與肝臟脂質代謝
第五節 MS和AK對酒精性脂肪肝的影響

第十章  紅麴與心血管疾病的改善
第一節 心血管疾病概述
第二節 動脈粥樣硬化概述
第三節 紅麴與心血管健康

第十一章  紅麴與肺癌及口腔癌的防治
第一節 癌癥概說
第二節 癌癥之化學預防
第三節 細胞移行及侵襲能力測試
第四節 減少腫瘤肺癌細胞的進展和轉移
第五節 癌癥之放射線輔助治療
第六節 紅麴酒精萃取物對肺癌化療副作用緩解效果評估
第七節 紅麴預防及治療口腔癌研究


【特別收錄一】 認識食品、保健食品與健康食品
第一節  食品/藥品與保健食品
(一)保健食品取得認證纔能稱為健康食品
(二)保健食品已進化到須經過認證的第三代需求
第二節  健康至上!國內保健食品需求越來越被重視
(一)健康意識抬頭,逐漸受到政府及消費者青睞
(二)逐年增加!整體保健食品產值驚人
第三節  選擇通過認證為健康食品的功能性或指標性成分
(一)通過認證健康食品的10種最重要的成分
(二)以微生物發酵的保健食品有五大功效

【特別收錄二】紅麴相關研究成果之論文發錶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9622009
  • EISBN:9786269622054
  • 規格:普通級
  • 齣版地:颱灣
  • 適讀年齡:40歲~75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8.1MB

圖書試讀

〔專文推薦1〕
紅麴的科學化  民眾的福音
文/賴明詔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醫藥大學特聘講座、前成功大學校長

紅麴是華人世界裡歷史悠久的營養品及食物添加物,但過去曾一度失去它在健康食品界原有的光芒,起因於它對健康的有效性受到質疑,甚至可能具有毒性會造成身體的傷害。但在本書作者潘子明教授的努力之下,用科學的方法改良培養紅麴菌及萃取紅麴的方法,再用精密儀器分析它的成分(一共有30多種),並逐一檢驗各個成分的性質及療效,終於找到幾個成分具有各種影響身體健康或可以改善慢性病的藥方。 
這些療效是透過嚴謹的實驗方法,包括細胞實驗、動物實驗方法來證明的。有些更進一步,用初期的臨床實驗來加值,這樣一係列金字塔式的實驗程序符閤嚴格的科學實證標準。潘教授的團隊應用這些方法證明紅麴有多種成分,可以對許多慢性病有實質的療效。包括高血壓、高血脂、肥胖、運動疲勞、帕金森氏癥、阿茲海默癥病患都有療效,這些疾病是睏擾高齡社會的主要疾病,正是大傢希望聽到的福音。
值得注意的是紅麴有30幾個成分,目前我們知道的僅是它的皮毛,我們期待現今科學化的分析,將能夠帶給我們更多的新藥或健康食品。另一方麵逐步的分析也可以避免可能存在的毒素,終將證明紅麴是值得推廣的健康食品。潘子明教授是國內研究健康食品的權威,他用嚴格的科學方法來分析紅麴及其他營養品,他把這個領域的嚴謹度及科學化帶到更上一層樓,值得讚賞的是,他的研究成果多數發錶在國際期刊,經過嚴格的審查。我們期待他的研究能給我們更多的紅麴產品,來維護國人的健康。
這本書把這些資料用淺顯的文字讓一般人可以看得懂,而且也對大傢想要知道有關紅麴的問題,提供瞭很好的解答,值得推薦。 

〔專文推薦2〕
見證研究團隊為保健食品努力之成果
文/張金堅 
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我與潘子明教授從就讀臺灣大學時就已經認識,在學生時代曾有很多互動,我印象中的他是一個非常務實而且勤奮嚮學的人。25 年前我成立瞭乳癌防治基金會,也曾邀請潘教授多次來基金會對民眾進行健康專題演講,對於潘教授在紅麴與乳酸菌方麵研究之投入有深刻的瞭解。欣聞潘教授欲將其研發 18 年,又經生技公司技轉後將其研發成果轉譯為生技產品,一路努力之成果整理成科普書籍,讓國人對臺灣保健食品多一層認識,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事,本人義不容辭樂意推薦。
國內生技領域各大學之研發成果在國際上應屬前段班,然能將研發成果落實為產業的卻不多。潘教授原來於 2015 年已將功效成分為 monacolin K 之產品經過衛生福利部審查獲得調節血脂功效之健康食品認證,然因 monacolin K 先後在 2014 年與 2016 年被美國 FDA 與歐盟各國衛生單位做齣不準販售與限量販售之處分,馬上將紅麴之功效成分由 monacolin K 改為更安全有效的黃色素 monascin 與 ankaflavin。在安全上更是費心檢驗,而獲得美國 FDA 嚴格審查頒給新膳食成分(new dietary ingredient, NDA)之證書,成為目前全世界唯一可以在美國以膳食成分販售的紅麴產品。此新成分之產品也再度於 2017 年獲得臺灣調節血糖與調節血脂雙認證之健康食品。
潘教授曾於 2009 年齣版《發現紅麴新價值》一書,當時發錶學術論文 31 篇,截至今年學術期刊論文與專利等研究成果已纍積到 138 篇,藉由此新書《潘子明紅麴健康研究室》之發錶,讓我們完整看到超過 60 位碩士生及 23 位博士生在潘教授帶領下經過 18 年的努力,見證潘教授為預防醫學研究費盡心血的付齣及所獲得的豐碩成果。
紅麴的研發,從當作食品色素與發酵原料的 1.0 版,進展到知道有保健功效的2.0 版;1979 年日本 Endo 教授發現紅麴發酵產物 monacolin K 具有降膽固醇的 3.0 版;如今更發現更安全更有效、以黃色色素 monascin 與ankaflavin 為功效成分的 4.0 版。企盼全世界的紅麴研發人員能更往 5.0 甚至 6.0 版之紅麴而努力。

〔專文推薦3〕
紅麴產品是您健康路上的好朋友

文/洪泰雄
獲教育部頒授助理教授證書
在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係教授營養教育與傳播課程,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飲食自覺與管理課程

迄今約100年前,被稱為「乳酸菌之父」的俄羅斯微生物學傢梅契尼可夫,透過醫學和生理學,首度驗證瞭「發酵食物有益健康」的概念,梅契尼可夫曾前往保加利亞旅行時發現當地有許多超過99歲的長者,他們的飲食方式是將牛奶發酵後拿來食用;也就是說多吃優格有延年益壽的功效。梅契尼可夫進一步研究發現,優格裡的乳酸菌能改善腸道環境,於是大力宣揚「優格不老長壽論」。這項研究讓他在1908年獲頒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後來,在美國發現「醋」有維持健康的效果。美國政府調查全國各地的罹病率,以及各州人民平均醫療費,結果發現罹病率最低、長壽人數最多的地區是佛濛特州,他們在蘋果酒裡加入醋酸菌製成蘋果醋,因此健康的因果關係和它有關。另外,我也發現照顧媽媽的印尼幫傭喜歡吃一種名為「天貝」的大豆發酵食物,它是具有預防腦血栓的蛋白質食物。
多數的研究報告指齣,經常攝取大量肉類的人,相對容易罹癌,因為肉類蛋白質在體內分解時,會受到有害的腸內細菌影響,引發胺基酸一連串氧化作用,製造齣緻癌性的硝基化閤物。如果能多吃優格、優酪乳等好菌就會排除壞菌,帶來整腸效果,能有效預防大腸癌和直腸癌。
日本人喜歡吃味噌及納豆,一般人的飲食中含有許多醃漬醬菜,這些發酵菌作用在腸道內,可提升身體免疫力。而日本人正是全世界最長壽的國傢之一。
從2016年開始,美國醫學期刊齣現大量的文章,討論關於腸道微生物菌相如何和我們的免疫係統產生關聯。大傢開始注意到腸道的重要性可能不亞於大腦,而腸道菌相的多元生態,和發酵的關聯至深。這股迷人的發酵之風,也重新吹進瞭我們的生活裡。
本書中提到民眾選擇吃紅麴保健食品的目的,源自古人藥食同源的觀念,希望以廚房代替藥房,以預防飲食取代藥物治療,維持健康或更健康。而紅麴即兼具藥用與食用雙重作用,紅麴產品已證實的保健功效包括調節膽固醇、降三酸甘油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而其在食品功能方麵則是葷素皆宜,甚至釀酒、釀醋、紅豆腐乳都是佳品。
臺灣的生技產業蓬勃發展,尤其是以微生物培養生產具有改善食品風味或具有保健功效的保健食品等發酵技術均已獨步全球。現代人們的生活習慣改變、醫療費用不斷提高,這些因素都促使紅麴等保健食品蓬勃發展。
我和潘子明教授是臺灣大學同事,相識相知甚久,他不分晝夜投入紅麴相關的研究,發錶瞭138篇紅麴相關研究論文,其中以代謝癥候群預防醫學之研究最多,共有63篇研究論文與10個專利。此外以他4種動物模式確認紅麴改善阿茲海默鼠學習記憶能力之研究,更在國內外學術界備受重視。從2010年開始至今,潘子明教授研究團隊,針對紅麴改善糖尿病功效,共發錶瞭13篇學術論文,全部刊登於SCI學術期刊。現他將這麼多年來的研究成果整理成較為易懂的文字及圖錶並付梓印刷,讓民眾釐清對紅麴這個「發酵食品界的紅寶石」的作用與迷思,實為大眾之福。
感謝原水齣版社總編林小鈴邀請我為這本書寫推薦序。我相信每一個人隻要認真瞭解本書的內容,必能對紅麴的效用有一定的瞭解,進而能分辨市售產品的好壞,購買相關產品,以改善自身及傢人的健康。當身體健康瞭,你的生活態度也會有所不同,更進一步地說,因生活態度的變化,也許就是促使你人生大大改變的契機。

〔專文推薦4〕
用安全、有效且天然的營養品 維護健康
文/榖月涵
美國財經分析師「颱灣先生」、寬量國際策略長

如果要說人們在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Covid pandemic)之下學到瞭什麼重要的一課,那或許是:我們過去認為的一個小小的慢性病在與其他健康問題交互作用下,可能成為重大的健康風險因子。那些因感染Covid而住院或者死亡的人,很大一部分是原先就有高血壓、高膽固醇和其他可控製的慢性病的病患。然而在現今這個時代,我們不應該容忍任何一個會影響我們健康的因素。
現代西方醫學著重透過手術或者藥物來治療疾病,而非在疾病發生之前先行預防,比起事後治療,後者纔是管理健康時更安全、更有效率、更便宜的方法。在臺灣,心臟病和中風是排名第二及第三名最常見的死因,這兩個疾病都和血管健康相關。因此,保持血管的乾淨和健康,或許是我們能做的用來保護自己的最重要方法,同時也是我們能幫助傢人不成為其他人負擔的最佳手段。
臺灣的醫療保健在健康照護的花費、品質和可取得性等方麵,是全世界最佳的係統之一。但這也造就民眾對於這樣的製度過於自滿,並且毫不注意自身健康,期待國傢的醫療係統會照顧我們。事實上,我們都應該對自己以及傢人的健康負責,醫院隻能是我們不得已之下的最終去處。
潘子明教授是臺灣最知名的營養補充品研究權威,他研發瞭一係列高度安全、有效且完全天然的營養品,讓人們得以維持日常的健康。我已經使用這些補充品超過10年瞭,我極度推薦所有人都應該花一些時間讀這本書,嚮更有效的健康管理養生法邁齣第一步。

用戶評價

评分

身為一個對養生有點執著的讀者,我對那種「包治百病」的標題往往會保持警惕,但「潘子明」這名字我好像在哪裡聽過,感覺蠻專業的,這讓我對這本電子書的期待值稍微提高瞭一些。我的關注點比較偏嚮於實務操作麵,就是說,書裡會不會提供非常具體的建議?例如,如果我已經有某些狀況,我應該怎麼調整我的紅麴攝取量?是飯前還是飯後?搭配什麼食物效果最好?或者,它會不會提到不同種類的紅麴產品之間的差異?因為市麵上紅麴產品百百種,光看成分標示實在霧裡看花。如果這本書能像一本詳盡的使用手冊一樣,把這些細節都講清楚,那我就會覺得物超所值。畢竟,健康是長期的戰役,需要的是可持續性的生活調整,而不是短期的衝刺。我很期待作者能提供那種「照著做,你會看到改變」的具體路徑圖,而不是停留在理論層麵空談。畢竟,從「研究室」這個詞來看,我希望它能帶來的不隻是知識,更是具體的行動指南。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有意思,那種略帶復古又充滿科學感的色調搭配,讓人一眼就知道這不隻是一本單純的食療書,背後肯定有紮實的研究在支撐。我最近剛好在關注一些比較長期的健康議題,看到「逆轉慢性病」這幾個字,心裡就覺得很有份量。畢竟現在市麵上太多養生資訊,說得天花亂墜,但真正能讓人信服的,還是得有數據和科學根據。特別是「紅麴」這個主題,感覺很貼近颱灣的飲食文化,從小聽到大,但總覺得它停留在保健食品的層麵,很少有書能把它係統化地拉到臨床應用的層次來討論。我猜作者在書裡應該會花很多篇幅去解釋紅麴裡的活性成分是怎麼作用的,或許會用一些比較深入淺齣的方式來解釋那些複雜的生化過程,這對我這種想知其所以然的讀者來說,是蠻重要的。如果能把這些艱澀的知識講得像聊天一樣自然,那這本書的價值就更高瞭。總之,光看包裝和主題的設定,我就對它充滿好奇,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真正實用的、能改變生活習慣的知識,而不是空泛的口號。

评分

我比較偏好那種有「個人故事」或「案例分享」的健康書籍,因為冰冷的數據和研究報告看久瞭,人很容易麻木。我很想知道,在「潘子明」的研究室裡,有沒有實際的個案是透過使用紅麴成功改善瞭某些指標的?當然,這不是要尋求偏方,而是想從真實案例中獲得情感上的連結和實踐上的啟發。比如,某個讀者原本血壓偏高,開始調整飲食後,幾個月後達到瞭什麼樣的成果,過程中遇到瞭什麼睏難,又是如何剋服的?這種敘事性的內容,往往能讓讀者更有動力去嘗試改變。電子書的形式很方便,隨時隨地都能翻閱,如果能在某些關鍵的轉變點加入作者的親身心得或研究過程中的有趣插麯,那閱讀體驗會大大提升。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看到科學研究如何溫暖地走入日常生活,而不隻是高懸在實驗室的象牙塔裡。

评分

從「逆轉」這個字眼來看,這本書似乎帶有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這在麵對慢性病議題時尤其重要,因為很多時候,診斷本身就會帶來心理上的巨大壓力。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科學的嚴謹性」與「讀者的心理需求」的。在論證紅麴功效的同時,會不會也溫柔地提醒讀者,它畢竟是輔助,生活習慣的全麵調整纔是根本?我希望能看到的是一種全方位的健康藍圖,而不僅僅是把紅麴當作萬靈丹。例如,除瞭紅麴之外,作者是否會建議搭配哪些生活方式的調整,纔能讓紅麴的功效發揮到最大?比如睡眠、運動,甚至壓力管理。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個整閤性的健康框架,讓讀者感覺自己掌握的工具箱更豐富瞭,那它就遠超齣一本單純的「紅麴介紹書」的範疇瞭。我期待它能成為我書架上那本「需要時隨時翻閱,每次都能獲得新啟發」的常備書。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給瞭我一種非常強烈的「翻轉」感,好像告訴我們,長久以來被認為是無可奈何的慢性病,其實是有機會透過調整飲食結構來有效控製甚至改善的。這種觀點在主流醫療體係中比較少見,所以如果能看到科學實證作為後盾,那將會是非常有力量的訊息。我個人對那些深入探討「機製」的書籍特別感興趣。舉例來說,它會不會詳細解釋紅麴如何影響血脂代謝路徑,或是如何調節胰島素敏感性?如果能將這些複雜的生物化學過程,用讀者能夠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讓讀者從根本上明白身體發生瞭什麼事,而不是盲目地吃某樣東西,那纔是真正的健康教育。我希望這本書不隻是在賣紅麴,更是在傳授一種更主動、更科學的自我健康管理思維。這纔是知識的力量,讓人能夠跳脫被動接受治療的角色,成為自己身體的主導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