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好好玩:人物與動物 (電子書)

成語好好玩:人物與動物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研
图书标签:
  • 成语
  • 人物
  • 动物
  • 儿童
  • 教育
  • 学习
  • 故事
  • 文化
  • 国学
  • 趣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讓兒童感受文字趣味
蟬聯四年認字書暢銷榜
成語好好玩 登場囉!

一毛不拔,形容一個人小氣吝嗇;
刀山火海,指非常危險和困難的地方,

成語簡潔的字義中,包含更多生動的想像。學習成語不僅可以提高孩子語言表達力,更是閱讀素養的養成關鍵。

與其小一小二辛苦背誦
不如現在就陪孩子用最有趣的方式 認識成語

中班的弟弟告訴媽媽,自己上台前心情「七上八下」;六歲的姐姐警告爸爸不要去找正在氣頭上的媽媽,否則是「羊入虎口」;妹妹也形容爸爸的打呼聲「鼻息如雷」…,還沒學注音拼音的小朋友,僅僅是在平日的親子閱讀時間翻閱大妍老師設計的圖像成語,就能夠將這些成語運用自如。快來跟孩子一起看圖猜字,練習成語造句吧。

每天一篇  看圖認字學成語
本書延續生動有趣的圖像,收錄84個兒童入門成語,包含:
1.數字(一石二鳥、入木三分…)
2.天地自然(天馬行空、開門見山…)
3.人物與動物(順手牽羊、大快人心)
4.其他常用成語(名正言順、順水推舟)

每天一篇,利用孩子對圖像的聯想,就能讓他們輕鬆記憶文字與字義,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口說與閱讀力。

字義解釋 提供成語解釋參考,讓父母輕鬆說明。
造句範例 設計造句示範,增進孩子的理解與想像。
排版簡潔 著重圖文引導,沒有冗長文字,閱讀輕鬆。
《詩詞歌賦鑑賞與解讀:從古典文學的意境到現代審美的對話》 書籍簡介 《詩詞歌賦鑑賞與解讀:從古典文學的意境到現代審美的對話》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國古典文學精華的專著,旨在引領讀者跨越時空的鴻溝,領略詩詞歌賦中蘊含的豐富意象、深邃哲思與不朽藝術魅力。本書並非簡單的文學史梳理或作品選集,而是著重於文學批評、文化傳承與當代詮釋的交融,試圖在傳統文本與現代讀者之間架設一座堅實而富有啟發性的橋樑。 本書的結構嚴謹,內容涵蓋了從《詩經》、《楚辭》的源頭活水,到漢樂府的質樸剛健,魏晉風骨的清峻超逸,唐詩的氣象萬千,宋詞的婉約豪放,直至元曲的生動俚俗,展現了中國文學發展的脈絡與各個時期的標誌性風格。然而,與傳統教材不同的是,本書的核心在於「鑑賞」與「解讀」的方法論探討。 第一部分:古典詩詞的生成語境與審美範式 本部分首先探討了古典文學得以誕生的社會、歷史、哲學背景。我們細緻分析了儒家「詩言志」、道家「順應自然」、佛家「空有觀」等思想如何滲透到文學創作的底層邏輯中。例如,如何理解屈原「香草美人」的政治隱喻,以及陶淵明「採菊東籬下」的生命哲學選擇。 在審美範式上,本書著重講解了「興」、「比」、「賦」的運用,尤其深入探討了「意境」這一中國古典美學的最高追求。我們將「意境」拆解為可分析的元素:情景交融的結構、虛實相生的手法、以及留白的美學。通過對王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剖析,我們展示了詩人如何將靜態的畫面營造出動態的生命感,並探討這種靜謐之美在現代快節奏生活中的價值。 第二部分:主題深度挖掘與符號學解讀 本書的精華在於對古典文本背後的深層主題進行挖掘與符號學解讀。我們避開了臉譜化的解讀,轉而探討那些反覆出現的文學母題,如: 1. 時間與永恆: 探討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中的時間焦慮,以及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中對生命有限性的抗爭。我們將這些主題置於人類普遍的生存困境中進行對話。 2. 山水與家國: 分析山水詩歌如何從早期的隱逸避世,逐漸演變為寄託家國情懷的載體。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不僅是個人居所的願望,更是對天下蒼生福祉的深切關懷。 3. 情愛與倫理: 深入分析《詩經》中的質樸愛情與唐宋詞中複雜糾結的男女情愫,探討在特定歷史時期下,文學如何微妙地遊走於社會倫理的邊界,呈現出人性的多維面向。 在符號學層面,本書系統整理了古典詩詞中的核心意象群:梅(高潔)、柳(離別)、月(思鄉)、酒(狂放/解愁)。我們分析這些符號如何通過重複出現,形成了超越字面意義的集體潛意識符碼,使讀者在接觸新作品時,也能立即捕捉到其文化底色。 第三部分:從古典到當代的轉譯與藝術活化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著眼於未來,探討古典文學在當代的轉譯與再生。我們關注的不是簡單的「翻新」,而是如何將古典的精髓融入現代的藝術形式中: 音樂化轉譯: 分析當代音樂(無論是流行樂、民樂還是電影配樂)如何借鑒詩詞的韻律結構和情緒張力,例如如何將宋詞的疊字美學應用於現代歌詞創作中。 視覺藝術的啟發: 探討中國畫論中的「氣韻生動」如何指導現代攝影與繪畫,以及書法線條對現代平面設計的結構性影響。 語言的跨界: 探討古白話(如元曲、話本)對現代口語表達的豐富性,以及古典修辭如何提升當代公眾演說與傳播的感染力。 本書邀請讀者不以「古董」的眼光看待這些經典,而是將其視為一套豐富的「表達工具箱」。通過對比分析不同時代、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讀者不僅能提升對古典文學的理解力,更能學會如何運用古典的智慧與美學規範,來審視和創造屬於當下的文化價值。 這是一本為有志於深度學習中國文化、追求文字表達的精準與美感,並渴望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建立個人文化視角的讀者量身打造的深度閱讀指南。它要求讀者投入時間與心力,但所獲得的將是文學視野的根本性拓寬。

著者信息

王妍婕(大妍老師)

1986年出生於台北市,自幼受藝術薰陶學習音樂,為藝術大學音樂表演與創作碩士,現為「音才藝術」學苑創辦人。

致力於專業古典音樂教學外,擅長設計直覺圖像化教學,研發教材與教具,設立多項獨創課程,主張永遠為孩子發想創意樂趣的學習方式。

於2018年起創作出版數本兒童學習書籍《認字好好玩》《認字好有趣》《認字好簡單》《算數好好玩》,銷售遍佈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荷蘭等各地書店。

在教導過上百位學生的歷程中深刻體悟 — 學習是孩子最自然的本能,樂趣的學習方式,是驅使孩子樂於主動學習的原動力!

图书目录

人物與動物
1.大快人心
2.悶悶不樂
3.心有不甘
4.病從口入
5.口齒生香
6.人小鬼大
7.口口聲聲
8.生生不息
9.勾心鬥角
10.鼻息如雷
11.羊入虎口
12.馬馬虎虎
13.虎口逃生
14.走馬看花
15.長生不老
16.順手牽羊
17.老牛拉車
18.方面大耳
19.大打出手
20.問心無愧
21.美中不足
22.亭亭玉立
23.行色匆匆
24.心如止水
25.指天畫地
26.問心無愧
27.伸手不見五指
28.天不怕地不怕  
29.百聞不如一見  
30.名正言順
31.大名鼎鼎  
32.名滿天下
33.網開一面  
34.無中生有  
35.無牽無掛  
36.無聲無息
37.左右開弓
38.大街小巷
39.順水推舟
40.石沉大海
41.含沙射影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53704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8.8MB

图书试读

認字好好玩全系列書籍用最簡單、有趣的方式,帶給學齡前兒童直覺識字的體驗,而這部〔成語好好玩〕不僅更進一步鍛鍊了兒童的表達能力,增加詞彙量,並促進語言思維的發展。

這一次我們推出的成語篇,使用了[認字好好玩〕〔認字好有趣〕〔認字好簡單〕三冊共三百多字認字量,編列出八十四句成語,沒有注音基礎的孩子,也能一邊看圖識字,一邊念出博大精深的成語。

成語蘊含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與豐富的知識,用極簡的四個字就能傳遞一段哲理,具有高度修辭性,從學齡前就把成語滲透進日常生活中,除了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對文化的好奇心,也鍛鍊了想像力。

本書針對還無法掌握識字的孩子,提供直覺的圖像認字,讓孩子順利讀出成語,也提供了孩子盡可能理解的成語解釋與例句,家長也可轉化成孩子日常生活碰到的事物,舉出更多的例句,幫助孩子深入理解典故與意義,並學會自然地使用成語。

用户评价

评分

說真的,這本關於台灣傳統建築工藝傳承的書,簡直是一本活的百科全書!它完全跳脫了只看外觀或風格的限制,而是深入到結構力學和材料科學的層面去講解,例如閩南式建築中「剪秥」的工法是如何達到抗震效果,或是傳統木作的榫卯結構如何做到不用一釘一鐵就能屹立百年。作者顯然是個科班出身的師傅,對工匠的術語和操作細節瞭如指掌,書裡透過大量的圖解步驟說明,即便像我這樣的手作白痴,也能大致理解其中的精妙之處。最讓我驚豔的是,書中穿插了不少對現存老匠師的訪談,那些老人家對於工藝堅持的「匠人精神」,讀來讓人由衷地感到敬佩,也同時對當代社會過度追求效率而犧牲品質的現象,產生了一種深深的失落感。如果硬要說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大概就是希望書裡能多附上一些工藝「失傳」或「瀕危」的案例,這樣更能凸顯文化搶救的迫切性。但總體而言,這本書不只記錄了技術,更保存了一種珍貴的文化精神。

评分

最近剛看完一本關於台灣在地美食背後的「風土學」書籍,真的刷新了我對「吃」的認知!這本書不是單純的食譜集結,而是非常仔細地探討了氣候、地質如何影響了台灣傳統食材的選擇,以及不同族群在遷移過程中,如何將原有的烹飪技術與在地資源結合,發展出獨樹一幟的風味。書中舉了一個關於「醬油」的章節為例,從早期釀造的技術差異、不同地區的水質對風味的影響,甚至到戰後糖業發展對甜度的改變,描寫得鉅細靡遺。我邊看邊忍不住查了幾家老店的資料,想印證書中描述的風味是否真的存在。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把人文、歷史、地理、農業知識巧妙地編織在一起,讓你吃下一口肉粽或一碗麵線時,背後彷彿有數百年的歷史在發酵。唯一的缺憾或許是排版上,有些圖片的解析度不夠高,不然搭配這麼豐富的文字描述,視覺體驗會更上一層樓。對於想了解「台灣味」到底從何而來的饕客來說,這本書絕對是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

评分

哇,最近剛看完一本關於台灣本土歷史的書,真是讓人大開眼界!那本書的作者對於清領時期的社會結構和民間信仰有非常深入的研究,特別是對於當時不同族群之間的互動描寫得入木三分。書裡不只是單純的史料堆砌,而是用了很多生動的故事和口述歷史來呈現,讀起來完全不會枯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段描述艋舺地區的商業活動,光是光靠文字就能想像出當時熙熙攘攘的碼頭景象,那種生活氣息撲面而來。作者在考證文獻方面也相當嚴謹,對於一些長期以來的歷史定論提出了新的觀點,讓人不禁思考,原來我們過去認識的歷史,其實還有這麼多層次可以挖掘。整體來說,這本書對於想深入了解台灣早期社會脈絡的朋友,絕對是值得推薦的入門磚,甚至是進階研究的參考書目都少不了它。不過,說真的,有些章節在探討法律和制度演變的部分,對於純粹對歷史感興趣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一點耐心去消化那些比較學術性的名詞解釋,但最終的收穫絕對是豐厚的。

评分

老實講,最近翻閱的那本探討台灣現代文學發展的專著,簡直是為我這個文學愛好者量身打造的!它從日治時期開始,一路梳理到戰後解嚴前夕的文學流派更迭,脈絡清晰得讓人佩服。作者對幾位重量級作家的分析角度非常獨到,不像一般教科書那樣只是陳述他們的代表作,而是深入挖掘了他們寫作背後的社會焦慮和個人掙扎。書裡特別花了一大章節去比較不同時期報紙副刊的風格差異,這點超乎我預期,讓我意識到「副刊文學」在形塑大眾文化上的影響力其實比我想像的要大得多。閱讀的過程中,我好幾次停下來,拿起以前讀過的某幾篇小說,重新用書裡的框架去對照審視,發現了很多以前沒注意到的細節和潛在意義。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或許因為篇幅的限制,對於一些戰後遷台作家的背景介紹,雖然點到了核心,但總覺得可以再多加一些生活化的軼事,這樣會讓人物形象更立體。總體來說,這是一部充滿洞察力的作品,對於想搞懂台灣文學「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樣」的讀者來說,是本必讀的案頭書。

评分

我最近碰上了一本專門分析台灣早期電影工業發展的學術專論,內容硬是紮實,光是研究方法和資料的嚴謹性就讓人肅然起敬。這本書的作者顯然在歷史檔案館裡泡了非常久的時間,裡面引用了大量當年片商的內部文件、新聞稿甚至是審查紀錄,把六零年代國語片在市場上面臨的困境,剖析得像外科手術般精準。它不只關注藝術成就,更深入探討了資金流動、發行通路壟斷等商業層面,這在以往的電影研究中比較少見。特別是對當時台語片的邊緣化過程的論述,非常發人深省,點出了在特定政治氛圍下,文化主體的自我建構是如何受到壓抑和扭曲的。唯一讓我有點頭痛的是,由於需要呈現大量數據和圖表來佐證論點,如果沒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初次接觸可能會覺得門檻有點高,需要反覆閱讀才能完全領會作者的論證邏輯。不過,對於電影史研究者或對戰後台灣社會文化史有興趣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不可多得的深度報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