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作傢盧怡安睽違四年的第二本散文創作,躍然紙上的茶思飯想、妝點日常的器物分寸、和一貫直率並樂於自我揭露的文字,帶著我們一起品嚐生活中的傢常韻味。
 
   將日常昇華成信仰,體會傢常菜帶來的安定和趣味。
 
   靈活生動的飲食滋味,濃淡有緻的器物儀式。
   若要問起箇中真諦?讓自己開心是最重要的!
 
   ★也許髒髒亂亂的,但果然還是傳統市場的醍醐味最對味!
   ★剛起鍋熱呼呼的菜餚,此時正是偷吃好時機。
   ★大驚奇!如何將食材裡的恐怖份子妝點成人見人愛的偶像團體?
   ★一年四季摸摸茶,鼕起火爐夏佐蟬聲。
 
   生活是這樣子的,有時淺淺淡淡,反而最令人迴味無窮,就像怡安的文字。
 
   鼕天裡想喝湯,搬來大鍋,細細將白蘿蔔削去稜角,宛如鎮定的處方簽,再和雞翅一同燉煮,白蘿蔔揉閤瞭高湯的底氣及雞湯的鮮甜,以爐火餵養照顧自己。
 
   又好比黏滯的夏日,其實更得追求柔和悠然的尾韻用以靜心。掏齣玻璃杯具,沖開日曬過後的薄荷和烏龍茶,冰鎮後大口喝下,似乎連鬱結的心都能跟著迴甘。
 
   當然,讓我們心甘情願成為「怡安流」的信徒的原因,除瞭以上種種,還有那些我們都心知肚明卻羞於說齣口的生活點滴:
 
   -誰都可以交惡,就是一定要和菜市場的阿姨阿伯們打好關係,不然那些巷子裡的食材哪裡來?
 
   -用漂亮的木製餐盒裝兒子的愛心便當?不不不,當然要用傳統的老兵不鏽鋼材質,纔能扣緊守住剛齣爐的熱氣和避免湯汁灑齣來啊!
 
   (哎呀,這不就都說齣來瞭嗎?)
 
   做自己喜歡的事,有時豪爽、有時溫柔,
   喜歡上自己的生活也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