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掉人生清單,定義自己的快樂結局:別再勉強硬撐了!少做這23件事,你會活得更幸福 (電子書)

丟掉人生清單,定義自己的快樂結局:別再勉強硬撐了!少做這23件事,你會活得更幸福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田晃一
图书标签:
  • 自我成長
  • 幸福
  • 生活
  • 心理學
  • 人生哲學
  • 斷捨離
  • 情緒管理
  • 個人發展
  • 電子書
  • 正念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工作與戀愛皆不如意……
對人際關係感到疲累……
生活中充斥著諸如此類的不順心,總覺得自己的人生似乎黯淡無光。
是因為不用心?還是不夠努力的緣故?
不,其實恰好相反。
說不定正是你平時總是「努力過頭」所造成的。
你已經夠努力了。
請先放下肩頭的重擔,試著拋開各種把自己逼得太緊的做法如何?

  若想改變現狀,關鍵不是要再「多做一點」,而是要「學會放棄」。
  話雖如此,但要「放棄什麼」才好呢?
  這本書就是為了不知道該如何取捨的你所寫的。
  本書列舉了所有「不要做的事」清單,
  只要學會少做清單裡的這些事,
  慢慢地,人生就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希望各位都能藉由「學會放棄」,活出更美好的人生。
 
书名:重塑心灵边界:探寻自我价值与内在和谐的实用指南 引言:被忽略的内在呼唤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习惯于向外寻求肯定与指引。生活的重担、社会的期望、无休止的比较,像潮水般涌来,将我们推向一个看似充实却日益空虚的境地。我们忙于完成清单上的一项项任务,却忘记了问自己:这些“该做的事”中,有多少真正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许多人带着精致的疲惫前行,用“坚强”和“责任”来武装自己,却在深夜里感到一种深刻的、难以名状的失落。本书并非提供一套标准化的幸福公式,而是邀请你踏上一场向内探索的旅程,重新审视你生活中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束缚与惯性。 第一部分:解构“应该”的枷锁——辨识无形的限制 我们的人生剧本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被他人撰写。从童年起,家庭、教育体系、乃至流行文化,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我们对“成功”、“完美”和“值得被爱”的定义。然而,这些外部标准往往与我们的真实需求背道而驰。 1. 识别社会剧本的诱惑: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现代社会对“高成就者”的刻板描绘——无休止的加班、对物质的盲目追求、以及对个人需求的系统性压抑。我们将探讨这些剧本如何悄无声息地侵蚀我们的自主权,让我们为了扮演一个“好员工”、“好伴侣”或“好公民”而牺牲了真实的自我。我们会关注“攀比陷阱”的心理机制,揭示为何不断追逐他人的成就列表只会带来短暂的兴奋和长期的空虚。 2. 区分“需求”与“欲望”的界限: 许多人终日为满足他人的欲望而奔波,误以为这就是自己的需求。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情境分析,帮助读者清晰地区分生理上的基本需求、心理上的安全与联结需求,以及高阶的自我实现需求。重点在于辨识那些由恐惧、内疚或取悦他人的心态所驱动的“伪需求”,它们是消耗我们能量的主要来源。 3. 审视“内在批评家”的声音: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声音,它不断地评判、挑剔,设置极高的标准。这部分着重于探讨这个“内在批评家”的起源——它通常是童年经历的投射。我们将提供工具来客观地记录和分析这些消极的自我对话,理解它们在何时出现,以及它们试图保护(或惩罚)我们什么。关键在于学会以一种非评判性的视角观察这些声音,而不是立即与之认同或对抗。 第二部分:重塑内在界限——守护能量的领地 有效的自我关怀始于清晰的界限。界限不是用来排斥他人的工具,而是定义“我是谁”以及“我能接受什么”的自我宣言。 1. 确立关系中的“可接受范围”: 我们将探讨如何在亲密关系、友谊和工作场合中,温和而坚定地设立情感和时间的界限。这包括如何说“不”而不感到内疚。我们会提供具体的语言模型和实践方法,教导读者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尊重他人的感受,实现双向的尊重。例如,如何设定“非工作时间”的沟通规范,以及如何拒绝那些只会索取而从不付出的关系邀请。 2. 停止“过度负责”的循环: 许多人习惯于为他人的情绪和生活结果负责,这源于一种补偿性的行为模式或对失控的恐惧。本章会详细拆解“过度负责”的行为模式,例如自动介入他人的危机、为他人的错误找借口。我们将引导读者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体验自己的生活后果,而真正的支持是赋能,而非替代。 3. 空间与时间的“断舍离”: 心理空间与物理空间是相互关联的。本部分聚焦于如何为自己的心智活动创造“留白”。这不仅指清理杂乱的办公桌,更重要的是,清除那些占据我们认知带宽的“悬而未决”的小事和承诺。我们将介绍高效的“认知卸载”技术,将那些分散精力的碎片信息和待办事项系统化处理,从而解放大脑的运行空间,用于更具创造性和愉悦性的活动。 第三部分:回归本真行动——基于价值的决策 真正的幸福感并非来自于完成外在的清单,而是来自于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与我们最核心的价值观保持一致。 1. 发现与阐明你的核心驱动力: 这一部分是行动指南的核心。我们将使用结构化的练习来帮助读者超越表面的兴趣爱好,挖掘那些一旦被践行,就会带来深刻满足感的“核心价值”(如:创造力、真诚、联结、探索)。一旦这些价值被明确,它们便成为你所有决策的指南针。 2. “最小有效行动”的哲学: 在追求宏大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被巨大的差距压倒而停滞不前。本书倡导“最小有效行动”(MEA)的理念——即每天只采取一项能直接推动你迈向核心价值的小步骤。这是一种反功利主义的行动方式,强调持续的、有意义的微小进步,而非间歇性的“冲刺”和随之而来的倦怠。 3. 培养“无目的的专注”: 现代生活充斥着目标导向的任务。本章介绍如何重新引入那些“没有明确产出目的”的活动,例如单纯地观察自然、进行无主题的涂鸦,或只是静坐冥想。这些“无目的”的专注,是心灵进行自我修复和整合的关键途径。它们帮助我们将心智从持续的“生产模式”中解放出来,恢复内在的平衡感。 结语:接受不完美,拥抱真实旅程 本书的最终目标不是让你成为一个完美、无懈可击的人,而是让你学会拥抱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自身的局限性。幸福不是终点,而是一种与自我不断校准、持续对话的生活态度。通过清理外在的噪音和内在的杂音,你将为真正的、属于你自己的声音腾出空间,从而以更轻盈、更真实的方式,走完属于你的人生篇章。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本田晃一(Honda‧Kouichi)


  生於1973年1月。1996年成功挑戰騎單車環澳一周。以背包客之姿走遍世界各地。當時許多澳洲民眾已開始接觸網路,也因而受到此文化的刺激。回國後,負責協助父親的高爾夫會員證買賣事業。購買高爾夫會員證的客戶,不只經濟條件優渥,生活方式往往也很多采多姿,亦從中獲得許多建言。爾後參考客戶給予的建議,花了兩年的時間架設網站,創下年度營業額突破十億日圓的紀錄。這些富裕階級的客戶們,不只傳授如何構築受消費者喜愛的生意門路,亦指點了許多如何確保自由的私人時間與家人共度幸福時光的秘訣。

  當時為網路開始在日本普及的2000年,因受封為「網路行銷始祖」,管理顧問諮詢與演講邀約如雪片般飛來,但為了保有自己的時間,選擇透過能比演講活動接觸到更多受眾的部落格與官方網站,分享各種資訊。

  不光只是打造「深獲客戶喜愛,永續發展的公司」,亦倡導「忙碌的經營者該如何確保自由的私人時間,與家人共度歡樂時光」的多彩生活型態。2007年,有幸獲得日本龍頭投資家,竹田和平先生的青睞,成為其接班人,深受和平式哲學啟發,不知不覺間竟與竹田先生共度了500天的時光,並學習了許多帝王學智慧。2010年結婚後,則將至今所學的家庭關係、人際關係等幸福生活的秘訣,彙整成「世界第一平易近人的幸福帝王學」(世界一ゆる~い幸せの帝王学)並發表於部落格等平台。

  主要著作有『雞皮疙瘩是實現夢想的第一步:「日本網路經營之神」的佛系成功學,從工作、財富到人際,邊玩邊邁向幸福人生』(『はしゃぎながら夢をかなえる世界一簡単な方法』,繁中版為遠流出版社出版)、『神不知鬼不覺,令好運旺旺來的習慣』(『なんか知らないけど、強運が舞い込む習慣』,SB Creative出版)等

图书目录

序言  ………………………………………………………………………………1

序章
來一趟「心靈之旅」察覺「自我的真實心意」

「努力」其實並非痛苦之事
努力滿足尊重需求,究竟是為了誰?  …………………………………………16
剝除隱瞞真實心意的「封印符咒」………………………………………………18
「被愛」並非特別的事
「你也應該對我好」的心態說實在的有點恐怖 …………………………………22
我們的腦袋最愛「消極思維」 ……………………………………………………23
所有人都是無須刻意做任何事便是被愛的 ………………………………………26
□ 戒掉信奉「只要自己受苦就能獲得原諒教」
「反省」與「自責」完全是兩碼子事 …………………………………………32
道歉只須說聲「對不起(完畢!)」就好 ……………………………………34
□ 戒掉自以為「被討厭」的誤解
人際關係有糾紛不是你的錯  …………………………………………………37

第1章
致 總忍不住在「人際關係」上努力過頭的人


試著效法看起來幸福無憂之人的思維 …………………………………………39
□ 戒掉「不准自己討厭任何人」的圓滑處世術
「對方其實是好人」不過是自己的幻想 …………………………………………42
「練習拒絕」請你跟我這樣做 ……………………………………………………47
□ 戒掉將心力投注在排斥的對象身上
你所感受到的「幸福感」或許是假的?…………………………………………52
讓排斥的對象轉變為「只對我好的人」…………………………………………55
□ 戒掉要求對方與自己展現出同等關愛的心態
或許對方就像「義大利人」也說不定?…………………………………………58
表達「討厭」的秘訣在於「淡然處之」的態度…………………………………62
□ 戒掉隱藏真心的行為
試著用寫信的方式道出「一直藏在心裡的話」…………………………………65
笑著看待「亂七八糟的內容」……………………………………………………67
□ 戒掉「習以為常」毫不感恩的行為
「幸福」會在轉瞬間淪為「理所當然」的事……………………………………69
 為自己辦一場體會幸福的活動吧 ………………………………………………71
□ 戒掉「朋友愈多愈好」的觀念
為何「朋友很多的人」看起來光彩耀眼呢?……………………………………73
貼近自己的心,給予共感「真的很令人羨慕呢,我懂~」…………………………76
與名為「自己」的好朋友交心……………………………………………………78
□ 戒掉「不可與他人比較」的想法
看到比爾蓋茲的成就,為何不會令人感到沮喪?………………………………82
灰心喪志也是有其價值的…………………………………………………………84
□ 戒掉壓抑「怒氣」的行為
正因為感受到「什麼」才會覺得嫉妒……………………………………………88
將發火的能量轉變為偷師的力量…………………………………………………91
藉由「模仿他人」磨亮自身的才能………………………………………………94
制定排毒日…………………………………………………………………………96
□ 戒掉「想獲得他人認同」的思維
決定「幸福」的優先順序…………………………………………………………100

第2章
致 總忍不住在「工作」上努力過頭的人


為自己付出「努力」是令人感到欣喜的…………………………………………103
□ 戒掉一個人獨自承擔的習慣
「自身的不擅長」會是「某人的獨擅勝場」……………………………………105
「不擅長」與「擅長」攜手合作能引發奇蹟……………………………………108
退出「為了獲得認同而努力」的競賽……………………………………………109
不奪走他人「發揮才能的機會」…………………………………………………111
□ 戒掉掩飾失敗的行為
將個人「喜歡」「擅長」的事項與工作配對 ……………………………………115
先學會笑談自身的「烏龍事件」或「失敗經驗」………………………………117
□ 戒掉與責難自己的人作對的心態
淪為「挨罵者」被當砲灰的原因…………………………………………………121
世界第一簡單的冷處理技巧………………………………………………………124
將排斥的對象變成自己人的方法…………………………………………………126
存心對抗只會遭到攻擊,化敵為友則有「後盾」支援…………………………128
□ 戒掉自尋煩惱「是不是我的錯?」的習慣
瞬間貼近幸福的方法………………………………………………………………130
假如「虎頭蜂」就在眼前的話,你還會待在原地不動嗎?……………………132
其實,每個人都是天才……………………………………………………………136
□ 戒掉追求刺激的習慣
沒有「問題」發生就會感到索然無味的我們……………………………………138
透過正念感受「事物的各種狀態」………………………………………………140
沉浸「當下」,煩躁感就會隨之消散 ……………………………………………143
□ 戒掉「為心上人犧牲奉獻」的習慣
「能為我犧牲奉獻是你的幸福吧?」……………………………………………146
無須拿出什麼作為交換也能被愛…………………………………………………148
□ 戒掉我來讓你變幸福的思維
幸福富太太們的共通點……………………………………………………………152
「這個人沒有我不行」會讓男人變得不成材……………………………………154
擴大接收幸福的能力………………………………………………………………156
□ 戒掉口是心非的習慣
「犧牲奉獻」是建立在自己的犧牲上……………………………………………158

第3章
致 總忍不住在「戀愛」上努力過頭的人


犧牲奉獻者,其實渴望他人的付出……………………………………………160
□ 戒掉自孩提時代以來的偏執想法
也有父母親「做不來」的關愛方式……………………………………………162
練習改善「不可依賴他人的心理」……………………………………………165
□ 戒掉「自以為了解」的思維
與伴侶分享「快樂」「喜悅」 …………………………………………………169
唯有「實話實說」才能有效溝通  …………………………………………172
在彼此的「擅長」與「不擅長」中取得平衡………………………………174
共享「使用說明書」…………………………………………………………177
□ 戒掉獨自煩惱「結不了婚」的習慣
自我內心存在著「抗拒原因」………………………………………………179
談戀愛往往撐不過一年的我,為何結得了婚?……………………………181
看看「幸福人士」讓自己進化升級…………………………………………184
□ 戒掉一點一滴累積自信的做法
無論遇到何種狀況也不會動搖的「最強自信」培養法……………………186
就算是「差勁到不行的自己」也予以接受…………………………………188

終章
提升真實心意的純度  


將「真實心意」從封印符咒中解放出來
為「心靈麻痺」做復健…………………………………………………………194
「想」與「不想」是無法同時被看見的………………………………………196
只要說出「很不想做耶~」就能讓現實有所改變……………………………198
「想做的事」非指雄心壯志
逐步實現各種小小的「心願」…………………………………………………200
愈是寵愛自己,大家會愈友善…………………………………………………203
原諒過去習於忍耐的自己………………………………………………………206
釐清「真欣喜雀躍」與「假欣喜雀躍」的方法
「欣喜雀躍感」會與不安和恐懼結伴而來……………………………………208
「假欣喜雀躍」並不是命中紅心的真實心意…………………………………211
覺得「害怕」時「做」就對了…………………………………………………214
「嘗試」後,立刻收手也無所謂………………………………………………216
獲得「最強幫手」助陣的方法
如何才能吸引「超級天才」……………………………………………………218
「快樂」有兩種…………………………………………………………………220
將真實心意磨得閃閃發亮
總之,就先當作一切都會「成真」…………………………………………223
讓夢想變得不同凡響之「意念」的力量………………………………………227

結語………………………………………………………………………………229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049819
  • EISBN:978626329130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1.4MB

图书试读

序言

  讀者們願意拿起本書翻閱,也是一種緣分。
  首先請參閱下方的檢查表,勾選符合自身情況的項目。

  □ 周遭有很多嚴厲的人
  □ 朋友當中有人看起來就是無憂無慮,幸福開心
  □ 身邊有不太想親近的對象
  □ 動輒被他人責怪,某些人只會特別針對自己挑毛病
  □ 經常被嘲諷而感到不愉快
  □ 攬下同事們不太想做的工作
  □ 交往的對象往往是「不幸之人」
  □ 看到過得自由自在的人時會覺得不是滋味
  □ 看到他人失敗做不好時會覺得不耐煩
  □ 找不到想做的事

  若符合的項目超過三項時,代表有必要重新檢視自身的努力方式。
  這是因為,當自己總是「不斷為了誰而努力」時就有可能造成這些情況。

  我認為能為了他人而努力的人,本質是很善良的。

  想讓對方感到開心、想幫上忙、想讓對方覺得幸福──。

  明明心地如此美好善良,為何現在會感到苦不堪言呢,原因應該就出在不斷忍耐做著某些自己「不想做的事」。至於為何願意忍耐苦撐,則是因為堅信自己這麼做能讓對方感到開心,或幫上忙的緣故。

  這樣的作為實在非常貼心吧。洋溢著對他人的關懷。

  但說來真是不可思議。

  心地如此善良,對人充滿關愛的話,照理說周遭應該也會給予相同的對待才是。可是當事人卻深受人際關係、工作、戀愛所擾而備感艱辛,不覺得這樣根本沒道理嗎?

  其實這當中牽涉到愛這項複雜難解的機制。

  大略而言,愈是體貼和善,願意為了他人而努力的人,到頭來愈容易受傷而感到痛苦難受。
  要對抗這項機制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以自身的「真實心意」為優先。
  或許有些人認為忠於真實心意不假掩飾,會被視為任性妄為而惹人厭。
  然而實際上,順著真實心意行事的人反而惹人愛,也比較容易獲得志同道合的夥伴。
  人生也會因為這樣變得光輝燦爛,閃閃發亮到驚人的程度。
 
  話說回來,該如何才能做個忠於自我真實心意的人呢?

  為了替有此困擾的讀者們解惑,我彙整了一份「不要做的事清單」。

  欲重新找回自己,並非透過「開始」接觸新事物做起,「拋開」現有的思維模式才是最快的捷徑。
  一路走來你已不斷付出大量的努力,沒必要再為自己增添更多的差事。
  只要「試著戒掉」本書所解說的事項就可以了。
  若這些建議能多少減輕各位讀者的心理負擔,成為大家跨步邁向更幸福美好人生的契機,對我而言真是至高無上的喜悅。

本田晃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探討「如何與內在批評家和解」的書籍,對我這種從小就活在嚴苛自我要求下的「戰兢人」來說,簡直是救贖。它非常深入地挖掘了「內在聲音」的來源,指出很多負面的自我對話,其實是童年時期重要他人的聲音的內化。書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述如何辨識這些聲音——它們通常是絕對化、非黑即白且帶有羞辱性的。最讓我震撼的是,作者建議我們不要試圖「消滅」這個批評家,而是要把它當成一個「過度保護的哨兵」。它雖然吵鬧,但出發點是想保護我們免於再次受傷。理解了這一點後,我對自己的苛責不再是憤怒,而是多了一份複雜的憐憫。書裡引導讀者,用一種「慈悲的觀察者」角度去看待自己的錯誤,而不是用「法官」的角度去判刑。我開始嘗試用比較溫和的語氣和自己對話,雖然進展緩慢,但每次成功抵擋住自我貶低的衝動,都覺得自己又向前邁了一大步,真正開始學會與自己和平共處了。

评分

最近剛看完一本探討「慢活」哲學的書,跟坊間那些一味鼓吹「效率至上」的書籍完全不一樣,這本簡直是為我們這些被科技和社群媒體綁架的都市人開了一扇窗。作者的文筆非常優美,帶著一種沉靜的力量,讓人忍不住想放慢語速去閱讀。書裡花了很大篇幅在討論「注意力經濟」如何竊取我們的時間和心靈平靜,這點我深有同感。我以前滑手機的時間長到自己都害怕,總覺得時間都跑去哪了?看完書後,我開始刻意地「數位排毒」,試著把手機放在另一個房間,專心做完一件事。驚訝的是,完成同樣的工作量,我花的時間反而更短,而且質量更高,因為沒有被無數個通知打斷。這本書不只是空談理論,它提供了非常具體的「慢下來」的實踐方法,像是「單一任務時間塊」、「靜觀呼吸練習」等等,而且都強調要從最簡單、最容易做到的地方開始。它讓我重新認識到,慢下來不是落後,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專注和掌控。

评分

哎呀,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老好人」量身打造的!我以前總覺得,人生就是要不斷往上爬,把所有人都照顧到,自己的需求放最下面。結果呢?活到三十幾歲,身心俱疲,還常常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忙什麼。這本書(不是你說的那本,是另一本我剛看完的)講的「為自己而活」的哲學,真的讓我醍醐灌頂。它不是教你自私,而是教你如何設定健康的界線,明白「不」也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書裡有個章節在探討「取悅他人的陷阱」,我讀到快流眼淚,因為作者精準描述了那種明明很累卻不敢拒絕的恐懼感。作者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像是面對親戚的過度關心、同事臨時丟過來的麻煩事,她都提供了一套溫和但堅定的應對方式。我特別喜歡它強調的「內在價值觀排序」,當你知道自己最重視的是什麼,那些外界的雜音自然就退後了。看完這本書,我感覺好像卸下了好幾斤的包袱,終於可以喘口氣,開始思考「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而不是「別人希望我過什麼樣的生活」。真心推薦給所有活在別人期待裡的朋友,是時候把焦點轉回自己身上了。

评分

對於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中的情感勞動」這個主題,這本我最近翻閱的書,給了我一個非常嶄新的視角。以往,我們總是被教導要「顧全大局」、「體諒他人」,但書中犀利地指出,很多時候,我們付出的情感支持已經超出了我們的負荷,變成了單方面的犧牲。作者用了很多案例來解析,例如,當朋友總是找你傾訴負面情緒,但從不回應你的困境時,這不是友誼,而是情緒回收站。這本書並沒有教人如何撕破臉,而是教你如何「優雅地抽身」。它提供了一個很實用的工具:區分「我可以控制的」和「我無法控制的」。在人際互動中,我們能控制的是我們的反應和投入程度,無法控制的是對方的感受和回饋。這個框架幫我清晰地劃分了責任邊界。我不再因為別人的不開心而感到內疚,因為我知道,我已經盡力了,而結果不是我能全權負責的。這對於長期處於高壓社交環境中的人來說,簡直是心靈的解放。

评分

老實說,我對那種勵志書通常抱持懷疑態度,覺得很多都是空話,看了等於沒看。不過,這本(另一本啦)在處理「完美主義」這塊,寫得非常細膩且務實。它沒有鼓吹你放棄所有標準,而是深入剖析了為什麼我們會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維陷阱,以及如何擁抱「足夠好就好」(Good Enough)的狀態。書中用了很多心理學的論述來佐證觀點,讀起來不會漂浮不定,挺有份量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它提到的一個概念:害怕失敗,其實是害怕被評價。這個觀點讓我意識到,我很多拖延症的根源,不是懶,而是怕做出來的東西不夠好,乾脆不開始。書裡的練習題也很有趣,它鼓勵讀者去刻意完成一些「不完美」的小任務,然後觀察自己內心的反應,從中慢慢建立對「不完美」的耐受度。對於我這種常常因為一個小細節卡住,導致整個專案進度落後的上班族來說,簡直是及時雨。它讓我開始練習「先完成,再優化」,而不是「完美主義導致的徹底停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