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可以做得更好,也算是懶!:跟著蘇格拉底尋找自己的專屬幸福 (電子書)

原本可以做得更好,也算是懶!:跟著蘇格拉底尋找自己的專屬幸福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劉燁
图书标签:
  • 哲学
  • 幸福
  • 苏格拉底
  • 自我提升
  • 生活
  • 懒惰
  • 电子书
  • 思考
  • 人生
  • 心灵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們的國家就像一匹大馬,牠有著無窮力量,卻非常懶惰;
  而如果沒有我這隻『牛虻』刺激牠,牠就會變得更加愚蠢。」
  ──蘇格拉底

  
真正富有的人不是擁有最多,而是需求最少。
  擁有九十九枚金幣的人,仍會不滿足為何不是一百枚;
  但身無分文的人有了一枚,就會很幸福。
  蘇格拉底選擇了很簡陋的生活:冬天穿著短衫、從不穿鞋、食物極差,但對他來說已經足夠了──這就是他為什麼能時刻擁有幸福。

  
如果總是想要追求完美,最終只會一無所有。
  有一次,柏拉圖問蘇格拉底:何為愛情?
  蘇格拉底要他摘下田中最大的麥穗,但是不可回頭,而且只能摘一次。柏拉圖充滿信心走進去,卻垂頭喪氣地走回來。
  「我盡力看清楚每一株麥穗,可我擔心那並不是最大的,就想再看看有沒有更大的,而我不知不覺就走到盡頭了
……
  蘇格拉底微笑:「你已經明白,什麼是愛情了。」

  
若被慾望驅使,你就會不斷犯錯。
  「如果有人總是讓奴隸做最錯誤的事,那這個人算什麼樣的人?如果這個奴隸言聽計從,那麼他又算什麼呢?」
  「那他就是最壞的主人。」
  「那麼,不能自制的人可以稱得上最壞的奴隸嗎?」
  「絕對可以。」
  吃、喝、性、睡眠雖然可以得到暫時的快樂,但如果一個人被這些慾望控制,就會開始沉迷,甚至開始有惡行。看似快樂,事實上卻失去了真正的幸福。

  
雅典的悲劇,希臘的悲劇──蘇格拉底之死
  蘇格拉底在西元前
399年被雅典政府判處死刑,其罪名是:第一,不信雅典的神,崇奉新神;第二,蠱惑青年。蘇格拉底的弟子有的勸他逃亡,有的願代他贖罪,卻都被他拒絕,因為他要用行動維護真理和正義。
  蘇格拉底的赴死,也是最後一次用行動詮釋了何謂善和德。

  ★蘇格拉底的幸福哲學,知道的越多,才懂得其實知道的越少!
  本書精選了蘇格拉底一生中熠熠生輝的隻言片語,共分為三章,從哲學思考、幸福思考、真理思考一一說起,告訴讀者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如何尋找自己的專屬幸福。

重新定义人生的意义:从苏格拉底的智慧中汲取力量 一本引导你深入探索内心世界,找到属于自己幸福哲学的实用指南。 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时常感到迷失、焦虑,似乎总在追逐着别人定义的“成功”,却忽略了内心深处真正的渴望。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念头:“如果当初能做得更好就好了”,或者在忙碌过后,徒留一声叹息:“算了,就这样吧。” 这种“原本可以做得更好,也算是懒了”的心态,不仅是关于效率的问题,更是关于我们如何看待自我价值、如何定义幸福的哲学困境。 本书并非一本普通的自我提升手册,它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深刻的哲学探险。我们将以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苏格拉底的智慧为灯塔,照亮我们通往真正幸福的道路。苏格拉底的一生都在追问“何为善?”、“何为美德?”、“何为真正的幸福?”。他的“认识你自己”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开启一切智慧的钥匙。 【打破惯性思维:苏格拉底的反驳式提问】 我们常常被社会构建的价值体系所裹挟:高薪、名望、物质拥有,被视为幸福的铁证。但苏格拉底会如何审视这一切? 本书将深入剖析苏格拉底“反驳法”(Elenchus)的精髓。这不是为了驳倒他人,而是为了清除我们心中那些未经审视的、继承而来的“固有观念”。我们将跟随苏格拉底的步伐,对以下核心问题进行彻底的审视: 你所追求的“成功”,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我们将拆解主流文化对“成功”的定义,探究其背后的逻辑漏洞。 “懒惰”的真面目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懒惰”,实则是对无效努力的本能抗拒,或者是对内心恐惧的逃避。苏格拉底教导我们区分真正的懈怠与对不义行为的抵制。 幸福是否需要“完美”的前置条件? 抛弃“等我有钱了/等我瘦了/等我退休了”的谬论,学习在当下、在不完美中发现存在的价值。 【自我探寻的旅程:从“无知之知”到美德的实现】 苏格拉底最著名的论断之一是:“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这并非谦虚,而是一种清醒的洞察力——承认自己的无知,是获取真正知识的起点。 本书将带领读者进行一系列结构化的自我审视练习,旨在实现苏格拉底所倡导的“灵魂的照顾”(Caring for the Soul): 1. 灵魂的体检: 我们将利用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工具,对自己的信念系统、价值观和日常行为进行“交叉盘问”。例如,当你感到焦虑时,你会问自己:“我所担心的这件事,是否真的关乎我的德性?” 2. 美德即知识: 探讨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核心——美德即知识(Virtue is Knowledge)。我们相信,没有人会自愿作恶,所有的错误行为都源于对“善”的无知。理解这一点,能让我们对自己的过失抱有更多的理解和成长的动力。 3. 行动的勇气: 知识必须转化为行动。我们将探讨如何将深刻的哲学洞察融入日常决策,培养实践美德的勇气,即使面对世俗的压力和诱惑。 【超越“做得更好”,拥抱“活得更好”】 本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读者建立一套专属于自己的幸福哲学体系。它不是教你如何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去追逐外部目标,而是教你如何清晰地定义“什么是好的生活”,并以此为准则去生活。 你会发现,许多让你感到“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的遗憾,往往是源于你将精力投入到了与你核心价值不符的事情上。当你真正理解了“认识你自己”的意义,你的每一个选择都会自然而然地导向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而非持续的自我苛责。 本书适合谁? 感到生活停滞不前,但不知如何突破的职场人士。 厌倦了浮躁的成功学,渴望深度思考人生意义的读者。 希望建立稳定、内在驱动力的父母、教育工作者。 所有对古希腊哲学感兴趣,并希望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实践的人。 翻开本书,你将学会如何停止无谓的比较和自我批判,转向苏格拉底的智慧深井,汲取那份能让你坦然面对不完美,并活出真正丰盛人生的力量。 幸福不是一个需要完美执行的计划,而是一种持续审视、不断完善的内在状态。让我们一起,开始这场关乎灵魂的伟大对话。

著者信息

劉燁,專職作者。

王郁陽,一個熱愛生命、享受生活的平凡人。
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相信人生的每一秒都不應該浪費。喜歡文學與藝術,著有《成功路上的101塊絆腳石:改掉壞習慣,迎接新自我!》、《為什麼人要良善的八堂必修課:70個勸你善良的人生故事》等。

图书目录

序言
蘇格拉底生平
第一章
蘇格拉底的哲學思考
 一、哲學領域中蘇格拉底與柏拉圖的關係
 二、由「自然」到「自我」來認識自己
 三、兩大陣營對立,精神與物質再分化
 四、蘇格拉底
——「唯心論」的奠基人
 五、蘇格拉底的哲學
——道德觀
 六、蘇格拉底的哲學
——辯證法
 七、蘇格拉底的哲學
——人性論
 八、蘇格拉底的哲學中的神祕主義色彩
第二章
蘇格拉底的幸福思考
 一、只有關注現實才能得到幸福
 二、需求少的人更容易得到幸福
 三、創造真正的,永恆的美
 四、真正愛護肉體的方式是鍛鍊
 五、正視失敗
 六、智慧是透過艱苦卓絕的探索取得
 七、做個聰明而有用的人
 八、珍惜愛情,控制色慾
 九、自知和知人
 十、輕視金錢回報,重視感情投資
 十一、善行與惡行
 十二、自己爭取的幸福
 十三、尊重我們的父母
 十四、幸福來自自制
 十五、做自己
 十六、追求自由
第三章
蘇格拉底的真理思考
 一、真理是萬物的尺度
 二、人生需要反省與檢討
 三、沒有「小聰明」,只有「大智慧」
 四、在不斷探索與質疑中尋找真正的智慧
 五、做認為對的事
第四章
蘇格拉底的教育思考
 一、蘇格拉底重視教育
 二、論「美德即知識」
 三、「蘇格拉底反詰法」
——用談話法教學
 四、一種教育方法
——「助產術」
第五章
蘇格拉底的死亡思考
 一、坦然面對死亡
 二、死亡是肉體與精神的分離嗎?
 三、靈魂能夠擺脫一切煩擾嗎?
 四、每個人都把死亡當作一種大惡
 五、絕對相等的事物不等
 六、一部分是身體,一部分是靈魂
 七、智者與勇者更接近幸福
附錄
蘇格拉底名言錄

图书序言

  • EISBN:9789865166069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0MB

图书试读

序言

  蘇格拉底(約西元前四百六十九年~西元前三百九十九年),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他和學生柏拉圖、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並稱為「希臘三哲人」;其中,蘇格拉底被後人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

  可以說,蘇格拉底是古希臘哲學的一個分水嶺。在他之前,古希臘的哲學家偏重於宇宙起源和萬物本體的研究,對人生並不十分關注;蘇格拉底則擴大了哲學研究的範圍,將焦點引到人的心靈上。他認為:研究物質世界的構造和法則、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質是必須的,但對於哲學家來說,應該有比樹木、石頭和星辰更有價值的問題,就是心靈問題、道德問題和知識問題,而這些問題和人息息相關。他引用德爾菲阿波羅神廟中鐫刻的神諭呼籲世人:「認識自己。」希望人們能透過對心靈的思考追求德行。

  蘇格拉底生活的年代,正是雅典的民主制由於先天的理性缺失而轉為暴政專制的年代。蘇格拉底意識到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局限
——人民的決定不一定都合乎理性,很可能盲目行事,也往往會意氣用事。由於人們的決策往往建立在個體的感覺、體驗和情緒上,故人多不代表能產生理性、正義和民主。因此基於理性的反省和批判,蘇格拉底反對「無限民主」和「直接民主」,主張「精英民主」。他清楚地看到,如果多數人的統治不被限制,民主的理想就會成為一種新專制權力的依據。多數的無限權威意味著多數的權力濫用,因為一旦多數擁有了無限的權力,那麼任何與多數不相同的見解的個人、或少數弱勢群體的意見,便很難得到尊重和保護。多數可以阻止、隨意否定少數的意見,甚至可以任意處置少數,少數若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無處伸冤;更嚴重的是,多數的無限權威將為冤冤相報的暴行埋下禍根——今天可以任意處置少數人的多數人,明天也有可能成為被另外多數隨意處置的少數人,使社會始終處於一個不穩定狀態。很顯然,蘇格拉底已經超越了古希臘的民主理論,為近代的自由民主理論奠定了基礎。

  蘇格拉底是智者,他大膽揚棄前人留下的豐富精神遺產;蘇格拉底是哲人,不媚俗,不屈從,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理念,並為之勇敢奮鬥,直至殉難。許多有見地的哲學家都認為:蘇格拉底的死影響深遠。因為正是蘇格拉底殉道式的受難,才激起了人們自身的批判和反思,啟發了後來的人們尊重理性,寬容不同觀點。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講,我一開始對書名裡那個「懶」字是抱持懷疑態度的。感覺就是想用一個聳動的詞彙來吸引眼球,心想,蘇格拉底跟「懶」能扯上什麼關係?結果,讀到後來才明白,這個「懶」不是指肉體上的怠惰,而是一種精神上的卸載,是從那種無止盡的、社會灌輸的「應該」中解放出來的狀態。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得很巧妙,它沒有直接堆砌蘇格拉底的語錄,而是用一系列生活化的情境,像是職場上的向上管理、人際關係中的邊界設定等等,來穿插哲學思辨。我特別欣賞作者在處理「效率至上」這個現代文明病時的態度。他沒有全盤否定效率,而是質疑我們為效率犧牲了什麼——我們的時間感、我們的感官體驗,甚至是我們與家人相處的品質。這本書讀起來的節奏感很舒服,它不會逼迫你馬上做出改變,而是像一個溫柔的引導者,在你思緒混亂時,輕輕撥開一層霧。這讓我重新思考「好好生活」的定義,它可能不是要你擁有更多成就,而是能夠更專注於當下擁有的那一點點寧靜。

评分

我發現這本書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它挑戰了台灣社會普遍推崇的「拚搏精神」。我們從小到大被教育的,似乎就是「不進則退」、「吃苦就是福氣」。這本書透過蘇格拉底的詰問,溫和地解構了這些根深蒂固的信念。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覺得累,不是因為工作量真的超標了,而是因為我們內心深處,被一種「沒有持續創造價值就是浪費生命」的恐懼感所驅動。書中有一章節專門討論「美德與快樂的關係」,這部分尤其讓我受益匪淺。它不是教你如何更有效率地去追求快樂,而是讓你思考,真正的快樂,是否源於你品格的完善,而非外在物質的堆砌?這種從根本上動搖既有價值觀的過程,其實是需要一點勇氣的,但作者的筆法又充滿包容性,讓你覺得,即使你暫時無法達到那種「理想狀態」,也沒關係,至少你已經開始思考了。這種對讀者既尊重又引導的態度,是這本書能夠持續吸引人讀下去的關鍵。

评分

從裝幀設計來看,這本電子書的排版保持了足夠的留白,這對於需要深度思考的內容來說,是極大的加分項。我特別喜歡它在每個小節結尾處,都會留下一個開放式的問題,這個設計極大地增強了互動性和反思性。它不像很多工具書那樣急著給你一個「解決方案」,而是更傾向於讓你成為自己問題的「共同探討者」。這本書對我最大的衝擊,在於它讓我正視了「選擇的代價」。我們總是嚮往「魚與熊掌兼得」,但蘇格拉底的智慧告訴我們,每一個選擇都意味著對其他可能性的放棄。作者成功地將這個古老的辯證法,套用到現代人最常遇到的困境:職涯選擇、伴侶選擇,甚至是如何分配週末的休閒時間。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生活中的許多「不完美」變得更寬容了,因為我開始理解,所謂的「不完美」,其實只是我主動選擇後的必然結果,而不是一種失敗。這種心態上的成熟,比任何具體的行動建議都要珍貴得多。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讓我聯想到那種在老舊咖啡館裡,跟一位見多識廣的長輩深度對談的場景。它不是那種充滿新潮網路詞彙的輕薄讀物,它的語彙帶著一種時間的厚度,但閱讀體驗卻是極為流暢的,這點非常難得。很多哲學普及書,往往在解釋複雜概念時,讀者就先被那些艱澀的名詞勸退了,但這本很聰明地將概念「生活化」。舉例來說,它討論「認識你自己」時,並沒有搬出柏拉圖的洞穴理論,而是從「你早上刷牙時在想什麼?」這種最微小的日常行為切入,然後逐步擴展到你對「成功」的定義上。這種由小及大的推進方式,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幾次深刻的自我盤問。對於我這種,平時工作內容較為偏向技術性、比較少接觸人文思考的人來說,這本書就像是一劑及時的「心靈維他命」,它讓我那久違的、對「我是誰」的好奇心又重新燃燒起來。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老實說,第一眼看過去就覺得是那種走「心靈雞湯」路線的,但讀完之後,才發現裡面其實藏著不少「硬料」。作者的文筆非常接地氣,一點都不賣弄學問,像是鄰家大叔在跟你喝茶聊天一樣,但聊的內容卻是從哲學的根源去挖掘我們日常生活裡的種種糾結。特別是針對現代人那種「總覺得自己哪裡做錯了,但又說不上來」的焦慮感,書裡用了很多蘇格拉底式的提問,讓你不得不停下來,真的好好審視一下自己到底在追求什麼。我印象最深的是它探討「完美主義陷阱」那一段,簡直是打到我的痛點。我常常陷入一種「不做就罷,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循環,結果往往是「做得七零八落」或是「根本不敢開始」。書裡不是直接給你答案說「你要放下」,而是引導你去思考「這個『更好』的標準是誰訂的?對你的幸福到底有什麼幫助?」這種由內而外的轉變,比起那些直接給你口號的書,來得更紮實、更持久。對於那些平時忙到沒時間看大部頭哲學書,但又渴望獲得一些人生啟發的上班族來說,這本絕對是值得一翻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