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大聲講:動物溝通師春花媽帶你認識全球50種瀕危野生動物,聆聽動物第一手真實心聲 (電子書)

野生動物大聲講:動物溝通師春花媽帶你認識全球50種瀕危野生動物,聆聽動物第一手真實心聲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春花媽
图书标签:
  • 动物沟通
  • 野生动物
  • 濒危动物
  • 动物行为
  • 环境保护
  • 春花妈
  • 动物世界
  • 科普
  • 电子书
  • 自然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特聘生物專家甩阿老師曾文宣,擔任科普專業審訂
  ★野生動物圖文創作者 阿鏘——專文導讀

  第一本由野生動物現身說法
  深入生命教育的動物生態小百科

  你覺得「瀕臨絕種」這件事,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
  你是否好奇他們的生活哲學,甚至是對死亡的看法?
  你希望用不同的方式了解野生動物的生態習性,
  並親口聽他們說說世界在他們眼中的模樣嗎?

  以上問題,
  如果你有任何一項的答案是肯定的,或感到一絲絲好奇,
  我們都誠摯邀請你翻開本書。

  本書由知名動物溝通師春花媽與生物專家甩阿老師、插畫繪者Jozy共同合作,
  除了以生動有趣的方式介紹50種瀕危動物的生態科普知識,
  春花媽更邀請野生動物們現身說法,
  讓人們得以聆聽他們對於氣候變遷、人類威脅,
  以及如何看待生命與死亡的真實心聲。

  ***

  身為動物溝通師的春花媽,經常與許多野生動物連線進行對話。與動物直接對談,除了讓讀者有機會釐清動物們那些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行為模式,那看似童言童語、其實卻深富哲理的名句語錄,以及一句句的尖銳提問與抗議,更值得一向自詡為萬物之靈的我們反思與深省。

  歐亞水獺:「沒有我們的世界,真的會比較好嗎?」
  食猿鵰:「森林變小很久了,不用花多大力氣就可以飛到邊緣。」
  台灣石虎:「現在很多路變得很好走,卻很危險。我不明白,一起生活真的很難嗎?」
  北極熊:「不懂得尊重自己的動物,也不會被別的動物尊重。」
  抹香鯨:「你們不想要的(垃圾),我們也不想要啊!」
  雪鴞:「世界對人類特別溫柔,你們接受了那麼久的溫柔,也應該對動物好了,不要再假裝什麼都不知道。」

  正因為人類數量增加得太多,而野生動物又滅絕得太快,在地球生態正以加速度失衡的此刻,春花媽迫切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們能認識這些正在消失中的美麗生物,進而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來愛護他們,並且維護地球的自然環境。

  本書以動物主觀、科學客觀的雙重視角出發,由春花媽與動物直接訪談對話的方式展開,並特聘生物專家甩阿老師擔任科普知識審訂,全書更融入超萌的彩色插圖與漫畫元素,為讀者打造生動有趣的生態知識體驗。

  我們真心期待同為動物一員的人類,在更深入了解野生動物的想法之後,能夠發自內心地尊重世界上的每一個物種、愛惜每一個生命。

  【內容重點】
  1.收錄全球50種瀕危野生動物:本書所介紹的50種野生動物,在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所公布的受脅評估指標中,分別被列入瀕危、極危、易危、近危,以及數據缺乏與未評估這六類(後兩者僅因研究數據不足,仍有滅絕的可能)。

  2.寓教於樂的閱讀體驗:本書除了按水、陸、空、兩棲與昆蟲類四大章節來編排,在正式介紹該物種前,還可先從動物們的剪影來猜猜看,為讀者創造活潑有趣的學習體驗。

  3.科普知識漫畫化、趣味化:將動物的生活習性、特徵等科普知識,以趣味生動的比喻與彩色漫畫呈現,讓你自然而然地就將這些知識印在腦海中。

  4.科普小辭典讓知識更進階:你聽過「島嶼侏儒化」嗎?「孤雌生殖」又是什麼?「懸爪」是指動物的哪個部位?這些不常見的科普專有名詞,書中都會為你一一說明白。

  5.最觸動人心的生命教育:在春花媽與每一個動物的對談當中,你將深刻感受到動物們所面臨的生存危機,以及他們短暫的一生中是如何竭盡所能,只為了活下去。

名人推薦

  嚴融怡/「週遭的海洋」臉書粉專作者———專文推薦
  李偉文/作家、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黃一峯/金鼎獎科普作家、生態教育工作者
  黃仕傑/科普書籍作家、外景節目主持人——齊聲推薦
跨越界限:探尋人類文明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未來之路 一卷關於我們共同家園的深刻反思,一場關於生命連結的深度探索。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但諷刺的是,我們與腳下這片土地上其他生命形式的聯繫卻日益疏遠。本書並非聚焦於特定物種的生存困境或單純的自然科普,而是以一種宏大而細膩的視角,探討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如何重新定位自身在生態系統中的角色,以及如何透過重建跨物種的倫理與溝通橋樑,尋求一條可持續的共存之道。 這是一本獻給所有對「關係」懷有敬畏之心的人的著作,它邀請讀者超越傳統的生物學分類和保護口號,深入思考文明的邊界與責任。 第一部:文明的尺度與視野的收縮 本書開篇,便以歷史學、人類學和哲學的交叉視角,審視了「進步」的定義。我們將探討自農業革命以來,人類如何逐步將自然界「物化」,將其視為可供開發和利用的資源庫,而非共享的生命網絡。 一、理性的藩籬:笛卡爾餘暉下的世界觀 深入剖析西方哲學傳統如何無意中強化了人與動物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我們將考察心靈、意識和工具理性如何被狹隘地定義,從而排除了其他生命形式在情感、社會結構和環境感知上的複雜性。這並非指責古人,而是理解我們當前思維模式的根源,如同抽絲剝繭,揭示現代社會許多環境倫理困境的「思想遺產」。 二、城市化與感官的隔離 專門探討現代都市的建設如何成為一種「去自然化」的過程。我們生活在一個被過濾、被控制的環境中,與野外的隨機性、粗粝感和不可預測性徹底隔絕。這種物理上的隔離導致了情感上的麻木——當我們不再感知到真實的自然脈動時,對於生命逝去的痛感便會減弱。書中將穿插城市設計師、景觀建築師的訪談,探討如何將「野性」的元素重新引入城市肌理,以恢復人類與環境的感官聯繫。 三、經濟學的盲點:非市場價值的重估 本書批判性地分析了當代主流經濟模型對生態價值的忽視。生態系統服務、生物多樣性所帶來的「生存穩定性」和「文化滋養」,往往被置於次要地位。我們將引入生態經濟學的前沿觀點,探討如何建立一套更全面的評估體系,承認每一個生命存在本身即是價值,而非僅僅是服務於人類的工具。 第二部:傾聽的藝術與跨物種的倫理學 拋開了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批判,本書的重點轉向「如何重建連結」。這部分著重於方法論和倫理實踐,強調「傾聽」不僅僅是接收聲音,更是一種深度理解與同理心的展現。 一、符號、訊號與共享的語義場 我們將探討動物溝通的科學邊界,以及更重要的——人類詮釋的侷限性。書中詳細介紹了諸如動物行為學、聲學生態學的前沿研究成果,分析不同物種如何構建複雜的社群結構和信息傳遞系統(例如,鯨豚類複雜的方言、鳥類的教育機制)。核心論點在於:即使無法進行逐字的「翻譯」,人類也必須學會識別和尊重這些複雜的「訊號」所承載的生存意圖和情感狀態。 二、同理心的擴展:從模仿到共情 本書深入探討了神經科學在理解動物情緒(如恐懼、喜悅、喪親之痛)上的最新發現。通過這些科學證據,我們將辯證地討論「同理心」的界限。它要求的不僅僅是「感受他們的痛苦」,而是要建立一套尊重其物種特性,不以人類情感框架強加於他們的倫理準則。例如,理解一種群居動物的社會死亡,與理解一個獨居物種的生存壓力,所需的同理心模型是不同的。 三、傳統智慧的借鑑:地方知識中的「關係修復術」 本書專程採訪了全球多個原住民社群的長者和智者。這些文化中往往保留著一套成熟的、與周遭環境進行「協商」和「互惠」的實踐。我們將分析這些傳統的儀式、禁忌和敘事結構,它們如何有效地在族群和領地內的非人生物之間維持著一種動態的平衡和敬畏。這部分旨在說明,重建連結的靈感,可能就隱藏在那些被現代性快速淘汰的「過時」知識體系之中。 第三部:面向未來的實踐:從保護到共治 最後一部分將視角投向未來,探討如何將哲學思辨轉化為具體的、可操作的治理和生活方式。 一、法律的轉向:賦予自然界「主體性」的嘗試 本書討論了全球範圍內「自然法」和「河流、森林權利」的法律實踐案例。這類法律變革的核心,是挑戰人類長期以來作為法律唯一主體的地位。我們將分析這類立法的難點、潛在的風險,以及它如何迫使我們重新定義「財產」、「權利」和「責任」的概念,從而為更廣泛的跨物種治理鋪平道路。 二、科技作為橋樑而非工具:數據倫理的建構 在數據無所不在的今天,如何利用先進的監測技術(如衛星追蹤、AI聲學分析)來「了解」野生動物,同時又不至於成為另一種形式的「監控」或「干預」?本書探討了數據倫理的建構,強調收集數據的目的是賦權於該物種自身的生存決策,而非僅僅服務於人類的學術好奇心或危機干預。 三、微觀行動:重新編織我們的日常生活網絡 真正的變革始於個體的日常選擇。本書以開放性的筆觸,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將「尊重生命」的理念落實到消費選擇、空間利用和人際教育中。這包括如何設計更適合本土生物棲息的居家環境、如何選擇支持生態平衡的食物鏈,以及如何教育下一代,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便將人類視為「眾多生命網絡中的一環」,而非萬物之靈。 總結: 本書旨在激發一場深刻的內在革命:承認人類在地球上的影響力帶來的巨大責任,並主動學習如何以更謙卑、更具連結性的方式生活。它不是一本關於拯救瀕危物種的指南,而是一部關於如何拯救人類自身的「視野」與「良知」的邀請函。透過跨學科的視野和對生命本質的深刻反思,我們得以準備好迎接一個真正和諧、共生的未來。這是一場漫長但無比必要的學習之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春花媽


  動物溝通者,日常生活中與動物溝通的時間,遠大於跟人類說話的時刻。

  動物、植物與礦物跟我們擁有的時間感是不同的,當我們一起活在天地之中,感受會是相同的嗎?這是我想了解,並且在知曉後想要分享的。目前與二龜、一狗、六貓一起生活著,希望在活的時間之中,都是堅確地站在動物那邊通往世界的人。

  著有《春花媽宇宙藥輪》、《跟一棵樹聊天,聽他的人生哲學》等書,以及《春花媽的動物溝通課1》線上課程。

繪者簡介

Jozy


  養了兩隻貓的開罐器,為了主子們每日辛勤畫畫,和春花媽長期合作,畫了許多圍繞著動物打轉的作品,也深感備受動物寵愛。繪製有《野動大聲講》、《那貓語錄/海廢法師》網路連載插圖,出版《貓,請多指教1-4》系列漫畫。

審訂者簡介

曾文宣(甩阿老師)


  臺師大生科系生態演化組碩士,人稱甩阿老師,是個鱷魚癡,目前擔任國立玉里高中生物科老師。熱愛在如山如海的文字間遊蕩,試著脈絡化那些腦裡的稍縱即逝。提筆或演講時,會像止不住的火車般,不斷地想把新知帶向未知的遠方。

  Facebook:www.facebook.com/groups/344939175613377/user/100000181193239/
 

图书目录

【推薦序】科普教育工具書怎麼這麼可愛!——「週遭的海洋」臉書粉專作者 嚴融怡
【作者序】寫給正在認識動物的你——春花媽
【導讀】保護野生動物,並非只有讓人難過的事——野生動物圖文創作者 阿鏘

CHAPTER 1 水裡的野生動物
猜猜我是誰?

三棘鱟/瀕危(EN)
你活活看不容易啊!—恩姆

地中海僧海豹/瀕危(EN)
沒有魚會游輸你們—伯特樂西

巴氏豆丁海馬/數據缺乏(DD)
我們都是自己的喔!—哈德斯

西印度海牛/易危(VU)
這裡的海,好孤獨—阿麗雅思

抹香鯨/易危(VU)
能幫我找母鯨魚嗎?—阿青

南方黑鮪/極危(CR)
我只好很累地活著—輕藍

玳瑁海龜/極危(CR)
有你們食物就難吃—姓名不詳

俄羅斯鱘/極危(CR)
你們有魚很奇怪!—咿達斯赫

桃花水母/未評估(NE)
我也有點想要相愛—泥哈皮

碎毛盤海蛞蝓/未評估(NE)
管好自己不要來摸我—姓名不詳

歐亞水獺/近危(NT)
曬太陽超舒服的啦!—噗

櫛齒鋸鰩/極危(CR)
都是需要海才出現—櫛齒鋸鰩

藍鯨/瀕危(EN)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拉司迪卡布

CHAPTER 2 陸上的野生動物
猜猜我是誰?

大食蟻獸/易危(VU)
希望土地別再發燙—比比

北極熊/易危(VU)
土地已經餓很久了—瓦達鷥

台灣水鹿/易危(VU)
鹿是你們人類在喊的—力亞琵

台灣石虎/未評估(NE),全台推估剩下500隻
一起生活真的很難?—多

台灣穿山甲/極危(CR)
你想騙我縮起來嗎?—達

台灣食蛇龜/瀕危(EN)
你們才是食蛇人吧!—哪利

印度犀牛/易危(VU)
人類是吵吵的小東西—為什麼要告訴你我的名字

侏三趾樹懶/極危(CR)
慢就是活著的感覺—噗噗皮拉

非洲野犬/瀕危(EN)
沒有狗是一個狗的—卡拉

亞洲象/瀕危(EN)
真的壞我就打下去—瑞斯

長鼻猴/瀕危(EN)
不吃太多,獲得更多—阿爸

恆河鱷/極危(CR)
不想被吃就要吃掉—比比戴爾酷

馬來貘/瀕危(EN)
我要替你媽打你—姓名不詳

高鼻羚羊/極危(CR)
我們的味道變得好少—茶可拉迪

眼鏡王蛇/易危(VU)
是敵人就正面對決—姓名不詳

昆士蘭毛吻袋熊/極危(CR)
一起來睡一下吧!—阿朗比

漁貓/易危(VU)
入水要靜得像石頭—基爾

鴞鸚鵡/極危(CR)
覺得難就不要動啊!—皮卡斯旺迪拉

野雙峰駱駝/極危(CR)
不都是你們殺的嗎?—姓名不詳

羅氏長頸鹿/近危(NT)
打完架才會想到痛—焙齊

CHAPTER 3 空中的野生動物
猜猜我是誰?

美洲鶴/瀕危(EN)
求偶舞真的很難呀!—姓名不詳

宏都拉斯白蝙蝠/近危(NT)
我一直都超快樂喔!—皮

食猿鵰/極危(CR)
森林已經變小很久了—圖鄂

紅褐色蜂鳥/近危(NT)
你不該這樣對我們—阿虎

琉球狐蝠(台灣亞種)/易危(VU)
請你們不要喜歡我—媽媽叫我阿福

雪鴞/易危(VU)
世界對人類太溫柔—喱達斯

黑面琵鷺/瀕危(EN)
我們一直在追暖暖—妮旦旦

棕頸犀鳥/易危(VU)
孤獨讓你成為自己—泥

藍喉金剛鸚鵡/極危(CR)
那是不快樂的美麗—皮特蒂

CHAPTER 4 兩棲與昆蟲類野生動物
猜猜我是誰?

的的喀喀蛙/瀕危(EN)
蛙生目標就是長大—姓名不詳

南湖山椒魚/未評估(NE)
說好要保護我們喔!—利什

大紫蛺蝶/近危(NT)
不活著幹嘛生出來—花璃

大圓斑球背象鼻蟲/未評估(NE)
不想只有我活下去—球球

台灣爺蟬/未評估(NE)
一起生活才能活著—姓名不詳

長角大鍬形蟲/未評估(NE)
我真的好想娶老婆—烏拉

津田氏大頭竹節蟲/未評估(NE)
不生怎麼會有同伴?—噗離

霧社血斑天牛/未評估(NE)
身體說該做就去做—牙

索引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551385
  • EISBN:978626955139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图书试读

推薦序

科普教育工具書怎麼這麼可愛!
「週遭的海洋」臉書粉專作者  嚴融怡


  生物多樣性之父威爾森(E.O. Wilson)曾說:「每一個物種都是演化的傑作,精巧的適應其生存的自然小棲境。」正因如此,我們更應深入了解那些存在於大自然的生命,因為人類其實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應該對許多野生動物多一些了解和維護,才能讓我們所依存的自然資源得以永續。

  《野生動物大聲講》是一本提供了解野生動物的生動書籍,透過春花媽與每一種野生動物的對談,去理解許多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以及牠們所遭遇的生存危機。同時,每篇野生動物的對談後面還會有漫畫與文字進行深入的解說。

  像是針對南方黑鮪的產卵場就畫有一個可愛的小地圖,另外漫畫也顯示,某些南方黑鮪甚至還在未達性成熟的幼魚階段即遭逢被捕撈的命運。有的漫畫則囊括好玩的動物傳說,像是昭君淚與桃花水母的傳說。有的漫畫更釐清某些大眾可能對於動物的疑問,像是樹懶其實在水中的游速是相當快的,牠們並非絕對的慢條斯理。有些小朋友容易搞混斑點鬣狗和非洲野犬,但牠們並非相同的動物,鬣狗更常是搗亂、盜竊非洲野犬辛苦狩獵成果的敵對者;而且漫畫也有一個可愛的呈現,告知小朋友非洲野犬可沒有參與《獅子王》的演出喔!這是一本無論在環境教育和科普教育都非常有幫助的可愛工具書。

作者序

寫給正在認識動物的你
春花媽


  這篇,是想寫給跟我一樣忘記過動物的你。

  讓野生動物「大聲講」,是我人生美夢成真的一個代表。

  與許多的動物一起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我們每天都發現,有一些尚未被人類定義的物種正在被理解中,但!與此同時,也有更多動物正在離開我們,同享一片地球,我想認識他們、我想記住他們,然後我會努力不再失去更多的動物。因為他們不是其他的動物,是跟我們人一樣的動物。

  身為一個人,我跟其他人並無不同,但是我對於動物的喜愛,是從小時候一直沿襲到現在。當然我也跟大家沒什麼兩樣,在成長的路上因為可以選擇的東西越來越多,很多時候被動物以外的東西所吸引,但我深深知道,我還是常常因為一位動物的照片、一位動物的影片、一則動物的訊息,那個當下我無法忽略自己心動的感受、或是心痛的感受。深深的喜歡就是這樣的體驗吧!

  我喜歡動物,所以我想要為動物做點什麼——

  能為他們做點什麼事,讓動物給予我的感動體驗,可以超越我而存在。所以我想跟動物說話、我想成為傳遞他們存在的一個橋樑。

  當一個動物溝通者,與野生動物溝通時最大的感受,就是動物比我們細緻太多了!環境中一絲一毫的變化,都會牽動他們的情緒、行動與生活。專注在自己、讓自己顯化於環境之中狙擊獵物或是採食植物,但又能回到孤獨的自己、隱身在這大地之中,不被任何人所知悉。「為什麼可以這麼專注地成為自己,然後就快樂了呢?」我經常這樣問動物們。

  另一個我最常問動物的問題是:「活得好嗎?」

  關於好壞,人們各自的定義與討論很多,但是這幾年,越來越能聚焦在「環境正在變得脆弱」。即便疫情讓人類減少活動足跡,但對於這些瀕危的動物、或是比較可以被人類探索的動物來說,我們都一起感受到壓迫。那種壓迫感,就像是踩入了比他們所判斷還要深的水坑,當意識到的時候,我們都一起被驚嚇到了——原來,再追逐也可能找不到食物了!就像我們人類意識到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可能已經憂鬱很久,我們可能會顯化成免疫力失調,但是動物們經歷的可能是饑荒,或是更直接的生命衝擊。動物們會問我:「是你們用(造成)的嗎?你們來過的地方,土地都變得不一樣了」。我難以回答說「那不是我」,然後動物們就會再問我:「為什麼要這樣呢?」我一直都回答不了這個問題,但是,我想跟你們一起珍惜這片土地。

  ***

  《野生動物大聲講》是一個動物溝通者與野生動物對話的紀錄,但是我們也請來專業的生物學家為我們帶來更多動物知識的補充與引導。因為對話是一種溝通,但是了解需要更多知識來服務,所以我非常謝謝曾文宣(甩阿)老師還有阿鏘老師的協助。甩阿老師清晰的見識跟阿鏘老師幽默的陪伴,讓這本書的動物形態更為周全而且幽默。

  也感謝在野動大聲講經營多年,陪伴我們的惠群跟雅婷,你們看的字真的也不少~最重要的還有阿漠、晨安、Yen、Wen,透過你們的思考在建立的問題與文字,是這本書很重要的基石,謝謝你們。

  特別謝謝畫家Jozy,一直都要很謝謝他,因為畫動物、畫得像又能傳遞不是容易的事情。在意別人不在意的事情,又要回到一種和善的高度跟世界溝通,真的很難,但是我們都不想錯過動物,因為我們共同領受到的愛從未消散,也願你們可以一起感受。

  寫給野生動物:
  謝謝你們跟我一起同享地球,讓我意識到,我不只是我。
  謝謝你、謝謝你們。
  謝謝。
  
  特別寫給樹:
  謝謝您、謝謝您將您的身體貢獻給動物,請容我對您深深地致謝。

導讀

保護野生動物,並非只有讓人難過的事
野生動物圖文創作者  阿鏘


  大概是看我常在貼各種奇異的動物照片,或寫些日常中的動物觀察,好像不事生產沒在做什麼正經事的樣子,總有人問我的工作是什麼。關於這個講到爛的問題,最制式的回答便是:「我在做野生動物圖文創作兼保育教育推廣唷~(`・ω・´)」不過這個回答似乎讓人壓根還是不知道我工作內容有什麼,是為誰工作,向誰領薪水。

  其實回答可以簡單地用「保護野生動物」幾個字概括,但這麼說就太不識趣,會直接終結話題。野生動物議題常被當成是沉重的事,一個議題突然受關注,往往是因為很情緒性的事件讓人覺得某隻動物很可憐,都是人類的錯(嗚嗚嗚對不起)~這種狀況短時間雖然能受到大量關注,卻消散得快,對野生動物整體幫助十分有限,能因此留下的人也不多。野生動物保育時常就像塊大石頭一樣,很難搬動,正常人也不想被砸到,而決定眼不見為淨快速繞路離開。

  但要實踐保護野生動物,並非只有讓人難過的事。在第一線,有為野生動物努力移開阻礙的人們,研究人員、保育區巡守員以及救傷照養和復育單位,也有接觸對象以人為主的環境教育講師,將理念以更淺顯易懂的方式傳播出去。儘管有許多讓人難過的事,也還是有生命的喜悅和讓人振奮或是莞爾一笑的時刻。即使不是從事這些工作的人,還是能透過不同方式為野生動物盡心力,有為了環境和動物減少農藥和殺草劑的農家,自然也有認同這一理念而選購友善農法的消費者。

  當然也包括,打開這本書的你們。

  請以輕鬆的心情來認識這些新朋友吧。由名字開始認識一隻動物,也許你們故鄉相同,他和你一樣是個講究的美食家,也同樣苦惱著新房難尋。從更貼近生活和文化的方式來開啟與野生動物的關係,為什麼他有這麼特殊的名字?他長得這個特殊原來是身懷絕技啊!他們現在過得如何呢?我相信,先對野生動物產生興趣,哪怕是從「他長得好衰」、「他求偶的樣子好好笑」這些對動物有些失禮的理由開始,能藉此產生連結與同理心,儘管無法一蹴即成,我仍相信大家會因此願意,一起來為野生動物朋友們抬起名為保育的那些石頭。

  既然都已經被我拐到讀到這兒了,就請大家稍微讓我拿被石頭壓一下腳,做個腳底按摩,來為各位介紹一些不妨礙閱讀,但懂了能更快和野生動物們成為朋友的小知識吧!(`・∀・)

  ***

  野生動物是什麼?

  野生動物泛指在自然環境中生活,沒有受到人類選擇育種的動物。不包含被人類馴化的貓狗和家禽家畜,馴化動物因意外跑到野外生活繁殖的後代,也不能稱為野生動物唷!

  一種動物為什麼有這麼多名字?

  動物小檔案中的「學名」,由拉丁文組成,會以「斜體」表示,是一種動物的國際通用的名字。「俗名」則包含各國語言俗稱,像黑面琵鷺的台語有黑面仔、飯匙鳥的稱呼,英文名字是叫Black-faced spoonbill,愛鳥人士則常叫他們黑琵,以上都是他的俗名,不管怎麼變,他的學名都是 Platalea minor 。即使是要和不懂中文也不會英文的朋友介紹這隻鳥,只要有學名,就不怕找錯動物囉~

  瀕危指數是什麼?

  書中每一隻動物小檔案的右上角,都有個瀕危指數並接著兩個英文字母。這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為瀕危物種(含亞種)所做的分級,可以反映出一個物種需要被保護和關切的急迫性,一共分為九級。

  ◎絕滅(EX, Extinct):不論野生或人工圈養環境下這種動物都已經不存在了,例如「雲豹台灣亞種」。
  ◎野外絕滅(EW, Extinct in the Wild):原生存環境已經沒了,僅剩下圈養個體,例如「梅花鹿台灣亞種」。

  以下代表這種動物生存受威脅,並有可能絕種,分為三階等級紅橘黃表示:
  ◎極危(CR, Critically Endangered):例如「台灣穿山甲」。
  ◎瀕危(EN, Endangered):例如「黑面琵鷺」。
  ◎易危(VU, Vulnerable):例如「抹香鯨」。

  ◎近危(NT, Near Threatened):目前還過得去,但不小心還是會亮黃燈,例如「歐亞水獺」。
  ◎無危(LC, Least Concern):需要的關注度相對低,野生族群數量較多,環境也沒有受到太大威脅,例如「夜鷺」。
  ◎數據缺乏(DD, Data Deficient):由於數量分布少,對這種生物所知的資訊不足以做完整評估,例如「巴氏豆丁海馬」。
  ◎未評估(NE, Not Evaluated):尚未被IUCN評估過的物種,但不代表生活安定不用擔心喔!許多台灣的無脊椎動物都屬於這一類。

  這套系統是國際標準,和台灣的野生動物保育分級不同。台灣野生動物保育法所採取的是「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珍貴稀有野生動物」和「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三類。有很多動物國際上屬無危(LC)動物,在台灣被列為保育類(像是歐亞水獺台灣本島已經沒了,只剩金門還有),更有許多物種有賴台灣自己得研究判斷是否該積極保護。

  希望以上這幾顆小石頭,沒有讓你決定先放下書喘口氣,因為接著可是腳底按摩步道……不,我是說,裸猿人類我的話說完了,接著要登場的是來自陸海空三界的野生動物們,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說什麼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和信息密度控制得非常巧妙,这在电子书阅读体验中尤其考验作者和编辑的功力。我注意到,作者似乎有一种高超的节奏感,能够在我即将感到信息疲劳时,适时地引入一些更具情感冲击力的案例,或者调整叙述的侧重点,从而有效地保持了阅读的连贯性。它不是那种一次性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籍;相反,我发现自己会时不时地重新翻阅某一章的片段,去回味其中关于某个特定物种的“心声”。这种耐读性,来源于它内容的厚度和广度,它没有停留在表面介绍,而是深入到了物种生存困境背后的哲学思考。对于希望从阅读中获得长期启发,而不是短暂满足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的价值是持续累积的。

评分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叙事角度,它摆脱了传统科普读物那种冰冷、纯粹的数据堆砌,转而采用了一种非常人性化,甚至可以说是充满情感温度的视角来呈现这些野生动物。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更像是一个被允许参与到某个秘密社群中的成员,去倾听那些平时被我们忽略的声音。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代入感,使得那些原本只存在于纪录片或教科书中的物种,一下子变得鲜活可感,拥有了明确的“个性”和“情感光谱”。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让阅读过程变得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读者能够从更深层次理解保护的意义——保护的不是一组数据,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我甚至觉得,阅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次小小的“心灵洗礼”。

评分

说实话,我对一些号称“深度揭秘”的自然类书籍抱有过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在保证信息准确性的同时,往往难以在文笔上做到兼顾。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到了出人意料的平衡。它的语言风格时而如诗如画,描绘自然场景时充满了画面感和韵律美;时而又变得极其精炼有力,直击问题的核心,毫不拖泥带水。这种文风的转换非常流畅自然,就像是阅读一位技艺高超的演奏家在驾驭不同的乐章。对于我这种对生态学有一定基础,但又渴望获得更具感染力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阅读体验是多层次的——既满足了知识获取的需求,又提供了纯粹的审美愉悦。它不只是在“讲述”故事,更是在“演绎”生命的复杂与壮美。

评分

从纯粹的阅读感受来看,这本书成功地激发了我内心深处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责任感。我一直认为,最好的非虚构作品,应该能够改变读者的认知框架,而不是简单地填充既有知识。这本书做到了这一点,它让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更具共情的方式去观察和思考我们周围的世界。阅读过程中的那种震撼和反思,是很少有其他书籍能够提供的。它不仅仅是关于动物的知识汇编,更像是一次深刻的哲学对话,关于人类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承担起守护者的角色。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野生”这个词的理解都变得更加立体和沉重,这无疑是一次非常值得的阅读投入。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抓人眼球了!那种色彩的运用和动物的眼神特写,一下子就能把我从日常的琐碎中抽离出来,感觉自己好像真的要进入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奇妙世界。我特别喜欢那种仿佛能“穿透”照片看到动物灵魂的质感,这对于一本聚焦于野生动物的书来说,无疑是成功的第一步。而且,书名虽然长,但读起来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像是有人在热情地邀请你加入一场重要的对话。拿到电子版后,我也试着在不同的设备上阅读,排版和字体都很清晰舒适,即便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深度阅读来说非常重要。很多关于自然和生态的书籍,在电子化的过程中会牺牲掉视觉的震撼力,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处理得相当到位,让人在指尖滑动之间,依然能感受到那种原始的、野性的呼唤。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我就已经被那种对生命的敬畏感所感染,期待接下来的旅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