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作品精萃序    錢穆先生身處中國近代的動盪時局,於西風東漸之際,毅然承擔起宣揚中華文化的重任,冀望喚醒民族之靈魂。他以史為軸,廣涉群經子學,開闢以史入經的嶄新思路,其學術成就直接反映瞭中國近代學術史之變遷,展現齣中華傳統文化的輝煌與不朽,並撐起瞭中華學術與思想文化的一方天地,成就斐然。 
   三民書局與先生以書結緣,不遺餘力地保存先生珍貴的學術思想,希冀能為傳揚先生著作,以及承續傳統文化略盡綿薄。 
   自一九六九年十一月迄於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多年間,三民書局總共齣版瞭錢穆先生長達六十餘年(一九二三~一九八九)之經典著作—三十九種四十冊。茲序列書目及本局初版日期如下: 
   中國文化叢談(一九六九年十一月)
   中國史學名著(一九七三年二月)
   文化與教育(一九七六年二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一九七六年六月)
   國史新論(一九七六年八月)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一九七六年八月)
   中國歷史精神(一九七六年十二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一九七七年二月)
   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一九七七年五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一九七七年七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四)(一九七八年一月)
   黃帝(一九七八年四月)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一九七八年七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五)(一九七八年七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六)(一九七八年十一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七)(一九七九年七月)
   歷史與文化論叢(一九七九年八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一九八○年三月)
   湖上閒思錄(一九八○年九月)
   人生十論(一九八二年七月)
   古史地理論叢(一九八二年七月)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閤刊)(一九八三年一月)
   宋代理學三書隨劄(一九八三年十月)
   中國文學論叢(一九八三年十月)
   現代中國學術論衡(一九八四年十二月) 
   秦漢史(一九八五年一月) 
   中華文化十二講(一九八五年十一月)
   莊子纂箋(一九八五年十一月)
   硃子學提綱(一九八六年一月)
   先秦諸子繫年(一九八六年二月)
   孔子傳(一九八七年七月)
   晚學盲言(上)(下)(一九八七年八月)
   中國歷史研究法(一九八八年一月)
   論語新解(一九八八年四月)
   中國史學發微(一九八九年三月)
   新亞遺鐸(一九八九年九月)
   民族與文化(一九八九年十二月)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一九九○年一月)
   莊老通辨(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二○二二年,三民書局以全新設計,將先生作品以高品質裝幀,隆重推齣珍藏精裝版,沉穩厚實的木質色調書封,搭配燙金書名,彰顯國學大傢的學術風範,並附精美藏書票,期能帶領讀者重迴復古藏書年代,品味大師思想精髓。 
   謹以此篇略記齣版錢穆先生作品緣由與梗概,是為序。   
三民書局
 謹識
 東大圖書
  自序    本集所收,係本人二十年來有關中國文化問題之講演共二十六篇或則在港九星馬,或則在臺灣各地。其中惟智識青年從軍先例一篇,乃對日抗戰時在成都所講,茲亦附收在內。各篇不分年代先後,略就其內容,又分為上下兩編。上編主就中國歷史指齣中國文化之演進及當前文化復興運動之主要途徑所在。下編分述中國文化之各方麵,如宗教信仰,道德修養,農村生活,社會經運設計以及科學藝術法律諸端,並及海外移民等,而以中國民族之剋難精神及人人必讀書兩篇為殿。凡本人對於中國文化之看法,大體輪廓略具。其他已發錶之文字,有《中國文化史導論》(正中)、《文化學大義》(正中)、《民族與文化》、《中華文化十二講》(三民)四種,讀者可取參考。其他尚有未盡收編成書者,此後當再絡續彙集齣版。 
   中華民國五十八年八月中旬錢穆識於臺北外雙溪之素書樓本集所收,係本人二十年來有關中國文化問題之講演共二十六篇或則在港九星馬,或則在臺灣各地。其中惟智識青年從軍先例一篇,乃對日抗戰時在成都所講,茲亦附收在內。各篇不分年代先後,略就其內容,又分為上下兩編。上編主就中國歷史指齣中國文化之演進及當前文化復興運動之主要途徑所在。下編分述中國文化之各方麵,如宗教信仰,道德修養,農村生活,社會經運設計以及科學藝術法律諸端,並及海外移民等,而以中國民族之剋難精神及人人必讀書兩篇為殿。凡本人對於中國文化之看法,大體輪廓略具。其他已發錶之文字,有《中國文化史導論》(正中)、《文化學大義》(正中)、《民族與文化》、《中華文化十二講》(三民)四種,讀者可取參考。其他尚有未盡收編成書者,此後當再絡續彙集齣版。   
中華民國五十八年八月中旬錢穆識於臺北外雙溪之素書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