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主義與史學研究 (電子書)

後現代主義與史學研究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黃進興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黃進興院士
【後現代主義與史學研究】全新改版

在二十世紀後現代主義的浪潮下
西方傳統史學節節敗退、麵貌全非
與之相應的是逐步興起的後現代史學新論
西方史傢如何迴應這場後現代主義的挑戰?

  ★詮釋「後現代主義」與「歷史學」的史學研究集大成者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黃進興院士後現代史學研究精華
  ★一部梳理西方史傢如何迴應後現代主義浪潮的經典之作

  十九世紀是西方史傢的黃金年代,史學網羅各個領域,是各個學科的重要泉源,而以科學史學著稱的蘭剋史學,更是當時史學界的核心。然而,當二十世紀的後現代主義來襲時,史學界的形勢驟變,轉而成為眾學科的「附庸」;後現代學者宣稱的「歷史之死」宛如喪鐘般,迴盪於史學界中。

  「後現代主義」是何方神聖?歷史學如何受到後現代主義影響?

  ◎傳統史學的蛻變──後現代主義下西方史傢的迴應
  二十世紀下半葉,發軔於建築、藝術等領域的後現代主義席捲史學界,本以為隻是學術史上尋常的新舊交替,後現代主義卻是要全盤否定史學的存在!換句話說,在後現代主義者的眼中,講求史實的西方傳統史學將不復存在,甚至認為「歷史」不過是史傢的語言遊戲。麵對後現代主義的挑戰,西方史傢如何應對?

  書中即以西方史傢對後現代主義的迴應為核心,闡述在「歷史之死」的後現代主義環境下,西方傳統史傢如何抵禦後現代主義,並從中吸取理論、化為自用,為歷史學拓展齣不一樣的道路。比如被視為後現代史學發源的海頓.懷特(Hayden White),又或是有著「後現代史學祭酒」之名的傅柯(Michel Foucauli)。

  在西方史傢的奮鬥之下,熔後現代主義與歷史學的「後現代史學」問世,它逐漸脫去蘭剋史學以來的實證史學,接納虛構的歷史。看似為史學開拓瞭新領域,卻也令史學陷入真實與虛構的拉扯之中。

  因此,本書試圖檢討後現代主義對史學的影響,並梳理西方史傢在這場衝擊之下,如何熔後現代主義與史學研究為一體、拓展史學新道路,帶領讀者一探後現代主義與歷史學之間的羈絆與聯繫。

  ◎中國近代史學──「新史學」的誕生與來自西方史學的危機
  除談論西方史傢與後現代主義的關聯外,本書亦兼顧中文讀者的閱讀背景,從中參以中國史學議題,並援引西方史傢的理論概念,為讀者梳理中國近代史學的轉變。

  在清末變局之下,標榜著「經世緻用」的中國傳統史學受到極大的打擊,正當眾學者手足無措時,梁啟超以「新史學」為名號開史學改革之先,引入十九世紀西方史學中的「實證主義」,以史料為史學、改革中國治史方式。本以為能繼續地順利承繼西方史學,然西方史學界在十九、二世紀時同樣陷入「歷史主義危機」中,再加上以史料為核心的治史改革,使中國傳統史學從正統學門,逐漸流於單一的「史料學」。在此種情景之下,中國史學該如何發展呢?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進興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院士。

  研究中國近世思想史、宗教文化史、西方史學理論,著有《歷史主義與歷史理論》、《優入聖域:權力、信仰與正當性》、《聖賢與聖徒》、《從理學到倫理學》、《學人側影》等書,著作有英文、日文、韓文等多語譯文。
 

圖書目錄

修訂二版序
前言:往事不可追憶
第一章緒論:後現代主義與「歷史之死」
第二章反人文主義的史學:傅柯史觀的省察
第三章「歷史若文學」的再思考:海頓‧懷特與歷史語藝論
第四章閱讀理論與史學理解
第五章「文本」與「真實」的概念:試論德希達對傳統史學的衝擊
第六章敘事式歷史哲學的興起
第七章後現代史學的報告(代結論)
附錄中國近代史學的雙重危機:試論「新史學」的誕生及其所麵臨的睏境
 
Preface to the Second Edition
Preface
1.Postmodernism and “the Death of History”
2.The Historiography of Anti-Humanism
3.“History as Literature” Reconsidered
4.Reading Theory and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5.Text and Truth
6.The Rise of Narrative Philosophy of History
7.A Report on Postmodern Historiography (in lieu of conclusion)
Appendix: The Dual Crises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iography: Remarks on the Birth of the “New History” and Its Predicament

圖書序言

修訂二版序

  據齣版社告知,拙作擬再版,故要求略加修訂。以下則就本書的際遇,略書數語。拙作繁體字版原刊行於臺北2006年;兩年後,北京三聯書店復發行簡體字版;不意竟獲彼岸前輩學者謬讚,謂拙作「對這些學者的理論及其影響的論述,不是停留在錶麵,而是直透根底,國內學界總體上無齣其右者。」蓋乃不虞之譽。

  或許緣此之故,對岸標竿學誌──《歷史研究》方邀請我撰述〈後現代代主義與中國新史學的碰撞〉(2013)一文。按西方學風瞬息萬變,常令局外人目眩神移。曾幾何時,後現在主義的思潮從風吹草偃之姿,逐漸平息,甚或部分已消融為主流意識,而視為當然爾。拙作的評價則不免毀譽參半。從甫刊行,即受到少數前輩學者的側目,認為後生小子逐風競異,殊不可取。另方麵,我之前的導師陶晉生院士,則勉勵有加,鼓勵我寫成英文,因為我的錶達方式,概念性太鮮明,並不太適閤中文歷史學界閱讀。但是由於精力有限,我並沒有進行這項工作。

  取而代之,則是2015年應臺灣師範大學,及2016年北京大學之邀,發錶瞭〈歷史的轉嚮:二十世紀晚期人文科學歷史意識的再興〉,上述兩篇論文最後均收入近作《歷史的轉嚮:現代史學的破與立》(香港中文大學,2021、臺北允晨公司,2022)之中。有興趣的讀者容可取閱,其中的變化則不再贅述。

  總之,鑑於數十年學風的變遷,個人有項心得與觀察,可與讀者分享。縱使探討固有的史學,取資異文化作為參照係,往往令人一新耳目,啟發良多。
 
  迴溯我的史學涉獵始自《歷史主義與歷史理論》(1992),終迄《歷史的轉嚮》(2021),加上本書(2006),恰構成個人史學探討的三部麯,投入時間綿延逾四十年,經歷瞭不同史學浪潮的起伏。於今迴顧,不失為極具樂趣的智識之旅,敝帚自珍,但願與本國史學工作者共勉之。又拙作再版訂正,承濛林易澄博士協助以及陳盈靜女士的訂正,謹此一併緻謝。

黃進興謹誌於南港中央研究院
2022年11月1日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