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代表珀西‧南恩的「教育原理」:天性和教養、自我的生長、模仿趨向、學校和個人,著名科學家不朽的教育思想 (電子書)

英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代表珀西‧南恩的「教育原理」:天性和教養、自我的生長、模仿趨向、學校和個人,著名科學家不朽的教育思想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珀西‧南恩(Percy Nunn)
图书标签:
  • 教育学
  • 进步主义教育
  • 珀西·南恩
  • 教育原理
  • 天性与教养
  • 自我成长
  • 模仿
  • 学校教育
  • 教育思想
  • 英国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教育原理》堪稱英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聖經;
更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中小學教師必讀書籍!
本書從珀西‧南恩的著作中精選若干篇文章結集而成──

珀西‧南恩近半個世紀都在中學、大學從事教學工作,
他在教育理論領域最著名成就是他提出的「生物起源理論」,
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在於協助學生盡可能實現最高度個人發展。

▎關於教育的目的
甲說:教育的目的主要在於品格的薰陶。
乙說:教育的目的在於籌備完美的生活。
丙說:教育的目的在於造就有利於健全身體的健全精神。
……
但是,到底是要「陶冶」什麼品格?
如何「完善生活」?涵蓋哪些活動?
所謂「健全精神」的標準又是什麼?

每個教育計畫歸根究柢是一種實踐哲學,一定會接觸到生活的每一個方面。所以,任何教育目的如果詳細到可以提供準確的指導,便都與生活理想有關聯,並且,因為生活理想是永遠不可能相同的,它們所矛盾的都將在教育理論中反映出來。


▎關於遊戲
兒童的創造性活動像守舊性活動一樣,具備一個經典的、顯然的表達形式,而這個形式就是「遊戲」。

◎剩餘精力說
「剩餘精力說」雖然讓人有啟迪,可是它在傳統形式上,並不能闡明所有問題。比如,一個疲憊的孩子,當無聊的散步改成捉迷藏遊戲時,他忘了他痠痛的兩腿,或是一個疲勞的成人,玩一下彈珠遊戲或者高爾夫球,回到工作感到神清氣爽。很明顯,在這兩個事例中,遊戲並不是發洩剩餘精力的途徑,而是新的精力藉機供應有機體應用的方法。


▎關於模仿與本能
人類本性的兩個堅不可摧的趨向。一個是「模仿」的普遍趨向,我們將稱它為模仿趨向,另一個是跟從某些獨特的活動路徑的趨向,我們將稱它為本能。

◎什麼是「模仿趨向」?
模仿趨向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對接納別人的行動、情緒和思維的方法所展現的普遍趨向,它的範疇寬泛的遍布動物界,它的作用和獨特遺傳的作用那樣巧妙的交匯著,導致兩者難以分開。

◎什麼是「本能」?
某種先天決定趨勢,能夠用某種特別的身體情況、某個外界的東西或者某個特別的情形使它發動。飢餓就是第一種即欲求類的典型;好奇則歸於第二種,很多心理學家將這一種叫作本能。

本書特色:英國教育家珀西‧南恩一生著述頗豐,他最主要的著作《教育原理》於1920年出版,其他著作還有《代數教學》、《化學初級讀物》、《愛因斯坦理論的理想主義解釋》、《20世紀自由教育的意義》等。本書即是從南恩的著作中精選若干篇文章結集而成,希望讀者可以從中領略這位教育家不朽的教育思想。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英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代表珀西·南恩(Percival Nunn)的《教育原理》的图书简介,旨在详细介绍该著作的核心思想,同时避免提及任何不包含在原书内容中的主题。 --- 《教育原理》:珀西·南恩论教育的本质、成长与社群 一部深入探索教育核心要素的经典之作 本书是英国教育哲学家珀西·南恩(Percival Nunn)的代表性著作,系统阐述了他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教育实践的富有远见的思考。南恩作为英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关键人物之一,其著作不仅是对当时教育现状的批判与反思,更提供了一套基于人性理解和成长规律的教育哲学框架。他以严谨的逻辑和生动的论证,剖析了教育在塑造个体与社会中的关键作用。 本书的核心内容围绕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主题展开:天性与教养的关系、自我的生长机制、模仿在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学校的社会功能与个人发展的平衡。 第一部分:天性与教养的辩证统一 南恩的教育哲学建立在一个对人类本性的深刻理解之上。他并未简单地将“天性”与“教养”视为对立的两极,而是强调二者在个体发展中的协同作用。 天性的发掘与塑造: 南恩认为,每个人类个体都携带着与生俱来的潜力与倾向,这构成了其发展的“天性”。这种天性并非僵化的定数,而是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发展空间。他探讨了天赋、本能以及早期经验如何共同作用,为后来的学习和适应环境奠定了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便是要识别和尊重这些内在的潜力,并为其提供恰当的土壤,使其得以自然而然地萌发。 教养的引导与环境的构建: “教养”则代表着个体所处的外部环境、所受的熏陶以及教育过程本身。南恩强调,一个良性的教养环境必须是能够激发内在潜能而非压抑它们的。他详细分析了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结构对儿童性格和能力形成的影响。教养的精髓在于提供结构化的、有意义的经验,使天性得以在互动中实现优化和升华。他主张,成功的教育是帮助学生将天生的倾向转化为有价值的社会能力的过程。 第二部分:自我的生长:内在驱动与持续发展 “自我”(The Self)的形成与发展是南恩教育理论的中心议题。他关注个体如何通过经验的积累,建构起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目的性的自我意识。 生长的本质与教育的目标: 南恩将教育视为一个持续的“生长”过程,而非简单的知识灌输。他反对将教育视为达到某一既定终点的工具,而更倾向于将其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有机的生命活动。真正的教育,是激发学生内在的生命力,使其能够主动地探索世界,并随之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这种生长是全面的,涵盖了智力、情感、道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步提升。 目的性与意愿的力量: 在探讨自我生长时,南恩特别强调了“意愿”(Will)在驱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一个成熟的“自我”必然具有明确的行动方向和选择能力。教育必须培养学生设定目标、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的能力。通过有意义的实践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学生逐渐学会将天性中的冲动转化为有目的的行动,从而实现真正的自我塑造。 第三部分:模仿的机制:学习与社会化的桥梁 模仿(Imitation)在人类的学习和社会化进程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南恩对模仿现象进行了细致的考察,阐明了它如何成为知识、技能和规范传递的关键途径。 模仿的层次与作用: 南恩区分了不同层次的模仿。低级的模仿可能仅仅是机械的重复,而高级的模仿则涉及对行为背后的原则、态度和价值观的内化。他指出,儿童和青少年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模仿榜样来习得复杂的社会行为和道德准则的。 榜样的选择与教育责任: 基于模仿的重要性,南恩对教师和家长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教师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材。有效的模仿并非盲目追随,而是需要教育者精心设计环境,提供值得效仿的典范。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榜样,教育者能够引导学生将模仿转化为有益于个人成长和适应社会规范的工具。模仿是连接个体经验与集体智慧的必要手段。 第四部分:学校的职能:个人与社群的交汇点 南恩深入探讨了学校——作为正式教育机构——在个体成长和社会建构中的双重角色。 学校作为社群的缩影: 他强调,学校不应仅仅是传授学科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一个小型、有序且富有生命力的“社群”。在这个社群中,学生得以实践民主参与、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担责任。通过在学校社群中的互动,学生学习到的不仅是书本知识,更是成为负责任的社会成员所需的技能和道德情感。 平衡个人需求与集体要求: 学校教育的挑战在于如何在满足个体差异化需求的同时,确保学生对集体生活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南恩主张,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必须灵活,既要尊重个体兴趣和发展速度,也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服务于更广大的社会目标。学校必须培养出既能独立思考、又能有效合作的公民。 结语 《教育原理》是一部充满洞察力的教育哲学著作,它为理解教育的深层动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南恩的论述聚焦于如何通过系统的、人性化的教育过程,将人类的天性塑造成具备自我意识、能动性和社会责任感的个体。本书对于任何致力于理解教育的本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并希望构建更合理学习环境的教育者、家长及政策制定者而言,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它呼唤一种真正以人为本、促进生命蓬勃发展的教育实践。

著者信息

珀西‧南恩(Percy Nunn,西元1870~1944年),20世紀上半期英國傑出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哲學家和科學家,英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理論優秀代表。珀西‧南恩在教育、數學、物理、化學、音樂等領域都頗有心得,其最著名的成就是「生物起源理論」,最主要著作為《教育原理》。

孔謐,華裔加拿大人,外籍專家、自由撰稿人。英美文學及語言學學士,企業管理碩士,輔修國際經濟與貿易。翻譯並著有《世界上最偉大的談判家》、《在組織中工作》、《無畏的希望》、《成長的法則》等書。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教育的目的
第二章 遊戲
第三章 教育上的自由
第四章 天性和教養
第五章 模仿
第六章 本能
第七章 自我的生長
第八章 智力的發展
第九章 學校和個人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571549
  • EISBN:9786263572126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0.9MB

图书试读

前言
  湯瑪斯‧珀西‧南恩(Sir Thomas Percy Nunn,西元1870年12月28日~1944年12月14日)是20世紀上半期英國傑出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哲學家和科學家,英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理論優秀代表。
  西元1870年,珀西‧南恩生於英國布里斯托的一個教師世家,他的祖父也當過教師,父親曾在當地辦了一所私人學校,因此有人說,珀西‧南恩一出生,手裡就握著粉筆。珀西‧南恩小時候在父親創辦的學校接受教育,童年時期的他很喜歡製作教具,從小就顯露出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珀西‧南恩從這所學校畢業後,前往布里斯托大學就讀。在大學讀書期間,他依然對父親學校的教學工作給予幫助。西元1890年,珀西‧南恩的父親去世,繼承父業的珀西‧南恩接辦了他的學校。也是在這一年,珀西‧南恩獲得倫敦大學理學士學位,後來,他先後在哈利法克斯文法學校、威廉‧艾利斯文法學校擔當數理教師。西元1895年,珀西‧南恩獲得了倫敦大學文學士學位。
  1903年,珀西‧南恩在新成立的倫敦師範學院任教,出任數學和科學教學法教師。珀西‧南恩邏輯思維能力清晰,擅長將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他的講座不僅令未來教師們傾倒,也獲得了同行們的讚譽。珀西‧南恩不僅具有傑出的教學才能還有良好的組織才能,為人還很謙遜、穩重,待人和善、有禮,性格開朗坦率,尊重同事、平易近人,獲得人們的尊重與愛戴。1905年,眾望所歸的珀西‧南恩被任命為倫敦師範學院副院長,1922年出任院長。1932年,倫敦師範學院被倫敦大學合併,成為倫敦大學教育學院,珀西‧南恩繼續出任院長一直到1936年退休。珀西‧南恩擔任倫敦大學教授及教育學院院長的幾十年,為學院的一步步發展壯大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因為有些西方學者認為,珀西‧南恩是倫敦大學教育學院的奠基人。1930年,珀西‧南恩以其在英國中學理科教育、高等師範教育還有教育理論建設方面的傑出貢獻,被封為爵士。
  1936年,珀西‧南恩退休後,因健康原因長期在大西洋上的葡屬馬德拉島休養。1944年,珀西‧南恩與世長辭,享年74歲。
  珀西‧南恩近半個世紀都在中學、大學從事教學工作,是一位傑出的教育理論家,在教育、數學、物理、化學、音樂等很多領域,珀西‧南恩都頗有心得。珀西‧南恩在教育理論領域最著名的成就就是他提出的「生物起源理論」,他認為教育是一個生物學過程,動物界也是有教育的,教育的起源在於生物的衝動,是一種本能的行為,教學過程即是按生物學規律進行的本能過程。珀西‧南恩認為,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都在於協助學生盡可能實現最高度的個人發展,個性能否獲得自由發展,是用來評價教育計畫的最高準則。
  珀西‧南恩一生著述頗豐,他最主要的著作《教育原理》於1920年出版,堪稱英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聖經」,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教育原理》是英國中小學教師的必讀書籍之一。他的其他著作還有《代數教學》、《化學初級讀物》、《愛因斯坦理論的理想主義解釋》、《相對論與萬有引力──初論愛因斯坦理論》、《20世紀自由教育的意義》等等。本書即是從珀西‧南恩的著作中精選若干篇文章結集而成,希望讀者可以從中領略這位教育大家不朽的教育思想。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