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詩如畫的易經:讓易經幫我們寫詩 (電子書)

如詩如畫的易經:讓易經幫我們寫詩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趙世晃
图书标签:
  • 易经
  • 诗歌
  • 文化
  • 哲学
  • 传统文化
  • 预测
  • 占卜
  • 文学
  • 电子书
  • 自我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六十四種卦象,六十四首小詩,詩、圖相成,體悟易的深妙

  ◎詩作和解易,都需要大量的比喻與隱喻,所以,解易的練習幾乎等同於寫詩的練習。
  ◎用詩來展現易經的卦意,再加上每卦一畫,更能說明每一卦的底韻與多元涵意。
  ◎以易經的隱喻與運算寫詩,以詩中的意象配圖,讓我們一起進入如詩如畫的易經世界。

  易經好難,難得美美的。詩畫好美,美得飄飄的。
  作者用易寫詩,用詩畫讀易,好微妙的創意!
  用詩的詮釋,畫的意境,直接展現易經的魅力。

  她問我
  命運如何選擇
  我輕答
  命運選擇我們(履)
  我們也選擇命運
  天選擇陰晴
  地選擇高低
  選與被選的矛盾(訟)
  復原了命運的面目(復)

  平靜的文字下隱藏著巨大的智慧漩渦,
  易卦間的碰撞激起萬丈波濤,風捲雲湧,
  勾勒出內心深處昇華的情感,
  讓人久久不能平復。
  用詩心詮釋,以畫意觀照,帶您領略「易」的智慧。
 
浩瀚星辰下的哲思回响:一部关于宇宙秩序与人类境遇的深度探索 书名: 诸子百家探微:从宇宙生成论到人文治理学的思想脉络梳理 (电子书) 作者: [作者姓名,此处可留空或使用笔名] --- 导言:文明的基石与思想的熔炉 人类文明的漫长发展史,是一部不断提问、不断寻求解答的历史。在这部历史的卷轴中,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页。他们如同群星闪耀,各自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着鸿蒙初判的宇宙本源,探究着社会治理的终极奥义,并试图为个体生命的意义提供坚实的依托。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家学派的独白,而是一次宏大而精微的“思想田野调查”。我们试图穿透历史的尘埃,重构先秦哲人构建的思想版图,展现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对话、激烈的辩驳,以及最终汇聚成中华文明核心精神的磅礴洪流。我们关注的,是这些思想如何从对天道、地道、人道的终极追问中,自然而然地延伸至伦理道德的构建、政治秩序的蓝图,乃至审美情趣的形成。 第一部分:太初的追问——宇宙生成论与本体论的博弈 在百家争鸣的序幕拉开之前,首先摆在所有先哲面前的,是对“万物之源”的探寻。这一部分将深入剖析不同学派对宇宙本源(本体论)的阐释,揭示其背后隐藏的哲学立场。 1. 道家与自然之始: 老庄哲学对“道”的阐释,不仅是一种本体论的构建,更是一种存在论的宣言。我们探讨“道”的无名、常恒、自然无为的特性,分析它如何区别于后世神学意义上的创世主。重点解析《道德经》中“有无相生”的辩证法,如何通过对“虚”与“实”的把握,建构起一套包容万物的世界观模型。 2. 阴阳五行与宇宙的结构性: 不同于纯粹的思辨,阴阳五行学说提供了一种更具操作性和象数性的宇宙模型。本书将梳理其在先秦时期如何被应用于解释天地运行、季节更替乃至人体生理的系统性框架。我们尤其关注早期儒家(如邹衍的学说)如何将这种宇宙论融入到对历史兴衰和人事吉凶的判断中,奠定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初步架构。 3. 墨家与经验的实在: 与玄思相对,墨家以其坚实的经验主义和功利主义立场出现。他们的本体论虽然不如道家或儒家那样宏大,但其核心在于对“可观察、可验证”事物的强调。我们将考察墨家对“利”的界定,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推导出“兼爱非攻”的伦理实践,展现了从物质世界推导出社会规范的另一条路径。 第二部分:人世的重建——社会秩序与治理的蓝图 宇宙的秩序观最终必须落实到人间的治理上。先秦思想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为乱世开出的一剂剂“药方”。 1. 儒家:礼乐教化与德治的理想国: 孔孟颜荀的儒家思想,构建了中国传统社会最核心的伦理框架。本书将细致剖析“仁”作为核心价值的内涵演变,从早期的血缘伦理到普世的爱心推广。重点分析“礼”在维系社会等级和规范行为上的关键作用,以及“德治”如何被视为比严刑峻法更具持久效力的治理手段。我们还将对比孔子与孟子在“性善论”基础上的微小差异,如何影响了他们对政治介入深度的不同态度。 2. 法家:效率、权力与不言之教的现实主义: 在儒家的理想主义面前,法家提供了最冷峻的现实主义方案。商鞅、申不害、韩非子的思想,共同构筑了以“法、术、势”为核心的权力运作逻辑。本书将超越简单的“酷吏政治”标签,深入探讨法家思想中对人性自私的清醒认知,以及他们如何试图通过建立一个完全透明、可预测的法律系统,来克服人治中的偶然性和腐败性。特别是韩非子对前代思想的集大成与批判,是理解法家体系的关键。 3. 道家(治国方略):无为而治的悖论: 道家并非完全脱离政治,他们的“无为”是一种高明的“有为”。我们将研究“无为而治”在实践中的解读,如何要求统治者保持谦卑、减少干预,让民众在自然的节律中发展。这种“不治之治”的境界,体现了对过度理性化干预的深刻警惕。 第三部分:个体的安顿——生命哲学与知识论的交锋 除了宏大的宇宙观和社会治理,先秦哲学家也为身处动荡时代的人们提供了心灵的慰藉和认知世界的工具。 1. 名家的逻辑游戏: 公孙龙与惠施所代表的名家,以其对语言、概念和逻辑边界的精确拆解,挑战了既有的常识。本书将解析“白马非马”等经典命题背后的深层意图——并非仅仅是文字游戏,而是对概念固化、认知僵化的反抗,为后世的逻辑学发展埋下了伏笔。 2. 庄子的逍遥与精神自由: 面对现实的困境,庄子提供了一条出世的路径。我们将深入分析“齐物论”如何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判断,以及“逍遥游”的哲学含义——它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理解了世界的相对性与虚妄性后,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主权。这是一种对生存困境的终极超越。 3. 经验与知识的界限: 墨家对于“三表”的论证,代表了早期对知识可靠性的系统性考察。我们对比儒家偏重内省和感悟的知识论,与墨家偏重外证和效用的知识论,展示了先秦思想在认识论维度上的多样性探索。 结语:思想的遗产与当下的回响 先秦诸子思想,如同深埋地下的矿脉,在后世的朝代更迭中,不断被重新发掘、熔炼和重组。它们构成了中华民族思维方式、伦理习惯和政治文化的底层代码。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读者超越碎片化的知识点,去理解这些思想是如何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节点上,以一种整体性的方式,对“我们是谁,我们该如何存在”这一永恒命题做出的回应。理解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交锋与融合,才能更深刻地把握中国文明的韧性与复杂性。这是一次思想的考古之旅,旨在让古老的智慧,在今日的阅读中重新焕发生命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趙世晃


  1954年生於臺北,摩羯座,大同、建中、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沙烏地阿拉伯醫療團專員,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研究員,美明尼蘇達大學移植外科研究員,臺灣大學臨床醫學博士,臺灣大學外科副教授,現任仁愛醫療財團法人大里仁愛醫院副院長、臺中大屯扶輪社員。

  1995年完成國內首例胰臟器官移植人體試驗, 同年獲靑杏醫學獎。

  1996年轉任臺中仁愛綜合醫院副院長,開始減重醫學研究,持有多項發明專利,包括「新型胃間隔胃夾具」、「互動式電器設備使用辦法」、「味覺智能口服錠」等。著有醫學論文數十篇,《腹部超音波速成》(合記)、《把今天嫁給自己》(白象文化)、《味覺智能》(旭采文化)、《心易相通:當心經愛上易經》(宗穎)等書。

 

图书目录

作者序
推薦序1
推薦序2
瞬間讀懂易經
淺談八卦的隱喻與養生智慧
易經的群運算
六十四卦的大意
抗逆的乾(111111)
柔順的坤(000000)
盤旋的屯(100010)
模糊的蒙(010001)
相需的需(111010)
矛盾的訟(010111)
作戰的師(010000)
比盟的比(000010)
積與變的小畜(111011)
選擇的履(110111)
繁忙的泰(111000)
否空的否(000111)
求同的同人(101111)
多元的大有(111101)
兼顧的謙(001000)
輕快的豫(000100)
跟隨的隨(100110)
挑戰的蠱(011001)
登臨的臨(110000)
觀想的觀(000011)
修錯的噬嗑(100101)
美化的賁(101001)
碩果僅存的剝(000001)
還原的復(100000)
無畏的無妄(100111)
富可敵國的大畜(111001)
大養之頤(100001)
不凡的大過(011110)
交錯的坎(010010)
相映的離(101101)
感性的咸(001110)
永恆的恆(011100)
退藏收割的遯(001111)
進取的大壯(111100)
求知的晉(000101)
深藏的明夷(101000)
相惜的家人(101011)
分別的睽(110101)
圍護的蹇(001010)
解開的解(010100)
簡化的損(110001)
幫忙的益(100011)
啟動的夬(111110)
遇合的逅(011111)
聚集的萃(000110)
升華的升(011000)
封閉的困(010110)
開通的井(011010)
除舊的革(101110)
創新的鼎(011101)
共鳴的震(100100)
相安的艮(001001)
轉化的漸(001011)
擇歸的歸妹(110100)
誇大的豐(101100)
行遠的旅(001101)
放鬆的巽(011011)
精確的兌(110110)
擴散的渙(010011)
縮節的節(110010)
同心的中孚(110011)
糾纏的小過(001100)
調和的既濟(101010)
用缺的未濟(010101)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89931
  • EISBN:978626718994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7.7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書中對卦意的說明言簡意賅,選圖的功夫也很精準,譬如隨掛用的插圖是人隊跟隨,註解說隨卦代表跟隨之心,人隨人,心隨心,行動跟隨誘因,是依次序的排列,前進而集中,用心模仿群聚的行動,建立倫理的關係,追隨讚美,追隨信仰,宗教裡的傳道與聚信。短短幾句說明,就帶出了易卦最大的意象捕捉與卦義了解,眞是輕快的讀易法。

TutorABC 獨角獸創辦人
楊正大

  趙博士用一個形容詞說一個卦,用六十四卦解說這個宇宙核心智慧,創意十足,令讀者大開眼界。尤其在這變化充滿未知的世代中,「她問我?」如何持續元亨利貞、樂天知命的過每一天呢?答案就是:趕快去買這本書,一口氣看完。
 
明怡基金會創辦人
張明正
 
作者序

  我學易近五十年,一直覺得易經是一部偉大的智慧符號學,就像數學的123,或英文的abc,是可以用來方便記錄心中的想法,甚至去運算它們,去作演進、重組、解構、比較、歸類的操作。

  易經有六十四卦,分別是八卦的自乘8x8=64所得出的。而八卦的組成天、地、雷、水、山、風、火、澤的符號分別是由三次陰或陽爻所組成,如果由下而上用0與1代表陰與陽爻,則八卦的符號為天111,地000,雷100,水010,山001,風011,火101,澤110。把它們用作有意義的符號是五千年前的伏羲氏,再把六十四卦命名完整的是周文王,然後周公幫每個卦加上六個爻詞,孔子則作了十疏來解釋它們的象徵意義,像乾卦代表天道的自強不息,坤卦代表地道的厚德載物。

  從簡單的01到複雜的智慧道德,易經一路走來也很坎坷,幾千年來多少賢德智者都想研究它,都想挖掘它的祕密,也多有論述心得。很多人學易把它當作問卜算命之術,有人拿來看風水,也有人當作人生的指引明燈。而我發現易經的內容結構與理解方法,很適合用來分析語意,也能幫忙重組語意,間接地可以幫忙寫詩。

  詩作的功夫很多,但比喻、隱喻的使用是基本,而解易的工作正需要大量地比喻與隱喻(這在比卦的卦詞:原筮,就說明了筮卜的原理正是比卦的比喻、比較、類比),如此一來,解易的練習幾乎等同於寫詩的練習。舉個例子,雷卦是好動的、加速的、熱情的,但在戰爭的情境則變成攻擊的,在文人的情境則是有波韻的,在人倫的情境則是天眞的、幼稚的、啟蒙的,在心理學上則是躁急的、驚嚇的,在身體的情境則是足部的、低身的、年輕的。以此類推,易經的學習會因情境不同而產生不同語言意象,但彼此是相通的,可類比的。

  易卦的符號間存在可運算的關係,譬如天卦111可以看成火卦101與水卦010的相加,意思是能控制水與火、兼有兩者的能量,就是最強的天,它可以化水為火,化火為水,變化光明與黑暗。又如天卦111也是雷卦100與風卦011的相加,意思是一個完整的天是沒有足的風與離不開地面的雷所組合,也是天的大能力兼有風的上升與雷的臨地,風的無形與雷的不定,風的退讓與雷的進取。因為兩卦的運算會產生其它的卦,或說兩卦相遇合變成新的一個,這是讓人非常興奮的一個發現。不同的卦就像不同的元素,它們彼此碰撞重組,最後像無數的化學反應,組成了這個化學世界。而更玄妙的是,反方向的運算也行得通,就是每個卦都可以拆成某兩個卦的組合,也就是一卦可以分生兩個卦,如此分生下去就變成無限的樹枝圖,很像我們的心用觀想自由飛翔,又像我們的寫作,讓筆隨意地揮灑。我私下練習這些卦意的運算已經有五年了,眞是一趟很辛苦又豐收的歷程。

  用詩來展現易經的卦意是個新的嘗試,再加上每卦一畫的幫忙,似乎更能說明一卦的底韻與多元涵意。模糊有時比精確更讓人勇於嘗試,更能化簡易經的學習。讀者也可以用此書當學易的入門書,因為先懂卦意,避開艱深的卦爻詞,在詩意與畫意中領略每卦的特性與隱喻,不失是另一種學易的手段。本書由六十四篇詩作組成,每卦一詩,外加一張相片,來闡述該卦的含意。在詩句的末端會有一些括號與卦名,是在說明該句話是引用那些卦的意象,內含群運算的應用。讀者可能不解的部分我在註解處會加以說明,希望能幫忙大家對該詩畫的理解。

  我特別在屯卦、蒙卦、需、訟卦加上了詩作導航,詳細說明詩作的心路歷程與卦的運算操作。對讀者理解詩作的細節與技巧有一定的幫助。但我也不在每卦都作導航,因為讀詩要有一點模糊,要留下空間讓讀者自己抓住一些靈感才美。

  應用易經的隱喻與運算,用來寫詩是我一直的夢想,如今小試身手,一了幾年來的心願,也向讀者展現我的理念構想,證明一種新的易經應用已經問世。希望此書可以拋磚引玉,志同道合者知道這個消息,也可以加入這種以易寫詩的研習,讓易經的光芒再一次照耀世界。

  最後我希望大家都是自己人生的詩人,命運的畫家,把人生加入如詩如畫的元素,讓這個世界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率地说,市面上介绍《易经》的书籍汗牛充栋,大多数要么过于艰深,要么过于浅薄。这本书却奇妙地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既有足够的深度去令人信服,又有足够的灵活性去适应不同读者的理解层次。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引导我们从“结果导向”的思维中解放出来,转而关注“过程”与“状态”。每一次的爻变,都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动态过程中的一个切片。这种对“当下”的强调,对于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思考问题的工具和一种感受世界的全新滤镜。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成为了自己生命河流中,一个更具觉知和创造力的参与者。这无疑是一次充满启发性的阅读旅程。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由来已久,但每次尝试深入研究《易经》,总是在那些繁复的系统和层层叠叠的解释中迷失方向。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股清新的山泉,瞬间冲刷掉了我心中积累已久的困惑。它没有强迫你按照固定的框架去“背诵”或“解读”卦象,而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一种更贴近生活、更具画面感的理解路径。作者似乎非常擅长捕捉瞬间的灵感和意境,将那些抽象的宇宙法则具象化为我们日常可见的景象。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有了一种微妙的升级,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开始主动地去“捕捉”生活中的那些转瞬即逝的“启示”。尤其是在处理一些人际关系或职业选择的难题时,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我去思考更深层次的平衡与中庸之道。对于那些渴望在现代生活中寻觅古老智慧指引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设计和叙事节奏拿捏得极其到位,让人读起来完全没有负担感,反而充满了期待。它不像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艺术品集锦。每一篇的过渡都显得自然而然,像是河流的自然蜿蜒,从一个景致过渡到下一个,衔接得天衣无缝。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之心。这种敬畏不是盲目的崇拜,而是基于深刻理解后的共鸣。它教会我们如何用一种诗意的眼光去看待“变化”本身——变化不是混乱,而是有序的生成。这种积极的、建设性的视角,极大地鼓舞了我去拥抱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不再视之为威胁,而是视为成长的契机。这种心态上的转变,远比记住几个卦辞本身更有价值。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文学爱好者,我一直追求那种能触动灵魂深处的文字。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极为出色。作者的文笔细腻、准确,仿佛能描摹出风的形状和光的温度。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桥梁,连接了古代哲学的宏大叙事和个人情感的微观体验。我常常在阅读某个段落时,会停下来,闭上眼睛,回味那种被文字唤醒的画面感。它激发了我内心深处对“美”和“和谐”的追求。过去读《易经》总觉得是在进行一场智力上的搏斗,而阅读这本书则像是在享受一场心灵的SPA,舒缓而愉悦。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智慧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深深植根于对自然和生命的细致体察之中,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至高境界。

评分

这本让我眼前一亮的读物,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典智慧与现代创意的全新大门。我一直觉得《易经》是高深莫测的哲学宝典,充满了艰涩难懂的符号和爻辞,想要真正领会其精髓,需要耗费大量的心神去钻研。然而,这本书的呈现方式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没有用枯燥的学术语言去堆砌概念,而是用一种极其灵动、富有生命力的笔触,将那些古老的智慧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的观察与感悟之中。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看到卦象在眼前活灵活现地展开,每一个变动都蕴含着自然的韵律和人生的哲理。作者的文字功力深厚,遣词造句之间,既有文人的雅致,又不失亲切感,让原本遥不可及的“道”变得触手可及,实在是令人惊喜。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场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对话,引导着读者去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宁静和洞察力,让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可以沉淀思绪的净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