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
還記得很小的時候,外婆傢有一個餅乾桶,上麵寫著「敦煌」兩個字,下麵畫著一彎月牙形的湖水,一帶沙丘,以及一支駝隊。在水軟山溫的江南長大,對於遙遠的風沙總有一種嚮往。還記得那時我從餅乾桶裡掏齣一包椒鹽桃片或者一根麻花後總要看著那幅畫齣一會兒神,想像著那是個怎樣的地方,會發生一些什麼樣的事。
時間流過瞭三十多年。2007年的8月,我有瞭一次西部之行的機會,遊歷瞭蘭州、敦煌、吐魯番,直至烏魯木齊。當我騎著駱駝上瞭鳴沙山,望著不遠處的月牙泉及那幢塔樓,恍惚中又迴到瞭三十多年前,我用一把剪刀費力地撬開餅乾桶,從裡麵掏齣一包點心來的情景瞭。敦煌,這個河西走廊西端的小城市,通往西域的東大門,承載著何等的輝煌啊。即使是在商業化無孔不入的今天,月牙泉也已成瞭靠自來水維持的人工湖,但這裡的每一粒沙子、每一塊石頭、每一片落葉,似乎依然有著悠遠歷史的迴響。在一瞬間,童年時期幻想過的那個故事終於齣現瞭模糊的輪廓。
我要寫這樣一個少年人。他是個虔誠的僧侶,寧願平平穩穩地在古佛青燈前度過一生,然而在那個風雲激盪的年代裡,背負著宿命的他身上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這個念頭讓我有種說不齣的激動,迴傢後立刻在電腦上記下瞭整個故事的背景框架。再花瞭近三年時間,完成瞭這一係列的第一部。
故事的開端定在瞭唐末五代時期。具體說來,是公元925年,於闐的同慶十四年,地點是今天新疆南部和甘肅西北部的於闐與歸義軍地界。所謂奇幻,就是異想天開,無拘無束。不過任何故事都不應完全脫離實際,所以這個故事裡的打鬥雖然全都設想得光怪陸離,絕無是理,但歷史背景卻大多真實。
於闐即今天新疆和田一帶。在中國歷史上,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小國。說它有趣,不僅因為在這裡盛產美玉,還因為雖然它僻處崑崙山以北,卻與中原有著極為緊密的關係。於闐從漢代立國,國主尉遲氏,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極高地位的唐初名畫傢尉遲乙僧就齣自這一族。唐王朝與於闐王族關係密切,太宗皇帝陵前的石像中,有一位就是於闐王尉遲伏闍信。到瞭天寶年間,於闐王尉遲勝入朝長安,唐玄宗嫁以宗室之女。尉遲勝對唐朝忠心耿耿,「安史之亂」時親自領兵勤王,亂平後就留在長安定居,把王位交給瞭弟弟尉遲曜。井上靖先生的名著《敦煌》中寫到一個尉遲光,自稱於闐王後裔,說當時於闐王室被李氏篡奪,這是一個誤筆。《敦煌》講述的年代稍後於這個故事的北宋前期,井上靖先生所說的「李氏」指的就是李聖天。其實,李聖天原名叫尉遲娑縛婆,由於仰慕大唐文明,他自稱是唐朝宗室之後,這纔改名為李聖天,行中原製度。不過這也難怪,在井上靖先生創作《敦煌》的年代,人們並不知道李聖天即尉遲娑縛婆。日本藤枝晃先生在《沙州歸義軍節度使始末》一書中也無法確定李聖天是何許人也,甚至猜測這是一個稱號而不是人名。
李聖天其實是尉遲曜的後代,應該沒有漢族血統。他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國王,在位時間很長,於闐在他治理下國勢蒸蒸日上。後晉天福三年,李聖天與後晉取得聯繫,後晉派張匡鄴、高居誨齣使於闐,在高居誨的筆記中有如下記載:「聖天衣冠如中國,其殿皆東嚮,曰金冊殿,有樓曰七鳳樓。」
李聖天穿戴的衣服是中國式的,宮殿名為金冊殿,還建瞭一個名謂「七鳳樓」的樓閣。於闐土著是塞族人,敦煌石窟中還有李聖天的畫像,顯然屬於白種人。在遙遠的塔剋拉瑪乾沙漠以南,看到一個完全依照中原製度,甚至使用年號的國傢,在高居誨的心中一定掀起瞭極大的波瀾。「以蒲桃為酒,又有紫酒、青酒,不知其所釀,而味尤美。其食,粳沃以蜜,粟沃以酪。其衣布帛。有園圃花木。」在高居誨那本簡潔的筆記中,他沒有多寫於闐的風物,反倒不厭其煩地寫著酒食衣著園圃之類細枝末節的事情,顯然於闐的富庶和安寧在飽受契丹欺淩的後晉大臣高居誨眼裡,震動相當之大。歷史上李聖天求娶歸義軍節度使曹議金之女便發生在同慶十四年左右,由於李聖天的同慶年號起碼延續瞭二十九年以上,想來當時他的年紀應該不會太大,所以我將他定為少年即位。
李聖天嚮其求親的歸義軍集團,當時是以曹議金為首的一個地方武裝。歸義軍分前後兩期,曹氏歸義軍屬於後期。唐代在「安史之亂」後國力大衰,已無力經營西域,而吐蕃相應強盛,一度曾占據瞭包括敦煌在內的整個河西走廊,並強令此地各族人民改奉吐蕃習俗。然而此地漢人經營已久,為反抗吐蕃的高壓政策,敦煌世族張議潮於大中二年(848)舉兵起義歸唐,唐朝冊封張議潮為歸義軍節度使。後來張議潮被朝廷召迴長安後,由張議潮的侄子張淮深繼任,但唐王朝有意不冊封張淮深為節度使,埋下瞭歸義軍的隱患。在張議潮去世後,歸義軍前後發生瞭兩次內訌,大大削弱瞭歸義軍的實力。到瞭唐朝滅亡後的914年,當時已自立為西漢金山國白衣天子的張承奉無法抵禦迴鶻的侵攻,張氏歸義軍就此落幕,曹氏歸義軍登場。而這個故事,正發生在第一代曹氏歸義軍節度使曹議金即位十年以後。
曹議金不是張承奉那種理想主義者,而是一個隻講實際的謀略傢。當時的歸義軍隻擁有瓜、沙二州,然而曹議金以巧妙的手腕在各種勢力間遊刃有餘,使歸義軍得到再一次發展。他把長女嫁給甘州迴鶻可汗,次女嫁給於闐王李聖天,使自己得到兩個強有力的盟友。然而就在故事發生的這一年,他趁甘州迴鶻可汗發生交替,毅然齣兵,迫使甘州迴鶻屈服,又顯得極為狠辣。
故事中與幻真對抗的龍傢,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部落。龍傢的先祖焉耆是與於闐一樣,早在西漢時就已存在的古國。在9世紀中葉,當時雄踞漠北大草原的迴鶻由於內亂而崩潰,迴鶻餘部四散奔逃,引起瞭西域一帶的多米諾效應。迴鶻的一支殘部龐特勤率部西遷,滅掉瞭焉耆,焉耆王則率殘部奔逃到肅州,由於焉耆王姓龍,所以這一支就自稱為龍傢,首領稱為龍王。龍傢名義上臣服歸義軍,其實保持一定的獨立性,是個國中之國。後麵寫到的阿夏部則是吐榖渾的後代,在漢地史籍中又被稱為「阿柴虜」,是鮮卑族慕容部後裔,當時在歸義軍任瓜州節度使的慕容歸盈便與阿夏族同屬於吐榖渾一脈,也是西域靠近青海一帶一個較有實力的部落。
歷史上,於闐的國境就止於且末。李聖天時期,於闐國境共有十州,東到且末,西至疏勒(今天的喀什一帶),是西域一大強國,國都名為安軍州。從地圖上看,今天的玉龍喀什河是白玉河,喀拉喀什河就是烏玉河,還有一條綠玉河想必因為年久斷流而乾涸瞭。於闐齣產美玉,主要就是從這三條河中撈取。於闐的美玉數韆年來都是各方珍視的寶物,也是於闐最大宗的齣口物資,故事中的李思裕身為李聖天堂弟,又是於闐鎮國將軍,因此設定他身邊總帶著一把漂亮的綠玉弩。而故事裡陶妙賢用破鑼嗓子唱的「天邊月,遙望似一團銀」,取自敦煌麯子詞中的《望江南》。詞在唐末的中原也剛開始流行,但敦煌就已齣現大量的詞瞭,可見即使是在唐末這樣混亂的時代裡,流行文化的傳播也超過我們的想像。
故事中李思裕和幻真迎接歸義軍公主迴於闐,是從石城鎮,也就是今天的且末齣發,沿崑崙山和塔剋拉瑪乾中間的通道西行。這條通道也就是從漢代以來的絲綢之路南道,全盛時期的唐朝在西域一帶派駐大量軍隊防守,但在「安史之亂」後戍兵被大量抽調迴去,吐蕃趁機進入西域,唐朝的河西節度使楊誌烈兵敗後逃到甘州,被叛兵所殺,而吐蕃更曾進攻沙州,圍睏敦煌達十一年之久,直到最後守禦敦煌的兵馬使閻朝因矢盡糧絕而投降吐蕃,絲綢之路的這條南道因而斷絕瞭很多年。然而敦煌一帶的漢人雖降,心中卻仍然緬懷故國,當時人們雖然身著吐蕃服飾,但每到祭祖之時,就偷偷取齣中國服裝,穿戴好後相對痛哭,然而再收藏起來。正因為有這樣的基礎,到瞭大中二年(848),同樣身為吐蕃官員的張議潮起兵消滅瞭河西走廊的吐蕃勢力,絲綢之路南道纔再度打通。隻是當時的西域,吐蕃勢力仍然留存著一部分,高居誨在筆記中還這樣寫道:「自靈州渡黃河至於闐,往往見吐蕃族帳,而於闐常與吐蕃相攻劫。」故事中講到於闐寶光寺上座瞿沙有九大弟子,被稱為於闐紫衣九僧,在高居誨的筆記中也這樣寫道:「聖天居處,嘗以紫衣僧五十人列侍。」高居誨見到李聖天,是在年號同慶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940元,離這個故事又過瞭十五年。十五年後紫衣僧增加到五十個,想來也能自圓其說吧。紫衣為唐朝天子賜給僧侶的服裝,晚唐名詩人鄭榖有一句詩說「愛僧不愛紫衣僧」。李聖天讓紫衣僧列侍左右,可見他採取唐朝製度相當全麵。真實的歷史上李聖天如何迎娶曹議金的次女並沒有確切記載,想來隻有比我寫的故事更加艱難,其中說不定真有幻真這樣身懷異術的僧侶隨行保護。而高居誨和張匡鄴在經過沙漠時,因為找不到水,乾渴難忍,隻能掘地得到濕沙,放在胸前纔止渴。另外故事中說到的摩耶境、龍城七寶則純是想像,不過也並非全無根據。摩耶是梵語,「幻」之意,摩耶境就是幻境。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有雲:「龍城,故薑賴之虛,鬍之大國也。蒲昌海溢,蕩覆其國。」蒲昌海就是羅布泊,現代一般認為所謂龍城,就是羅布泊周圍的雅丹地貌,並非實有之城,不過小說傢言,特別是這種幻想小說,不必如此拘泥。
故事中打鬥用的法術係統基本上和《貞觀幽明譚》係列與《道可道》係列所採取的法術係統一樣,以佛教(主要指密宗)、道教(主要指符籙派)的手印符咒為根本,兼采一些野史和想像。說到密宗,很多人立刻想到瞭藏傳佛教,事實上在中原同樣有密宗流傳,唐代開元三大士的不空、善無畏、金剛智就是中原密宗之祖。顯宗不修神通,但密宗卻講究身、口、意三密,無獨有偶,道教中符籙派與密宗頗有相似之處,都是以神通降妖除魔,兩者之間也常有互補,最明顯的就是密宗的手印和符籙派的撚訣。
顧名思義,手印就是指以手指結成的印契,簡單來說就是一些特定的手勢。由於手印優美而神祕,即使僅僅從觀賞角度來看,也是非常有價值的。日本的動漫裡,就可以經常看到手印的齣現,例如《火影忍者》的第一場高水平戰鬥中,旗木卡卡西與桃地再不斬都施展瞭多種手印。中國道教中的撚訣,其實就是採納瞭密宗手印,而密宗受道教的影響,最著名的無過於經常在日本的忍者電影、遊戲中所見「臨兵鬥者皆陳列在前」這九字真言咒瞭。這九個字是東密(日本密宗)最為著名的一套手印,齣自道教經典《抱樸子》,雖然被日本人抄錯瞭幾個字。
所謂身、口、意三密,是密宗認為手結印、口唸咒、意作觀想,靠此三密加持就能即身成佛。在這個故事裡,幻真是密宗傳人,施展的都是純正密宗祕法,最擅長的也就是印咒。龍傢九曜星則是密宗雜糅瞭拜火教法術。拜火教又稱祆教,是從波斯傳來的宗教,由瑣斯亞斯德創立於波斯大夏。此教在當時的西域是僅次於佛教的第二大教,主要在粟特人中流傳,龍傢到瞭肅州後與粟特人雜居,因此法術裡雜糅進拜火教祕術也就不奇怪瞭。另外幻真與少主都會使用的曼荼羅四輪陣,所謂曼荼羅,即是壇、道場之意,曼荼羅四輪其實是四種曼荼羅的意思。故事是把它解釋為地、火、水、風閤為一體的祕術陣法,與本意有點不符。倒是故事中幻真使齣的冰揭羅天童子咒,包括他右手握拳,豎大拇指觸身五處,以及所唸咒語,都是取自不空所譯的密宗經典《冰揭羅天童子經》實例。其實不止這些,幻真所用的大多數咒語以及手印都不是順口捏造,大多取自密宗咒法典籍。另外像龍王玉幻化齣的八龍王,在佛經中也有詳細記載,而陶妙賢、瀋妙風師兄弟豢養幻獸,基本上也是將明清筆記小說中術士煉樟柳神、養鬼之類的傳說改頭換麵一下而已。
小說傢言,大抵如是。佛教與道教文化中的這些傳說,是中國式幻想小說取之不盡的寶庫。在各族雜居的西域大漠,各種身懷祕術的奇纔異能之士用奇怪的法術戰鬥,也許會有點別開生麵的趣味,而透過這個故事知道一點祖國西疆的歷史,想來也不是毫無益處吧。特別是當今邊疆分裂勢力很猖獗的時期,遙想在中國最為衰弱的時候,遙遠的南疆,李聖天以一個地方政權首領的身分,麵對著內憂外患不斷,依然不離不棄地守護著祖國的統一,實可稱得上是一位英風凜冽的偉大英雄,永遠都值得我們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