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鉛筆就能畫1【核心基礎篇】:3大心法,9項觀念,30天一定學會的超簡單繪畫法(十週年新編典藏版) (電子書)

一枝鉛筆就能畫1【核心基礎篇】:3大心法,9項觀念,30天一定學會的超簡單繪畫法(十週年新編典藏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馬克.奇斯勒
图书标签:
  • 绘画
  • 绘画技巧
  • 速写
  • 素描
  • 入门
  • 基础
  • 教程
  • 艺术
  • 学习
  • 自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美國亞馬遜書店藝術類不敗暢銷書
★百萬人的第一門畫畫課★
\十週年新編典藏版/
 
  ●一次1秘訣,一次1步驟,一次1線條,不分年齡都能學會 
  ●3個啟發藝術力的關鍵=態度+細節+持續練習
  ●掌握9大繪畫基本法則,讓作品更逼真、更生動!
 
  你知道在短短30天,畫功就能有大大進步嗎?
  恭喜你挑選了這本書,現在起你能真的學會繪畫!
 
  即使你以前很少或沒有繪畫的經驗,你甚至不相信自己有天賦,只要你願意拿起一枝鉛筆,就會發現畫畫帶給你的比想像多更多:可以開發創意,培養耐心,建立自信;最重要的是──畫畫真的是一件快樂的事,所有人都能享受!
 
  現在就準備好紙筆,一起創作讓人驚嘆的作品吧:
 
  ●從圖形開始的漸進課程
  連達文西這樣的天才,也要從一個圓開始撐起世界。在這30天的畫畫課,將從簡單形狀→透視法則→生動臉孔,帶你看到藝術大師眼中的風景。
 
  ●跟著簡單步驟每天畫
  500張詳細圖解,教你以引導點、參考線架構初步圖形,並用陰影打造空間、重疊創造立體、質感再現真實;打下扎實基礎!
 
  ●挑戰自我的進階習題
  現在的你什麼都能畫了!何不試試本書準備的創意習題?用上你學會的所有技巧,超越昨天的自己吧!
 
  「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學會如何繪畫,它是一種學得會的技能,如同閱讀和書寫。我將會教你這些基本概念:一次一詞彙、一次一步驟、一次一線條。這些方法總是很實用,而且完全可以靈活運用在不同繪畫上!」──馬克‧奇斯勒 本書作者
 
  3個啟發藝術力的關鍵:
  ‧態度
  ‧額外的細節
  ‧不斷的練習
 
  9大創造立體感的法則:
  ‧前縮透視
  ‧配置
  ‧比例
  ‧重疊
  ‧明暗
  ‧陰影
  ‧輪廓線
  ‧視平線
  ‧密度
深入光影的奧秘:專業攝影棚的布光技術與實戰應用 書籍簡介 本書旨在為攝影愛好者、影樓工作者,以及所有渴望掌握專業級光線控制技巧的視覺藝術創作者,提供一套系統化、實用性極強的布光技術指南。本書聚焦於專業攝影棚環境中的人像與靜物照明,深入剖析光線的物理特性、攝影器材的特性,以及如何透過不同光源的組合與佈置,創造出符合主題和藝術風格的視覺效果。 我們將完全跳脫基礎的「一燈入門」階段,直接進入複雜且富有創造力的多燈系統。書中內容結構嚴謹,從理論基礎到實戰案例層層遞進,確保讀者能夠紮實掌握從單光源到複雜影棚佈局的全部流程。 第一部分:光線的本質與視覺心理學基礎 在實際操作複雜燈光系統之前,理解光的本質是至關重要的。本部分將詳細闡述光線的幾大關鍵屬性,並探討這些屬性如何直接影響觀賞者的心理感受和對影像的解讀。 1. 光的物理特性精準解析: 光質(硬度與柔和度): 詳細比較點光源、線光源與面光源的特性,以及如何使用柔光箱、蜂巢、反光傘等附件精確控制光斑的邊緣過渡。我們將分析在不同風格拍攝(如時尚雜誌的銳利對比與商業產品的平滑質感)中,應選用何種光質。 光的方向性與透射角: 探討不同角度入射光線對物體結構和紋理的強調或弱化作用。深度解析「正面光」、「側光」、「頂光」與「底光」在空間塑造上的差異,並提供精確的角度測量方法。 色溫與色彩再現(CRI/TLCI): 超越基本的白平衡設定,深入探討色溫(開爾文值)在營造特定情緒中的作用(例如,使用低色溫營造溫暖懷舊感)。同時,詳細介紹專業級閃光燈和持續光源的色彩準確性標準,確保色彩還原的真實度。 2. 視覺心理學與光線的敘事語言: 光線不僅僅是曝光的工具,更是敘事的重要元素。本章節將深入探討: 明暗對比(Key-to-Fill Ratio): 這是控制畫面戲劇性和立體感的黃金法則。我們將使用具體的數值比例(如 1:1, 2:1, 4:1, 8:1)來解釋高光區與陰影區的關係,並對應到「倫勃朗光」、「蝴蝶光」等經典光型對人物心理狀態的暗示。 光與空間感的建立: 探討如何利用光線的衰減規律來製造景深和遠近感。例如,如何使用背景燈(Background Light)將主體從深色背景中「剝離」出來,創造出強烈的空間分離效果。 第二部分:攝影棚燈光的標準配置與控制 本部分是實戰操作的核心,詳盡介紹棚內常用燈光設備的選擇、擺放技巧與協同工作。 3. 專業級閃光燈系統的深度應用: 主光(Key Light)的選擇與佈置: 專注於如何依據模特或產品的特性,選擇最適合的修飾器(如大型柔光箱、束光筒、條形柔光箱),並通過調整距離與角度,實現理想的輪廓塑造。 輔助光(Fill Light)的精確補光: 探討輔助光不僅用於減弱陰影,更應用於「填充」特定區域的細節。介紹使用反光板(銀、白、金)和帶網格的補光燈作為輔助光的技巧,強調其與主光的協調性。 描邊光(Rim Light/Hair Light)的立體化處理: 這是區分業餘與專業作品的關鍵。詳細演示如何使用單獨的背景光或描邊光,精確地勾勒出主體的輪廓,特別是在處理深色頭髮或深色服裝時,如何避免細節丟失。 4. 多燈協同工作流:從三點布光到複雜場景: 經典三點布光法的進階實踐: 系統性地拆解主光、輔光、描邊光在實際拍攝中的獨立作用與相互制衡。提供標準操作流程(SOP),確保每次設定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背景照明的策略性運用: 區分「平面背景」與「空間背景」的打光差異。介紹如何使用「漸層光」創造動態背景,以及如何使用「分區曝光」技巧,讓背景亮度與主體亮度完美匹配。 鏡像與反射光的控制: 專門針對靜物和珠寶攝影,介紹如何使用「光牆」(Light Walls)和「天光板」(Overhead Scrims)來創造均勻、無熱點的反射效果。 第三部分:風格化布光與特定場景實戰 理論結合實踐,本部分提供針對不同拍攝主題的專屬布光方案。 5. 人像攝影的風格化光線解讀: 時尚人像(High-Key & Low-Key): 高調(High-Key): 專注於使用大面積柔光和高反射率環境,實現幾乎無陰影的純淨感。分析曝光設置如何影響膚色的細膩度。 低調(Low-Key): 掌握如何使用收光配件(如旗板、遮光板)來「雕刻」陰影,創造戲劇性的張力和神秘感。 商業產品與食品攝影的無暇光學: 探討如何利用「擦邊光」(Grazing Light)突出產品的紋理細節(如皮革、磨砂金屬)。詳細解析食品攝影中對「誘人光澤」的精確控制,避免油膩感。 6. 應對複雜環境與燈光同步: 室內混合光源的挑戰: 解決閃光燈與環境自然光(或鎢絲燈)在色溫與曝光上的不協調問題。教授使用色溫補償濾鏡(CTO/CTB)和高功率閃光燈的實戰技巧。 無線觸發與燈光同步: 深入探討現代無線觸發系統的可靠性、速度與距離限制。講解高速同步(HSS)在戶外或需要使用大光圈時的應用,以及多燈組件之間的延遲協調。 本書的目標讀者是那些已經掌握相機基礎曝光三角,並渴望將燈光從「輔助工具」提升為「創作核心」的攝影師。全書配備大量的實景光線圖解、參數參考表以及失敗案例分析,確保每一位讀者都能自信地面對任何專業影棚挑戰。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馬克.奇斯勒(Mark Kistler)
 
  全球極富盛名、廣受歡迎的繪畫教師。長期在美國的公共電視節目上教導繪畫,教學經歷長達四十年以上,透過電視節目、網站和影片,教過幾百萬人畫畫。至今出版了十本著作,包含最受歡迎的如何教導孩子繪圖等書。
 
  他指導過的學生在插畫、動畫繪製、時尚設計業界都有很好的佳績,有人協助設計了國際太空站、美國太空總署的太空梭及火星探測器,有人則參與了《史瑞克》、《超人特攻隊》、《蟲蟲危機》等動畫片製作。
 
  現居德州休士頓。
  個人網站:MarkKistler.com
 
譯者簡介
 
連緯晏Wendy Lien
 
  先生為英國人(Bristol,U.K 布里斯托),目前任職於與先生自辦的英語補習班,擔任教師。
  喜愛研究旅行,文學,親子,教育。譯作有大學教授研究報告、論文,商業文件書信等。

图书目录

序言
 
第1課球體
第2課重疊
第3課進階球體
第4課立方體
第5課空心立方體
第6課堆疊
第7課進階立方體
第8課無尾熊
第9課玫瑰
第10課   圓柱體
第11課進階圓柱體
第12課用立方體構圖
第13課進階房屋
第14課海芋
第15課管形
第16課波浪
第17課波紋狀的旗子
第18課卷軸狀
第19課金字塔
第20課火山、月球表面及一杯咖啡
第21課
第22課單點透視法──房間
第23課單點透視法──城市
第24課兩點透視法──塔樓
第25課兩點透視法──城堡
第26課兩點透視法──城市
第27課兩點透近法──字母
第28課人臉
第29課靈性的人類眼晴
第30課有創造力的手
 
結語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144156
  • EISBN:978626314446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62.1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直击我这个“手残党”的灵魂!那种简洁明快的感觉,加上“30天一定学会”的口号,让人瞬间燃起了希望的火苗。我以前买过好几本所谓的入门教程,结果打开全是复杂的透视原理和人体结构分析,看得我头晕眼花,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但光是看到这本书的标题和宣传语,我就觉得这次可能真的找到了“对的药方”。我特别欣赏它强调的“核心基础篇”和“3大心法,9项观念”这种结构化的梳理方式,这说明作者不是简单地堆砌技巧,而是想建立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对于我这种零基础,甚至连握笔姿势都觉得别扭的人来说,最需要的不是炫技,而是那种能让你踏实迈出第一步的“地基”。我希望它能像一个耐心的老师,一步步拆解绘画的神秘感,而不是上来就给我抛一堆高深的理论。如果真能像宣传的那样简单易懂,那这投资绝对值了,毕竟学会画画,一直是藏在我心里那个小小的,但又很执着的梦想。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和分量感让人觉得物超所值,拿到手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内容绝对扎实,绝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速成手册。我最看重的是它有没有把“心法”和“观念”真正落到实处。很多教学书讲完理论就让你临摹,中间的连接过程是断裂的。我更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解析一下,在真正拿起笔画之前,大脑里应该如何处理信息——比如“如何去看待一个物体”,或者“线条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如果能用日常化的语言,结合生动的图例来解释这些抽象的概念,那才是真正的“心法”。我希望它能帮我打破对“天赋”的迷信,让我明白,绘画更多的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而非遥不可及的魔术。如果这本书能成功地把那些看起来高深莫测的绘画逻辑,用近乎“傻瓜式”的步骤讲清楚,那它绝对是值得收藏的经典,尤其对于那些长期受挫,快要放弃的同路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剂强心针。

评分

我对“十週年新編典藏版”这个副标题非常敏感。通常意味着这本书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并且进行了更新和优化。这意味着早期的版本可能存在一些不足,而这个新版本应该已经吸取了大量读者的反馈,修正了那些让人“看不懂”或者“练不下去”的地方。我设想,这可能是因为原版在基础讲解上略显粗糙,或者某些步骤的过渡不够平滑,所以新版专门加入了更细致的讲解和更贴合现代学习习惯的案例。我非常好奇,在“30天学会”的目标下,它是如何平衡速度与深度的?是加快了对基础的讲解,还是优化了练习的密度?无论如何,一个经过时间沉淀的版本,在内容打磨上必然更加精良,它不会让你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太多“为什么我要这么做”的困惑。这种迭代升级,对于追求效率的学习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省去了我们自己去试错的时间成本。

评分

说实话,我过去尝试过很多号称“简单”的教程,结果发现它们所谓的“简单”是建立在作者本身极高天赋和多年经验之上的,对我们这些“小白”来说,根本不友好。因此,我更关注这本书在“超简单绘图法”这个承诺上的兑现程度。我希望它能摒弃那些不必要的复杂工具和材料,专注于最基础的铅笔和纸张,把焦点完全放在“观察力”和“结构理解”上。如果它能用最少的笔触,描绘出最准确的形态,那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简单。我期待看到它如何通过那“9项观念”来指导我们如何快速抓形,而不是陷入细节的泥潭。如果这本书能让我从“画得像”的执念中解脱出来,转而关注“画得对”和“画得有意思”,那它就不只是一个绘画教程,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这才是对一个初学者最有价值的馈赠。

评分

拿到电子版的好处就在于可以随时随地翻阅和放大细节,这对于观察绘画中的细微之处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典藏版在电子排版上能做得足够清晰。毕竟,铅笔画的魅力就在于线条的粗细、轻重和灰阶变化。如果电子版的图像分辨率不够高,或者阴影过渡不够平滑,那么即使文字讲得再好,也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学习价值。我特别期待书中对“光影”的处理部分能有独特的见解。很多入门书只教你如何涂黑,但很少教你如何“留白”和“控制力度”。如果这本书能通过清晰的对比图例,教会我如何用一支铅笔的多种笔触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空间感,那我就觉得物超所值了。这种对基础工具潜能的深度挖掘,比介绍一堆昂贵的画材来得实在得多,它教会我们用最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