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李瑛
我認識朱增泉同志已經幾十年了,他是我十分敬佩的詩人和戰友。早年他曾是一位優秀的野戰部隊指揮員,後來到總裝備部做領導工作。我清晰地記得,我還在工作崗位上時,曾多次收到他從南方戰地寄我的來信,談他們為豐富戰士生活、激勵官兵鬥志,在戰鬥中印發火線小報、開展詩朗誦等多項文化活動的情景。
幾十年來,增泉同志始終堅持業餘創作,我讀過不少他送我的散文和激情澎湃的詩篇。最近,又十分欣喜地收到他三本沉甸甸的即將出版的詩作清樣,這是他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二十多年來寫下的幾百首短詩、組詩和長詩,經全面整理將結集問世。這是他詩歌創作生涯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他作為一名戰士報效祖國的心聲的吐露,更是一位將軍幾十年戎馬生涯、慨當以慷、放歌四海的豪情的寄託和獻禮。這些詩,真實地記錄了他生活中的每一個足跡,也袒露了他幾十年來走遍祖國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各地的心路歷程。
增泉同志對工作、對創作,都十分認真、十分勤奮。無論是在炎陽下的訓練場上,或是硝煙瀰漫的貓耳洞裡,還是在戈壁荒灘的火箭發射塔下;也無論是在黃河咆哮的濤聲中,或是在域外巴黎公社牆下深深的沉思裡,詩人都始終捧著他的一顆心,帶著他的一支筆——幾十年耕耘不輟,堅守著一個自覺的寫作信念:
我的武器是詩歌、思想和情感。
向世界發射希冀、憂慮和愛憎。
紙筆狼藉,不是撤退跡象。
我活著,這書桌就不該是一座荒墳。
他是軍人加詩人,他的詩,首首都飽含著對祖國的熱忱,對歷史的關注,對生活的深情,他是把自己整個心靈都放進詩句中寫作的詩人,因此寫出的詩有血肉、有骨骼、有痛感、有生命,有極大的情感衝擊力和震撼心靈的力量。今天,這三部詩集的出版,不僅展示了他在詩歌創作中所取得的豐碩成果,更為軍旅詩歌創作和中國詩歌創作增添了瑰麗的篇章,我衷心地向他表示祝賀!
增泉同志把自己的詩,以軍旅、政治抒情、抒情三大主題分編。寫作內容廣博,表現筆法各異。長詩開闊浩蕩,思辨性強;短詩清新雋永,繽紛多彩。他的詩多表現大主題、大題材,幾千年人類發展史和文明史都縱橫筆下,歷史風雲和時代重大事件盡納其中。他歌唱黨,歌唱祖國,歌唱領袖,歌唱軍隊,歌唱人民的奮起,歌唱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巨變,歌唱大自然的美麗;也對以前的極「左」思潮和現實生活中的醜惡現象進行批判和揭露。他的詩,詩思構架宏大又感情細膩,特色鮮明。
他的詩具有深沉的思辨色彩。他善於把萬事萬物都置於遼闊的大背景下,深入掘進,做嚴肅認真的思考,因此他的詩有著沉甸甸的思想內涵和開慧啟智的力量。無論是寫他熟悉的黨史軍史、古今中外的戰爭史,或是他偶然發現的生活中微小的一草一木,都顯示出詩人觀察社會、剖析生活之後的反思和領悟,這思想的力量都具有鮮明的傾向性、寬廣的歷史背景和豐厚的哲學內涵。它們發人深省,使人透過對詩意的表達、對真理的認識、對形象所包含的思想的理解,抵達生活的本質。這種被詩意煥發出的思想,給人以美感、振奮和慰藉。記得海涅曾經說過:「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走在雷鳴之前一樣。」用思想照亮詩行,要求詩人必須具有敏銳的感知、嚴肅的思考、精警的預見,永遠保持著對社會良知、對歷史進步和對現實的關切,才能使詩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影響力。試想古今中外,一切攀抵民族文化或人類智慧高峰的偉大詩篇,哪一部不是都因具有深邃的思想內容,兼具卓越的藝術形式、語言等要素,才得以展示出哲學的高度、歷史的高度、美學的高度。文學創作是艱辛的勞動,寫詩絕不只是技巧的事,而首先是思想和心靈的事業。比如,在他的詩中,面對爭戰紛紜、貧富懸殊的21世紀,詩人並不僅是描繪出人類生存的平面場景,而是進一步提問:
世界喲,每一道牆的崛起或倒塌。
同人類的生存、命運、意志和願望。
究竟是什麼關係?
壘起一道牆,必然挖出一道溝。
推倒一道牆,卻未必能填平這道溝。
斷牆殘溝,道道傷痕。
永遠抹不平的世界喲。
作為革命軍人,他把世界性的戰爭和中國歷史上的戰爭、乃至個人所親歷的戰爭放在一起,進行深入的思考,他追溯產生戰爭的本源,拷問戰爭的性質、意義,他把戰爭與和平、生命與死亡放到哲學、社會學、經濟學中去考察,放到人類的理性、非理性和人性的異化中去考察,既熱情謳歌軍人為捍衛祖國獨立和尊嚴而戰的崇高,歌頌英雄,又揭示人類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無盡苦難。他追問未來:
進入新世紀之後;
人類;
能否更換一個柔軟的枕頭?
誰在為我們準備;
誰肯為我們準備?
他批判霸權、掠奪、擴張、屠殺、殘酷,深刻地剖析戰爭、毀滅、人性等歷史發展最核心的問題,他提醒我們有著輝煌歷史的民族,該怎樣自省、自立、自強、自信。在他的不少詩中,高山大河,草野荒漠,歷史和現實都成為詩的廣闊背景,從而展開大開大合的歷史畫卷;而他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又使得這些宏大場景不浮泛,不概念,更加富有耐人尋味的哲理:
地球是漂在水裡嗎?
為什麼每一塊大陸的周圍?
全都是汪洋大海。
哦——地球滿腹憂煩。
她睜圓瞭望不斷天涯的;
淚眼;
何時能哭乾,這麼多;
苦澀的;
海水?
他用沉鬱凝重的筆觸,把地球面臨的危機凝聚成對人類、對未來的思慮,他挖掘苦難的本源,他的憂患意識超越了種族、地理、國家、民族而成為對整個世界上有良知的人們共同的叩問。這不是表面化的、淺層次的抒情,而是形象的、有著深沉厚重的力量的。地球是一隻「淚眼」,這形象給人以巨大的震撼,是對當今現實世界的認識和概括,顯示出了詩人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應該說詩歌的力量,就是詩人人格的力量。增泉同志的詩中,有很多帶有這種哲理意味的警句,哲學的思辨已成為他表現時代精神的精華。
我始終認為,詩人應該是一個思想者,儘管詩歌創作是屬於感情領域裡的形象思維活動,但絕不能摒除理性的思考。要知道,深刻的思想會帶來深刻的感覺。正如龐德所說:「詩人是一個種族的觸角。」詩人在生活中,應更多和更敏銳地關注國家和人民中間的大事,使讀者能從詩作中透視出一個民族的生存狀態和精神面貌,透視出社會情緒,才能給人以巨大的鼓舞和信心,從而有助於人們的心靈建設和社會進步。
朱增泉的詩,同時還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充滿真情實感。這使我想起歌德說過的一段十分精闢的話,他說:「文學陣地上陳列著許多陣亡者的屍體,他們死去的原因各不相同,卻有一個相同的致命傷,那就是他們都脫離了自己的時代和人民。」正是由於增泉同志是從部隊基層成長起來的,因此,他對士兵有一種天然的親近和尊重。在他看來,凡景凡物皆是兵,他寫勢不可當的「黃河冰凌過如兵」,寫西部高原上的黑臉上校,寫一名軍人妻子分娩時錄下兒子的第一聲啼哭把錄音帶寄給正在貓耳洞中戰鬥的丈夫,寫士兵上戰場前的誓言和烈酒,特別是寫南疆前線的一些詩,他把亞熱帶叢林中的雨季、霧霾、潮濕、霉斑、螞蟥、偽裝網格下的悶熱,都描繪得栩栩如生,他用超乎細膩的寫實手法和華美迷幻的情思,讓人們近距離地認識了戰爭與戰士,崇高與悲壯、死亡和誕生,在詩中,他說:「士兵是最容易受人崇敬的人/士兵又是最容易被人遺忘的人。」經歷過生死考驗的士兵,是最堅強也最心懷悲憫的人,是最具英雄主義也最柔情似水的人。他寫一名很羞怯的戰士,在一棵相思樹下踩到敵人地雷被炸斷了一條腿,戰友們把他救進貓耳洞,他卻攤開緊握的手說:
「我採到了一粒相思豆!」
一粒包裹在青皮裡的相思豆;
青皮上沾有血;
大夥跟他一起笑了起來;
全都滿臉是淚……
他寫俄羅斯海軍庫爾斯克號海難中「一位悲痛欲絕的老母親已哭不出聲來/只是把手伸向大海」等感人的細節,這些獨特的感受和認識,不瞭解戰爭這部機器,不深入到戰士中間,不理解戰士的內心世界,沒有深厚的生活積累和感情積累,不對生活做細緻的咀嚼和深入的思考,是難以寫出的,是不瞭解部隊的人無法感知、無法表現的。生活是至高無上的權威。這不僅僅是一個表現素材的問題,更是由於戰爭是對一個民族凝聚力最嚴酷的考驗,因此我們說軍事文學是最能展示一個民族精神力量的文學。增泉同志是一個上過前線十分瞭解士兵的詩人,他的生命閃耀著炮火的紅光,因此,他能夠準確地把握和處理戰爭中那些豐富、複雜、尖銳的鬥爭主題,把最生動感人的生活和細節呈現給讀者,他的詩也就閃耀著炮火的紅光了。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完全合格的軍旅詩人,一位優秀的軍旅詩人。
增泉同志不倦地歌唱美,執著地表現愛,他思想的深度、感情的真摯、胸懷的博大,對於我們今天被邊緣化的、思想貧乏、精神羸弱、感情蒼白的詩歌創作,對當今社會價值下滑的詩界現實,具有重要的借鑑和啟示意義。
今天,我國正處在一個努力提升全民族文化素質的飛速發展的時期,多麼需要有更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在人們心中、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起積極的影響和作用。增泉同志已經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希望他繼續他文學的不懈之旅,永遠保持對生活的火熱激情,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這三部詩集的出版,將是他新的開始。
增泉同志囑為作序,便寫了以上這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