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堂中文課──搭捷運 Taking the MRT (電子書)

100堂中文課──搭捷運 Taking the MRT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榮智
图书标签:
  • 中文学习
  • 台北捷运
  • 交通
  • 实用中文
  • 语言学习
  • 电子书
  • 台湾
  • 初级中文
  • 生活中文
  • 出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特色:

  The theme of Book Eight is “Taking the MRT”.

  There are ten units: “Buying tickets”, “Asking the way”, “Safety facilities”, “To yield a seat”, “Do not eat or drink”, “To Stand in a queue”, “Miss the station”, “Scenery along the way”, “To strike up a conversation” and “Transferring to another”.

  Ten frequently seen situations when taking the MRT in this book with practical sentence patterns and vocabulary enable people from overseas pick up Chinese efficiently in an authentic language context. They may apply what they’ve learned in their daily life. Besides, book eight has provided information of Taiwan MRT system for foreign visitors to travel here without any difficulties.

  本冊的主題是「搭捷運」,內容包括有:買票、問路、車廂安全、禮讓座位、禁止飲食、排隊等車、坐過站、沿途風光、搭訕、轉車等十個單元。

  本書利用搭捷運時常見的情境,搭配實用的句型與詞彙,使外國朋友在真實的語境下,更快速地學習中文,並將所學應用在生活中。此外,本書更進一步提供了台灣捷運系統的相關資訊,讓外國朋友在台灣能暢行無阻。

  100堂中文課
  100ChineseUnits
 
  1.打電話(2008年11月出版)
  MakeAPhoneCall
 
  2.在餐廳(2008年11月出版)
  InARestaurant
 
  3.郵局與銀行(2008年12月出版)
  APostOffice&ABank
 
  4.在醫院(2008年12月出版)
  InTheHospital
 
  5.去逛街(2009年1月出版)
  GoShopping
 
  6.談生意(2009年1月出版)
  Business
 
  7.租房子(2009年2月出版)
  RentAHouse
 
  8.搭捷運(預定2009年2月出版)
  MassRapidTransit
 
  9.休閒娛樂(預定2009年3月出版)
  Entertainment
 
  10.去旅行(預定2009年3月出版)
  ToTravel
 
悠游台北 漫步城市:探索现代都市生活的文化脉络与人文风情 一、 城市漫步者的指南:在水泥丛林中寻觅诗意与生活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种特定的交通工具,而是致力于描绘一个繁华都市如何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编织出其独特的文化肌理与生活哲学。我们试图带领读者走出传统的地理框架,以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审视现代城市空间如何塑造我们的行为、情感与记忆。 我们深入探讨城市规划的宏大叙事之下,个体经验的微妙差异。从清晨街角那家飘散着豆浆香气的早餐店,到午后阳光洒落的社区公园,再到夜晚霓虹闪烁的商业区,这本书捕捉了城市在不同时间段展现出的多重面貌。它关注的不是效率至上的指标,而是“慢生活”哲学在快节奏环境中的可能性,是人与人之间短暂而真挚的连接,是历史遗迹与前卫建筑并置所产生的张力。 二、 符号、空间与记忆的重构 每一座城市都是一个巨大的符号系统。我们如何解读那些无处不在的指示牌、广告标语、街头涂鸦?这些非语言的交流方式,构成了我们理解城市环境的关键线索。本书将城市空间视为一个多层次的文本,邀请读者参与到“解码”的过程中。 我们将分析空间中的权力关系——谁的视角被放大,谁的声音被边缘化?例如,公共广场的设计如何引导人群的流动与聚集,商业综合体的布局如何暗示消费的倾向。此外,记忆与空间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老旧的社区如何抵抗被遗忘的命运?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角落,如何承载着几代人的共同记忆?我们通过对特定街区进行田野调查式的描述,呈现出物质空间如何转化为情感图景。 本书特别关注城市中的“非正式经济”与“灰色地带”。那些在制度边缘运作的市场、小贩的叫卖声、以及那些非官方的聚集场所,恰恰是城市生命力最旺盛的体现。它们是城市在标准化流程中留下的呼吸空间,是多元文化得以交融的熔炉。 三、 人物侧影:都市群像的复杂性 城市不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无数个体故事的集合。本书通过一系列精致的人物素描,勾勒出当代都市群像的复杂性。 我们描绘了那些在城市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无名英雄”——辛勤工作的环卫工人、深夜仍在运营的便利店店员、以及那些坚守传统手艺的匠人。他们的日常工作,是支撑城市运转的无形基石。同时,我们也关注都市中产阶级的焦虑与疏离,以及新移民群体在适应新环境中所面临的文化冲击与身份认同的挣扎。 书中不乏对都市“边缘人”的关注,他们可能是选择隐居的艺术家,或是在巨大城市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青年。通过他们的视角,我们得以窥见城市光鲜外表下的阴影,理解现代性带来的异化感与个体追求意义的努力。这些故事旨在提醒读者,每一张行色匆匆的面孔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值得被倾听的完整世界。 四、 文化的渗透与冲突:在地性与全球化的对话 现代都市是全球化浪潮冲击最前沿的阵地,文化元素的交流与碰撞在此达到顶峰。本书探讨了“在地性”文化如何在全球化符号的包围下寻求自我定位。 例如,传统节庆活动在商业化包装下的演变;本土美食如何被“网红”文化重新解读和传播;以及本土方言在公共场合逐渐式微的现象。我们分析了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与文化融合(cultural assimilation)的界限,探讨一个城市如何在拥抱国际潮流的同时,保持其独特的精神内核。 此外,书籍也涉猎了城市中的艺术生态。从官方博物馆的庄重典藏,到街头巷尾的独立画廊和二手书店,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是渗透进日常生活的肌理。我们探讨了艺术活动如何成为市民表达不满、进行社会评论的有效途径。 五、 城市生态的未来图景 面对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以及技术革新带来的挑战,城市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本书的最后部分将目光投向未来,探讨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的概念如何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体验。 我们探讨了“绿色空间”在拥挤城市中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作为美学点缀,更是保障市民心理健康的必需品。同时,我们也审视了科技如何重塑我们的互动模式——从线上连接到现实的回归,如何在效率与人情味之间找到平衡点。 最终,本书期望读者能够以一种更深沉、更具同理心的方式来“阅读”他们身处的城市。城市不是一个等待被征服的客体,而是一个持续生成、需要我们共同参与和维护的生命共同体。通过对细节的捕捉、对人性的洞察以及对空间哲学的思考,读者将获得一把开启更丰富、更有意义的城市生活的钥匙。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朱榮智/總主編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國家文學博士

  經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分部訓導主任
  海峽交流基金會文化服務處處長
  紐西蘭中華書院院長

  現職:
  元培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國文組教授

王慧娟/執行主編

  〈3 郵局銀行〉〈8 搭捷運〉〈10 去旅行〉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
  台北市私立華興中學高中部國文科專任教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華語教師

陳立芬/執行主編

  〈4 在醫院〉〈7 租房子〉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
  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研發師/華語教師
  Middlebury college language school U.S.A中文講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約聘語言教師

舒兆民/執行主編

  〈1 打電話〉〈9 休閒娛樂〉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博士生

  經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研發師/華語教師
  海內外華語文教學師資培訓講師

  現職:
  國立聯合大學華語文學系約聘講師

蔡蓉芝/執行主編

  〈2 在餐廳〉〈5 去逛街〉〈6 談生意〉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
  愛爾蘭三一大學商學院中文教師(Trinity College, University of Dublin)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Chinese Preceptor(Harvard University)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研所兼任講師

  現職:
  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講師(UC Santa Barbara)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6419003
  • EISBN:978986526409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2.8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课”感很不强,更像是厚厚的一本词汇卡片集合。我尤其欣赏那些能够激发学习者主动思考的练习题或小测验环节,但在这本电子书中,这样的互动环节少得可怜。如果仅仅是阅读和记忆,学习的效率会大打折扣。我尝试着在阅读完某一章后,立刻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完整的模拟对话,结果发现,由于前后的知识点衔接不够紧密,我需要不断地回溯前面的内容来拼凑完整的语境。这大大降低了阅读的流畅性。真正好的教材,应该能够引导学习者像使用母语者一样思考:看到这个场景,我会自然地说出什么?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引导力上是不足的。我发现自己更多的是在“翻译”书本上的中文到我已知的概念,而不是直接“理解”书本上的中文。对于希望达到流利交流水平的学习者来说,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需要被打破。我期待的是那种能够迫使你跳出舒适区,去尝试组织复杂句子的挑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我能点餐”或“我能买票”的初级目标上。如果能加入更多关于语境切换和多重角色扮演的训练,这本书的价值会呈几何级数增长。

评分

作为一名对语言学习资源有较高要求的用户,我对实用性教材的期待值一向很高。这本书的“实用”二字,在我看来,执行得略显片面。它成功地覆盖了捷运乘搭的表层流程,比如如何进出站、如何询问方向,但对于深入到文化层面的交流,比如在捷运上与人发生的偶然交谈,如何恰当地回应他人的善意或请求,则着墨甚少。举个例子,如果旁边有人不小心碰到了你,或者你看到有人需要帮助,应该如何用最礼貌且自然的中文来表达关心或致歉?这些才是构成“交流”核心的部分,而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信息传递”的机械性过程。我希望教材能够更勇敢地引入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的语法结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基础的“主谓宾”结构上,只有通过更丰富的句式,才能表达出更细腻的情感和意图。此外,书中对“捷运周边”的介绍也显得有些单薄,如果能结合“下车后去哪里吃当地特色小吃”或“附近的文化景点”等内容进行拓展,将语言学习与地域探索结合起来,那绝对是加分项。目前的版本,更像是一本功能说明书,而非一本引导性的语言学习伙伴。

评分

说实话,拿到这本电子书后,我花了好大力气才适应它的阅读节奏。它的排版和字体选择,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有些老派”,缺乏当代电子读物应有的那种轻盈感和交互性。虽然主打实用,但内容的处理方式却显得有些过于书面化,少了那么一股“在地气”。比如,书中展示的站名播报腔调,与我平日里在台北车站听到的实际播报声存在一定的出入,这对于依赖听觉模仿的初学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困扰。我尝试着去寻找那些真正能让我“开口”的语料,但很多时候,那些对话显得非常生硬,仿佛是翻译软件直接生成的句子,缺乏真实生活中的“不完美”和自然语流的停顿。我特别关注了关于票价和月票的解释部分,这部分信息量倒是挺足,但缺乏图文并茂的辅助说明,单靠文字来解释复杂的票务系统,对于习惯了视觉化学习的读者来说,无疑增加了理解的负担。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针对不同情境(比如赶时间、迷路、遇到故障)的“语气”和“情绪”变化,如何通过中文语气的微调来表达,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能听懂”的层面,而没有达到“能得体使用”的境界。这本书在“工具性”上有潜力,但在“趣味性和沉浸感”上,还差了那么点火候。

评分

我个人的学习习惯偏向于通过大量的例句和情景小故事来建立知识点的联系,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尽如人意。它更像是一个词汇和句型清单的集合,被强行塞进了一些关于捷运环境的背景描述中。比如,当讲到“我要去XX站”时,它可能会给出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并没有深入解析这几种方式在不同情境下的细微差别——究竟是哪一种听起来更像本地人?哪一种在非高峰时段使用更合适?这种深度的挖掘,对于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再者,电子书的特性本应允许更灵活的多媒体嵌入,比如实景照片、语音示范或者互动练习,但在这本书里,这些功能几乎没有得到体现。我甚至怀疑,如果没有配套的音频资源,仅凭书本上的文字,学习者真的能准确掌握那些长句子的发音重音和语调吗?与其说是“100堂课”,不如说是“100个情景片段”,缺乏一个贯穿始终的学习主线或挑战任务,让人读完之后,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知识点尚未融会贯通的感觉。这种零散的结构,对于需要建立扎实基础的学习者而言,长期记忆效果堪忧。

评分

这本号称“100堂中文课”的教材,从封面设计到内容排版,都透露着一种想要紧贴现代都市生活的野心。我原本是带着极大的期待来翻阅它的,毕竟“搭捷运”这个主题,对于初学者或者希望快速融入台湾生活的人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的实用场景。然而,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更像是一系列零散的、缺乏系统性串联的对话情景堆砌。比如,关于购票的流程描述得还算清晰,但随后关于车厢内礼仪的介绍,却显得有些蜻*_._*缨。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如何自然地向人请教“请问这班车到哪里?”这种更具互动性的表达方式,而不是一板一眼地罗列名词和短语。整本书的重点似乎过于集中在“交通工具”这个单一维度,而对于中文学习者真正需要的语感培养和文化背景的融入,挖掘得还远远不够深入。我期待的是一套能够将语言学习与生活体验无缝结合的工具书,而不是一本仅仅停留在表面情境模拟的说明手册。如果能增加更多关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对话,或者不同口音的模拟练习,那它的实用价值无疑会大大提升,现在的版本,对于进阶学习者来说,内容深度略显不足,更像是给完全零基础人士的一个快速入门指南,但即便是入门指南,其结构性也需要进一步打磨,才能真正称得上是高效的“一堂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