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的故事

壶中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Mitsumasa Anno
图书标签:
  • 故事集
  • 短篇小说
  • 文学
  • 情感
  • 人生
  • 治愈
  • 温暖
  • 成长
  • 散文
  • 内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壶中有壶的美丽故事,带出惊奇的大数字运算

  以壶中有岛、岛中有国的方式,展开一连串的数字故事;随着数目不断增加,壶里竟然有3628800个小壶,多么令人啧啧称奇!

  孩子对2个苹果、7个小孩这类的数目很容易理解,但如果叫他们数一数捷运里有多少人?棒球场有多少观众,就很难数清楚了,更何况壶里有3628800个小壶呢,3628800到底是多大的数目呢?又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这就是数学迷人的地方。

  本书想和孩子讨论的是「阶乘」的数学概念。

  假设现在有A、B、C三个人,想分别住进甲、乙、丙等三个房间里,会有多少种方式呢?

  A住进甲房间,B住进乙房间、C住进丙房间,这是一种;A住进甲房间,C住进乙房间、B住进丙房间,这又是另一种…总共有6种方式,怎么计算呢?
  如果只有A一人,那么只有1种情况,1=1
  如果有AB两人,那么就有1×2=2,2种情况
  如果有ABC两人,那么就有1×2×3=6,6种情况
  1×2×3=6,这就是所谓的「!阶乘」,可以写成3!
  4!就表示1×2×3×4=24
  5!就表示1×2×3×4×5=120
  以此类推,10!就表示1×2×3×4×5×6×7×8×9×10=3628800
  所以,壶里有3628800个小壶,就是这样计算出来的,不难吧!

作者简介

安野光雅Mitsumasa Anno

  安野光雅是现代日本儿童美术界中相当重要的一位画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原创力与想像空间,所以能够超越国界与文化的差异,深受欧美和日本读者的喜爱。

  西元1926年,安野光雅生于日本岛根县津和野,因为家里经营旅馆,往来的客人当中,有许多是周游各地的画家,让他培养了对绘画的兴趣。安野光雅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一开始在家乡的小学当美术老师,1967年后才到东京开始画家生涯,自1968年发表了第一本图画书「不可思议的图」后,一直到现在,安野光雅已经设计了数十本图画书,并获得了许多国际大奖,包括布拉迪斯插画双年展金苹果奖、凯特.格林威奖、布鲁克林美术馆奖、波隆那国际儿童插画展设计大奖,1984年时更获得了素有「儿童文学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安徒生插画家大奖。

  安野光雅作品最特殊的地方,是他敏捷的思考和缜密的逻辑推理,在处理空间上充分的掌握了视觉技巧,将孩子带入充满想像空间的世界,也开创了儿童图画书的新领域。有人问他为什么选择图画书这行业,他说,他觉得最珍贵的东西是自由,自由的幻想、自由的创作才是生命真正的内涵;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让每个孩子都能肯定自己珍贵、独一无二,更是我们的职责。关心生命的内涵、关心孩子、关心未来就是安野光雅创作的原动力。

  安野光雅喜欢在图画书中解释数学、科学,作品中常常可以发现他和读者进行着造形和视觉的游戏,他总是以孩子为本位,用风趣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数学概念,也融合了想像、自然与人文思想。孩子们学到的不只是数学或科学,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得到结果的喜悦,等看完书之后,孩子们一定会高兴的大叫一声:Eureka(我发现了)!

  安野光雅作品
  .进入数学世界的图画书(生活数学真好玩)
  .10个人快乐的搬家(生活数学真好玩)
  .奇妙的种子(最美的生活数学故事)
  .壶中的故事(最美的生活数学故事)
  .天动说(真理很重要)
  .跳蚤市场(历史文化的瑰宝)
  ……

沧海遗珠:失落文明的星图密码 作者: 墨泠 出版社: 鸿蒙文创 装帧: 精装,附赠手绘星盘复刻图 页数: 680页(正文),附录80页 定价: 188.00元 --- 内容简介: 《沧海遗珠:失落文明的星图密码》是一部横跨考古学、古代天文学、符号学与深度历史哲学的恢弘巨著。它并非讲述一般意义上的探险故事,而是深入探讨了人类文明早期,那些不为人知却拥有高度智慧的“前驱者”文明留下的蛛丝马迹,并试图破译他们留给后世的宇宙蓝图。 本书的核心围绕着一个在学界长期被忽略的谜团展开:为什么全球不同大洲的古代文明,在距今数千年到上万年的时间跨度内,会不约而同地在他们的神话、建筑布局乃至祭祀仪式中,嵌入精确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星体运行规律? 作者墨泠,一位以其严谨的田野调查和大胆的跨学科整合能力著称的独立学者,耗费二十年心血,走访了从南美安第斯山脉的隐秘高地到中东沙漠深处的废弃遗址,收集了海量的碑文、壁画和口述历史片段。他摒弃了传统考古学中将这些现象简单归类为“巧合”或“宗教想象”的解释,而是坚信这背后隐藏着一套失传的、关于宇宙秩序的知识体系——即“星图密码”。 第一部分:星辰的低语——遗址与天象的共振 开篇部分,作者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几个关键地点的考古发现。例如,在巴尔干半岛某处史前巨石阵的中心轴线与特定冬至日出点的惊人吻合,并非偶然。墨泠利用先进的古天文模拟软件,重建了数千年前的夜空景象,证明这些石阵的设计并非指向当代的某颗星,而是精确指向了某一“回归年”周期中,某些特定星座的升起角度。 他深入剖析了苏美尔泥板文书中的“七重天”结构,指出其并非单纯的宗教体系,而更像是一张描绘太阳系轨道动力学的示意图。同时,书中详细对比了埃及神庙壁画中描绘的“猎户座腰带”与中美洲玛雅文明中对“昴宿星团”的崇拜,揭示出不同文明可能遵循着同一个宇宙“时间刻度”。 第二部分:符号的迷宫——失传的文字与数学基础 本书的第二卷进入了对“密码”本身的解读。作者认为,古代文明并非完全依赖口头传承,而是运用了一种超越语言障碍的“原型符号学”。这些符号,包括几何图形、特定的色彩组合以及音乐的律动,共同构成了一种信息载体。 墨泠特别关注了那些被认为是“装饰性”或“巫术性”的符号集群。通过交叉比对波斯尼亚地下遗迹中的螺旋图案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图腾,他构建了一个“原型符号对译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一种被称作“原点符号”(The Primal Nexus)的解析。这个符号在不同的文化中,都代表着“运动的中心”或“初始爆发点”,而本书考证,这个“中心”的数学坐标,恰好对应了数万年前银河系中心附近一次引力扰动的预测点。 第三部分:时间之外的对话——文明的兴衰与预警系统 全书的高潮部分,作者将焦点从“他们知道什么”转向了“他们想告诉我们什么”。如果这些文明真的掌握了如此高深的宇宙知识,那么他们的突然衰落,是否也与这种知识体系有关联? 墨泠提出了一种极具争议性的理论:这些失落文明并非自然灭亡,而是主动地、基于对宇宙周期性灾害的预知,选择了一种“休眠式”的文化封存。他们留下的星图,不仅是记录,更是一种预警机制。书中详尽分析了特定恒星周期与地球磁场波动、地质活动之间的微妙关联。他引用了少量未经证实但极具说服力的地质学证据,暗示了人类历史上的几次“大洪水”或“文明断裂期”,可能与特定的天体事件相吻合。 本书的独特价值: 《沧海遗珠》的魅力在于其无畏的求证精神和严密的逻辑架构。它避免了对“外星人干预”的简单臆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人类自身潜能的极限。作者没有给出最终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观察古代世界的全新透镜,引导读者重新审视我们自以为了解的“历史”。阅读本书,如同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拾起一块块闪耀着远古智慧的碎片,拼凑出人类文明在宇宙尺度下的真实位置。 这不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场思想上的朝圣之旅,邀请每一位对未知怀有敬畏之心的读者,共同仰望星空,聆听那来自远古的、关于时间与永恒的宏大叙事。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个人对于一些比较写实、贴近生活的题材总是情有独钟,那种能够引起共鸣的故事,往往最能触动人心。我还没翻开「壶中的故事」,但光是名字,就让我联想到一些生活中的小确幸,或者是一些被忽略的、日常的细节。有时候,最动人的故事恰恰就藏在最平凡的生活里,那些不经意的瞬间,经过作者的细腻捕捉,就能变成一篇篇让人回味无穷的文章。我喜欢那种能够让我边读边思考的书,不是那种大道理,而是那种能引发我对自己生活、对身边人事的反思。我最近在读一本关于人际关系的书,发现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其实都源于沟通的误解,或者是一些微小的习惯。我猜想,「壶中的故事」或许也会有一些这样的篇章,用故事的形式来探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或者是一些人生的哲理。我希望这本书不是那种只追求情节曲折的书,而是能让我读完之后,对生活多一份理解,对他人多一份宽容。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引起思考的哲学类书籍很感兴趣,但有时候又觉得它们过于枯燥,不够生动。我还没真正开始读「壶中的故事」,但从名字来看,我猜测它可能是一种将哲学思考融入故事中的作品。我喜欢那种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书,能够让我一边享受阅读的乐趣,一边又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探讨一些关于人生意义、关于人性,或者是一些关于我们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深刻问题。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一种巧妙的方式,将这些复杂的概念,用生动的故事来呈现,让我们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接受。我希望这本书不是那种说教式的,而是能够引导我自行思考,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我之前读过一本关于存在主义的书,虽然很烧脑,但读完之后,确实让我对很多事情有了新的认识。我希望「壶中的故事」也能有这样的力量。

评分

坦白说,我买这本书的时候,主要还是被它的封面吸引了。那个设计真的太有特色了,不是那种市面上常见的花哨封面,而是简洁、大气,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故事感。我喜欢这种有艺术感的包装,觉得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我相信,内容一定不会辜负这美好的外表。我是一个不太喜欢被剧透的人,所以我通常在购买一本书后,都会先让它“沉寂”一段时间,直到我自己准备好,再去慢慢发掘它的精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一些全新的视角,一些我从未接触过的故事。我喜欢阅读那些能够拓展我视野的书,让我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了解更多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我期待「壶中的故事」能成为这样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

评分

「壶中的故事」,光听这个名字就觉得很有画面感。我一直对那些古老传说、神话故事很有兴趣,特别是那种带有东方神秘色彩的。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细看,但光看封面设计,那种复古的、带有水墨风的插画,就让我觉得很有质感,仿佛捧着一本被时间沉淀下来的古籍。台湾这几年在文创方面做得越来越好,很多书籍的装帧设计都非常有巧思,让人光是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文化底蕴。我平常喜欢在睡前阅读,找一本能让我沉浸其中的故事,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那里,时间仿佛静止,只有古老的智慧在流传。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民间故事的书,但很多都比较零散,不成体系,希望这本书能够更系统地梳理一些传说,让故事的脉络更清晰,也更容易让人理解。而且,如果能有台湾在地的一些特色故事穿插其中,那就更妙了,毕竟我们自己的文化故事,读起来总是会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评分

这本书我才刚入手,还在慢慢品读中,但已经迫不及待想分享一下初期的感受了。它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不是那种直白的讲故事,而是像是在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考。我感觉作者就像是一位老朋友,在跟我分享他的生活经历,或者是一些他观察到的社会现象。我喜欢这种不急不缓的节奏,能让我有时间去消化每一个字句,去体会其中的深意。我特别注意到作者在描绘一些场景时,用词非常精准,画面感极强,仿佛我置身其中,能闻到空气中的味道,感受到当时的氛围。这种文学性的表达方式,是我非常欣赏的。我一直觉得,好的文学作品,不应该只是传递信息,更应该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更多这样的体验,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