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文遇上科技,
会激起什么样的灵光与火花?
一头华发、睿智幽默的刘炯朗教学四十年,深受学生敬爱。
年逾七十,面对知识总不失赤子之心,仍热爱求知、不断学习,
自诩「深受西方影响的中国读书人」。
2005年,刘炯朗接下电台邀约,主持「我爱谈天你爱笑」节目,
深入浅出地为读者介绍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领域的重要大事,
将科学与人文巧妙结合,引发热烈回响。
透过个人的学思历程,刘校长期勉年轻人:
不要画地自限,要有广泛兴趣。顺从自己的喜好,
培养专业以外的兴趣,感受世界的美好。
本书收录二十六篇自然领域相关文章,
用轻松诙谐的笔调带领读者一窥科学之美,包括:
银河为什么又叫牛奶路?
奥卡姆的剃刀可以拿来做什么?
费米先生为什么陷入两难?
外星人根本不存在?或者只是我们没看到?
「追星族」们如何狂热探寻科学真理之美?
牛痘、抗生素的发明其实是一连串偶然?
为什么圆形是最经济的形状?
你是不是忙不停又瘦不了?……
作者简介
刘炯朗
1934年出生于广东,在澳门完成中学教育,1956年毕业于国立成功大学,1962年取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机博士学位。
先后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及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并曾兼任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助理副校长等,1998年回台担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作育英才无数;并以资讯工程之国际学术声望,于2000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近年更悠游于写作、广播、演讲等领域,幽默的谈吐及丰富的学养深得学生及阅听大众喜爱。
一、谈天
1.天有多大?
人类对天文的兴趣是自然而然、未曾停歇的。
宇宙这样大、历史那么久,天文学真是门大学问。
到底,天文学家怎么测量、估计这些数字呢?
2.宇宙的中心点
这是科学中一个有趣也常常有用的原则。
假如有两个不同理论可以解释一个现象的话,
那么,比较简单的就是正确的。
3.寻找外星人
究竟,外星人根本不存在呢?
还是真有外星人,只不过我们没看到?
4.德瑞克方程式
天文学家德瑞克在一九六一年所提出。
我们可以用这个方程式来估计,
宇宙中大概有多少个可能跟我们联系的外星文明。
5.从大爆炸开始
宇宙长的是什么样子?
宇宙有没有一个开始?
让合理又美丽的大爆炸模型告诉你。
6.追星有一套
大爆炸模型绝不是幻想出来的,
而是天文学家们观测和演算的结果。
且看这群「追星族」如何探索星星们的祕密。
7.世上最幸运的人
全身瘫痪快五十年的科学家霍金,
在天文物理学方面有非凡贡献。
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勇气、毅力与感恩。
8.霍金与黑洞
霍金在天体物理学和宇宙论方面有非常杰出的贡献,
尤其对黑洞领域的研究,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9.当科技遇上人文
同时身兼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和人文教授的莱特曼,
在一九九三年出版了《爱因斯坦的梦》一书,
带读者领略在不同的时间观念下,会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10.再探爱因斯坦的梦
如果,时间像水流;如果,一生只能活一天;
如果,没有什么会发生、会改变……
二、说地
11.阿基米德的顿悟
用别人没有想到的方法,
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
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地方。
12.科学中的偶然
有时,一点意外、一个偶然的启发
会引导我们更小心地去看、更深入地去想,
最后得到重要的发现和结果。
13.花粉、染料、抗生素
科学发现,不仅来自深入的思考。
同时,也要留心摆在眼前的明显事实。
14.眼睛会说话
心理学家发现,婴儿已有判断目光方向的能力,
而且他们比较喜欢别人正视的目光。
15.圆周率怎么来?
每个人都会算圆的直径、面积。
你知道圆周率是怎么找出来的吗?
为什么圆形最经济?
16.蝴蝶变贵人
一点小差异往往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一只小蝴蝶,有可能就是你我的贵人。
17.炸弹客与王羲之
我们总是无法断言一件事会不会发生。
事实上,只要运用正确的分析和计算,
就能估计出发生的可能性。
三、论人
18.从打喷嚏说起
有人在想你?
把魔鬼赶出去?
上帝保佑你!
19.当压力来敲门
身为现代人,
经常担在肩上、挂在口上、放在心上的,
大概就是「压力」这两个字。
20.压出来的文明病
高血压、新陈代谢症候群….
可能都是压力来搞鬼。
21.忙不停却瘦不了?
感受压力时,大脑会刺激好几种荷尔蒙释放,
而其中之一就有刺激食欲的效果。
22.鸦片接收器与难忘的猫王
没错,适度的压力能让人忘却疼痛、记性变好,
过度的压力当然就会出现反效果了。
23.睡得好,人不老
睡眠堪称人生大事。睡眠不足时,
荷尔蒙该减少的没少,该多的不够。
对身心都造成压力。
24.学会与压力共舞
压力总是无可避免。
面对压力的重要原则就是乐观接受,
在既定的状态下,努力做到最好。
25.完美的追求
多好才叫好?多美才是完美?
科技进步让我们有更多不一样的选择,
有关道德、伦理、责任的界线,却是愈来愈模煳。
26.基因工程时代的伦理观
科学和技术的胜利,
已让我们失去谦卑敬畏的心。
人,不一定要胜天。
我一直对宇宙的起源和终结感到好奇,感觉那是人类最宏大的探索之一。这本书的标题《一次看懂自然科学》让我觉得它可能会触及到这些话题,而且是用一种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我特别期待它能详细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还有黑洞的形成机制,以及它可能对我们这个宇宙产生的影响。我希望作者能够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来解释这些深奥的概念,避免使用过多晦涩难懂的术语。同时,我也想了解一下,在现代科学看来,我们这个宇宙是唯一的吗?或者有没有其他的宇宙存在?这些问题都非常吸引我。此外,我也会留意它在天文学和物理学部分的介绍,比如暗物质和暗能量到底是什么,它们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本书能不能让我对宇宙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我非常期待。
评分对于我这种平时比较少接触科学知识的人来说,《一次看懂自然科学》这个书名简直就是福音!我最怕的就是那种读了半天都不知道在讲什么的书。我希望这本书能从最基本、最贴近生活的地方讲起,比如为什么天会变蓝?为什么我们会生病?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冷热?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原理。我尤其期待它在解释天气形成、疾病传播以及人体生理反应的部分,能够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另外,我也会关注它有没有讲到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比如彩虹的形成,或者电灯是如何发光的。如果这本书能让我对这些习以为常的事物产生新的认识,那就太棒了。我希望它能激发我对科学的兴趣,让我觉得科学并不神秘,而是非常有趣的。
评分哇,拿到这本《一次看懂自然科学》的封面,就觉得很有吸引力!我一直对宇宙大爆炸、黑洞这些东西很好奇,但又觉得它们很遥远,好像离我们的生活很远,读起来总觉得有点吃力。这本书的排版看起来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而且图片也很多,感觉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我最期待的是它能把那些复杂的概念讲得简单易懂,最好能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比喻,这样我才能真正“看懂”。毕竟,我们每天生活在地球上,呼吸着空气,感受着阳光,这些不都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吗?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发现身边隐藏的科学奥秘,而不是只停留在课本上的知识。我打算先从它里面介绍的物理学部分开始看,因为我一直对“为什么东西会掉到地上”这类问题感到好奇,希望能从这本书里找到答案,而且希望它能拓展我的视野,让我对这个世界有更深的理解。
评分说实话,我平常不太喜欢看那种动不动就堆砌一堆专业术语的书,感觉像是跟自己过不去。但《一次看懂自然科学》这个名字挺打动我的,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了。翻了几页,发现它的语言风格真的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反而像是朋友在跟你聊天一样。就拿它讲光合作用的那一章节来说吧,它没有直接扔出复杂的化学方程式,而是从一片绿叶在阳光下“吃饭”开始讲起,让我觉得特别亲切。我还蛮喜欢它里面插入的一些小插画,虽然不是特别精美,但很有趣,能帮助理解。而且,我发现它不止讲了物理和化学,还涉及到了生物学,比如基因的秘密,听起来就很有意思。我个人对“我们是怎么来的”这类问题比较感兴趣,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解答,或者至少能引发我更多的思考。
评分我一直觉得,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有时候我们没有发现。这本书的书名《一次看懂自然科学》听起来就充满了力量,好像只要读了这本书,那些曾经让我们望而却步的科学知识就能迎刃而解。我尤其关注它在介绍生命科学的部分,比如我们身体的运作机制,细胞是怎么工作的,还有遗传是怎么一回事。我希望它能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来讲解,比如通过模拟动画或者生动的图表,让我能够“看到”这些微观世界的奇妙。另外,我也会关注它有没有提到一些关于人类进化的内容,因为我觉得这部分特别引人入胜,能让我们了解自己从何而来,以及我们和自然界其他生物之间的联系。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探索自然科学的一个良好的起点,让我不再对科学感到畏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