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健美的体态令人向往,皎好的面容使人羡慕:漂亮一身让人容光焕发,生活美好,充满幸福。
本书先介绍几种常见的传统医学美容保养法,然后列举数个身体发肤疾患的中医疗法,期待以最没有伤害性的方式来解救肌肤,更进一步要让好的体型容颜能青春永驻,延缓衰老。
「食疗美容方」与「中药美容方」两章顾名思义是将食品或传统中草药以内服或外用方式促进美容;「药浴美容」介绍洗澡美容法;「面膜美容」推荐简易的面膜制作法;「刮痧美容」介绍民间刮痧原理与操作方法;「针灸美容」与「推拿美容」主要依靠经络学与解剖学而达到疏经活络、纠正紧张的功效。在台湾地区,针灸属于侵入性的医疗行为,需由医师操作,推拿则属民俗疗法,非医疗专业人员则可善加利用。
本书后半部几章介绍痤疮、斑秃、肝斑、瘢痕、扁平疣与肥胖症的传统疗法,文内同时摘录近年海崃两岸皮肤美容方面的有关论述,提供读者参考应用。
作者简介
高宗桂医师
1960年出生于台湾桃园。 1979年进入中国医药大学开始研习中国医药,具有学生身分长达十七年,分别毕业于药学系、中国药学研究所硕士班、学士后中医学系、中国医学研究所博士班,拥有药师执照与中医师执照。2002年至中国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进修,于2005年获第二个医学博士学位,2009年又开始在中国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班进修。1994年开始在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中医部担任住院医师、总医师、主治医师。1996年起在中国医药大学学士后中医系任讲师,2002年升任教育部审定副教授。
历任职中华推拿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华针灸医学会秘书长、台湾考试院中医师典试委员,受聘马来西亚中医暨针灸联合总会荣誉理事长、中国南京中医学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黑龙江中医研究院研究员。2007年入榜中国卫生部中医执业医师全国会考及格中医师。
高医师现任台湾中医医学会理事长、马光中医医院暨医疗网副院长、大仁科技大学副教授。
高医师临床专长是针灸、伤科推拿、中医内科与针刀医学三主治中风偏瘫、失眠心悸、气喘鼻炎与肿瘤调理为主。编着有《中医骨伤推拿治疗学》、《实用中医美容》、《中医脉学图说》、《汉英常用中医名词词汇》、《中药材品管概论》:主编有《中医伤科护理学》、《针灸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实用针灸学》。2003年协编中国高等教育教材《针刀医学》教科书,2004年出版通行于中国大陆中医相关学系作为教科书。1988年起,发表中医药有关国际(SCI)论文8篇,医学科学期刊论文39篇,研讨会论文摘要或电子影像档99篇。2009年元月编着出版《针灸常用五十二穴》中英文版扑克牌,适合国内外人士寓教于乐。
张序
中医美容是以中国医学理论与传统疗法来调理人体生理机能,延缓衰老过程,进而美化体肤,维持健康的有效方法。中医美容着眼于长远而根本的方式,经由内服与外用中草药天然物或使用各种非侵入性物理疗法,达到补益脏腑,疏通经络,祛风活血,消肿散结,润肤增白,消斑减皱等功效。
数千年来,中华先民们不断的研究发展,推陈致新,留下许多宝贵经验。目前,世界各文明国家对天然物美容皆予以极大的关注,美、日、德、法等国投人相当多的资本在天然物美容的实验研究。许多不同功效的美容制剂也陆续的被研发上市。台湾地区的美容已步人证照制度的轨道中,执业美容的人员已超过十万人,因此,如何让这些专业人员提高相关知识水准,充实美容医学资讯是当今政府与民间美容团体应该发展的方向。
高宗桂主治医师毕业于本院药学系、中国药学研究所、学士后中医学系,目前即将再度由中国医学研究所博士班毕业。曾服务于GMP药厂品管与营业,亦曾经营中西药局,现任学院附设医院中医部主治医师,今将历年来在中国医药学院推广教育中心教授医学美容的讲义,重新删订,增添内容,编辑成《实用中医美容》。余观其内容实用,编排精简,有益于美容教育,故乐于推荐给社会大众。
中国医药学院教授 张永贤
1988年8月31日
自序
美容即是美颜,中国古代亦称之为益容、留颜、驻颜。它和化妆有着根本的不同。化妆是以胭脂、口红、眼影或粉底等对颜面五官进行人工修饰,古人称为「粉饰」,这种粉饰美主要是暂时突出人体外在美,一旦化妆品除去立刻原形毕露,假美消失殆尽。中医美容则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生理、肤色特点,使用传统中医手法,从根本上美化容貌形体,虽然成效不若现代外科整型美容之快速,却往往可逐步达驻颜养生、抗衰防老的目标。
中医美容集养颜与健康为一体,除了注重皮肤保养之外,亦强调身心健康、形体优美、精力充沛、朝气蓬勃的健康美。试想如果精神委靡、全身衰疲,即使多涂脂粉又有何容光可言?如果心术不正、充满邪气,即使外表英俊美丽,又如何显出亲切又高贵的气质?因此,中华历代先贤使用天然疗法,注重整体,融合内服与外用的各种保健方法,既注重外在皮肤病的预防与治疗,也强调体内脏腑的滋养,所以除了应用中草药与膳食的美容之外,也重视针灸、气功、推拿、刮痧、药浴、拔罐等在美容中的整体调节作用。
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医学的经络理论与藏象学说指导中华子民利用活血化瘀、补益气血、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散结、燥湿止痒、润肤美白、驻颜减皱等治疗原则,以达美化容颜的目的。
近十余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准大为提高,美容事业蓬勃发展,医学美容也应运而生。中医美容以其自然的方法与良好的功效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医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医学美容则是一种崭新的学问,中医美容学犹如老树发新芽,它对于中国传统医学技术的改良与现代美容保健事业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书是以作者在中国医药学院推广教育中心医学美容研究班授课的讲义增加资料扩大编辑而成。书名既称为《实用中医美容》当然是站在实用易用的观点来编着这一本书,期望给中医界与美容界提供相关的中医美容思想,对于读者的美容事业有二点点帮助。
高宗桂 写于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中医部
公元一九九九年元旦
我收到《实用中医美容》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画面:厚重的一本,纸张泛黄,带着古朴的书卷气。我喜欢那种能让我沉浸进去,感觉像是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的书。所以,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中医美容的精髓,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美容技巧,而是能够引领我理解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在美容上的体现。我设想,它会从更宏观的角度切入,比如讲解中医如何看待“美”——它不仅仅是外表的年轻光鲜,更是身体内在和谐、精神饱满的一种外在流露。书中应该会探讨中医的“整体观”,把皮肤看作是身体内部脏腑功能的“晴雨表”,一旦哪个脏腑出了问题,都会在皮肤上有所反映。我会期待看到一些关于“血色”的论述,比如为什么气血充足的人脸色红润有光泽,而气血不足的人则面色苍白或者暗沉。当然,我更希望能看到具体的“辨证”方法,学会如何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症状,判断自己是属于哪种类型——是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还是湿热、痰湿等等。然后,针对这些不同的证型,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我期待书中会详细介绍每一种证型对应的皮肤问题,以及如何通过饮食、起居、甚至情志的调整来改善。也许还会涉及一些经典的方剂,但不是那种需要严格炮制的中药,而是更贴近日常生活的,比如某个食材搭配在一起,就能起到很好的食疗作用。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一套属于自己的、能够长期坚持的、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美容体系,而不是简单的“一招鲜”的小技巧。
评分拿到《实用中医美容》这本书,我脑子里构思的画面是,它能成为一本能够帮助我“调理”身体,从根本上解决美容问题的“工具书”。我一直觉得,很多皮肤问题,比如顽固的痘痘、难以去除的色斑、还有难以摆脱的暗沉,都不是简单地涂抹护肤品就能解决的。它们往往是身体内部失衡的信号。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念,深深吸引着我,我相信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通过中医的“辨证”方法,来了解自己身体的状况。比如,通过观察舌苔、脉象、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症状,来判断自己是属于哪种体质,或者身体存在哪些失衡。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证型,比如“湿热证”、“血瘀证”、“肝郁证”、“脾虚证”等等,以及它们在皮肤上的具体表现。然后,针对每一种证型,书中能提供一套详细的调理方案,包括饮食上的禁忌和推荐,起居上的建议,甚至是一些辅助的疗法,比如艾灸、泡脚、或者简单的中药外敷。我希望这些方法都是实用且易于操作的,能够让我轻松地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关于“脾胃”调养的章节,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的健康直接影响着身体的吸收和代谢,也关系到皮肤的光泽和健康。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是《实用中医美容》,但说实话,我拿到它的时候,满心期待的是能够找到一些关于如何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来改善肤质、延缓衰老的秘诀,甚至是一些简单易学的养颜方。我一直对中医的整体调理理念很感兴趣,总觉得它不像西医那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时,立刻被它朴实又直观的书名吸引了。我设想它会详细介绍各种中医理论在美容领域的应用,比如讲解经络、气血、五行等概念如何与皮肤状态息息相关,还会列举一些常见美容问题,如色斑、暗沉、松弛、痤疮等,并给出相应的辨证施治的方案。我期望书中会包含大量针对不同体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的食疗方、药膳方,甚至是一些可以自己在家操作的推拿按摩手法,最好配有清晰的图示,让我能轻松模仿。我期待的还有关于中药材美容功效的介绍,比如当归、枸杞、白芍、珍珠粉这些耳熟能详的,它们具体的作用是什么?怎么搭配使用效果最好?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禁忌?更进一步,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中医养生习惯的指导,比如如何通过调整作息、情绪来达到内在的美容效果,因为我知道“医食同源”和“养生重于养病”的道理。我甚至幻想书中会有一些关于中医美容历史的溯源,让我了解这项传统技艺是如何发展至今的,这会让整个阅读过程更具文化底蕴。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的一本“美容圣经”,随时翻阅,都能从中找到解决肌肤问题的灵感和方法,让我能够由内而外地散发出健康的光彩,这对我来说,才是真正的“实用”。
评分翻开《实用中医美容》这本厚实的书,我当时脑子里构思的场景是,它能成为我梳妆台上的常客,一本随时可以翻阅的“美容宝典”。我一直对中医的“天人合一”理念深感着迷,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是紧密相连的,所以,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外在表现,很大程度上受到季节、气候、甚至地理环境的影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中医美容与“四时养生”的结合。比如说,春天如何通过调养肝脏来改善皮肤的暗沉和斑点?夏天如何清热解暑,同时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秋天如何润燥养肺,让皮肤保持水润光泽?到了冬天,又该如何温补阳气,让皮肤抵御寒冷,保持红润?我希望书中能针对每个季节,提供一套完整的美容调理方案,包括饮食上的建议(比如什么时令的蔬菜水果最适合)、起居上的调整(比如什么时候该早睡,什么时候该多活动),甚至是对外在环境的适应性建议。我特别期待看到书中关于“经络美容”的内容,中医认为身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如果经络不通畅,就会导致气血瘀滞,进而影响皮肤的状态。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讲解几条对美容至关重要的经络,以及如何通过艾灸、刮痧、拔罐或者简单的穴位按摩来疏通这些经络,从而达到改善肤质、提升面色的效果。我甚至希望能看到一些与“体质”相关的美容法,因为我知道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适合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
评分当我拿到《实用中医美容》这本书时,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本能够帮助我“由内而外”焕发光彩的指南。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美丽不仅仅是外表的修饰,更是由内而外的健康和活力。中医强调“气色”,我非常认同这一点,认为一个人的气色好不好,直接反映了身体的健康状况。所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气色”与身体脏腑功能的关联。我期待书中会详细介绍如何通过观察面部气色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比如鼻翼两侧发红可能与肺有关,下巴容易长痘痘可能与肾虚有关等等。然后,针对这些不同的“面部信号”,给出相应的调理方法。我非常感兴趣的是,中医是如何看待“情绪”对美容的影响的。我知道,长期的压力、焦虑、抑 উল্লেখিত等负面情绪,都会让人的皮肤变得暗沉、长痘,甚至加速衰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探讨情绪与身体的相互作用,并提供一些通过中医方法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的技巧,比如一些舒缓心情的茶饮,或者一些有助于放松身心的冥想、呼吸练习。我更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具有“美容”功效的中药材,但不是那种深奥难懂的药理知识,而是能够让我了解它们对皮肤的具体益处,比如哪些药材可以美白,哪些可以祛斑,哪些可以紧致肌肤。并且,希望能提供一些简单易学的使用方法,让我能够将这些中药材融入到日常的饮食或外用中,从而达到温和有效的美容效果。
评分拿到《实用中医美容》这本书,我内心是怀揣着一份期待,希望它能成为我解决脸上各种小困扰的“救星”。我经常会发现一些小问题,比如偶尔冒几颗痘痘,或者天气变化时皮肤容易泛红敏感,偶尔还会出现一些淡淡的色斑。我尝试过市面上的一些护肤品,但感觉效果都不太持久,而且总觉得治标不治本。所以我特别想从这本书里找到一些源头性的解决方案。我设想这本书会从“望闻问切”的思路出发,教我如何观察自己的皮肤,通过皮肤的颜色、质地、毛孔状况,甚至是身体其他部位的一些细微变化,来判断自己身体内部可能存在的问题。我希望能看到针对“油性肌肤”和“痘痘肌”的详细分析,中医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的?是体内湿热过盛,还是脾胃功能失调?然后,这本书能提供一套具体的、可操作的调理方案,比如推荐一些清热解毒的食材,或者介绍一些能够健脾祛湿的食谱。我同样关心“抗衰老”的话题,希望书中能给出一些中医对“衰老”的理解,并提供一些能够延缓衰老、保持皮肤弹性的中医养生方法,比如一些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食材,或者一些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光泽的按摩手法。我希望这本书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实用的信息,比如一些生活小贴士,或者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日常养生细节,只要我能坚持去做,就能看到明显的改善。
评分拿到《实用中医美容》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本书能否成为我深入了解“药食同源”秘密的钥匙?我一直对中医的“食疗”概念深感好奇,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温和且健康的生活方式。我设想这本书会像一本“中华药膳宝典”一样,详细介绍各种具有美容功效的食材,比如绿豆的清热解毒,百合的润肺养颜,莲子的健脾安神,还有各种谷物、蔬菜、水果、坚果的独特美容作用。我希望书中能针对不同的美容需求,给出具体的食疗方。比如,想要美白祛斑,应该多吃哪些食物?如何搭配烹饪?如何制作成美味的粥、汤、甜品?想要紧致肌肤、延缓衰老,又该如何选择食材?我特别期待书中会有针对“内分泌失调”导致的美容问题的食疗方案,因为我知道很多皮肤问题都与内分泌有关。我还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药膳”的制作方法,比如将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如当归、黄芪、枸杞、党参等)与日常食材一起烹饪,既能滋补身体,又能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我希望这些药膳的制作过程不会过于复杂,能够让我这种厨房新手也能轻松上手。最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学会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季节变化,来灵活搭配饮食,从而达到一种持续的、健康的美容状态,而不是依赖于昂贵的护肤品或短期的美容疗程。
评分拿到《实用中医美容》这本书,我怀揣着一个非常朴素的愿望:我希望它能成为我“日常养肤”的贴心助手。我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很难有大把的时间去做复杂的美容护理。所以我更希望从书中找到一些简单易行,能够融入日常生活的养颜方法。我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懒人美容法”,比如一些只需几分钟就能完成的脸部按摩手法,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面部浮肿。我还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睡前养颜”的建议,比如睡前喝一杯什么茶能帮助睡眠同时滋养皮肤,或者睡前做哪些简单的拉伸动作能放松身体,让皮肤在夜间得到更好的修复。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办公室养颜”的内容,我经常需要长时间面对电脑,皮肤容易变得干燥、暗沉,甚至出现细纹。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在办公室就能做的美容小技巧,比如如何通过调整饮水方式来缓解干燥,或者如何通过简单的眼部运动来缓解眼部疲劳。我更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冬季护肤”或“夏季防晒”等季节性的美容建议,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提供最适合的养肤方案。我希望这本书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讲座,而是能够贴近我的生活,提供接地气的、实用的建议,让我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轻松地呵护自己的肌肤,保持健康自然的美丽。
评分当我拿到《实用中医美容》这本书时,我内心是抱着一种“探寻古老智慧”的心态。我一直觉得,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关于养生和美容的宝贵经验,只是很多东西随着时间流逝,被人们遗忘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挖掘和整理这些被遗忘的传统中医美容秘方,并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设想书中会包含一些古老的美容方剂,可能是用草本植物熬制的药膏,也可能是内服的汤剂,甚至是古代宫廷流传下来的美容秘方。我希望能看到这些方剂的详细配方和制作方法,并了解它们背后所蕴含的中医理论。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以草本养肤”的介绍,比如不同的中草药材,如珍珠、白芷、当归、川芎、桃花、菊花等等,它们各自的美容功效是什么?如何搭配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有没有一些经典的复方,能够解决常见的皮肤问题?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温和、天然的美容方案,让我远离化学成分的伤害,回归最本真的自然之美。此外,我希望书中还能介绍一些与“节气”相关的美容养生方法,因为我知道中医讲究“顺应天时”,不同的节气有不同的养生重点。比如,在立春时如何调养身体,为肌肤注入活力?在小满时如何清热解毒,保持皮肤的清爽?在霜降时如何滋润养肤,抵御干燥?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通往自然、健康的美容之路的一盏指路明灯。
评分我拿到《实用中医美容》这本书的时候,心中期待着一本能够“唤醒”我身体内在活力的指南。我总觉得,很多时候我们的皮肤问题,并不是表皮的问题,而是身体内部出了状况。中医的“经络学说”一直让我觉得非常神奇,我深信身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如果经络堵塞,气血不畅,就会导致各种问题,包括皮肤的暗沉、松弛、痘痘等等。所以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与美容相关的几条重要经络,比如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等等,并解释它们与皮肤健康之间的具体联系。我更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套简单易行的“经络按摩”方法,配有清晰的图解,让我能够在家自己操作,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我期待看到针对不同经络的按摩手法,比如如何通过点按、揉捏、拍打等方式来改善面部浮肿、提升脸部轮廓。我还对中医的“穴位美容”很感兴趣,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常用的美容穴位,比如合谷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等等,并详细讲解这些穴位的定位、功效以及按摩方法。我希望通过这些简单而有效的按摩手法,能够激活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由内而外地改善皮肤问题,让肌肤重现健康光泽。我希望这本书不是那种需要专业知识才能理解的深奥理论,而是能够让我感受到中医的智慧,并且能够轻松地将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达到真正的“实用”效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