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共领导人江泽民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根据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根据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党的自身建设实际,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精辟论断和科学结论。坚持「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根本宗旨、根本任务的集中体现,是在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要求。
本书共收录八篇文稿,其中第一篇〈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为台湾的王宝玲博士专为本书所撰写,对三个代表持正面观点,简介并导读三个代表之余,给予多所肯定。第二篇〈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则为王擎天博士的个人意见(特别声明:该篇为王擎天博士的个人意见,完全不能代表本书或本社的立场)。第三篇则是江泽民于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做到「三个代表」〉,是为「三个代表」说法之源起。第八篇是江泽民于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内有「三个代表」的正确解释与思想体系(全文均经江泽民本人亲自审定,当然是正版且最正确的理论),一般所说的「7.1.讲话」就是指这篇,它是由中共二十年来最重要的文献,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与研究中国的人均不可不读!
作者简介
江泽民:生于1926年8月17日,江苏省扬州市人,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领导人。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后,终于告别了主政十三年的政治舞台,并且以极大的自信与极潇洒的姿态,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江泽民最大的政绩,应该在他超脱了中共政治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封建传统,并以平顺与和平的方式,相当彻底地完成了世代的权力转移,而这也是中共政治史上的第一次。
王宝玲:台湾大学经济系硕士。
王擎天:美国UCLA博士。
初拿到《三个代表》这本书,我承认,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政治类的书籍,往往让我觉得枯燥乏味,充满了宏大叙事和概念堆砌。然而,这本书的名字却有着一种奇特的吸引力,让我忍不住翻开了它。封面设计简洁大气,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这或许是我最初的好感来源。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逐渐被一种沉静而深刻的氛围所包裹。作者的文字并非激昂的口号,而是娓娓道来,像是一位智者在与你进行一场推心置腹的交流。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历史进程的梳理,并非简单的事件罗列,而是深入探究了其背后错综复杂的逻辑和驱动力。当我看到书中对于一些关键历史节点的回顾时,我仿佛能看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思考、挣扎与抉择,这让我对历史的理解不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有血有肉的。尽管书中涉及到一些我不太熟悉的理论名词,但我发现作者非常有技巧地将它们融入到具体的语境中,并通过生动的例证进行阐释,使得理解门槛大大降低。有那么一瞬间,我甚至觉得,这与其说是一本政治读物,不如说是一本关于时代脉搏的观察笔记,记录着一群人在特定时期,如何思考国家发展的方向,如何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它没有给我醍醐灌顶般的启示,但却像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对某些概念的刻板印象,让我开始重新审视一些既有的认知。
评分不得不说,《三个代表》这本书确实打开了我看待问题的一个新视角。我原本以为,这类书籍更多的是关于理论的阐述,但实际阅读下来,我却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强烈的现实关怀。作者在书中对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现象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剖析,这让我不禁联想到我们当下正经历的诸多变化。书中对于“人民”的界定,以及如何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部分内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它让我思考,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是否真正关注到了那些声音微弱的群体,是否真正理解了不同阶层人们的需求和困境。作者并没有回避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而是试图从一个更宏观、更长远的视角去寻找解决之道。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解读,它不仅仅是概念上的提炼,更是对社会发展动力和方向的深刻洞察。我一直在思考,在信息爆炸、技术飞速迭代的时代,我们如何才能保持思想的清醒,如何才能找到真正有价值的方向。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为我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让我能够更系统地去理解社会变革的逻辑,以及我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没有立刻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但却获得了思考问题的方向和勇气,这对我来说已经弥足珍贵。
评分《三个代表》这本书,对我而言,与其说是一次阅读,不如说是一次精神上的“远足”。我并没有抱着“学习”的目的去读,而是怀揣着一种好奇心,去探索作者所描绘的世界。书中对于“时代特征”的把握,让我印象深刻。作者能够精准地抓住不同历史阶段的脉搏,并且深刻地揭示出其内在的逻辑和发展方向。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根本利益”的阐释,它让我意识到,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变革中,始终坚持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多么重要。它不仅仅是口号,更是行动的指南。我并非政治学领域的专家,也无法去评判其中的理论是否严谨,但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在文字中传递出一种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书中对于“理论创新”的论述,也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是否能够不断地突破自我,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它让我看到了,一种思想的生命力,就在于其不断适应和引领时代的能力。读完这本书,我没有获得“答案”,但我获得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促使我继续去思考,去探索,去理解这个复杂而充满活力的世界。
评分《三个代表》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思想的“漫步”。我没有抱着“学到多少知识”的目的去阅读,而是以一种放松的心态,跟随作者的文字,在思想的原野上进行探索。书中关于“发展”的论述,让我意识到,发展并非一成不变的线性过程,而是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作者在描述那些历史性的决策时,展现了一种审慎和担当,让我感受到了领导者在关键时刻所承受的压力和责任。我特别喜欢书中一些对历史细节的描绘,虽然它们可能只是寥寥数语,但却能勾勒出一个生动的画面,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氛围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例如,对于某些社会思潮的形成和演变,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某一两个因素,而是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在我看来,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它鼓励读者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它提出了问题,引导你去思考,去探索,去形成自己的判断。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历史学家或者政治评论员,但我通过阅读这本书,对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轨迹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对一些曾经模糊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像是一面镜子,让我得以审视过去,反思现在,并且对未来产生更深的思考。
评分翻开《三个代表》,我最先吸引我的,是它那股沉静而有力量的节奏。不同于市面上一些浮躁的书籍,《三个代表》的文字显得格外扎实,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并没有期望从这本书中找到具体的“秘诀”来解决我生活中的难题,但我却在其中品味到了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作者对于“先进性”的解读,让我开始思考,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里,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先进”?是技术上的突破,还是思想上的解放?又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书中对于“统一战线”的论述,也让我对“团结”的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信息碎片化、观点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凝聚共识,共同前进,这似乎成了一个越来越大的挑战。作者并没有给出过于简单化的答案,而是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梳理,引导读者去思考其中的精髓。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人民”的定义,它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民的福祉上来。它不是一篇宣言,也不是一份报告,而更像是一次深度的思想对话,邀请你去参与,去思考,去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