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捲 手 診
第一章 手診及其科學原理
第二章 手診的基礎知識和技巧
第三章 常見疾病的診斷
下捲 手 療
第一章 手療及其科學原理
第二章 常見疾病的手療方法
第三章 現代文明病的防治及亞健康保健
第四章 手心穴的中藥外敷療法
編後語
參考書目
捲首的話
1999年春節,分彆近十年的大學同學從國內外相聚於北京。暢談之中,不知誰提起我正在從事手診、手療工作,一下子話題就轉到我身上,這個說:「在醫院實習時你就為這個診病,為那個治療。」那個說:「他還為我做健康預測呢。」這些事我都記不清瞭,同學們還記得,這使我很激動。屈指算來,我從事手診、手療已有十餘載瞭。
從70年代下鄉做鄉村醫生,到上大學學習現代遺傳學,我就一直對望手診病、手部按摩感興趣,而係統研究手診、手療是在80年代中期。在臨床工作中我發現,對於西醫和中醫內科棘手的病,手診、手療卻往往可以治好。
1995年我在北京正式開設手診門診(當時在北京醫務界,我是第一人)。那時正是手診醫學發展迅速的時代,但同時也招來許多非議,報紙上還曾開展過爭論。其實手診從兩韆年前問世以來,是科學還是迷信就爭論不休。但是,真理在於實踐的檢驗,在於時間的證明。
現代手診、手療從70年代開展以來深受廣大群眾喜愛,醫療界的管理部門也承認這個事實;特彆是近年來不論是國內門診還是外賓門診,包括我參與創建的九華山莊國醫堂,接待瞭許多國內朋友和亞、歐、美洲一些國傢的旅行團、醫療代錶團,以及前澳大利亞總理霍剋夫婦,日本、冰島駐中國大使等國際知名人士。他們對手診、手療的診斷和治療感覺神奇、佩服。
國內外的朋友都希望我把這種診斷和保健治療方法介紹給大傢,恰逢人民體育齣版社的社長來看病,尤其是二編室的劉筠老師更是熱情鼓勵我齣一本這樣的書。於是,曾經擱置的寫作工作又啓動瞭,也就有瞭這本書的問世。
這本書是我這些年來手診、手療經驗的總結,又藉鑒瞭前人、國外和當今同道的一些成果,考慮到它的學習對象的接受程度,在編排上力求簡明扼要,圖文並茂,深入淺齣,易學易用。我相信,認真學習此書,當個保健醫生還是稱職的。
當我寫完這本書的最後一個字時,已近歲末,也正值新舊世紀之交。作為一名醫生,對於社會應該奉獻的一是愛心,二是優秀的醫療技術。這本書就是我奉獻給21世紀這個人人追求健康的新時代的禮物。同時也是我對已故父親的一種紀念,他老人傢生前曾希望我齣一本這樣的書。
最後,希望追求健康的朋友們,看看這本書,並試著按書中的要求實踐,因為「健康寫在手上,保健從手做起」。
魯京碩 於北京燕南居
說實話,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非常“實在”。不像有些養生類的書籍,講得天花亂墜,看完之後感覺雲裏霧裏,不知道從何下手。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的“精要”二字,確實做到瞭提綱挈領,直擊要害。它不會讓你陷入繁雜的理論海洋,而是直接給你最核心、最實用的知識點。我尤其欣賞它在“圖解”方麵的用心。很多時候,文字描述再詳細,也不如一張清晰的圖來得直觀。這本書的配圖非常精美,色彩鮮艷,綫條清晰,每一個細節都標注得一清二楚,讓人一看就明白。例如,它講解掌紋時,不僅畫齣瞭掌紋的走嚮,還用不同的顔色標注瞭可能代錶的意義,這種可視化錶達大大降低瞭學習難度。我最近一直在嘗試用書中的方法觀察自己和傢人的手,雖然還隻是初步階段,但已經能發現一些有趣的變化。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真的能讓你“看得懂”、“學得會”,並且“用得上”。這種貼近實際、注重實踐的風格,是我非常看重的。
评分我之前也看過一些關於手相的書籍,但坦白說,大部分都側重於“算命”的那種解讀,讓人覺得有點玄乎。而這本書,從一開始就明確瞭其“中醫”的定位,這一點就讓我眼前一亮。它強調的是“生理”和“病理”的聯係,用科學、理性的角度來分析手部的變化,而不是憑空猜測。這種嚴謹的態度讓我非常信服。書中的圖譜非常細緻,每一個細小的變化都給齣瞭詳盡的解釋,讓你能夠對號入座,找到自己身體可能存在的問題。我特彆欣賞它在“防微杜漸”方麵的建議,很多時候,身體的小信號被我們忽略瞭,而這本書告訴你,這些信號可能預示著什麼,並提供瞭及時的應對方法。這對於我這樣希望通過預防來保持健康的人來說,非常有幫助。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個貼身的健康顧問,時刻提醒你關注身體的細微變化,讓你能夠更好地照顧自己。
评分這本書的“三刷”版本,讓我覺得它一定是個“硬通貨”。能經過三次印刷,說明它受到瞭廣大讀者的認可,也證明瞭其內容的權威性和實用性。拿到書後,我首先檢查瞭它的裝幀和紙張,感覺非常不錯,用起來很舒服,一點也不會有廉價感。我比較喜歡它那種專業而不失溫度的風格,既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又充滿瞭人文關懷。書中的很多案例分析都非常有代錶性,通過具體的例子來講解理論,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記憶。我尤其注意到它在“手療”部分的內容,這部分對我來說是全新的領域,書中提供瞭非常具體的療法和穴位按摩方法,操作起來簡單易學,而且我感覺效果確實是有的,這讓我感到非常驚喜。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診斷”的,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解決方案”,這使得它的價值倍增。它不是讓你知道自己哪裏有問題,而是告訴你,如何通過自己的雙手來改善這些問題,這是一種賦能,一種對健康的自主掌控感,我非常喜歡這種感覺。
评分作為一名長期伏案工作的白領,我經常會遇到頸椎不適、眼睛乾澀、腸胃不適等問題,一直想找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來緩解,但又不想頻繁去看醫生。偶然間得知瞭這本書,看到書名就被吸引瞭。拿到書後,我發現它非常適閤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它的語言通俗易懂,避免瞭過多的專業術語,而且每一個知識點都配有清晰的圖示,讓人一看就明白。我最看重的是它提供的“手療”方法,很多動作都可以在辦公室裏完成,非常方便。例如,書裏介紹瞭一些舒緩肩頸的手部運動,我每天午休的時候都會跟著做,感覺效果很明顯,不僅肩頸放鬆瞭,連精神狀態都好瞭很多。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維護健康可以這麼簡單,而且就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它不僅僅是一本“醫書”,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教會我們如何用最自然、最健康的方式來管理自己的身體,我非常推薦給和我情況相似的朋友們。
评分這本書我真是期待瞭很久!作為一名中醫愛好者,我一直對“望聞問切”這中醫四診法有著濃厚的興趣,而“望”更是我非常著迷的一環。手診,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觀察手掌的各種跡象來判斷身體的健康狀況,這聽起來就充滿瞭神秘感和科學性。拿到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插圖,這一點對於我這樣希望通過圖文結閤來學習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封麵的設計也很有質感,隱約透著一股專業的、沉穩的氣息,讓人立刻對裏麵的內容充滿瞭好奇和信任。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看到目錄就覺得內容涵蓋得非常全麵,從手掌的生理結構到各個區域所對應的髒腑,再到不同顔色、紋理、形態變化所暗示的健康問題,都做瞭詳細的介紹。我特彆喜歡它那種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初學者也能很快找到切入點,不會被晦澀的專業術語嚇退。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帶領讀者一步步深入探索手部奧秘,感受中醫的博大精深。我非常期待在接下來的閱讀中,能夠真正掌握手診的技巧,並從中獲得實用的健康指導,這對我而言,絕對是一次非常有價值的學習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