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手 诊
第一章 手诊及其科学原理
第二章 手诊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第三章 常见疾病的诊断
下卷 手 疗
第一章 手疗及其科学原理
第二章 常见疾病的手疗方法
第三章 现代文明病的防治及亚健康保健
第四章 手心穴的中药外敷疗法
编后语
参考书目
卷首的话
1999年春节,分别近十年的大学同学从国内外相聚于北京。畅谈之中,不知谁提起我正在从事手诊、手疗工作,一下子话题就转到我身上,这个说:「在医院实习时你就为这个诊病,为那个治疗。」那个说:「他还为我做健康预测呢。」这些事我都记不清了,同学们还记得,这使我很激动。屈指算来,我从事手诊、手疗已有十余载了。
从70年代下乡做乡村医生,到上大学学习现代遗传学,我就一直对望手诊病、手部按摩感兴趣,而系统研究手诊、手疗是在80年代中期。在临床工作中我发现,对于西医和中医内科棘手的病,手诊、手疗却往往可以治好。
1995年我在北京正式开设手诊门诊(当时在北京医务界,我是第一人)。那时正是手诊医学发展迅速的时代,但同时也招来许多非议,报纸上还曾开展过争论。其实手诊从两千年前问世以来,是科学还是迷信就争论不休。但是,真理在于实践的检验,在于时间的证明。
现代手诊、手疗从70年代开展以来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医疗界的管理部门也承认这个事实;特别是近年来不论是国内门诊还是外宾门诊,包括我参与创建的九华山庄国医堂,接待了许多国内朋友和亚、欧、美洲一些国家的旅行团、医疗代表团,以及前澳大利亚总理霍克夫妇,日本、冰岛驻中国大使等国际知名人士。他们对手诊、手疗的诊断和治疗感觉神奇、佩服。
国内外的朋友都希望我把这种诊断和保健治疗方法介绍给大家,恰逢人民体育出版社的社长来看病,尤其是二编室的刘筠老师更是热情鼓励我出一本这样的书。于是,曾经搁置的写作工作又启动了,也就有了这本书的问世。
这本书是我这些年来手诊、手疗经验的总结,又借鉴了前人、国外和当今同道的一些成果,考虑到它的学习对象的接受程度,在编排上力求简明扼要,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易学易用。我相信,认真学习此书,当个保健医生还是称职的。
当我写完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字时,已近岁末,也正值新旧世纪之交。作为一名医生,对于社会应该奉献的一是爱心,二是优秀的医疗技术。这本书就是我奉献给21世纪这个人人追求健康的新时代的礼物。同时也是我对已故父亲的一种纪念,他老人家生前曾希望我出一本这样的书。
最后,希望追求健康的朋友们,看看这本书,并试着按书中的要求实践,因为「健康写在手上,保健从手做起」。
鲁京硕 于北京燕南居
说实话,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实在”。不像有些养生类的书籍,讲得天花乱坠,看完之后感觉云里雾里,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精要”二字,确实做到了提纲挈领,直击要害。它不会让你陷入繁杂的理论海洋,而是直接给你最核心、最实用的知识点。我尤其欣赏它在“图解”方面的用心。很多时候,文字描述再详细,也不如一张清晰的图来得直观。这本书的配图非常精美,色彩鲜艳,线条清晰,每一个细节都标注得一清二楚,让人一看就明白。例如,它讲解掌纹时,不仅画出了掌纹的走向,还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了可能代表的意义,这种可视化表达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我最近一直在尝试用书中的方法观察自己和家人的手,虽然还只是初步阶段,但已经能发现一些有趣的变化。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真的能让你“看得懂”、“学得会”,并且“用得上”。这种贴近实际、注重实践的风格,是我非常看重的。
评分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手相的书籍,但坦白说,大部分都侧重于“算命”的那种解读,让人觉得有点玄乎。而这本书,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其“中医”的定位,这一点就让我眼前一亮。它强调的是“生理”和“病理”的联系,用科学、理性的角度来分析手部的变化,而不是凭空猜测。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非常信服。书中的图谱非常细致,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给出了详尽的解释,让你能够对号入座,找到自己身体可能存在的问题。我特别欣赏它在“防微杜渐”方面的建议,很多时候,身体的小信号被我们忽略了,而这本书告诉你,这些信号可能预示着什么,并提供了及时的应对方法。这对于我这样希望通过预防来保持健康的人来说,非常有帮助。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个贴身的健康顾问,时刻提醒你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让你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
评分这本书的“三刷”版本,让我觉得它一定是个“硬通货”。能经过三次印刷,说明它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也证明了其内容的权威性和实用性。拿到书后,我首先检查了它的装帧和纸张,感觉非常不错,用起来很舒服,一点也不会有廉价感。我比较喜欢它那种专业而不失温度的风格,既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又充满了人文关怀。书中的很多案例分析都非常有代表性,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讲解理论,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我尤其注意到它在“手疗”部分的内容,这部分对我来说是全新的领域,书中提供了非常具体的疗法和穴位按摩方法,操作起来简单易学,而且我感觉效果确实是有的,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诊断”的,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解决方案”,这使得它的价值倍增。它不是让你知道自己哪里有问题,而是告诉你,如何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改善这些问题,这是一种赋能,一种对健康的自主掌控感,我非常喜欢这种感觉。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我经常会遇到颈椎不适、眼睛干涩、肠胃不适等问题,一直想找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缓解,但又不想频繁去看医生。偶然间得知了这本书,看到书名就被吸引了。拿到书后,我发现它非常适合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它的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了过多的专业术语,而且每一个知识点都配有清晰的图示,让人一看就明白。我最看重的是它提供的“手疗”方法,很多动作都可以在办公室里完成,非常方便。例如,书里介绍了一些舒缓肩颈的手部运动,我每天午休的时候都会跟着做,感觉效果很明显,不仅肩颈放松了,连精神状态都好了很多。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维护健康可以这么简单,而且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它不仅仅是一本“医书”,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教会我们如何用最自然、最健康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身体,我非常推荐给和我情况相似的朋友们。
评分这本书我真是期待了很久!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我一直对“望闻问切”这中医四诊法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望”更是我非常着迷的一环。手诊,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手掌的各种迹象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这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感和科学性。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插图,这一点对于我这样希望通过图文结合来学习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封面的设计也很有质感,隐约透着一股专业的、沉稳的气息,让人立刻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和信任。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看到目录就觉得内容涵盖得非常全面,从手掌的生理结构到各个区域所对应的脏腑,再到不同颜色、纹理、形态变化所暗示的健康问题,都做了详细的介绍。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初学者也能很快找到切入点,不会被晦涩的专业术语吓退。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读者一步步深入探索手部奥秘,感受中医的博大精深。我非常期待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够真正掌握手诊的技巧,并从中获得实用的健康指导,这对我而言,绝对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学习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