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02
同时具有中西医背景的人普遍会遇到这样问题:如何将中医理论以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还有现代医学的生理与病理现象,经由临床中医师的诊断后又是如何来看待?因此,很需要有一本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现代西医生理学相结合的参考书。
《科学中医》为传统中医提出了新的理论体系,从中概括出病因学说与病机学说。
作者史无前例地运用现代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观念,解释阴阳五行、脏腑学说、病因形成机理、中医诊断学、药物治疗学及药物与方剂等重要内容。本书在保有传统中医学与现代西医生理学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同时,力求简单明了,以图形及表格的方式配合文字解说,以弥补传统中医学书籍艰涩难懂之缺点,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共通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阴阳学说
一、整体结构之功能与阴阳
(一)基本概念
(二)阴阳的概念的应用
(三)阴阳的实质
1.器官之阴阳
2.血液与阴阳
(1)血浆
(2)红血球
(3)白血球
(4)血小板
(5)凝血系统
(6)纤溶系统
3.血液循环与阴阳
(1)心脏
(2)微循环
(3)血液流变性
(4)组织液生成
4.肌肉与阴阳
5.唿吸与阴阳
6.消化与阴阳
7.方位与阴阳
8.能量代谢与阴阳
9.泌尿与阴阳
10.神经系统与阴阳
11.内分泌与阴阳
12.免疫与阴阳
二、细胞与分子水平的阴阳
1.细胞的阴阳
2.无机元素的阴阳
第三章 藏象学说
一、五脏
1.心
2.肺
3.脾
4.肝
5.肾
二、六腑
1.胆
2.胃
3.小肠
4.大肠
5.膀胱
6.三焦
三、奇恒之腑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1.脾与胃
2.肺与大肠
3.肝与胆
4.心与小肠
5.肾与膀胱
五、精、神、气、血、津液
1.精
2.神
3.气
4.血
5.津液
第四章 五行学说
一、五行归类
二、五行制化
三、人体五行相生之实质
1.木生火
2.火生土
3.土生金
4.金生水
5.水生木
第五章 病因学
一、六淫
1.风
2.寒
3.暑
4.湿
5.燥
6.火
二、疫疠
三、七情
四、饮食劳倦
五、外伤和虫兽伤害
六、痰饮和瘀血
1.痰饮
2.瘀血
第六章 诊断学
一、四诊
(一)望诊
1.望神态
2.望肤色
3.望形态
4.望舌
(二)闻诊
1.听声音
2.嗅气味
(三)问诊
1.问寒热
2.问汗
3.问头身
4.问二便
5.问饮食
6.问胸腹
7.问睡眠
8.问经带
(四)切诊
1.触诊
2.脉诊
定位及取派法
十怪脉
二、辨论证
(一)八纲辨证
1.表里
2.寒热
3.虚实
4.阴阳
(二)气血津液辨证
1.气病辨证
2.血病辨证
3.津液病辨证
(三)脏腑辨证
1.心与小肠辨证
2.肝与胆辨证
3.脾与胃的辨证
4.肺与大肠的辨证
5.肾与膀胱的辨证
6.心与肾合病之辨证(心肾不交)
7.肝与脾胃合病之辨病
8.肺与肾合病的辨证(肾不纳气)
第七章 药物治疗学
一、治疗原则
二、治法
(一)汗法
(二)吐法
(三)下去
(四)和法
(五)温法
(六)清法
(七)补法
(八)消法
第八章 药物与方剂
一、药物
(一)四气
(二)五味
(三)归经
(四)升降净沉
(五)药物的禁忌
(六)药物的分类
二、药物配伍与方剂
(一配伍关系
(二)配伍禁忌
(三)方剂之组成原则
科学中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科学中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