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错别字出列》的朋友都知道,错别字的形成,不外下列四种因素。
当我们留意到这些因素,从此就不会再写错、读错、用错了吗?其实,这还是不够的,因为有些词语,如果只知道其本义,而不了解其引申义,就会用错,往往闹笑话而不知。
这本书就是要协助大家解决这类的问题。不同于《错别字出列》强调易「写错」者;《常错用词语浮现》强调的是易「用错」者。后者的比喻词多,趣味性高。两书的内容方向不同。书中所举的例子有:「脣枪舌剑」与「舌战」;「扼杀」、「遏止」、「遏抑」、「遏制」、「遏阻」;「按捺不住」、「难耐寂寞」;「韵致」、「雅致」、「别致」、「情致」、「兴致」、「精致」、「细致」等等。你都能分辨清楚吗?赶快来看这本书吧!《常错用词语浮现》所有的条目按照注音符号的次序排列,从ㄅ至ㄩ,以条列的方式标明正确与错误用法,并作简短的说明。方便查阅,一目了然。用这种最简单、最基础、最容易见真章的好方法,去检验文字,常错用词语立即浮现!
作者简介
司马特
又名司马字痴。长年与文字为伍,性格「义正辞严」,效法福尔摩斯办案的精神与技巧,侦查书籍报章杂志中的错别字。嗜好是阅读字典,优游字海即能忘却一切烦忧,文笔幽默风趣,解说深入浅出,风格平易近人。司马名言:「找出一个错字,其重要性,不亚于总统签一项重要文件。」着作丰富,包括多本字词语专书与儿童读物。
认识司马特先生是很特别的奇缘,那天从学校回来,我的信箱躺着一封书信,看着厚实而陌生的字迹人名,我几分纳闷,几分猜疑?
打开一看,是一本《错别字出列》和一封信。哦!已好久没收到手写的信了。近几个月有黄耀宽先生、吴涵碧小姐两位副刊主编的信函,都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典藏。而他写:
「李老师:
吴涵碧主笔告诉我,您留意到她为我写序的书。奉上新作,请您指教。
吴主笔是我最景仰的长官,我出书的勇气来自她的鼓励和支持。她说她写历史故事和我写字词语,都是靠他一股傻劲。祝您「愉快」
这真是飞来的惊喜啊。就这样我拜读他的大作,循着他留下的电话打电话给他,他热情细说缘由。那天吴小姐把我在投稿在信封上写的信交给他说:「你不要以为你的书没人看噢,你看国文老师都在看。……」就这样我由他的书、他的言谈、他的理想,认识了他──聪明又用功,朴素又敦厚,谦虚又踏实的司马特先生。
得知他下了几十年功夫研读字典词典,我真的又敬佩又惭愧。说真的,身为国文老师,虽也不断要求自己读书、写作,乘着文字飞翔在美丽如画的中国文化里,但随着教书越久,批改学生的作文、週记、读书报告越多,有时真的怀疑自己惯常写、用的文字了。怎么这也如此写?那也如是写?我们常会迷惑:是自己错了吗?这种「三人成虎」、「积非成是」,的确是很可怕的腐蚀。当然也怪不得学生,其实还是这些年来整个社会形态、教育改革,对学生的中文课业程度有越来越放水松绑的趋势。(而偏颇的观念、去中国化的强势作为──将英语列为第二官方语言、往下延伸学习英语、减少国文课节数、主张废考国文、作文,都是斲伤中文、文字的祸首啊!)可是(中国文化,是我们立足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源)文字是文化的根本,也是务实的基础,纵然我们无法知道每一个「说文解字」,但起码身为中国人,写正确的字,知道几千个常用字的正确用法,是责无旁贷。
我看到、听到司马特先生或诙谐幽默,或旁征博引,或简洁扼要地提醒我们《谁还在写错字》,告诉我们字词语趣味多,请《错别字出列》,让错别字无所遁形,着实赞叹、欢喜、感动。他不只是兴趣,不只是因为工作,敬业地研究文字,更是一种积功德的心态啊!所以他有恆久的傻劲,不懈的努力,不移的心志,孜孜矻矻。
乘着文字飞翔,玩味中国文字的美妙奇特,探索中华文化的美好渊博,是一大享受和福气。我感谢吴小姐带来这奇缘,让我有幸认识司马特先生,他让我学习,让我反省,也让我多了跟同事、学生、亲友们推荐好书的机会。我相信他能帮助我们各阶层师生和所有社会人士解决文字的疑难杂症,不再畏缩疑惑,不再惶恐不安。当我们国文老师苦苦教导学生,忧心国文有不被为政者重视、国文程度日益低落的严重现象时,司马特先生精心严谨的着作,是「若大旱望云霓」啊!
这本《错别字出列2》真是太神奇了!我以前一直觉得自己的文字功底还不错,但自从开始看这本书,才发现原来自己隐藏着这么多“小瑕疵”。刚拿到书的时候,我有点不以为然,心想不就是些错别字嘛,哪有那么严重。结果翻开目录,就有点被镇住了,原来关于“是”和“之”的用法就有那么多种纠结,更别提那些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了。 读完第一部分,我才恍然大悟,很多时候我们写文章,并不是因为词汇量不够,而是对一些基础概念理解得不够深入,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注意到那些细微的差别。书里举的例子都非常贴切,有的甚至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错误,让人不禁会心一笑,同时又深感警醒。比如,书中关于“的”、“地”、“得”的用法,我以前总是凭感觉,现在才知道原来有那么一套严谨的规则。每次写完一段文字,我都会下意识地对照书里的内容检查一遍,感觉自己的写作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许多。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非枯燥地列举错误,而是用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来讲解,仿佛在和我们玩一场文字捉迷藏的游戏。每一章节都像是在解开一个谜题,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我甚至会故意找一些网上或者书刊上的文章来“茬架”,看看能不能找出作者们犯的“错别字”的痕迹。这种学习方式比过去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也更有成就感。 说实话,我现在对文字变得越来越“挑剔”了。以前看书,只关注故事本身,现在却会时不时地关注作者的用词是否准确,标点符号是否恰当。有时候看到一些不经意的错误,都会在心里默默纠正一下。这种“后遗症”虽然有点让人头疼,但也说明这本书真的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改正错别字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启迪你爱上文字、精益求精的“心经”。 这本书我已经推荐给了我身边所有喜欢写作的朋友,大家都反馈说受益匪浅。我个人觉得,《错别字出列2》是所有想要提升文字表达能力的人的必读书目。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理论,只有最实用、最直接、最有效的纠错方法,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个更严谨、更优秀的文字使用者。我会一直珍藏这本书,并且时不时地翻阅,相信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评分《错别字出列2》这本书,绝对算得上是一股“清流”。我一直以来都对文字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坦白说,在很多细微之处,还是会感到困惑。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我认知上的空白,并且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让我对汉语的精妙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流畅,他没有强行灌输,而是通过一种引人入胜的逻辑,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文字的世界。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一些“习惯性错误”的剖析。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犯错,并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规则,而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某种错误的用法,并且认为它“听起来”没问题。这本书恰恰击中了这一点,它用非常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让我们认识到那些“似是而非”的错误,并提供了正确的解决方案。我感觉自己像是被“唤醒”了,对文字的感知力大大增强。 书中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近义词、同音词的辨析,更是我的“救星”。我以前在写长篇文章的时候,总是会担心自己用词不当,导致意思模糊。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更加透彻,下笔也更加自信。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简单地“堆砌”词语,而是能够精确地“挑选”出最适合表达我意思的词汇。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书中还探讨了文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这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不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更上升到了文化层面。我感觉自己在学习文字的同时,也在了解汉语的演变和传承,这种学习方式非常丰富和深刻。 《错别字出列2》是一本让我感到“相见恨晚”的书。它用一种温和而有力的方式,帮助我提升了对汉语的掌握程度。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每一个细节的考究,以及每一次阅读都能带来的豁然开朗。我毫不犹豫地将其推荐给所有希望在文字表达上更进一步的朋友,相信你们也一定会从中受益匪浅。
评分刚拿到《错别字出列2》,我抱着一丝好奇,又带着一点怀疑。毕竟,关于错别字的书,市面上见的也不少,但真正能让我眼前一亮的,寥寥无几。没想到,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他没有上来就列举一堆“禁忌词”,而是从更深层次,挖掘出那些容易混淆的词语背后的逻辑和语境。 最让我觉得惊艳的是,作者对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的关注。比如,一个简单的标点符号,一个词语的顺序,一个细微的语态变化,都可能影响整个句子的意思。书中通过大量的对比和分析,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毫厘之差,谬以千里”的道理。我曾经以为自己对这些细节已经足够敏感,但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我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这本书最棒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一次性的“扫盲”,而是一种“能力培养”。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文字中的“异常”。每次写作,我都会不自觉地在脑海中进行“校对”,找出那些可能存在的问题。这种自我修正的能力,是任何一本单纯的“错别字大全”都无法给予的。 而且,作者的写作态度也非常严谨而有趣。他并非高高在上地教导,而是像一位与你并肩作战的伙伴,一起探索文字的奥秘。书中举的例子,很多都来自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这让我觉得格外亲切,也更容易理解。我甚至会和身边的人分享书中的一些有趣观点,引发大家对文字的讨论。 《错别字出列2》是一本让我从“知道”到“做到”的转型之书。它不仅仅是关于改正错误,更是关于如何更准确、更生动、更有力量地使用汉语。我非常庆幸自己能读到这本书,并且已经将其视为我写作路上的重要“导航仪”。真心推荐给每一位热爱文字、追求卓越的朋友。
评分《错别字出列2》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对“错别字”的认知。我一直以为,所谓错别字,无非就是写错了某个字,或者用错了某个同音字。但这本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文字的精妙之处,以及我们在日常表达中常常忽略的细节。作者的论述方式非常独特,不拘泥于死板的规则,而是从更宏观的层面,去解析词语的来源、演变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那些“模糊地带”的探讨。比如,关于一些网络流行语的正确用法,或者是在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下,词语选择的差异。这些都是我们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也是很多其他工具书很少涉及的。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这些复杂的语言现象讲得明明白白,让人醍醐灌顶。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简单地“背诵”规则,而是真正地“理解”了文字的生命力。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惊喜”。每每读到某个章节,都会有“啊,原来是这样!”的惊叹。作者总是能从我们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层层剥开,直到真相大白。这种探究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欲罢不能。我甚至会主动去搜集一些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然后在书里找到对应的解释,那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比做对一道数学题还要 satisfying。 而且,《错别字出列2》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吸引人。它不像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位资深的长者,用娓娓道来的方式,与你分享他对文字的深刻见解。这种亲切感,让我更容易接受和吸收书中的内容。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主动地参与到这场关于语言的“思想实验”中。 这本书绝对是我今年读过的最值回票价的书之一。它不仅提升了我的文字辨识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和尊重每一个文字的“身份”。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汉语有热情、渴望精进自己表达能力的朋友们。这本书,会让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文字世界。
评分最近一口气读完了《错别字出列2》,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文字净化”。我一直觉得自己在汉语表达上还算凑合,但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那些隐藏得太深的“盲点”。刚开始拿到这本书,我带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但很快就被它吸引住了。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有条理,不是简单地罗列一大堆规则,而是层层递进,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语境。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一些常用但容易被误用的词语的辨析。比如,“鉴于”和“由于”,我以前一直傻傻分不清,感觉都可以用。但看完书里对这两个词的详细解释和例句,我才明白它们在语感和具体用法上的细微差别。这种“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感,贯穿了我阅读这本书的整个过程。我甚至会在写邮件或者写报告的时候,主动回忆起书里的例子,力求做到精准无误。 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解“不该怎么用”,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应该怎么用”,并提供了很多非常实用的替换方案和表达方式。这对于我这种平时写作追求简洁和效率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感觉自己的遣词造句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表达也变得更加流畅和专业。以前总觉得有些句子拗口,现在回头一看,很多都是因为用了不恰当的词语或者结构。 作者在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文字演变的趣闻,以及一些历史上著名的“文字错误”案例,这让原本可能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我发现,原来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用法,在历史上也曾经有过争议,这让我对文字的理解又增添了一层厚度。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改正几个错别字,它更像是一次关于汉语精妙之处的探索之旅。 总而言之,《错别字出列2》是一本让我相见恨晚的好书。它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循循善诱地教我如何更好地驾驭汉语。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文字有追求的朋友,相信你们一定会和我一样,在阅读中获得巨大的启发和提升。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案头的常备读物,时不时地翻阅,总能发现新的惊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