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印第安人的诵歌》为正题,但是也有一副题:《美洲与亚洲的文化关联》,这也就展现了作者对人类文化理解的深刻与广阔,他一方面刻画了拿瓦侯人文化的深层意涵,另外一方面又能体认人类文化的共通性,而将这种深层文化意涵与其他文化作关联性的探讨,令人读来免不了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本书全书的安排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美洲与亚洲的文化关联」,企图说明美洲印第安人与他们迁入美洲之前亚洲原居地文化关联的种种踪迹,即从文化深层的意涵去追寻人类文化的共通性与传播性。第二部分「拿瓦侯传统的延续」是乔健先生博士论文的主体部分(The Continuation of Tradition in Navajo Society),从中可更精细地了解这个属于拿德内(Na-dene)印第安语族的拿瓦侯人的文化传承。
只有对一个文化的深入分析研究才是摩登的不二法门。本书作者没有忘了人类学家的职责是既要树也要林,对单一文化作深入的研究调查固然重要,但也要有人类整体文化的视野,所以他先以他宽广丰富的跨文化经验提出他对美亚远古文化关联的论题,然后再以他对拿瓦侯单一文化深入理解的资料作为补充支持,可以说是林与树都兼顾的安排,这也是本书最大的特点。--摘自李亦园院士序
作者简介
乔健
1936年出生,祖籍山西介休。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学士(1958)、硕士(1961)、美国康乃尔大学人类学哲学博士(1969),曾任教美国印第安那大学(1966-1976)、香港中文大学(1976-1995),并创建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1995)、香港人类学会(1978)、国际瑶族研究协会(1986)、山西大学华北文化研究中心、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1997)、原住民民族学院(2001)等。另获颁中央民族大学名誉教授(1994)、山西大学名誉教授(1994)、东华大学荣誉教授(2004)。
乔健先生长期致力于异文化(other cultures)的研究,曾在多个族群与文化中做田野调查,包台湾的卑南族、印第安人中的拿瓦侯族、中国西南的瑶族、山西的「乐户」、华北底边阶级,目前正着手台湾底边阶级及底边社会的研究。撰写及编辑专书二十余册,包括《拿瓦侯传统的延续》、《飘泊中的永恆:人类学田野调查笔记》、《山西乐户研究》、《东南亚社会研究》、《印第安人的诵歌》等,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当我翻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不是枯燥的学术论证,而是一种充满诗意的叙述。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旅行者,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迷雾,去感受那些早已消逝的文明的气息。书中对于印第安人精神世界的描绘,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热爱。从他们与大地母亲的对话,到与星辰大海的沟通,每一个字句都流淌着一种深邃而淳朴的智慧。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大地之歌”的描述所打动,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更是将自然视为一个有生命的整体,与之建立起了一种平等而和谐的关系。这种理念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我们越来越倾向于征服和改造自然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而书中将这种“大地之歌”与亚洲文化中的某些哲学思想进行对比,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想象着,或许在遥远的过去,不同种族的人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土地上,却共享着对生命和宇宙的某种朴素的理解。这种共鸣,或许正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和精神根源的体现。这本书的文字,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唤醒,一种对古老智慧的追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神秘的吸引力,深邃的蓝色背景上,印第安部落的图腾若隐若现,仿佛在低语着古老的传说。我一直对美洲原住民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阅读了许多关于他们的神话、习俗和历史的资料后,总觉得他们的精神世界有着某种超越时空的共鸣。这本书的书名,"印第安人的诵歌-美洲与亚洲的文化关联",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目光。它不仅仅是对印第安文化的单一聚焦,更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地理视野,暗示着一种跨越大陆的文化交流与影响。这种角度本身就充满了探索的价值,让人好奇印第安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是否真的与遥远的亚洲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关联的具体证据,例如语言学上的相似性、考古发现的文物对比,抑或是神话故事中反复出现的母题。如果这本书能够为这些看似独立的文化提供一个令人信服的连接点,那将是对我理解人类文明早期迁徙和交流的一次重大启迪。它就像一扇门,通往一段未被充分揭示的历史,充满了未知与惊喜,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推开它,一探究竟。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探讨的文化关联,更在于它所提供的一种全新的视角。在过去,我们习惯于将美洲文明和亚洲文明视为相对独立的存在,它们各自发展,各自演变。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宏大叙事的窗口。它挑战了我们固有的认知,迫使我们去思考:人类文明的传播和融合,是否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和广泛?书中对印第安人和亚洲古代文明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的探讨,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对大量考古证据、人类学研究和文化符号学的深入分析之上。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这些证据,例如在亚洲某些遗址中发现的与印第安文化相似的器物,或者在印第安神话中出现的一些与亚洲古代神祇相呼应的形象。这种跨越大陆的文化基因的探索,本身就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和历史的魅力。它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人类迁徙的历史,重新理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作为地球村的一份子,是多么地息息相关。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时而如同清澈的溪流,娓娓道来,时而又如同奔腾的河流,充满了力量。作者在描绘印第安人的神秘文化时,充满了敬畏之情,仿佛在触摸一块神圣的遗物。而当他将目光投向亚洲文明时,又展现出一种博学而深刻的洞察力。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神话的传承”部分的描述印象深刻。印第安神话中那些关于创世、英雄和自然力量的故事,与亚洲许多古老的神话传说,在结构、主题甚至某些细节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本书通过细致的对比和分析,试图找出这些相似性背后的根源,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它不仅仅是在讲述故事,更是在解构故事,寻找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文化密码。这种解构的过程,充满了智慧的闪光,也让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播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它鼓励我们跳出狭隘的地域限制,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人类的过去,去发现那些曾经被忽略的联系,去理解那些跨越时空的共鸣。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精神上的考古发掘。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论证和丰富的史料,引导读者一步步地接近真相。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印第安人独特宇宙观的解读,那种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融为一体的观念,与许多东方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相似性,并非偶然,而是本书的核心论点之一。书中通过对两者在宇宙构成、生命轮回、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比较,揭示了在遥远的地理距离之外,是否存在着某种深层的精神连接。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更多具体的例证,例如在仪式、艺术、口述传统等方面,如何体现出这种潜在的关联。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相似点,而是试图去理解这些相似点背后的文化逻辑和人类共通的心理需求。阅读这本书,就像是与古老的灵魂对话,感受着跨越时空的智慧,也更加珍视我们所处的这个多元而又互联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