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消费者为了满足日常生活之需,企业经营者为了销售其商品或服务,无时无刻不发生商业行为,而大部份的商业行为,都是透过契约形式来完成,以前农业社会一诺千金的美德,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之需求。虽然口头承诺亦可发生法律效力,唯消费者与企业经营者在愈来愈重视自己权益的情况下,以书面的形式订立契约,更可避免日后的争议。凭空撰拟契约书,不仅耗时费事,或有疏漏之虞,或有设想不周之虑,科技契约范例全书中英对照,就经销、合作授权、聘僱等三大部份详为介绍。就商业租赁契约、股份转让协议书亦提供详细范例。除了方便律师、公证人、仲裁人、不动产登记专业代理人、不动产仲介业者或其他法律实务工作者,能有一完整的契约范例可以参考使用,更希望提供消费者正确实用的契约知识,在订立契约时可以自行略作增删,撰拟所需契约。
作者简介
学历
.国立政治大学法学博士
.美国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法学硕士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
.美国哈佛大学结业
.美国西北大学公司法与证券交易法研究
经历
.司法官训练所第19期结业
.台湾台南、台中、桃园、板桥地方法院法官
.台湾板桥地方法院检察署检察官
.台北律师公会理事、中华民国律师公会全国联合会代表
.中华民国仲裁协会仲裁人暨实务讲座
.律师职前训练所讲座
.世新大学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台湾经济发展研究院教授
.大通商务法律事务所主持律师
第一部 经销
一般出口销售契约
专用产品销售代表契约
转售契约
销售代表契约
经销商契约(一)
经销商契约(二)
经销商契约(三)
採购契约
销售暨採购契约
继续性买卖合约
第二部 合作授权
产品供应契约
委託加工契约
技术协助契约
委託测试契约
合作研究计画契约
授权契约
开发暨授权契约
销售代理商契约
代理商契约(一)
代理商契约(二)
代理商契约(三)
第三部 聘僱
科技人才僱佣契约(一)
科技人才僱佣契约(二)
委託设计契约
工程契约
保密协定
第四部 其他
商业租赁契约
股份转让协议书
宣誓书
顾问契约书
代收货款合约
当我翻开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不是冰冷的条款,而是序言中作者所表达的对科技发展与法律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那种情怀,那种希望通过严谨的合同来促进科技创新和健康发展的愿景,让我深感共鸣。这本书并非仅仅罗列干巴巴的法律条文,而是将这些条文融入到真实的商业场景中,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范例,展现了科技合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看到了在技术引进、合作研发、成果转化等不同环节,合同的侧重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如何变化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前沿科技,书中提到的风险提示和解决机制,让我意识到了合同在规避不确定性方面的关键作用。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于一些争议解决条款的设置,也考虑得十分周到,比如仲裁、诉讼的选择,以及如何界定管辖权等,这些细节的处理,足以体现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我甚至会去对比书中不同范例在某些相似条款上的差异,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商业考量和法律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眼前一亮,"科技契约范例(精)(2008年最新版)",光是这个名字就充满了专业和实用性。我一直对科技领域的法律条文和合同模板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一份规范、严谨的科技契约显得尤为重要。我设想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扎实,包含各种常见的科技合同类型,比如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服务合同,甚至是与新兴科技相关的合同,比如人工智能开发协议、区块链合作协议等等。我期待书中能提供详细的条款解析,解释每一项条款的含义、潜在风险以及如何规避。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经过实践检验的、可直接套用的范例,并且这些范例能做到“精”,这意味着它们在法律严谨性、商业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2008年这个时间点也让我觉得颇具价值,它代表了当时最新、最成熟的科技契约实践,对于理解那个时代科技合作的模式和法律保障非常有帮助。我想象着,如果我是一名科技创业者、一名法务人员,或者仅仅是对科技合同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都能成为我的宝贵参考。我甚至会去研究那些“精”的范例是如何考虑周全,覆盖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
评分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而言,理解复杂的法律合同文本往往是一项挑战。然而,《科技契约范例(精)(2008年最新版)》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法律术语,而是用相对易懂的语言对每个范例进行了解释。更重要的是,书中通过大量的注释和说明,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落地,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项条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比如,在技术保密协议的范例中,书中详细列举了哪些信息属于“商业秘密”,以及泄露商业秘密可能承担的责任,这种具体化的描述,让抽象的保密义务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一方违约、知识产权侵权等,都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条款范例。这让我不再仅仅是“知道”有这些风险,而是“知道如何应对”这些风险,这是一种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一步步学习如何构建一份可靠的科技合同,让我对合同的构架和要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我一直觉得,一本优秀的工具书,其价值体现在它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而《科技契约范例(精)(2008年最新版)》无疑就是这样一本宝贵的工具书。我将其中的范例视为一种“标准答案”,或者说是“优秀范文”。当我需要起草一份涉及技术合作的协议时,我不再感到茫然,而是可以翻阅书中相关的范例,从中汲取灵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调整。书中提供的“精”范例,不仅在法律上严谨,在商业逻辑上也十分清晰,这使得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我甚至会去思考,为什么作者会选择使用这种表述方式,而不用另一种,这种细致的推敲,让我对合同的精妙之处有了更深的体会。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本书的出版年份虽然是2008年,但其中关于基础的科技合同原则和许多核心条款的探讨,在今天依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起点,让我能够在此基础上,结合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商业实践,构建出更具前瞻性的合同。
评分我尝试着将书中一个关于软件开发外包合同的范例,应用到我最近的一个项目中。起初,我对合同的细节处理感到有些犹豫,但对照书中范例中的条款,我发现自己之前考虑的很多方面都存在疏漏。书中对于项目范围的界定、交付标准的设定、验收流程的规定,以及后续的维护支持等,都给出了非常详尽和专业的指导。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于知识产权归属的条款,是如何细致地平衡了发包方和承包方的利益,并且为可能出现的纠纷提供了清晰的解决方案。这种“精”体现在每一个细节,让我感受到作者在编写这本书时,是站在实践者的角度,充分考虑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我从中不仅学习到了如何起草合同,更学习到了如何思考合同的本质,如何通过合同来规避风险,保障权益,并最终实现商业目标。这本书更像是一位默默指导我的“导师”,让我能够更有信心和底气去面对科技合作中的法律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