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文德文教养书。
你的孩子具有下列的特质吗?
◎常常会说「我才不要跟他玩」,或「都没有人要跟我玩」。
◎无法与他人和平共处。
◎兄弟姐妹只要碰在一起,就一定会发生争执或充斥着吼叫和眼泪。
你知道上述哪些特质是属于孩子正常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吗?
你知道当孩子与兄弟姐妹争吵时,身为父母的你究竟应不应该介入呢?
你知道该如何协助孩子与他人和平相处吗?
《我才不要跟他玩+妈妈,他老是欺负我》一书将从孩子在这两个情绪主题上的内在发展,来探讨孩子之所以会出现排挤他人、无法与他人和平相处、老是喜欢与手足争吵的原因,除了具体的建议以外,本书也提供了许多简单有趣的活动,让父母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和平与人共处的方法,让孩子能与他人及兄弟姐妹建立良好互动的关系。
本书特色
此系列书籍的最大特色在于作者用简明易懂的方式,为读者们介绍了孩子在各个情绪主题上的发展,让读者们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情绪发展状况。此外,作者更针对不同的议题,介绍了相关的活动,让读者们可以在与孩子共同进行活动的同时,协助孩子处理与面对自己的情绪问题,让情绪适性发展。
作者简介
海葛‧宝慕(Heike Baum)
一九六三年生于德国,为游戏教学专家、团体活动教学专家及督学员,同时已有十年以上为教学和治疗领域的同侪举办讲习课程的经验。她研究及教学的重点在于与情绪有关的议题上,例如:悲伤、愤怒和畏惧等等。基于多年来在专业领域上与儿童和青少年相处的经验,宝慕认为这些经常被大人忽略的儿童情绪议题,事实上非常重要。她撰写了许多有关教学理论和游戏教学的专书,在此领域上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同时,她也不断的钻研、修正并提出新的议题和创新的活动。
译者简介
李紫蓉
辅仁大学英文系,美国印第安那大学英文系硕士,目前旅居德国。曾任信谊基金会文字编辑主任,目前专职翻译工作。译有《阿罗的童话国》、《让我安静五分钟》和《波莉的新妹妹》等精采图画书。
写在前面的话
主题1:我才不要跟他玩
——如何帮助喜欢排挤他人和常受到排挤的孩子
作者的话
主题2:妈妈,他老是欺负我
——如何帮助老爱和兄弟姊妹争吵不休的孩子
作者的话
参考资源
附录1:活动运用故事内容摘要
附录2:相关主题图画书资源
这本绘本的色彩运用简直是一绝!我拿到书的时候,就被它封面上鲜艳夺目的色彩吸引住了,仿佛一下子就能把我拉进那个充满童趣的世界。翻开书页,每一页都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艺术品,色彩的搭配大胆而和谐,既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不会显得过于刺眼。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插画,勾勒出了孩子们的各种表情和动作,灵动又传神,让我忍不住跟着画面一起笑起来。 故事本身也很有意思,虽然主题围绕着孩子间的互动,但作者并没有用过于说教的方式来呈现。相反,她通过生动有趣的桥段,巧妙地将一些重要的道理融入其中。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孩子们行为的刻画,那些看似无理取闹的举动,背后却有着孩子们独特的逻辑和情感表达。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的孩子,或者曾经的我,在那个年纪时的样子。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一点在于,它展现了孩子之间复杂而真实的情感。有时候,孩子们之间的“斗争”并不是真的充满了恶意,更多的是一种试探、一种不理解,甚至是渴望被关注。作者非常细腻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并通过故事的展开,让读者逐渐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这种对孩子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给孩子看的图画书,更是一本能够引发家长深度思考的作品。 此外,书中关于“解决问题”的探讨也让我印象深刻。它并没有提供一个简单的“谁对谁错”的答案,而是鼓励孩子们去思考,去沟通,去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这种引导式的教育方式,比直接的批评和指责更有意义,也更能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如何引导孩子处理同伴关系有了新的启发。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美学、趣味性和教育意义于一体的优秀绘本。它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讲述了关于成长、关于友情、关于理解的动人故事。我非常喜欢它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充满智慧的教育理念,相信这本书会给许多家长和孩子带来惊喜和收获。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真的非常特别,给我的阅读体验带来了很多惊喜。它不像传统的故事那样有一条清晰的主线,而是更像是通过一系列的片段,一点点地拼凑出孩子们的世界。这种跳跃性的叙事,反而更加贴近孩子们思维的跳跃性,让人感觉非常真实,仿佛置身其中,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发生。 我喜欢作者在细节描写上的功力。无论是孩子们玩耍时的场景,还是他们之间争执时的对话,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那些细微的表情,那些无意识的小动作,都充满了表现力,让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孩子们的情绪。有时候,一个简单的眼神,一句脱口而出的话,就能传递出丰富的情感信息,这是非常难得的。 书中对“欺负”这个概念的探讨也很有深度。它并没有简单地将一方定性为施暴者,另一方定位为受害者,而是试图去展现“欺负”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各种原因。有的是因为孩子的幼稚和不懂事,有的是因为孩子在家庭或学校中感受到的压力,有的是因为孩子在寻求关注。这种多层面的解读,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看待孩子间的冲突。 更值得称赞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回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负面情绪和冲突。它真实地展现了孩子们的委屈、愤怒、无奈,但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它鼓励孩子们去面对问题,去尝试沟通,去寻找和解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或者对抗。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温度的作品。它用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孩子们的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孩子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也更加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们独特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发现和呵护。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让人耳目一新的儿童文学作品。故事的开篇就充满了戏剧性,一个孩子用略带夸张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另一个孩子的“不满”,这立刻就勾起了我的阅读兴趣。作者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孩子们特有的直率和童言无忌,又蕴含着一种成熟的洞察力,能够精准地捕捉到孩子们微妙的情绪变化。 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人物塑造的立体感。书中并没有出现简单的“好人”和“坏人”的二元对立。那个“被欺负”的孩子,虽然显得弱势,但内心却有着自己的坚持和智慧;而那个看似“欺负人”的孩子,则可能有着不为人知的苦衷或单纯的调皮。这种 nuanced 的刻画,让故事更加真实可信,也引发了读者对孩子行为背后原因的深入思考。 故事情节的推进也相当引人入胜,充满了起伏和转折。每一次孩子们之间的“较量”,都像是一场小型的情感风暴,让我跟着紧张,跟着生气,但也跟着期待着他们能够找到和解的方式。作者在设置情节的时候,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让整个故事充满了生活气息,读起来毫不费力,却又能让人深思。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是,它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眼中世界的模样。那些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却可能是天大的事情。而孩子们处理这些事情的方式,虽然有时显得幼稚,却充满了真诚和冲动。通过这本书,我仿佛重新体验了一次自己的童年,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孩子们的成长过程。 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简单的儿童故事,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敏感、脆弱、以及他们渴望被理解和关爱的需求。我非常喜欢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的对孩子们的深深的爱和理解,这种温暖的情感贯穿始终,让整个故事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评分这本小说真的让我惊艳到了!一开始只是被书名吸引,觉得很接地气,好像能引起很多小孩子的心声。但读进去之后,才发现它远远不止于此。作者的笔触细腻得仿佛能描摹出孩子最细微的情绪波动,那些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欺负”行为,在作者的笔下却充满了张力,让我忍不住跟着书中的角色一起紧张、生气,甚至流下几滴眼泪。 书中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尤为成功,无论是那个觉得自己被欺负的孩子,还是那个似乎总是在“捣乱”的“欺负者”,作者都没有简单地将他们标签化。我能感受到那个被欺负的孩子内心的委屈、不甘和偶尔的闪躲,也能体会到那个“欺负者”背后可能隐藏的幼稚、不被理解,甚至是另一种形式的寻求关注。这种多角度的叙事方式,让故事变得更加真实和立体,也引发了我很多关于童年、关于人际关系、关于成长和理解的思考。 故事的节奏把握得也相当出色,有让我心急如焚的冲突,也有让我会心一笑的温情时刻。每一次的“欺负”和“反击”都像一场小型战役,但战斗结束后,总会迎来新的转机,新的理解。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孩子们玩耍场景时的细节,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那些笨拙却真诚的交流,都充满了童趣,仿佛我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看到了那个充满活力和好奇心的自己。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展现孩子间的矛盾,它更深层次地探讨了家庭教育和父母的角色。妈妈的出现,她的回应,她的引导,都为整个故事注入了温暖的力量。她并没有简单地站在某一边,而是试图去理解两个孩子,去引导他们学习如何沟通,如何解决冲突。这种智慧和包容,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学习的。这本书不只是给孩子看的,更是给大人看的,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及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互动。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触动人心的作品。它用最纯粹的童真,讲述了最深刻的道理。读完之后,我感觉内心被洗涤了一遍,也对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想法。它教会我,有时候所谓的“欺负”,可能只是孩子表达情感的一种笨拙方式;而父母的理解和引导,才是化解一切矛盾的关键。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有孩子的家庭,也推荐给所有对童年怀有美好回忆的朋友们。
评分我被这本书的标题深深吸引了,感觉它抓住了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情感。打开书页,我并没有看到预想中那种简单的“谁欺负谁”的叙事,而是进入了一个更加细腻、更加真实的儿童世界。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她能够用非常贴近孩子语言的方式,描绘出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感受。 书中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我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每一个孩子的情绪。那个觉得自己被欺负的孩子,他的委屈、他的无助、他的渴望被理解,都通过作者的笔触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而那个似乎总是“惹是生非”的孩子,作者也没有简单地将其脸谱化,而是尝试去展现他行为背后的动机,可能是因为他的不成熟,也可能是因为他表达情感的方式比较直接。 故事的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好,在孩子们的互动中,既有让人紧张的冲突,也有让人会心一笑的温情时刻。每一次的“交锋”都充满了孩子的逻辑和想象力,让我忍不住跟着他们一起思考,一起猜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仿佛也回到了那个纯真的童年。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感触是,它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多么的纯粹和直接。他们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开心,也会因为一点小事而难过。而他们表达情绪的方式,虽然有时显得幼稚,但却充满了真诚。作者通过这本书,引导我们去理解孩子们,去倾听他们的声音,去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所传递出的积极的教育理念。它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思考,去探索。它告诉我们,解决孩子之间的问题,需要耐心,需要理解,更需要智慧。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童书,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家长,都能从中获得不少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