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以其在大学讲授中西文化多年的丰富教学经验,并参阅坊间类似文献书籍编写此《中西文化概论》,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文化的涵义及其精神,第三章为神话、宗教与信仰,第四章为政治、典章制度的改进,第五章为学术思想的内涵,第六章为科学、科技的发展,第七章为结论,透过本书让你对中西文化的异同有更清晰的概念,除可供作专技院校相关课程使用外,对于中西文化有兴趣的一般社会人士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
我拿到这本《中西文化概论》的时候,对它寄予了厚望,希望能从中获得对中西方文学、哲学、艺术等领域深入独到的见解。然而,打开书本,我却发现它竟然是一本关于世界古代军事史的百科全书。书中详尽地介绍了从冷兵器时代到火药武器初现的各个时期,东西方的主要战役、兵种演变、战略战术以及军事思想。从古希腊的方阵、罗马的军团,到中国的孙子兵法、诸葛亮的阵法,再到中世纪骑士的战斗方式,书中无一不有详尽的描述。它甚至还收录了各种古代武器的图解和制作工艺。这本书的军事内容极为详实,对于军事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我得以了解不同文明在冲突与竞争中发展出的独特军事智慧。然而,我原本期待的,是关于文学作品的比较分析,是对哲学流派的辨析,是对艺术风格的赏析。这本书虽然揭示了不同文化在生存斗争中的不同策略,但与我对“文化概论”的理解,在侧重点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渴望的是精神层面的交流与碰撞,而非物质层面的对抗与征服。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是《中西文化概论》,但我拿到手后,却发现它更像是一本关于世界历史时间线的详尽记录,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建造,到古罗马的共和与帝国兴衰,再到中世纪欧洲的教会统治和封建制度的形成,几乎涵盖了从文明曙光到文艺复兴前夕的各个关键节点。每一个时期都配有详细的年代、重要的事件、代表性的人物,甚至是一些当时社会结构的图解。书中对古代希腊哲学的发展、罗马法律体系的演变,以及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都有着不厌其烦的阐述。读起来,我感觉自己像是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些历史的洪流之中,亲眼目睹了文明的诞生与更迭。虽然我期待的“文化概论”中可能包含的艺术、思想、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内容,在这本书里显得相对 sparse,但我不得不承认,它在构建一个宏大的历史框架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时间坐标,让我能够将日后接触到的更多关于文化、艺术、哲学的信息,都能够清晰地定位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对于那些想要系统了解西方古代及中世纪历史脉络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详尽的“时间地图”,尽管它可能不是我最初设想的那种“文化”解读。
评分收到《中西文化概论》这本书,我满心期待地想一窥中西方文明在哲学、宗教、艺术等领域的深度比较。然而,翻开目录,我却发现这本书的核心内容竟然是关于世界地理的演变史。它从板块构造理论讲起,详细描绘了地球数十亿年的地质变迁,介绍了大陆漂移、山脉形成、海洋扩张等宏观地理过程。书中还重点阐述了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早期分布和发展的影响,例如河流三角洲地带的早期城市形成,以及不同气候带对农业生产模式的塑造。我看到了地图上古老海岸线的变迁,也了解了冰川时期对人类迁徙的影响。这本书的地理知识极其丰富,对于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地”和“传播路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让我意识到,地理环境是塑造文化土壤最原始的要素之一。但是,我原本期待的关于思想体系的比较、审美趣味的差异、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在这本书中几乎没有涉及。它更多的是从一个宏观的、物质性的层面去解释“差异”的根源,而我更想深入了解的是那些抽象的、精神层面的“文化”本身。
评分我拿到这本《中西文化概论》时,原本以为会是一场关于思想碰撞、艺术风格演变、社会生活方式异同的深度对话。然而,打开第一页,我却被一本关于世界货币史的专题报告所震撼。它从贝壳、金属货币的早期形态讲起,详细介绍了各国不同时期货币的材质、铸造技术、流通范围,以及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书中对金本位、银本位,乃至近现代纸币的发行和通货膨胀的原理,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辅以大量的图表和数据。我看到了古代中国铜钱的演变,也了解了欧洲中世纪银币的地位,甚至对大航海时代香料贸易如何推动货币流通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严谨性和专业性毋庸置疑,对于研究经济史、金融史的专业人士而言,它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料。然而,对于我这样期望从文化角度去理解“中西”差异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意想不到的“偏航”。我期待的是对不同文化价值观的理解,是对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赏析,是对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探讨。这本书虽然在经济层面提供了极其详实的信息,但与我心中“文化概论”所应包含的内涵,似乎相去甚远。
评分当我收到《中西文化概论》这本书时,我以为会是一场关于东西方思想精髓的盛宴,探讨哲学、宗教、伦理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然而,我打开书本,却被一本关于世界古代科技史的详尽记录所吸引。它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灌溉技术、古埃及的建筑力学,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古希腊的几何学和天文学,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述。书中不仅介绍了各项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过程,还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应用和影响。我惊叹于古代工匠的智慧,也看到了科技进步如何驱动文明的发展。它让我意识到,科学技术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石。但是,我原本期待的,是对不同文化思维模式的深入剖析,是对不同民族审美情趣的比较,是对不同社会价值观念的解读。这本书虽然展现了中西方在物质文明创造上的辉煌成就,但与我对“文化概论”所应包含的丰富内涵,在重点上存在着明显的偏差。我更希望能深入理解那些看不见的“精神”是如何塑造出不同的“文化”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