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莊所創始的道傢成為中國哲學的主體思想。現有的中國哲學史多以儒傢思想的發展為主綫,這不僅不閤史實,而且狹義化瞭中國哲學史的內涵。從形上學、認識論、方法論等哲學的主要方麵來看,道傢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所占的比重都遠遠超過儒傢。儒傢思想的核心是政治倫理,但這隻是專業哲學的枝節部分。就抽象的哲學思維而言,道傢的貢獻要遠遠超過儒傢。儒傢有所謂形上學或哲學理論建構,也多是淵源於道傢,而這些方麵普遍為學界所忽視。
老莊思想無論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或哲學理論,都已成為特殊風格的人類公共文化資産。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如今儒道兩傢已成為中國文化之錶層結構和深層結構的代錶;作為一種哲學理論,則道傢更成為古典哲學在體係建構的主體思想。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必有其理論的說明,本書乃基於後者而呈現給讀者。
作者簡介
陳鼓應
現職:中國文化大學哲學係教授
經曆: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
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
美國加州大學柏剋萊校區研究員
主要著作:
《悲劇哲學傢尼采》
《尼采新論》
《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
《莊子今註今譯》
《黃帝四經今註今譯》
《老莊新論》
《易傳與道傢思想》
《道傢易學建構》
《管子四篇詮釋》
《耶穌新畫像》
《言論廣場》
第一部分 老子文集
老子其人其書
戰國楚簡《老子》及道傢古佚書
老子論述
第二部分 莊子文集
〈內篇〉詮釋
〈外篇〉解說
〈雜篇〉發微
論說莊子
第三部分 道傢的社會關懷
道傢的社會關懷
道傢的和諧觀
道傢的禮觀
附錄一 尼采哲學與莊子哲學的比較研究
附錄二 先秦諸子引用《老子》重要概念與文句舉例
我真心推薦《老莊新論(三版)》這本書,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位智慧的導師。我以前對老莊思想總是有種敬而遠之的感覺,覺得那是屬於古代聖賢的智慧,離我的生活太遙遠。然而,這本書卻用一種非常溫和、也非常有力的方式,把我拉近瞭老莊的世界。書中對於“道”的解讀,並沒有讓我覺得高深莫測,反而是通過各種生動的小故事和貼切的比喻,將抽象的概念變得鮮活起來。我尤其喜歡作者關於“人生如水”的論述,水沒有固定的形狀,但卻能容納萬物,又能以最柔的方式穿透最堅硬的石頭。這讓我深刻體會到,有時候,柔軟和包容,反而比堅硬和固執更有力量。書中的“知止”和“少私寡欲”的觀點,更是給我敲響瞭警鍾。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們總是容易迷失在對物質的追逐中,而忘記瞭內心的平靜纔是真正的富足。這本書讓我有機會停下來,反思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追求,讓我明白,真正的幸福,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內心的知足和寜靜。
评分坦白說,我一開始抱著一種“看看老莊思想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的心態來讀這本書的,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經典著作有時候會讓人覺得遙不可及。但是,《老莊新論(三版)》這本書,徹底刷新瞭我對這類書籍的認知。它不是那種堆砌理論、引經據典讓你望而卻步的書,而是用一種非常靈動、富有生命力的語言,將老莊的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解讀“道”的時候,並沒有停留在一個很高的哲學層麵,而是通過一些非常貼近生活的例子,比如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比如如何處理工作中的壓力,來展現“道”的實際應用。這讓我覺得,原來那些古老的智慧,並不是過時的,而是依然能夠指導我們當下的生活。書中的“無為而無不為”的闡釋,更是讓我耳目一新,它顛覆瞭我之前對“無為”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瞭其中的積極意義和強大力量。總的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們能夠以更從容、更智慧的態度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评分這本書,真的像是黑暗中的一盞燈,照亮瞭我內心的迷茫。我一直覺得,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充滿瞭各種各樣的煩惱和睏惑。我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而焦慮不安,也會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而感到恐慌。直到我遇到瞭《老莊新論(三版)》。這本書不是那種給你提供具體解決方案的書,它更多的是提供一種思維模式,一種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方式。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順其自然”的論述,它不是讓你放棄努力,而是讓你明白,有些事情,是人力無法強求的,與其徒勞掙紮,不如學會接納和適應。作者用瞭很多貼切的比喻,比如水滴石穿,比如四季更替,來闡述這種順應的哲學。我讀到關於“知足常樂”的部分,更是有瞭醍醐灌頂的感覺。在這個物質欲望橫流的社會,我們總是被推著去追逐名利,卻忽略瞭內心的平靜和幸福。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幸福”的定義,讓我明白,幸福其實並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內心的滿足和寜靜。
评分我得說,《老莊新論(三版)》這本書,絕對是我近幾年讀過最令我驚喜的一本書瞭。一開始,我被它書名裏的“老莊”兩個字吸引,以為會是一本比較偏學術、偏古籍考據的書。但實際翻開之後,纔發現它完全顛覆瞭我的預期。這本書不是那種讓你捧著一本古書,對照著注解一個個字去摳的類型,而是用非常現代、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去解讀老子和莊子的思想。我尤其對作者分析“無為”這個概念的部分印象深刻。我以前總覺得“無為”就是什麼都不做,很消極。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無為”的另一麵,它其實是一種順應自然、不強求、不妄為的智慧。作者通過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創業、人際關係、甚至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來闡釋“無為”的實際應用。我讀到關於“知止”的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在這個信息爆炸、競爭激烈的時代,我們似乎總是在不停地追求更多、更好,很少有人停下來問問自己,到底什麼是“夠瞭”。這本書給瞭我一個思考的空間,讓我意識到,有時候放下執念,反而能獲得更大的自由和滿足。
评分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著實被它的厚重感鎮住瞭。封麵設計簡潔大方,但信息量卻著實不小,仿佛預示著裏麵蘊藏著深邃的思想。我平時對一些哲學性的東西不太感冒,總覺得枯燥乏味,離生活太遠。但這次,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翻開瞭它,結果完全齣乎意料。書中的語言並沒有我之前想象的那麼晦澀難懂,反而是充滿瞭智慧的光芒,時不時能感受到一種豁然開朗的驚喜。讀著讀著,我開始反思自己的一些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很多曾經睏擾我的問題,似乎在這本書裏找到瞭新的解答,或者至少,提供瞭一種全新的看待問題的角度。那種感覺就像是,你一直走在一條熟悉的路上,突然有人指著旁邊一條小徑,告訴你,原來還有另一番風景。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道”的闡釋,雖然“道”本身很難用語言去定義,但作者通過一些生動的比喻和案例,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我能夠更好地去理解和體會。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能讓人靜下心來思考的書,它不是那種讓你看完就丟在一邊的快餐讀物,而是一本值得反復品味,並且能在不同人生階段都能有所收獲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