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所创始的道家成为中国哲学的主体思想。现有的中国哲学史多以儒家思想的发展为主线,这不仅不合史实,而且狭义化了中国哲学史的内涵。从形上学、认识论、方法论等哲学的主要方面来看,道家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所占的比重都远远超过儒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政治伦理,但这只是专业哲学的枝节部分。就抽象的哲学思维而言,道家的贡献要远远超过儒家。儒家有所谓形上学或哲学理论建构,也多是渊源于道家,而这些方面普遍为学界所忽视。
老庄思想无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或哲学理论,都已成为特殊风格的人类公共文化资产。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如今儒道两家已成为中国文化之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代表;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则道家更成为古典哲学在体系建构的主体思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必有其理论的说明,本书乃基于后者而呈现给读者。
作者简介
陈鼓应
现职: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
经历: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研究员
主要着作:
《悲剧哲学家尼采》
《尼采新论》
《老子今註今译及评介》
《庄子今註今译》
《黄帝四经今註今译》
《老庄新论》
《易传与道家思想》
《道家易学建构》
《管子四篇诠释》
《耶稣新画像》
《言论广场》
第一部分 老子文集
老子其人其书
战国楚简《老子》及道家古佚书
老子论述
第二部分 庄子文集
〈内篇〉诠释
〈外篇〉解说
〈杂篇〉发微
论说庄子
第三部分 道家的社会关怀
道家的社会关怀
道家的和谐观
道家的礼观
附录一 尼采哲学与庄子哲学的比较研究
附录二 先秦诸子引用《老子》重要概念与文句举例
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着实被它的厚重感镇住了。封面设计简洁大方,但信息量却着实不小,仿佛预示着里面蕴藏着深邃的思想。我平时对一些哲学性的东西不太感冒,总觉得枯燥乏味,离生活太远。但这次,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它,结果完全出乎意料。书中的语言并没有我之前想象的那么晦涩难懂,反而是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时不时能感受到一种豁然开朗的惊喜。读着读着,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很多曾经困扰我的问题,似乎在这本书里找到了新的解答,或者至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待问题的角度。那种感觉就像是,你一直走在一条熟悉的路上,突然有人指着旁边一条小径,告诉你,原来还有另一番风景。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道”的阐释,虽然“道”本身很难用语言去定义,但作者通过一些生动的比喻和案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更好地去理解和体会。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的书,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就丢在一边的快餐读物,而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并且能在不同人生阶段都能有所收获的书。
评分我真心推荐《老庄新论(三版)》这本书,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智慧的导师。我以前对老庄思想总是有种敬而远之的感觉,觉得那是属于古代圣贤的智慧,离我的生活太遥远。然而,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温和、也非常有力的方式,把我拉近了老庄的世界。书中对于“道”的解读,并没有让我觉得高深莫测,反而是通过各种生动的小故事和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我尤其喜欢作者关于“人生如水”的论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却能容纳万物,又能以最柔的方式穿透最坚硬的石头。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有时候,柔软和包容,反而比坚硬和固执更有力量。书中的“知止”和“少私寡欲”的观点,更是给我敲响了警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总是容易迷失在对物质的追逐中,而忘记了内心的平静才是真正的富足。这本书让我有机会停下来,反思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让我明白,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内心的知足和宁静。
评分这本书,真的像是黑暗中的一盏灯,照亮了我内心的迷茫。我一直觉得,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困惑。我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焦虑不安,也会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感到恐慌。直到我遇到了《老庄新论(三版)》。这本书不是那种给你提供具体解决方案的书,它更多的是提供一种思维模式,一种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方式。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顺其自然”的论述,它不是让你放弃努力,而是让你明白,有些事情,是人力无法强求的,与其徒劳挣扎,不如学会接纳和适应。作者用了很多贴切的比喻,比如水滴石穿,比如四季更替,来阐述这种顺应的哲学。我读到关于“知足常乐”的部分,更是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在这个物质欲望横流的社会,我们总是被推着去追逐名利,却忽略了内心的平静和幸福。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幸福”的定义,让我明白,幸福其实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宁静。
评分我得说,《老庄新论(三版)》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几年读过最令我惊喜的一本书了。一开始,我被它书名里的“老庄”两个字吸引,以为会是一本比较偏学术、偏古籍考据的书。但实际翻开之后,才发现它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这本书不是那种让你捧着一本古书,对照着注解一个个字去抠的类型,而是用非常现代、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去解读老子和庄子的思想。我尤其对作者分析“无为”这个概念的部分印象深刻。我以前总觉得“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很消极。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无为”的另一面,它其实是一种顺应自然、不强求、不妄为的智慧。作者通过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创业、人际关系、甚至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来阐释“无为”的实际应用。我读到关于“知止”的部分时,更是感触良多。在这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似乎总是在不停地追求更多、更好,很少有人停下来问问自己,到底什么是“够了”。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思考的空间,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放下执念,反而能获得更大的自由和满足。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抱着一种“看看老庄思想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心态来读这本书的,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经典著作有时候会让人觉得遥不可及。但是,《老庄新论(三版)》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对这类书籍的认知。它不是那种堆砌理论、引经据典让你望而却步的书,而是用一种非常灵动、富有生命力的语言,将老庄的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解读“道”的时候,并没有停留在一个很高的哲学层面,而是通过一些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比如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比如如何处理工作中的压力,来展现“道”的实际应用。这让我觉得,原来那些古老的智慧,并不是过时的,而是依然能够指导我们当下的生活。书中的“无为而无不为”的阐释,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它颠覆了我之前对“无为”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其中的积极意义和强大力量。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以更从容、更智慧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