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并非如传统认为,只为一无编排之语句汇集,而是以一严密而体系性结构对儒学道理之全面论述与整理。本书透过对〈学而〉、〈为政〉、〈八佾〉、〈里仁〉、〈述而〉、〈阳货〉六篇之分析,试图重述《论语》思想之本来样貌。这样的思想因从人类存在道理切入,故既可是对每人自己之教诲,亦可是对人类存在其在道理上正确性之形构与参照。此《论语》及其思想之深邃。本书亦同时对《孟子》之篇章结构作一简略的勾勒,亦重新简论〈大学〉、〈中庸〉等文章之思想形态。在本书最后,亦对古琴之美学境界与古弈法各作一研究,以说明在美学及在思想模式上,中国过往文明所已有之突破性向度。
作者简介
谭家哲
法国巴黎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东海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研究专长包括希腊哲学、尼采哲学、康德美学、形上学,近期着作为「形上史论」(上、下)、「论语与中国思想研究」,皆由唐山出版社出版。
**评价四** 这是一本在阅读过程中让我产生无数“原来如此”的感慨的书。作者在梳理中国思想流变时,展现了极高的学术功底,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将复杂的哲学体系,用清晰、逻辑严谨的方式呈现给非专业的读者。我特别受启发的是书中关于“天人合一”的论述,它不再是抽象的宇宙观,而是与我们对自然的热爱、对环境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作者巧妙地将不同学派的思想进行对比和融合,例如在探讨“道家”与“儒家”的异同之处时,没有简单地对立,而是展现了它们之间互补和借鉴的关系,这让我对中国思想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读完之后,对于如何理解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都有了全新的视角。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它让我学会从更广阔、更深刻的角度去审视问题,去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评分**评价三**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了敬畏,但很多时候,那些深奥的哲学理论让我望而却步。这本书简直是一股清流!它并没有试图将《论语》和其他中国思想的精髓“神化”,而是以一种非常务实的态度,将它们与我们当下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道”的解读,不再是飘渺虚无的概念,而是落脚于生活中的点滴,比如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书中对于“知行合一”的探讨,更是让我醍醐灌顶,原来那些看似遥远的哲学道理,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实践之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君子”的描写,作者没有将君子塑造成遥不可及的圣人,而是强调了君子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担当,这让我觉得,成为一个“君子”,并非是难以企及的目标,而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去达成的。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国古代思想并非是尘封的历史遗迹,而是可以指导我们生活、提升我们品格的活水源泉。
评分**评价五** 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对《论语》本身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缺少一个好的导读。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而且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并非只是对《论语》的字面解读,而是将其置于整个中国思想史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作者在分析《论语》的思想时,不仅仅局限于孔子本人,还会提及他的弟子,以及后世学者对《论语》的阐释和发展。这种深入的探究,让我看到了《论语》思想的生命力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礼”的讨论,作者将其与现代社会秩序和人际交往的规范进行了巧妙的对比,让我们得以反思当下社会中缺失的“礼”。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思想的连续性,以及那些古老的智慧如何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历史对话,与先贤交流,让人受益匪浅。
评分**评价二** 说实话,我抱着一种非常谨慎的态度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我不是专门研究中国思想的学者,对《论语》的理解也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知识和片段。然而,这本书以一种出乎意料的平易近人方式,引导我一步步深入。它没有直接抛出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从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和名句入手,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然后层层剥茧,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哲学含义。作者的语言非常生动,没有那种枯燥的说教感,读起来更像是和一位博学的朋友在畅谈。我尤其欣赏它在解释某些概念时,会联系到当代的社会现象,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那些古老的智慧。例如,书中关于“仁”的阐述,作者将其与现代人际关系中的尊重、理解和同情联系起来,让我对“仁”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此外,这本书在论证时,引用的文献非常扎实,旁征博引,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杂乱无章,反而增加了说服力。我感觉自己就像在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的带领下,在浩瀚的中国思想海洋中探索,一点一点地发现宝藏。
评分**评价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采用了一种古朴典雅的风格,深色的背景配上金色的书名,在书架上一下子就能抓住我的眼球。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好,厚实而光滑,散发着淡淡的书香,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阅。我尤其喜欢它的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很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在内容上,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从目录来看,它涵盖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多个重要方面,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再到近代的思想变革,似乎都有所涉及。这让我非常期待,因为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和影响深感好奇,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让我有机会系统地了解中国思想的脉络。我特别注意到其中关于“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这一章节,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想知道古老的智慧如何在当下焕发新的生命力。总而言之,从第一印象到初步的了解,这本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积极的印象,我预感它将是一次充实的阅读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