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所撰诗稿二首、艺文稿五篇与读书札记百则。作者在本书之中指出,一个人胸襟的宽阔或是狭窄,往往流露于其诗文中;白居易性格旷达,故其诗曰:「无事日月长,不羁天地阔」,此旷达之词也;孟郊个性偏狭,故其诗曰:「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此偏狭之词也。而读此书,或也可想见作者其人也。
作者简介
陈沅渊
西元一九二五年生,广东五华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曾任省立瑞芳高工、成功高中教师、中华工专兼任讲师、时代杂志编辑、高普考试文哲组襄试委员等职。着有《茶香斋诗文稿》(台湾商务)与《茶香斋杂缀》(唐山)二书。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带来心灵慰藉和精神启迪的书籍。作者的文字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他用一种平和而从容的姿态,引导读者去观察世界,去思考人生。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他对美的追求,对真善的坚持,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他笔下的许多人物形象,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栩栩如生,仿佛跃然纸上,让人过目难忘。更难得的是,作者并没有刻意去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细腻的描绘,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道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事方式,是我非常欣赏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宁静,对生活中的许多烦恼也看得更淡了,仿佛心中被注入了一股暖流。
评分读完第一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文人的书斋,四周环绕着墨香和淡淡的茶韵。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遣词造句间充满了古韵,却又不失现代的灵动。他对景物的描写细腻入微,仿佛亲身经历一般,让人身临其境。例如,书中有一段描绘雨中听雨的场景,作者用“淅淅沥沥,如泣如诉”来形容雨声,又写雨滴敲打在窗棂上的声音,时而急促,时而舒缓,如同大自然的交响乐。他甚至能从雨声中听出季节的变化,从落叶的姿态揣测岁月的流转。这种对自然万物的敏感与观察,着实令人赞叹。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叙述中穿插了不少历史典故和哲理思考,使得文章在优美的文笔之下,更添了几分深度和广度。读这样的书,不仅仅是消遣,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和滋养。
评分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书。作者的文字如同陈酿的佳酿,需要慢慢啜饮,才能领略其中的醇厚与回甘。我喜欢他在不同篇章之间切换的游刃有余,时而谈论山水风光,时而议论人间百态,时而追溯历史长河,时而感怀人生哲思。这种跳跃式的叙述风格,反而让我觉得内容更加丰富,如同在一个巨大的宝库中随意拾取,总能找到意想不到的惊喜。我尤其喜欢他对一些古老习俗的考据和描绘,那种严谨的态度和生动的语言,让我对过去的时光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向往。同时,作者的幽默感也恰到好处地穿插其中,为原本可能略显严肃的讨论增添了几分轻松和趣味,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淡雅的墨绿色搭配金色的繁体字,给人一种沉静而有底蕴的感觉。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纸张清香扑面而来,让人立刻联想到书中可能蕴含的那些经过岁月沉淀的智慧与故事。序言部分,作者娓娓道来,用词考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字的敬畏。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一些寻常事物时所用的那些精妙的比喻,仿佛一下子将我带入了那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比如,他形容清晨的露珠如同碎落的珍珠,又像是凝固的时光,这简单的几个字,就勾勒出一幅生动鲜活的画面。整本书的排版也十分舒服,行间距适中,字体大小恰到好处,即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探索作者笔下的那些“杂缀”,相信它们一定如同一杯陈年的普洱,越品越有味道。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和深刻体悟。他能够从最平凡的日常琐事中发掘出不平凡的意趣,用一种超然物外又充满人情味的笔触将其呈现出来。我特别欣赏他在描写一些生活场景时的那种“烟火气”与“书卷气”的完美结合。比如,他描述一次家常便饭的准备过程,从食材的选择、烹饪的火候,到餐桌上的谈笑风生,都写得有声有色,仿佛你能闻到饭菜的香气,听到家人的笑语。但同时,他又能在这些平凡的描写中融入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亲情温暖的珍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淡淡忧伤。这种将大道理寓于小生活,将深刻思想融于日常叙事的写作方式,让我觉得格外亲切,也更能引起共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