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第一本完整解析王惕吾及其傢族成員報業競爭策略的專著!第一本嚴謹解析王氏報業集團及正派辦報理念的個案!內容介紹如下:
針對《聯閤報》及其旗下文化事業五十多年來如何躍居全球第一大中文報係之重要轉摺曆程,分析王惕吾及其傢族成員自其前身《民族報》、三報聯閤版轉型變遷迄今之經營路綫、競爭手段與成敗關鍵,並依據其內部長期發行之社刊、係刊內容,對照聯閤報係重要乾部接受訪談之綜閤所得,總結其企業文化的特色,及值得深省的諸多新聞傳播方麵的專業問題。
讓本書告訴您:
★民國三十八年來颱的浙江東陽火腿商後代,如何掌握機運並運用巧智,在原本陌生的領域締造瞭奇蹟?
★民國六十一年底颱塑老闆王永慶一度入主成為《聯閤報》董事長,其後又如何義助王惕吾取得獨霸地位?
★陸軍上校退役的王惕吾如何影響子女個性及接班錶現,又如何形塑《聯閤報》強調倫理、和諧的企業文化?
★嚮以高薪、挖角吸納人纔,並強調不斷投資、進步的聯閤報係,如何因應業務萎縮及企業文化失調的危機?
★颱灣戒嚴期間聯閤、中時兩大報係互爭雄長,近年因榮景不再而相濡以沫,《聯閤報》該如何改造迎嚮明天?
作者簡介
習賢德
1951年生,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係文學士、颱大三民主義研究所法學碩士、颱大三民主義研究所法學博士。
現任: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係、大眾傳播學研究所副教授。
曾任:《聯閤報》駐馬尼拉記者、《自由時報》副總編輯、《中國鏡報》颱北副總召集人、《大成報》撰述委員、《自立早報》國際新聞中心主任、《中央日報》特約資深核稿;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係兼任副教授、國立颱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兼任講師、國立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係主任、輔仁大學進修部大眾傳播學係主任。
齣版有:《統獨啓示錄:飛彈危機下的颱海和戰抉擇(1996-2006) 》、《北平輔仁大學劄記(1925-1952) 》、《中國國民黨與社會菁英:革命實踐研究院五十年史(1949-1999) 》、《曆屆颱灣區運動會傭兵現象的政經分析(1974-1998) 》、《二二八口述曆史補遺:中央警校颱乾班的集體記憶》、《颱灣新聞事業問題解析》、《孫中山先生與基督教》、《清末中文報刊呈現的美國形象》、《風嚮集》、《孫中山先生與革命思想的傳播》等著作。
照片集錦
作者自序 1
中文摘要 1
〈上冊〉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由「康定路時代」奠基的報業王國 21
第二節:在政經環境劇變中圖存的浴火鳳凰 38
第二章:「聯閤報精神」及其企業文化形成的條件 76
第一節:由社刊長期報導宣揚的「聯閤報精神」 84
第二節:以人本、情感、器度塑造企業文化精髓 116
第三節:從傢族企業齣發的新聞文化事業集團 153
第三章:自企業文化解讀員工奬懲與到離職紀錄 190
第一節:偏嚮「奬多懲少」的激勵製度 193
第二節:高薪及挖角策略造成的包袱與升遷僵化 219
第三節:刺穿國王新衣:《聯工月刊》不平則鳴 259
〈下冊〉
第四章:《聯閤報》企業文化的變遷與省思 273
第一節:追求永保領先地位的超級報團 276
第二節:講究忠誠並以江浙菁英為核心的團隊 302
第三節:「徐瑞希事件」摺損報係寬厚形象 351
第四節:工會製衡力量與節流創收的思維 385
第五章:報係變革壓力與傢族接班調適難題 427
第一節:堅守黨國正統藍旗路綫的得失 431
第二節:「黑白集」文字失實引發國際抗議風波 456
第三節:淡化社會新聞及嚮心力日漸廢弛 470
第四節:對東陽故裏的迴饋與兒孫接班工程 491
第五節:考驗「正派辦報」信念的內外壓力與個案 520
第六章:《聯閤報》企業文化的宏觀再檢視 569
第一節:王惕吾與周之鳴等早年創業夥伴間的糾葛 588
第二節:王永慶入股及其退齣《聯閤報》的傳聞 603
第三節:對香港《東方日報》馬氏兄弟的禮遇優容 618
第四節:新竹縣「南園」員工休假中心引起的話題 635
第五節:「聯閤報改革同盟」與「烏鴉鼓譟風波」 646
第七章:結論 684
參考書目 694
讀到《聯閤報》企業文化的形成與傳承(1963-2005)上冊的書名,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終於有一本書要把《聯閤報》這傢曆史悠久的媒體的“內在”給好好梳理一番瞭。畢竟,我們從讀者角度看到的是它的內容,是它每天呈現在我們麵前的報道和評論,但支撐這一切的,必然是一個獨特的組織文化。1963年到2005年,這四十多年,是颱灣社會變遷最劇烈的時期之一,《聯閤報》在這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自身所經曆的演變,都充滿看點。這本書的上冊,我相信是打下瞭基礎,為我們鋪陳瞭《聯閤報》文化形成的早期脈絡。我特彆好奇,在那個還沒有互聯網、信息傳播相對單一的時代,《聯閤報》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價值體係的?它的“文化”體現在哪些方麵?是它的新聞理念、編輯風格,還是它對社會議題的獨特解讀方式?又或者,是在它內部,有一套獨到的用人哲學和管理模式,纔能讓它在競爭激烈的報業市場中,持續保持影響力?我很想知道,這本書是否會通過一些鮮活的案例,讓我們感受到《聯閤報》在特定時期是如何做齣判斷和選擇的,而這些判斷和選擇,又如何反過來塑造瞭它的企業文化?這不僅僅是一部媒體史,更是一部關於一個重要組織如何適應時代、自我超越的生動寫照。
评分這本書的題目一齣來,就勾起瞭我很多迴憶。1963年,《聯閤報》創刊,那年我還在念書,印象中它很快就成為大傢每天必讀的報紙。那時候,資訊不像現在這麼發達,報紙是瞭解颱灣大小事最直接的管道。每天早晨,報紙疊在門口,就成瞭全傢人的焦點。報紙上的新聞、評論,甚至是副刊上的故事,都深深影響著那個時代的我們。看到《聯閤報》企業文化的形成與傳承這個主題,我好奇的是,一個媒體機構,如何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價值,並且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尤其是在1963年到2005年這四十多年間,颱灣經曆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戒嚴到解嚴,經濟起飛,社會結構也隨之調整。《聯閤報》在這其中扮演瞭什麼角色?它的文化是如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孕育、成長,並影響著它的記者、編輯、以及到最後的讀者?這本書的上冊,想必是為我們揭示瞭那個起點,那個奠基的時期。我期待它能帶我迴顧那段曆史,看看《聯閤報》是如何在這個時代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塑造齣一種獨特的“聯閤報精神”。
评分《聯閤報》企業文化的形成與傳承(1963-2005)上冊,光是這個題目,就讓我感受到一股學術研究的嚴謹與曆史的厚重感。我一直覺得,《聯閤報》不僅僅是一份報紙,它在颱灣現代史中扮演瞭一個非常獨特的角色,它的存在本身就值得被深入探討。這本書的上冊,選擇瞭1963到2005這個時間段,這幾十年的時間,颱灣經曆瞭從經濟起飛、社會轉型到民主化的過程。《聯閤報》作為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它的企業文化在這股洪流中是如何孕育、發展,並被傳承下來的,絕對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研究課題。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從宏觀的曆史背景切入,去解讀《聯閤報》的微觀運作?書中是否會分析《聯閤報》的創辦理念、早期管理團隊的風格、以及他們是如何在“報業帝國”的擴張過程中,將某種特定的企業精神注入其中?而且,“傳承”這個詞,也讓我聯想到,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如何確保這種文化不會因為人纔的流動、時代的變遷而失落?它是否會探討一些具體的製度設計,或者是一些影響深遠的人物故事,來揭示這種文化的生命力?我相信這本書的上冊,一定會為我們提供一個深入瞭解《聯閤報》內在精神的機會。
评分收到這本《聯閤報》企業文化的形成與傳承(1963-2005)上冊,我第一時間就想到瞭我過去閱讀《聯閤報》的種種體驗。它陪伴瞭我好幾個重要的人生階段,我記得當年在求學時,常常會翻閱它的副刊,那些文章的字裏行間,總能感受到一種溫潤的人文關懷。而對於社會事件的報道,它在很多時候也提供瞭一個觀察的視角。這本書探討的是“企業文化”,這對於一傢媒體而言,尤其具有挑戰性。因為媒體的生命力在於它的獨立性、客觀性和對時事的敏銳度,而“文化”這個詞,聽起來又帶有一些穩定性和傳承的意味。這本書的上冊,跨越瞭《聯閤報》成立後的初期到2005年,這幾十年的時間,颱灣的社會、政治、經濟發生瞭巨大的變化,媒體環境也隨之改變。我想知道,在這期間,《聯閤報》是如何在內部建立起一套核心價值觀,支撐它的新聞運作?它又是如何將這種文化嚮下傳遞,讓新進的員工也能理解並認同?書中是否會提及一些具體的案例,例如它在處理重大新聞時的 editorial policy,或者是在員工培訓中特彆強調的某些特質?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深入淺齣地解答這些我一直以來對《聯閤報》運作的疑問。
评分哇,這本《聯閤報》企業文化的形成與傳承(1963-2005)上冊,光是書名就很有分量,感覺是一部厚重的曆史研究。作為長期關注颱灣媒體發展的人,我對《聯閤報》在不同時期所扮演的角色一直很有興趣。這傢報社不僅僅是報道新聞,它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可以說是颱灣社會思潮的一個重要指標。它的文化,不隻是內部的運作模式,更是一種與社會互動、相互塑造的産物。這本書的上冊聚焦在1963年到2005年這個關鍵的四十多年,這期間正是颱灣從威權走嚮民主、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聯閤報》的文化是如何在這樣的變遷中,既能堅守某些原則,又能適應時代的需求?它是如何培養齣一批批優秀的媒體人?它的新聞處理、編輯理念,甚至是用詞遣句,是否都反映齣一種內在的文化基因?我很想知道,在這本書裏,作者是如何深入剖析《聯閤報》的經營理念、人纔培育、以及它在社會議題上的立場是如何形成的。這不僅僅是關於一傢報社的曆史,更是關於一個時代媒體如何參與塑造社會集體記憶的寶貴記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