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不确定的」--这是唯一能够肯定的事情。
当深刻体悟到这点时,就可以为自己与他人建造安全的避风港。
人为什么会有痛苦?因为世事难料,让以为能掌握全局的自己,竟在很多事情上无能为力。透过阿姜查精采的解说,让我们不再对于世界的变化与不确定感到不安与恐惧,透彻了解事情的真相,轻松进入正见之门。
本书由英译者保罗.布里特节录自阿姜查以泰语与寮语讲述的150卷以上的录音带中的教导。那些谈话的对象包括出家或在家二众,地点有阿姜查的寺院、泰国、英国与美国各地。在本书中,阿姜查以非常简单与朴实的风格,谈论内观诸法的三个特征:无常、苦与无我,并且提出有力的对治法,让我们可以克服对「改变」的恐惧,包括放下执着、活在当下与从事禅修。
内观诸法的三个特征
在本书中,阿姜查解释逐步内观诸法的三个特征:无常、苦与无我。
★无常
这个教法的基础是建立在「身心诸法皆为无常」的事实上。凡是无常的事物,本质上皆是不圆满的,既然事物是不稳定,则不应被视为是自己或属于自己所有,如此洞见事物将能使心解脱。要趋入这个洞见,便应从我们所经验一切事物的不确定性开始,这是阿姜查教学与训练所强调的重点。
★苦
「苦」,是不快乐的经验,如爱别离、怨憎会、忧愁、生病与死亡是苦的形式。它也被说为普遍一切我们会经历的不圆满;具体而言,它是指被建立在相信事物为真实、永恆并且属于、构成或关乎自我之妄想基础上。它们会使痛苦增加,而那是可以避免的。透过禅修中的思惟与直观,人们会看见执着任何事物或经验所造成的紧张、挫折与失望,因为没有东西是可以永远不变的。无常是洞见诸法不圆满的本质,生活中积累的一切痛苦会推动我们去找出解脱之道。
★无我
阿姜查经常以最简单的方式说「无我」,那就是从我们的身体开始。有时他说身体不听从我们的命令,最后抛弃我们。有时他强调它们如何受制于老、病与死。有时又说它们只是地、水、火、风四大的聚合体,其中找不到任何个人。如经典所说,凡是无常与不可信赖者,必皆具有不圆满的本质,因此这些当然不值得被称为我或我所有。
克服对「改变」的恐惧
如果当我们观察当下,看见身与心的无常以及诸法的生与灭,对它没有任何贪爱,如果我们做到这点,我们就会感到安稳而自在。若能保持正见、正念,无论处于何种情况下,无论来或去,心都将不会受到任何伤害。「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当了解这点时,无论生或死,我们都已经为自己打造了安全的避风港。
作者简介
阿姜查(1918-1992)
近代泰国最着名的法师之一。13岁出家,20岁正式受戒为比丘。1946年通过最高级正规佛学课程考试后,开始拖钵行脚,寻师访道。1948年在森林中与20世纪伟大的森林禅师阿姜曼相遇,获得重要的启发,改变了他的修行方法。1954年回到家乡乌汶省巴蓬森林,追随者日多,于是有了着名的巴蓬寺。阿姜查的修行方式有两大特色:头陀行与禅定体验,两者都是延续迦叶尊者重视苦行的精神而来。他的教导方式简明深远,吸引不少西方人士前来受教。其中包括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保罗?布里特(Paul Breiter),阿姜?阿默尔(Ajahn Amaro),甘比罗法师等。着作:《森林中的法语》、《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译者简介
赖隆彦
海洋大学造船系毕业,中华佛学研究所研究。
曾任中华佛学研究所藏文讲师、智光工商德育老师、佛光出版社资深编辑、普门杂志社资深编辑。
译作:《森林中的法语》、《阿姜查的禅修世界》(戒、定、慧)、《禅是心灵妙境》、《佛陀的圣弟子传》等。
【英译序】阿姜查的教学风格与森林传统
第一部 正见
1.了解心
2.了解境
3.法尔如是
4.看穿事物——阿姜查的修行
5.佛与菩萨
6.如实观
7.那也很好——阿姜查的见解
8.佛陀的灵感
9.放宽视野
10.佛陀的追寻
第二部 无常
1.调伏我们的心
2.许多烦恼——阿姜查在说笑
3.它是无常的、不确定的
4.一则「放生」的故事
5.一位困惑的禅者遇见佛陀
第三部 苦
1.了解苦
2.对学生当头棒喝——阿姜查的方法
3.「生」与「有」
4.逝者如斯
5.冷峻的慰借——阿姜查的僧侣面对疾病与死亡
6.佛陀不死
7.出生、死亡与觉悟——阿姜查与菩提树
第四部 无我
1.如四大般修行
2.无知——阿姜查明镜高悬
3.非我,非我所
4.不要成为一尊佛
5.我的牙齿、我的枕头、我的椰子
第五部 禅修要点
1.止与观
2.流动的止水,静止的流水
3.落实修行
4.认真的学生——阿姜查对于密集禅修的看法
5.禅修指导——阿姜查与学生间的问答
6.它是什么?——阿姜查的禅修
7.别沈迷于止
8.持之以恆
9.高远理想与日常挫折——一位年轻比丘与阿姜查
第六部 成道
1.彻底解决问题
2.寻找老师——阿姜查与一位未入门弟子
3.聪明的螃蟹
4.最后几点忠告
【附录一】英译者致谢词
【附录二】英译者简介
【附录三】词汇表
【附录四】资源
《无常》这本书,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震撼”。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声嘶力竭的震撼,而是一种深沉的、渗透到骨子里的震撼。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它能够捕捉到生活中那些最细微、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情感和瞬间,然后用一种极其精准的方式呈现出来。我读到某个片段的时候,整个人都僵住了,那种感觉,就像是被某种真相击中,然后不得不停下来,好好消化。书中的人物,他们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有缺点,有挣扎,有痛苦,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显得那么真实,那么动人。作者并没有试图去美化他们,而是把他们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最佩服的一点是,作者在处理一些非常沉重的主题时,依然能够保持一种克制和冷静,他不会刻意去煽情,而是让你在平静的叙述中,感受到那种巨大的张力。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久久不能从中抽离出来,脑海里回荡着书中的那些画面、那些对话、那些情感。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也重新审视了周围的世界。这本书,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复杂,照出了生命的无常,也照出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
评分我必须承认,《无常》这本书,它不是那种可以让你轻松翻阅的读物。它有点像是在深夜里,独自一人坐在窗边,看着城市的灯火,然后开始思考人生。作者的笔触非常锐利,他就像一把解剖刀,毫不留情地剖析着人性中的阴暗面和光明面,而且,他并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进行评判,而是让你自己去感受,去判断。我记得有那么几个场景,读得我心脏都揪了起来,那种绝望、那种无力,仿佛能够穿透纸张,直接击中我。但同时,在那些黑暗的角落里,作者又总能巧妙地安插一些微小的希望,一些不经意的善良,让你看到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生命依然顽强地绽放。这种对比,让整本书的情感张力达到了极致。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勇气,敢于触碰如此敏感和沉重的话题。它不是一本让你看完就忘的书,它会在你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世界的眼光都好像变得不一样了,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会去审视,去思考它背后的逻辑。它让我明白,生活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片模糊的地带,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去定义。
评分这部作品,怎么形容呢?如果说有些书是为你搭建一个精致的盆景,那么《无常》就是给你一片广袤无垠的荒野,让你自己在里面摸索前行。我很少读到有这样一种力量的书,它不给你明确的指引,也不给你简单的答案,它只是把一个又一个的世界、一个又一个的人生片段,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你眼前。你以为你已经看透了一个人物的动机,下一秒,他就会用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让你跌破眼镜。故事的推进,与其说是线性发展,不如说是像无数条河流汇聚又分散,有时候你以为你抓住了主线,结果发现那只是其中一个支流。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细节的刻画,那种不经意间的点缀,却能让整个画面鲜活起来。比如,一个老旧的铁皮屋顶在雨季会发出怎样的声响,或者一个不经意间抬起的眼眸中闪烁的光芒。这些细微之处,构建了人物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波动,也让我这个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一同经历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读故事,更像是一场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它逼着你去面对那些你可能一直回避的东西,去思考那些你可能一直不敢触碰的问题。读完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那种感觉,就像是在经历了生命中的某个重大转折点之后,内心涌起的那种复杂的情绪。
评分天啊,我最近到底看了些什么?《无常》这本书,我得说,它彻底颠覆了我对“阅读”这件事的认知。一开始,我只是被那个名字吸引,带着一种“哦,可能又是那种探讨人生哲理的,淡淡的、有点感伤的书吧”的预期。结果呢?这书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它像是一个巨大的漩涡,把你卷进去,然后你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场景。里面的人物,喔,那些人物!他们不是那种脸谱化的好人坏人,他们复杂得就像我们身边每天都会遇到的人,有时让你咬牙切齿,有时又让你心疼得不得了。作者的叙事方式也很有意思,时而细腻得像丝绸拂过皮肤,时而又粗犷得像海浪拍打礁石,你永远猜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我记得有那么一段,写到某个角色在夜市里迷失方向,那种焦灼、无助,以及周围摊贩的嘈杂声、食物的香气,所有感官都被拉得满满的,我甚至能闻到那股熟悉的油葱酥的味道。然后,话锋一转,又进入了某个角色内心深处的孤独,那种孤独不是歇斯底里的,而是像潮水一样,悄无声息地浸润过来。我一边读一边想,这作者到底是怎么做到让文字具有如此强大的画面感和触动人心的力量的?它让你反思,让你警醒,但不是那种生硬的道理灌输,而是让你在故事的洪流中,自己去体会、去感受。这绝对是一本我会在很多人面前安利,但又深怕他们无法完全领会其中精髓的书。
评分刚拿到《无常》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它会是那种比较“文艺”的调调,毕竟书名就很有那个意思。但读进去之后,才发现这完全不是我预想的那样!这本书的“无常”之处,不仅仅体现在情节的跌宕起伏,更体现在人物的性格塑造上。里面的人物,他们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会在经历中改变,在冲突中成长,甚至,在某些时刻,他们的选择会让你觉得“怎么会这样?”,但仔细想想,又觉得“好像也说得通”。作者的叙事角度也非常灵活,有时候像是一个旁观者,冷静地观察着一切;有时候又像是直接进入了某个角色的内心深处,倾听他们的声音。这种跳跃感,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新鲜感。我特别喜欢作者描绘生活场景的功力,那些熟悉的街道,那些不起眼的小细节,被他写得栩栩如生,仿佛我就是那个走在路上的行人。比如,有一次读到关于一家老旧茶馆的描写,从空气中弥漫的茶香,到老人们低声的谈笑,再到窗外斑驳的光影,一切都那么真实,那么有年代感。这本书,它让你看到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让你明白,很多事情,你以为是永恒的,其实可能转瞬即逝。它不是让你感到悲观,而是让你更加珍惜当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