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赖喇嘛前传

达赖喇嘛前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要谈二十世纪的代表人物,第一号宗教人物舍「达赖喇嘛」还有谁呢?

  在一般人眼中,达赖喇嘛是西藏的政治与宗教领袖,是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在藏传佛教徒眼中,他是格鲁派的法王,也是观世音菩萨的转世;在流亡的西藏人眼中,他则是带领西藏人民归返故乡的精神导师。

  这样一位睿智、幽默与亲切的和平主义者,究竟是如何长成和养成的?他的少年时代和我们一般人有何不同?他成长的西藏高原有着怎样的景致?他的藏传佛教信仰又带给他怎样的文化承传?而他生来注定的法王地位,又如何转动他的命运之轮?他一路走来,又有什么样的讯息预告着他这样不平凡的人生?

  他,生于小农之家,当他被认证为达赖喇嘛十四世时,就得在与世隔绝的拉萨岩山上的布达拉宫,接受启蒙,熟读佛经和学习禅修。在这房室成百上千的古老建筑中,他这个小孩,虽有一群出家人陪着他念经,有着比任何西藏小孩还多的西洋机械玩具和新奇玩意儿,却远比任何小孩都还孤独和不自由。

  中国入侵,他亲眼目睹了和他的信仰相悖的暴行,他被迫提早告别少年时代,担负起整个西藏民族的兴亡。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转泪点,关键的1959年,也就是他从西藏出走踏上印度的那一天,达赖喇嘛就再也不是专属西藏人民的领袖,他已选择走向世界,让全世界认识了西藏,认识了藏传佛教,那时的达赖喇嘛才不到二十四岁。

  透过作者独特的叙事角度和达赖喇嘛姪子凯度顿珠所提供的第一手精采历史照片,影响达赖喇嘛的关键人物将一一现身,悠悠带引我们走进达赖喇嘛告别西藏高原的重要历史时刻。

作者简介

珂萝德.勒文森(Claude B. Leveson)

  达赖喇嘛的朋友,可说是最了解达赖喇嘛的人之一,这位记者热中于西藏议题,出版过许多关于西藏的着作。学生时代受的是斯拉夫学和东方学的训练,翻译作品包括俄国作家曼德尔斯坦姆(Mandelstam)、赖因可(Amaury de Riencourt)和赞米亚亭(Zamiatine)等人的作品,以及达赖喇嘛的法语集。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第1章 喜马拉雅的彼端,自由

  一九五九年四月中旬,这天正是达旺(Tawang)寺的大节日。这座佛寺高踞在印度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 Pradesh)境内海拔三千公尺、遥远得彷彿时间也静止的山谷上,那些跳金刚神舞的喇嘛个个穿上最华美的服饰,巨大的筒钦和柄鼓向四面八方发出如雷贯耳的唿唤,闹哄哄地还愿祝祷,在偌大的殿堂里沸腾着。

  达赖喇嘛要回来了!在离开这么久之后,尽管时局不利,藏传佛教的最高领袖仍信守承诺,实现那个代代相传的预言。只是这预言实现的时间实在太长了,甚至差点淹没在遗忘的洪流中。

第六世达赖喇嘛的预言

  打从十七世纪起,便一直约有五百名僧侣在这座遗世独立的达旺寺出家。每天除了例行的劳动和打坐之外,他们之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本地的六岁小孩,被当时的摄政第巴桑结嘉措认证为第五世达赖的转世,在一六八九年时跟着他离开了。这孩子就是后来的第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Tsangyang Gyatso,意即「音律之海」),他是位诗人兼社会批评家,他那些不符法王身分的特殊行径,不但为自己带来许多麻烦,最后让他遭到废黜的命运。

  那孩子当时就住在达旺寺附近的乌坚林(Urgeling)村里。临行前,他依依不舍地走到达旺寺前的一株灌木旁,停下来说:「等到这棵树的三根枝桠长到一般长时,我就会回来。」史官记住了灵童的话,并抄在一张羊皮纸上,用锦缎严密包好,收藏在藏经楼的一个壁龛里。这卷子于是和其他各种深奥难懂的经书摆在一起,就如所有纪念物的遭遇一般,逐渐尘封于岁月之中。

穿越重重险难的旅程

  直到风起云涌的二十世纪,当一九五九年三月拉萨动乱的消息传来后,这个传奇才又甦醒过来。在达旺寺,有些人突然注意到那棵弱不禁风的小树,已有足够的时间成长茁壮,只见一片茂密的枝叶中,那三根主要枝桠已长得同样高了。所以,当达赖喇嘛开始走向边界,并会在达旺寺停留的消息传来,众喇嘛一点也不讶异。

  众僧以最隆重之礼,欢迎这位二十四岁的年轻人。他和三百年前离开村里的那个孩子之间,又隔了好几次转世,看起来截然不同。这一个月来,天津嘉措(Tenzin Gyatso)在极端险恶的情况下,历经了一趟常人所无法承受的困顿之旅。他们的队伍几乎遇上了所有的考验:狂风、暴风雪、倾盆大雨、严寒、沙暴、山崩、湿滑的羊肠小径,以及一些大隘口上刺眼的阳光─彷彿连大自然也要倾巢而出,让这条出亡之路行来备加艰辛。然而,从大村到小寨,自堡垒至寺院,在一些康巴(Khampas)战士的护送下,这趟只许前进不可后退的旅程,看似仓皇而逃,却又有如神话故事般神奇。

  一方面,他们必须骑马穿过世界上最崎岖、环境最恶劣的地区,海拔五千五百至六千公尺的山头,绵延不绝。每天都要走上十几个小时,连牲畜都累得和人一样上气不接下气,碰到一些崩坏的山路,人还得牵马走过去。少得可怜的食物配给与限量的草料,让恶劣的天候更加狰狞。年长者禁不起折磨,城里来的人更是苦不堪言,举步维艰地跟随在后。然而,每个人都晓得必须奋不顾身地前进,因为别无选择,尽管大家闭口不谈,心里却明白,身后的追兵可能随时都会赶到。

  不过,一些意外的惊喜总会从天而降,令人由衷欢喜。譬如那天他们在经过一处隘口时,不知从何处突然冒出一个农夫,牵着一头白马交给队长,说是要向达赖喇嘛致敬,然后转身走进白茫茫的雾里,消失得无影无踪。还有,之前有个骑马的信差在半途与达赖喇嘛会合,告知拉萨政府已遭北京当局解散,于是他们趁着在隆次宗(Lhuntse Dzong)停留时,举行了象征性的仪式,宣布成立西藏临时政府。尽管这个由一位亡命天涯的宗教领袖所作的决定,对既成的事实毫无任何影响力,但至少见证了他要为西藏的传统奋战到底的决心。

  陆续传来的消息,让这些颠沛流离的人更加沮丧:拉萨被轰炸,好几千个藏人遭到屠杀,全城风声鹤唳,且当军方获知达赖已不在拉萨之后,镇压更是加剧。

  即将抵达目的地前的那一段路,应是这趟旅程中最艰辛、惊险的部分。那时他们才越过卡波山隘(Karpo),一架双引擎飞机飞过这支拖拉疲塌、气喘吁吁的队伍上空,没人知道这不寻常之举意味着什么,但那肯定是架中国飞机。这群流亡者显然已被发现,但接下来竟什么事也没发生,他们又走了两天才抵达芒茫(Mangmang),过了这西藏小村,就是印度境内的丘丹摩(Chhuthangmo)─自由的希望。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